資源簡介 福州一中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第三學段模塊考試高二歷史半期考試卷(完卷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答案填寫在答題卷上。)1.殷墟甲骨文記載,商王常通過占卜選定吉日,在宗廟舉行“燎祭”儀式,焚燒玉器、犧牲,并賞賜外服首領青銅禮器。部分青銅器銘文顯示,外服“侯”“伯”將所賜禮器用于祭祀自身祖先。這可以論證A.商王實現了對方國的垂直管理B.青銅禮器承載文化整合的功能C.商朝世俗王權已全面掌控神權D.甲骨文是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2.“平賈”是政府基于市場平均價格所制定的官定價格,涉及公私交易、財政統計等諸多方面。漢初實行每年“十月平賈”,新莽一季度一修訂,東漢則出現了“月平”。東漢“平賈”的這一變化A.增強了與市場的契合度B.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C.避免了物價的漲跌波動D.妨礙了民間的商業活動3.北魏孝文帝多次親征南討,宣揚“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的華夏正統觀念,宣告南北朝不可能長久分裂下去,南朝為僭越政權,而北朝乃正統王朝、孝文帝乃華夏正統之君。材料表明孝文帝A.謀求北方少數民族的漢化B.關注南北統一的可能性C,自覺成為大一統的實踐者D.率先實現黃河流域統一4.北宋仁宗時期,淮南盜王倫破高郵,郡首晁仲約以郡無兵財,遂開門犒之使去。富鄭公(富弼,封鄭國公)聞之大怒,范文正公(范仲淹)爭之曰:“州郡無兵無財,俾之將何捍拒?今守臣能權宜應變,以全一城之生靈,亦可矣;豈可反以為罪耶?”。范仲淹意在強調A.適當擴大地方權力B.實行和平的懷柔政策C.健全地方行政機構D.增強中央的防御能力5.表1中唐宋間人口與耕地的數量在官方統計與實際層面的差異呈現不同特點的主要原因是表1人口數量耕地數量唐天寶十四年北宋大觀四年唐天寶年間北宋元豐六年官方統計46734784(男丁)529193094.84億畝4.617億畝數額8700余萬(總人口)學者估算7000—8000萬約1億6.2—6.8億畝7一7.5億畝實際數額注:北宋官方人口統計數據僅為男丁數量,歷史學家據此推算當時總人口為8700余萬。A.土地政策的調整B.賦稅制度的變革C.社會管控的松弛D.疆域面積的盈縮6.明末清初某商號賬本載:“四月,收漢口客會票三張,兌付松江布款計銀五百兩;九月,與杭商合本采閩茶二千斤,息約四分,立契分紅:另支紋銀百兩購湖絲,委蘇匠成綢。”該賬本說明當時A.商業信用推動跨地域資本整合B.賦役白銀化促使農產品商品化C.專業化生產利于商業資本聚集D,商貿的繁榮驅動貿易網絡擴張第1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