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中學業水平質量監測試題七年級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I卷(單項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答卷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已的姓名、準考證號、座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定的位置。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注意事項見答題卡,答在本試卷上不得分。第I卷(共50分)第I卷為單項選擇題,共25道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隋書·食貨志》記載:“開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開始規定軍人二十一歲成年。將每年的勞役從十二次輪班改為總共二十天。不服役的人需繳納一匹絹作為代役稅。”這表明隋文帝A.加強對軍隊的控制B.減輕百姓賦役負擔C.修訂和減省了刑律D,滅掉陳朝統一全國2.圖1所示是我國古代的一項重大工程,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該工程圖1隋朝大運河示意圖A.開鑿于隋文帝統治時期B.以大興為中心貫通南北C.起到了防洪灌溉的作用D.加強了南北地區的交流3.“憑借隋文帝積累的巨量財富和民力,無限制地行使其專制權力。對外三次大舉進攻高麗,對內開鑿運河、修筑長城、廣建宮室…征發徭役的殘酷程度,遠遠超過社會所能承擔的極限。”據此推斷,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A.藩鎮割據B.統治殘暴C.外族入侵D.自然災害七年級期中考試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Quark夸克高清掃描還原文檔4.“在統治期間,基本上繼承了貞觀以來經濟發展的趨勢,增殖戶口,獎拔人才,為后來所謂‘開元之治'打下基礎”材料中描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A.唐玄宗B.唐高祖C.武則天D.唐高宗5.《舊唐書》記載,唐玄宗開元年間“裁減冗員,嚴考州縣官吏,凡任人唯親、政績平庸者皆罷黜”。同時,宰相姚崇提出“禁外戚干政,抑權貴特權”等十條建議。材料反映出唐朝A.興修水利,整頓漕運B.抑制權貴,整頓吏治C.經濟繁榮,注重文教D.完善科舉,選拔人才6.電視劇《國色芳華》中,主角在長安西市目睹“胡商牽著駱駝滿載香料而來,波斯商賈用銀幣交易絲綢,茶肆酒鋪賓客盈門”。這反映了唐朝A.農業的發達B.制瓷業的興盛C.商業的繁榮D.絲織業的發展7.呂思勉《隋唐五代史》記載:“自亂平后,朝廷威信墜地,藩鎮跋扈,賦稅所入,半歸節鎮。府兵既壞,募兵之費,復成民困…民力調敝,戶口減半,唐之衰微,實肇于此。”材料描述的是A.安史之亂后社會遭到嚴重破壞B.黃巢起義后的社會悲慘景象C.隋朝末年農民起義帶來的影響D.五代十國導致政局動蕩不安8.下表反映了907-960年的政權更迭,這種局面的實質是朝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建立者朱溫李存瑁石敬糖劉知遠郭威稱帝前身份唐朝節度使唐朝晉王后唐節度使后晉節度使后漢節度使A.階級矛盾尖銳B.宦官專權的結果C.民族政權并立D.藩鎮割據的延續9.。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關系到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的發展。以下關于唐朝處理民族關系的史實,對應正確的一項是A.吐蕃一一文成公主入藏和親B.回紇—一先后擊敗東西突厥C.渤海一唐玄宗冊封云南王D.南詔一—設安西都護府管轄10.學者季羨林認為:“玄奘是中印文化交流的象征…他不僅是宗教家,更是嚴謹的學者。《大唐西域記》的記載,至今是研究中亞、南亞歷史的‘百科全書’。”以上材料可用來研究唐朝A.制度革新B.民族關系C.經濟發展D.對外交往11.“傳法為重,舍身為輕:六渡出海,終抵東瀛。”上述對聯高度贊揚了鑒真不畏艱難、執著追求的精神。鑒真的目的地“東瀛”是A.日本B.朝鮮C.印度D.越南12.蘇軾認為:“詩至杜子美(甫),文至韓退之(愈),書至顏魯公(真卿),畫至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這反映了唐朝A.地方治理薄弱B.文學藝術輝煌七年級期中老試歷中#陌第)而艸n云■Quark夸克高清掃描還原文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