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度第二學期中考試高一歷史(選考)參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C C B B B A A A D C D D C B C B17【答案】(12 分)(1)同:都誕生于大河流域,地處平原,農耕經濟較發達;都有早期城市及城市管理;都 有早期文字;都有原始自然崇拜;都對后世產生重要影響。(任答 2 點,每點 2 分,共 4 分)異:蘇美爾文明農業商業發展并重,中原文明以農業為主;蘇美爾文明神權占有重要 地位,中原文明以王權為中心;蘇美爾文明文字主要服務于商業活動,中原文明 文字主要服務于政治管理;蘇美爾文明崇尚法律契約,中原文明重視禮儀教化; 蘇美爾文明多神崇拜缺祖先神,中原文明敬天法祖(祖先崇拜)。(任答 2 點, 每點2 分,共 4 分)(2)認識:早期文明多元發展;早期文明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自然地理環境影響早期文 明) ; 早期文明神權色彩濃厚;早期文明具有相似性;各區域文明相對獨立發 展。(任答 2 點,每點 2 分,共 4 分)18【答案】(14 分)(1)北非地區:受阿拉伯文化的深刻影響,信仰伊斯蘭教,在地中海貿易中占有一席之地; 西亞地區:曾是阿拉伯帝國的核心地區,13 世紀時遭遇蒙古人西征,阿拉伯帝國滅亡,14 世紀時處于伊爾汗國統治之下;拜占庭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14 世紀時僅保有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的部分地 區,疆域遭到奧斯曼人的蠶食;小亞細亞地區:13 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人在小亞細亞發展起來,14 世紀中期,他們跨過今黑海海峽向歐洲進軍,逐漸征服巴爾干和東南 歐部分地區;東歐地區:13 世紀上半期,基輔羅斯被蒙古征服,受金帳汗國統治,14 世紀在反抗蒙 古統治過程中,莫斯科公國逐漸興起;印度地區:14 世紀,印度北部處于德里蘇丹國統治之下,德里蘇丹國以伊斯蘭教為國 教.最高統治者稱蘇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軍事權力;中國:14 世紀中前期在元朝統治之下,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對外貿易發達;東非地區:桑給巴爾、蒙巴薩和摩加迪沙等國家廣泛使用奴隸,經濟上以種植瓜果蔬 菜的園藝業為主,對外貿易發達,城市繁榮;西非地區:14 世紀處于馬里統治之下,控制著塞內加爾河和尼日爾河流域,是西非最 強大的國家.貿易和文化相當繁榮,廷巴克圖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每 個國家或地區4 分,,每個地區至少要包含當時的兩個特點,任意介紹 2 個 國家或地區即可)第 1 頁 共 2 頁(2)意義:為后世留下了珍貴的歷史地理研究資料;對絲綢之路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推 動了伊斯蘭教的傳播;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6 分,每點2 分,任答 3第 1 頁 共 2 頁點即可)19.【答案】(12 分)示例論題:16—19 世紀,歐洲逐步確立起世界經濟中心的地位。(2 分)闡述:16 世紀以來,資本主義工商業在歐洲迅速發展。從發現美洲大陸到環球航行,全世界的海洋航路開辟出來,歐洲航海家建立起全世界的聯系。西歐國家加快殖民擴張的步 伐,搶占貿易據點,進行殖民掠奪,加速資本原始積累。歐洲還通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建 立起資產階級文化,推動了民族國家的形成。(4 分)17 世紀,英國革命引發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浪潮,資產階級代議制度在英國及西歐逐 漸確立。荷蘭、英國、美國和法國相繼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在日益擴 大的世界市場的需求刺激下,西歐和美國開啟了工業革命,現代化的機器大工廠陸續建立, 英、法等國成為第一批工業化國家。與此同時,亞非各國社會制度落后,發展遲緩,對外界 反應保守、遲鈍,在西方的炮艦政策下,逐漸成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4 分)綜上所述,工業化的發展和不斷地對外擴張,使西歐逐步建立起主導世界的格局,成為 世界的經濟中心。(2 分)20.【答案】( 14 分)(1)趨勢:由貴族到平民(大眾化、世俗化);從宵禁到放開,逐漸成為一種時尚潮流;場所數量增加,商業色彩日益濃厚;規模不斷擴大,逐漸形成重要的夜生活中心 (空間)。(每點 2 分,任答 3 點 6 分)原因:城市商業繁榮,市民階層擴大(城市化進程加速;市民消費水平提高);歐洲的思想解放,打破教會價值觀束縛;科學技術的進步,電力的廣泛運用促進照明 技術的改善。(每點 2 分,任答 2 點得 4 分)(2)影響:(4 分)積極:工廠制度建立,提高了生產效率,創造了更多的社會財富,豐富了社會生活。消極:擠占了工人的休息時間,壓榨剝削工人生活,影響工人生命健康。第 2 頁 共 2 頁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中段教學檢查歷史試卷(選擇性考試)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20道題,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班別、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的密封線內。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8分)一、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1,在古埃及神話中,人死后靈魂要通過冥界主宰的審判,善人將得到永生,作惡之人將被怪物吃掉:在古希臘神話中人死后靈魂也要被冥王審判,靈魂圓滿的人到福地,有罪的人到懲罰之地。據此可知,這兩大文明A.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B.思想文化上交流頻繁C.都注重道德的教化引領D.具有相同的文化源頭2.公元前4世紀中期起,羅馬的平民開始擔任執政官和其他高級官職。比如,約自公元前356年平民可任獨裁官,公元前351年可任監察官,公元前337年可任大法官。另外,管理羅馬市政的市政司、管理財務的財政司,也都有平民任職。這反映了當時A.農民有效地維護了自身利益B.具有濃厚的貴族寡頭色彩C.共和國的社會基礎得到擴大D.從貴族共和走向民主政治3.中世紀晚期,城市是靠工商業維持生存,享有特別的法律、行政和司法權力的集體法人,不同于中國的城市,它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體系,是一種特殊實體的代表。城市爭取自治權利的努力使其自身成為新的共同體,其內部生發出新的社會元素一一市民階級。材料意在強調歐洲的城市A,不受封建領主的任何制約B,成為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C,孕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D,與中國城市地位明顯不同4.988年,基輔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要求全國民眾都要接受東正教神父的洗禮,并將東正教正式奉為國教。997年,基輔羅斯設立東正教大主教區,接受君士坦丁堡主教區的管轄,這一系列事件稱為“羅斯受洗”。材料可用于印證A·東正教在歐洲廣泛傳播源于政治改革B.宗教對基輔羅斯具有重要的整合作用C.基輔羅斯是政教合一的中央集權國家D.君士坦丁堡成為歐洲的宗教文化中心第1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中段教學檢查歷史試卷 歷史選考期中考試答案.docx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中段教學檢查歷史試卷 歷史選考期中考試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