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福州一中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第三學段模塊考試高二歷史 半期考試卷(完卷75 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答案填寫在答題卷上。)1.殷墟甲骨文記載,商王常通過占卜選定吉日,在宗廟舉行“燎祭”儀式,焚燒玉器、犧牲,并賞賜外服首領青銅禮器。部分青銅器銘文顯示,外服“侯”“伯”將所賜禮器用于祭祀自身祖先。這可以論證A. 商王實現了對方國的垂直管理 B.青銅禮器承載文化整合的功能C.商朝世俗王權已全面掌控神權 D. 甲骨文是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2. “平賈”是政府基于市場平均價格所制定的官定價格,涉及公私交易、財政統計等諸多方面。漢初實行每年“十月平賈”,新莽一季度一修訂,東漢則出現了“月平”。東漢“平賈”的這一變化A. 增強了與市場的契合度 B. 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C. 避免了物價的漲跌波動 D. 妨礙了民間的商業活動3.北魏孝文帝多次親征南討,宣揚“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的華夏正統觀念,宣告南北朝不可能長久分裂下去,南朝為僭越政權,而北朝乃正統王朝、孝文帝乃華夏正統之君。材料表明孝文帝A. 謀求北方少數民族的漢化 B. 關注南北統一的可能性C. 自覺成為大一統的實踐者 D. 率先實現黃河流域統一4.北宋仁宗時期,淮南盜王倫破高郵,郡首晁仲約以郡無兵財,遂開門犒之使去。富鄭公(富弼,封鄭國公)聞之大怒,范文正公(范仲淹)爭之曰: “州郡無兵無財,俾之將何捍拒 今守臣能權宜應變,以全一城之生靈,亦可矣;豈可反以為罪耶 ”。范仲淹意在強調A. 適當擴大地方權力 B. 實行和平的懷柔政策C. 健全地方行政機構 D. 增強中央的防御能力5.表1中唐宋間人口與耕地的數量在官方統計與實際層面的差異呈現不同特點的主要原因是表1人口數量 耕地數量唐天寶十四年 北宋大觀四年 唐天寶年間 北宋元豐六年官方統計數額 52919309 46734784 (男丁) 8700余萬(總人口) 4.84億畝 4.617億畝學者估算實際數額 7000—8000萬 約1億 6.2—6.8億畝 7—7.5億畝注:北宋官方人口統計數據僅為男丁數量,歷史學家據此推算當時總人口為8700余萬。A. 土地政策的調整 B. 賦稅制度的變革C. 社會管控的松弛 D. 疆域面積的盈縮6.明末清初某商號賬本載: “四月,收漢口客會票三張,兌付松江布款計銀五百兩;九月,與杭商合本采閩茶二千斤,息約四分,立契分紅;另支紋銀百兩購湖絲,委蘇匠成綢。”該賬本說明當時A. 商業信用推動跨地域資本整合 B.賦役白銀化促使農產品商品化C. 專業化生產利于商業資本聚集 D. 商貿的繁榮驅動貿易網絡擴張7.1889年,煙臺民眾捐資興建了一所“善堂”,下設不同部門分別負責監督全城的天花預防、開設粥棚、設立港口救生船等項事務,同期類似機構也在重慶、漢口等地出現。這表明當時中國A. 城市半殖民地色彩加深 B. 民眾自主管理意識增強C. 城市管制權力出現下移 D. 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8.19世紀90年代以來,輪船招商局必須以“報效”為名向清政府交銀。1891年開始每年交“預備賑濟”銀十萬兩;1894年交慈禧“萬壽慶典”銀五萬五千二百余兩;1896年開始供給南北洋公學堂常年經費八萬兩及北洋兵輪經費六萬兩等。這折射出A.近代民族企業的發展模式 B. 洋務運動求富方針的實現C. 民用企業資本積累的困境 D. 晚清政府統治秩序的穩固9.圖1出自《民呼日報圖畫》 (1909年),該圖反映了當時A. 西方列強就在華利益達成一致 B. 收回路權為救亡圖存主要手段C.清政府外交政策發生根本改變 D. 資本輸出是列強侵華重要方式10.20世紀30年代初,江西一些地區的雇農、貧農、中農、知識分子等通過選舉,成為鄉蘇維埃代表;同時,農民階級中的先進分子也被吸收加入中國共產黨,取代了沒落的鄉紳和宗族領袖成為“新的精英管理階級”。這些舉措A. 重建了基層政治秩序 B. 鞏固了抗日民主政權C. 擴大了革命統一戰線 D. 使反圍剿取得了勝利11.圖2為2023年末中國社會保障體系部分數據(單位:億人),該圖可用于說明我國A. 脫貧攻堅成果豐碩 B. 社會福利制度臻于完善C. 公共服務體系健全 D. 人民享受時代發展成果12.羅馬王政時代森都里亞大會(公民大會)以百人隊為單位進行投票,當時共有193個百人隊,其中騎士等級和第一等級占98個,投票規則是:騎士等級率先投票,隨后是第一等級和其他等級的百人隊,每個百人隊投票后隨即宣布投票結果,一旦得票超過半數,投票立刻終止。由此可見,當時羅馬A. 政治民主化程度較高 B. 公民參與政治的積極性高漲C. 平民已成為政府主體 D. 貴族和富豪掌控了政治事務13.11世紀時,英王威廉一世大量分封諸臣,但分封給臣屬的領地不僅數量遠少于王室,而且分散各地,又由于是在征服過程中逐漸占有,致使任何一個大貴族都沒有連成一片的土地,卻都有可能與王室領地和親王貴族的領地為鄰。這反映了當時A. 產生新型生產關系 B. 貴族勢力不斷膨脹C. 封建王權逐步增強 D. 議會君主制的形成14.根據表2中16——17世紀歐洲三國殖民擴張部分數據對比,關于西班牙殖民擴張的表述合理的是表2國家 16世紀殖民地面積 (萬平方公里) 17世紀殖民地面積 (萬平方公里) 16—17世紀貴金屬流入量(噸) 同期工業產值年均增長率 (%)西班牙 1200 800 18000 0.3荷蘭 50 400 2000 1.8英國 30 600 1500 2.1A.殖民地萎縮導致其喪失殖民霸主地位 B. 以掠奪金銀為主但未有效轉化為資本C.通過壟斷大西洋貿易維持其經濟優勢 D.殖民活動推動歐洲人口遷移規模擴大15.1867年, 《泰晤士報》曾這樣描述理性休閑運動:工人階級“是英國大家庭當中一個被慣壞的孩子。……我們為他建立各種機構,我們為他提供書籍、圖畫和學習的對象,我們為他閱讀和為他布道,我們教他如何創建社團和協會……”。這說明當時英國的理性休閑運動A. 推動了工人隊伍的壯大 B. 標志著近代生活方式形成C. 具有一定的知識性導向 D.依賴于報紙雜志大力推動16.2023年8月,金磚國家經貿部長共同發聲,一致表示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重申支持和加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金磚國家還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和世界銀行等多邊機制中加強協調,爭取用一個聲音說話。這說明金磚國家致力于A.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B. 重構現行國際經濟體系C. 謀求區域經濟集團化 D. 合作共贏促進全球發展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4小題,其中第17、18題各8分,第19題24分,第20題12分,共52分。請在答題卷上作答。)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8分)材料一 中統二年(1261年),立勸農司,以陳邃、崔斌等八人為使。……設大司農司,秩正二品,凡農桑、水利、學校、饑荒之事悉掌之。至元七年 (1270年) 始立 (大司農司),置官五員。十四年罷,以按察司兼領勸農事。……二十年,又改立務農司,秩從三品,置達魯花赤一員、務農使一員、 同知二員。———(明)宋廉、王諱《元史》材料二 諸縣所屬村幢,凡伍拾家立為壹社,不以是何諸色人等,并行入社。令社眾推舉年高、通曉農事、有兼丁者,立為社長。……專一照管教勸本社之人務勤農業,不致惰廢。如有不肯聽從教勸之人,籍記姓名,候提點官到彼,對社眾責罰。所立社長,與免本身雜役。年終考較,有成者優賞,怠廢者責罰。———(元)完顏納丹等《通制條格》以上材料為我們進行“元朝重視農業生產”的研究提供支撐,提取信息完成表3。表3研究提綱研究角度 史料佐證(1)(2)(3)(4)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8分)材料 表4為1938年陜甘寧邊區針對民眾設置的冬學課程科目安排。表4時間 科目 星期 上午 下午 晚上六至六時半 八至十時半 一至三時 三至四時一 軍事 國語 政治 唱歌 晚自習二 軍事 國語 政治 抗戰常識三 軍事 國語 政治 珠算四 軍事 國語 政治 唱歌五 軍事 國語 政治 珠算六 軍事 國語 政治 抗戰常識七 開會(要有時事報告) 野外 (演習及其他) 活動——摘自王玉玨《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社會教育研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指出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冬學課程的特點,并加以評價。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材料一 蒸汽汽車誕生時,行駛中噴吐著煙火粉塵,聲音很大,常使馬匹行人受驚,人稱其“魔鬼之車”。曾有報紙上刊登漫畫,夸大汽車爆炸的慘狀。馬車鋪的老板們唆使兒童向汽車扔石塊,在路上撒碎玻璃、鐵釘,以妨礙汽車行駛。在馬車公司游說下,1865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機動車法案》,規定:行駛的機動車,必須有一人揮舞紅色旗幟徒步行走在車前做引導,并且車速不能超過每小時4英里。但在法國,汽車得到自由發展。1889—1902年,法國人先后研制了齒輪變速器和差速器、前置發動機后輪驅動、充氣輪胎、箱式變速器、萬向節傳動軸和齒輪主減速器、后橋半獨立懸架等,使汽車的性能得到較大提高。———摘編自劉世愷、劉宏《汽車百年史話》等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以后,黨中央高度重視汽車工業。1956年,蘇聯援建的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第一輛解放牌汽車。1969年,在湖北創建了由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建設、制造設備的第二汽車制造廠,由此奠定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基礎。改革開放以后,中央允許建立汽車合資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中國汽車工業從此進入新的發展階段。2010年,我國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品類齊全、配套完整的汽車產業體系,汽車產業已經成了國民經濟第一支柱產業。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我國汽車正向智能化、網絡化、輕量化和能源多樣化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已經基本完備,部分關鍵技術研發處于全球領跑階段。———摘編自徐秉金、歐陽敏《中國汽車史話》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汽車初創時所遇到的問題,概括英法兩國不同的解決途徑。 (10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我國汽車工業的變化。 (8分)(3)根據材料,概括影響汽車工業發展的因素。 (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 關節點是事物由量變引起質變的那個點 (時間、事件),既是前階段量變的結束,又是新階段量變的開端。它既把不同質的事物區別開來,又把它們聯結起來。它是質量互變的契機或樞紐。掌握事物的關節點,是掌握事物的度的關鍵。示例:18世紀中后期發生的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的關節點。———據《哲學大辭典》編寫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世界史知識,參照材料中的示例另擬一個論題,并加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成文)福州一中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第三學段模塊考試高二歷史 半期考參考答案1-5BACAB 6-10ABCDA 11-16DDCBCD17. (8分)研究提綱研究角度 (4分) 史料佐證 (4分,答出一點即可得1分)(1)農業管理機構的設置 中央設勸農司、大司農司;地方建社(2)農業官員的任命 中央派勸農司使、達魯花赤、務農使、同知等管理農事;地方設社長,由年高、通曉農事、兼丁者擔任(3)農事的監察 中央以按察司兼領勸農事;地方責罰不肯聽從教勸社眾和怠廢社長(4)免役規定 免除社長雜役其他研究角度如:村社組織、基層治理 (立為一社,并行入社);法律與制度 (通制條格);古代教化與村社的賞罰機制(地方責罰不肯聽從教勸社眾和怠廢社長,免除社長雜役)等也可酌情給分。18.特點:冬學課程時間長,具有連續性;學習內容豐富且重視國語、政治、軍事;學習形式多樣化。 (兩點4分)評價:課程設置符合戰時的現實需求;有利于增強國人的抗戰精神和軍事能力;有利于提高民眾的文化水平。 (任答一點2分)課程時間與民眾的日常生活和勞動存在沖突;偏重民眾的政治思想教育,民眾專業技能方面的學習較薄弱。 (任答一點2分)19.(1)問題:本身技術不完善;污染、噪音嚴重;傳統觀念與輿論的影響;傳統行業與舊勢力的破壞阻擾。 (8分)途徑:英國通過立法限制其發展;法國通過技術革新不斷發展完善。 (2分)(2)變化:從無到有;從依靠外援到自力更生 (由引進技術到自主創新);從品種單調到完善的產品結構;從零星企業到遍地開花,規模不斷擴大,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成為國家支柱產業;從單一機械化到智能化、網絡化、輕量化和能源多樣化;從行業的跟跑者到并跑者向領跑者發展。 (8分,答出其中4點即可)(3)因素:政府政策;技術創新;生產關系與管理方式變革;外來援助;行業競爭;社會需求。 (6分,答出其中3點即可。若表述為具體史實,每點得1分,總分不超過3分。)20.示例1 論題: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關節點。闡述:新航路開辟前,人類僅存在區域性交流活動。15—16世紀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全球聯系初步建立,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哥倫布航行至美洲,打破了美洲長期隔絕孤立的狀態,美洲淪為西方的殖民地。新航路開辟后許多非洲人在三角貿易中淪為奴隸,亞洲的古老帝國也受到沖擊。新航路開辟使得人類對世界的認識逐漸清晰,并引發人口、物種、商品全球性流動。新航路開辟后各區域相對獨立的發展進程被中斷,出現東方從屬于西方的局面。結論:因此,新航路開辟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意義重大,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重要節點。示例2 論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20世紀世界格局演變的關節點。闡述:一戰后, 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崩潰,削弱了日本及歐洲各國,瓦解了世界殖民體系,極大改變了原有的力量對比。二戰后在美、蘇兩國主導下形成了雅爾塔體系,世界格局逐漸發展為兩極格局。二戰后成立了聯合國,國際關系向法制化、體系化趨勢發展。結論: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原有的世界格局,加快了國際關系法制化、體系化進程,是20世紀世界格局演變的重要節點。論題 論題具備以下要素:節點 (事件或時間)、趨勢 (規律)。(2分)史實 包含兩個以上的史實;史實需要具體、準確。(4分)論述 包含節點前的狀態描述 (量變)、節點內容的闡述 (節點)、圍繞歷史趨勢闡釋節點的影響或意義 (質變) 。(4分)邏輯 能圍繞論題進行論述,邏輯結構完整,能深化論題內涵。(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