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廣東省廣州市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歷史(選擇考)試題(Word文檔,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廣東省廣州市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歷史(選擇考)試題(Word文檔,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中段教學檢查
歷史 試卷(選擇性考試)
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 20 道題,共 6 頁,滿分 100 分.考試用時 75
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班別、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
的密封線內。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
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 48 分)
一、本大題共 16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
最符合題意。
1.在古埃及神話中,人死后靈魂要通過冥界主宰的審判,善人將得到永生,作惡之人將被
怪物吃掉;在古希臘神話中人死后靈魂也要被冥王審判,靈魂圓滿的人到福地,有罪的
人到懲罰之地。據此可知,這兩大文明
A. 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B. 思想文化上交流頻繁
C. 都注重道德的教化引領 D. 具有相同的文化源頭
2.公元前 4 世紀中期起,羅馬的平民開始擔任執政官和其他高級官職。比如,約自公元前
356 年平民可任獨裁官,公元前 351 年可任監察官,公元前 337 年可任大法官。另外,
管理羅馬市政的市政司、管理財務的財政司,也都有平民任職。這反映了當時
A. 農民有效地維護了自身利益 B. 具有濃厚的貴族寡頭色彩
C. 共和國的社會基礎得到擴大 D. 從貴族共和走向民主政治
3.中世紀晚期,城市是靠工商業維持生存,享有特別的法律、行政和司法權力的集體法人,
不同于中國的城市,它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體系,是一種特殊實體的代表。城市爭取自
治權利的努力使其自身成為新的共同體,其內部生發出新的社會元素——市民階級。材
料意在強調歐洲的城市
A. 不受封建領主的任何制約 B. 成為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C. 孕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D. 與中國城市地位明顯不同
4.988 年,基輔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要求全國民眾都要接受東正教神父的洗禮,并將東
正教正式奉為國教。997 年,基輔羅斯設立東正教大主教區,接受君士坦丁堡主教區的
管轄,這一系列事件稱為“羅斯受洗”。材料可用于印證
A. 東正教在歐洲廣泛傳播源于政治改革
B. 宗教對基輔羅斯具有重要的整合作用
C. 基輔羅斯是政教合一的中央集權國家
D. 君士坦丁堡成為歐洲的宗教文化中心
第 1 頁 共 6 頁=}#}
5.中古時期,阿拉伯帝國境內的商隊在長途貿易中常簽訂書面契約,詳細規定貨物種類、
價格及違約賠償。伊斯蘭法庭審理商事糾紛時,既依據《古蘭經》原則,也采納商人間
形成的慣例法。這一現象表明當時阿拉伯帝國境內
A. 宗教法凌駕于世俗法之上 B. 商業活動促進司法實踐理性化
C. 東西方商法體系完成融合 D. 哈里發政府全面掌控貿易秩序
6.14—16 世紀,日本京都城市規劃發生變化,居住在城市里的商人、職人開始按地域分布,
并形成了各種自治組織。都市工商業者復興了山車巡行,并逐漸成為京都民眾“年中行
事”的娛樂活動。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日本
A. 經濟發展趨于活躍 B. 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 中央集權統治崩潰 D. 封建秩序走向瓦解
7.馬達加斯加島靠近非洲大陸東岸,島上居民現在使用的馬達加斯加語的詞匯來自梵語、
班圖語等;該島還發現了 9 至 10 世紀伊斯蘭教徒的墳墓和波斯風格的陶器。這些現象
反映了
A. 環印度洋貿易的影響 B. 古代語言的融合發展
C. 非洲本土文化的演變 D. 阿拉伯人的優勢地位
8.1584 年出版的地圖集《寰宇大觀》中增添了一幅新地圖,名為“Chinae”。這是歐洲制
圖史上第一次把“中國”作為一個獨立認知單元列入圖冊。這可以用來佐證
A. 歐洲人的全球視野拓展 B. 人文主義的社會影響彰顯
C. 殖民者的勢力范圍劃定 D. 商業革命的社會沖擊凸顯
9.有史家論及 1590 至 1630 年間從亞洲返回歐洲各國的商船情況時,整理表格如下(部分)
從這一變化可推知,當時
年份 葡萄牙 荷蘭 英國
1590 4 0 0
1600 6 8 0
1615 1 5 2
1620 2 6 2
1630 1 9 4
A. 西歐國家開辟了往返亞洲的航線
B. 葡萄牙商人的航海事業失去了王室的支持
C. 世界貿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D. 新型商業組織推動了荷、英兩國海外貿易
10.1587 年,一個法國貴族惋惜地稱,貴族“失去了過去的財富,在我們的好國王路易十
二和弗朗索瓦一世時期,這些財富曾為貴族家庭增光添彩。”他還明確指出,現在 10
個貴族家庭中,8 個有“轉讓部分產業、抵押和債務之苦惱”。該貴族陳述的現象折射

A. 新航路開辟導致了法國的衰落 B. 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等級制度
C. 價格革命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 D. 法國在對外貿易中貨幣大量外流
第 2 頁 共 6 頁
{#{QQABKQat4gA4kBbACR4rAwVmCEuQkJAgJYoMRRAYuAxiARFAFKA=}#}
11.16 世紀中葉,德意志地區出現了一批小冊子,內容涉及宗教改革辯論。如有人在《致
所有基督徒婦女的信》中呼吁:“每個靈魂都應自由閱讀圣經,無論男女”。這種現象
反映了宗教改革
A. 推動了印刷技術的普及應用 B. 得益于理性主義思潮的激蕩
C. 促進了民族國家意識的覺醒 D. 適應了市民階層的價值需求
12.1790 年代,法國科學院主張“向地球本身尋找長度基準”,以通過巴黎天文臺的地球
子午線的四千萬分之一為基準長度單位“米”,逐漸改變了此前盛行的以國王等人的肢
體長度作為長度單位的做法。這表明
A. 人文主義思想受到沖擊 B. 法國最終確立共和制度
C. 科學進步引發了大革命 D. 理性精神促進社會進步
13.漢密爾頓等為爭取批準美國 1787 年憲法發表了《聯邦黨人文集》,文集中指出“派系
是自由社會的必然產物”“野心必須用野心來對抗”“純粹的民主政體……不能制止派
系斗爭的危害”。作者旨在
A. 爭取民眾支持共和政體 B. 營造政黨政治的輿論氛圍
C. 主張分權制衡維護民主 D. 揭示美國民主政治局限性
14.發生在 1789 年震撼整個歐洲的法國大革命,不僅是文藝復興運動醞釀的結果,更是啟
蒙思想家在純粹哲學的領域里,通過一系列哲學創造和否定的過程逐步完成的。這說明
當時
A. 哲學思想取得了重大發展 B. 思想解放成為社會變革先導
C. 歐洲社會實現整體性變革 D. 民眾思想突破宗教神學束縛
15.在英國傳統生產模式下,紡車產出與織機需求的比重約為 5:1,飛梭發明后這一比重擴
大為 10:1。1761 年,英國藝術與工業獎勵協會兩次懸賞,征集新式紡紗機的發明。這
反映出當時英國
A. 棉紡織技術跨越式發展 B. 國家政策推動生產技術革新
C. 生產技術革新的緊迫性 D. 傳統生產模式面臨嚴重危機
16.1882 年,德國農業、林業、牧業人口所占比重為 43.4%,到 1907 年降為 35.2%;同期
內,工業人口所占的比重從 33.7%增為 40.1%。到 1913 年,德國工業產值占國民經濟
總產值的 45%,農業產值下降到 23%。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德國
A. 工業發展水平遠高于歐洲大陸 B. 生產方式變革推動產業結構變化
C. 共和政體加快了經濟發展進程 D. 民眾的就業觀念發生了根本改變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 52 分)
1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 分)
材料
公元前 3500 年左右,蘇美爾城市出現,多個城邦國家形成。各城邦最初的統治者是高
級祭司“恩”,城市的政治、宗教、行政、經濟中心都在神廟。廟前的廣場通常就是市場。
隨著城市事務的復雜化,出現了“恩西”,意為“統治者”,專門管理城市。蘇美爾社會有
濃厚的契約精神,重視法律,烏爾納木法典是現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法典。早期楔形文字,
第 3 頁 共 6 頁AFKA=}#}
用于記賬、統計、契約、盟誓等。蘇美爾信仰多種多樣的專職眾神,有豐產女神、天神、地
神、水神等,唯缺祖先神。蘇美爾文明在世界歷史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一席之地。
東亞地區多元文明起源“滿天星斗”,發展到中原地區為核心的“月明星稀”,奠定了
許多延綿至今的中國文明的特征、制度、觀念和基因。約公元前 3300 年,中原地區出現大
型中心聚落。之后約一千年,中原地區出現史前城市。陶寺文化中期出現最早的漢字,骨耜
“農”字刻文,標明官職,說明漢字的發明主要用于行政管理。以陶、玉、銅禮器為物化載
體,不僅規范社會人的行為,更成為分層社會組織的框架。王權掌握著祭天、祭地、祭祖三
大宗教祭祀權力,僅限于貴族和精英參與,有別于蘇美爾神廟廣場上的公共祭祀。王墓隨葬
品圭尺有“地中”夏至晷影標準刻度,表明“地中”觀念已經出現。
——摘編自何駑《蘇美爾文明與中原文明的比較探索》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蘇美爾文明與中原文明的異同。(8 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對人類早期文明發展的認識。(4 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伊本·白圖泰是摩洛哥的阿拉伯人,1304 年生于摩洛哥的丹吉爾,1377 年死于摩洛哥
的馬拉喀什。在十四世紀的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他曾四次到麥加朝覲天房;在這個期間,
他曾游歷了整個穆斯林世界。向東他到達錫蘭、孟加拉、馬爾代夫群島和中國。他還訪問過
君士坦丁堡。1353 年,在他最后的旅行中,他曾深入中部非洲。1354 年,伊本·白圖泰定
居非斯,他口述其旅行見聞,由他人筆錄成書、名為《伊本·白圖泰游記》。
材料二
伊本·白圖泰旅行路線示意圖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美】菲利普·希提《阿拉伯通史》
第 4 頁 共 6 頁AgJYoMRRAYuAxiARFAFKA=}#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伊本·白圖泰的旅行為依據,為他當時所到的任意 2 個
國家或地區各寫一段簡介。(8 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伊本·白圖泰旅行的意義。(6 分)
19.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下表為世界經濟發展中心的轉移歷程
轉移次數 轉移方向 概況
世界經濟發展中心最早出現于亞洲,亞洲是世
第一次轉移 亞洲至地 中海沿岸 界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四大文明古國中的 古印度、古巴比倫和中國均位于亞洲。11 世紀 至 15 世紀,世界經濟發展中心逐漸由亞洲轉移
至位于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
地中海沿 新航路的開辟、資產階級革命和兩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轉移 岸至大西 進一步推動了歐洲經濟和北美經濟的發展,世
洋沿岸 界經濟發展中心逐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大西洋東 二戰后,美國以第三次技術革命為機遇,憑借
岸向大西 豐富的自然資源、歐洲資本的涌入以及海外移
第三次轉移 洋西岸及 民帶來的先進科學技術、勞動力以及美國主導
太平洋沿 的世界經濟秩序等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心。
岸轉移
——摘編自李振?!妒澜缃洕l展中心轉移與“北冰洋—太平洋時代”到來》
根據材料并結合世界史相關知識,圍繞世界經濟中心的變化,自擬論題并加以闡述。(要
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 分)
材料一
中世紀早期,教會認為黑暗是撒旦在地球上的邪惡領地,魔鬼擁抱黑夜,與基督的王國
為敵。歐洲城市普遍實行宵禁,行會禁止工匠開夜工。從近代開始,人們對黑夜有了新認識。
基督教文化認為黑夜不再僅僅是惡的象征,也是一條通往神靈的路徑。16 世紀,賭博、跳
舞等晚間娛樂活動已是宮廷貴族日常生活。17 世紀中后期,城市普通市民也開始享受夜晚
生活。進入 19 世紀,夜生活的時尚潮流已勢不可擋。巴黎最有特色的夜生活在拱廊,夜晚
的拱廊遍布汽燈,燈火輝煌,是巴黎最大的購物場所。劇院、俱樂部、音樂廳、賭場、酒館
是夜生活的主要場所,數量迅猛增長,甚至 24 小時開放。一些城市不再夜晚關閉城門,夜
生活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交生活。
——據俞金堯《資本擴張與近代歐洲的黑夜史》整理
第 5 頁 共 6 頁
材料二
歐洲人對夜晚態度的變化也帶來了夜間勞動的普遍化,有學者估算,1800 年時,倫敦
人的睡眠時間平均只有 6.5 個小時。經過勞工與雇主的反復博弈,到 1919 年,歐美大多數
國家基本實現了 8 小時工作制。但一種新的勞動制度——夜班工作制,逐漸推廣開來。采用
8 小時工作制的行業和企業,無一例外地采用了兩班制或三班制勞動,把整個夜晚都納入勞
動時間,夜間勞動從此成了勞動制度的組成部分?!詠淼氖澜鐨v史表明,資本主義
起先是從空間上不斷向外擴張,隨后又逐漸地從時間上侵蝕黑夜。夜生活是資本的杰作,而
夜班生產是資本對黑夜的占領。
——摘編自俞金堯《資本擴張與近代歐洲的黑夜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歐洲市民夜間生活的變化趨勢,并分析其變化
的主要原因。(10 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夜班生產是資本對黑夜的占領”的影響。(4 分)
第 6 頁 共 6 頁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中段教學檢查
歷史 試卷(選擇性考試)
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 20 道題,共 6 頁,滿分 100 分.考試用時 75
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班別、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
的密封線內。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
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 48 分)
一、本大題共 16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
最符合題意。
1.在古埃及神話中,人死后靈魂要通過冥界主宰的審判,善人將得到永生,作惡之人將被
怪物吃掉;在古希臘神話中人死后靈魂也要被冥王審判,靈魂圓滿的人到福地,有罪的
人到懲罰之地。據此可知,這兩大文明
A. 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B.思想文化上交流頻繁
C.都注重道德的教化引領 D. 具有相同的文化源頭
2.公元前 4世紀中期起,羅馬的平民開始擔任執政官和其他高級官職。比如,約自公元前
356年平民可任獨裁官,公元前 351年可任監察官,公元前 337年可任大法官。另外,
管理羅馬市政的市政司、管理財務的財政司,也都有平民任職。這反映了當時
A. 農民有效地維護了自身利益 B.具有濃厚的貴族寡頭色彩
C.共和國的社會基礎得到擴大 D. 從貴族共和走向民主政治
3.中世紀晚期,城市是靠工商業維持生存,享有特別的法律、行政和司法權力的集體法人,
不同于中國的城市,它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體系,是一種特殊實體的代表。城市爭取自
治權利的努力使其自身成為新的共同體,其內部生發出新的社會元素——市民階級。材
料意在強調歐洲的城市
A. 不受封建領主的任何制約 B.成為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C.孕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D. 與中國城市地位明顯不同
4.988年,基輔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要求全國民眾都要接受東正教神父的洗禮,并將東
正教正式奉為國教。997年,基輔羅斯設立東正教大主教區,接受君士坦丁堡主教區的
管轄,這一系列事件稱為“羅斯受洗”。材料可用于印證
A. 東正教在歐洲廣泛傳播源于政治改革
B.宗教對基輔羅斯具有重要的整合作用
C.基輔羅斯是政教合一的中央集權國家
D. 君士坦丁堡成為歐洲的宗教文化中心
第 1 頁 共 6 頁
{#{QQABAQWhxggQkBQACB7qAwkSCkuQkIERLSoOBRCYuAQKQANAFCA=}#}
5.中古時期,阿拉伯帝國境內的商隊在長途貿易中常簽訂書面契約,詳細規定貨物種類、
價格及違約賠償。伊斯蘭法庭審理商事糾紛時,既依據《古蘭經》原則,也采納商人間
形成的慣例法。這一現象表明當時阿拉伯帝國境內
A. 宗教法凌駕于世俗法之上 B.商業活動促進司法實踐理性化
C.東西方商法體系完成融合 D. 哈里發政府全面掌控貿易秩序
6.14—16世紀,日本京都城市規劃發生變化,居住在城市里的商人、職人開始按地域分布,
并形成了各種自治組織。都市工商業者復興了山車巡行,并逐漸成為京都民眾“年中行
事”的娛樂活動。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日本
A. 經濟發展趨于活躍 B.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中央集權統治崩潰 D. 封建秩序走向瓦解
7.馬達加斯加島靠近非洲大陸東岸,島上居民現在使用的馬達加斯加語的詞匯來自梵語、
班圖語等;該島還發現了 9至 10世紀伊斯蘭教徒的墳墓和波斯風格的陶器。這些現象
反映了
A. 環印度洋貿易的影響 B.古代語言的融合發展
C.非洲本土文化的演變 D. 阿拉伯人的優勢地位
8.1584年出版的地圖集《寰宇大觀》中增添了一幅新地圖,名為“Chinae”。這是歐洲制
圖史上第一次把“中國”作為一個獨立認知單元列入圖冊。這可以用來佐證
A. 歐洲人的全球視野拓展 B.人文主義的社會影響彰顯
C.殖民者的勢力范圍劃定 D. 商業革命的社會沖擊凸顯
9.有史家論及 1590至 1630年間從亞洲返回歐洲各國的商船情況時,整理表格如下(部分)
從這一變化可推知,當時
年份 葡萄牙 荷蘭 英國
1590 4 0 0
1600 6 8 0
1615 1 5 2
1620 2 6 2
1630 1 9 4
A. 西歐國家開辟了往返亞洲的航線
B.葡萄牙商人的航海事業失去了王室的支持
C.世界貿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D. 新型商業組織推動了荷、英兩國海外貿易
10.1587年,一個法國貴族惋惜地稱,貴族“失去了過去的財富,在我們的好國王路易十
二和弗朗索瓦一世時期,這些財富曾為貴族家庭增光添彩?!彼€明確指出,現在 10
個貴族家庭中,8個有“轉讓部分產業、抵押和債務之苦惱”。該貴族陳述的現象折射

A. 新航路開辟導致了法國的衰落 B.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等級制度
C.價格革命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 D. 法國在對外貿易中貨幣大量外流
第 2 頁 共 6 頁
{#{QQABAQWhxggQkBQACB7qAwkSCkuQkIERLSoOBRCYuAQKQANAFCA=}#}
11.16世紀中葉,德意志地區出現了一批小冊子,內容涉及宗教改革辯論。如有人在《致
所有基督徒婦女的信》中呼吁:“每個靈魂都應自由閱讀圣經,無論男女”。這種現象
反映了宗教改革
A. 推動了印刷技術的普及應用 B.得益于理性主義思潮的激蕩
C.促進了民族國家意識的覺醒 D. 適應了市民階層的價值需求
12.1790年代,法國科學院主張“向地球本身尋找長度基準”,以通過巴黎天文臺的地球
子午線的四千萬分之一為基準長度單位“米”,逐漸改變了此前盛行的以國王等人的肢
體長度作為長度單位的做法。這表明
A. 人文主義思想受到沖擊 B.法國最終確立共和制度
C.科學進步引發了大革命 D. 理性精神促進社會進步
13.漢密爾頓等為爭取批準美國 1787年憲法發表了《聯邦黨人文集》,文集中指出“派系
是自由社會的必然產物”“野心必須用野心來對抗”“純粹的民主政體……不能制止派
系斗爭的危害”。作者旨在
A. 爭取民眾支持共和政體 B.營造政黨政治的輿論氛圍
C.主張分權制衡維護民主 D. 揭示美國民主政治局限性
14.發生在 1789年震撼整個歐洲的法國大革命,不僅是文藝復興運動醞釀的結果,更是啟
蒙思想家在純粹哲學的領域里,通過一系列哲學創造和否定的過程逐步完成的。這說明
當時
A. 哲學思想取得了重大發展 B.思想解放成為社會變革先導
C.歐洲社會實現整體性變革 D. 民眾思想突破宗教神學束縛
15.在英國傳統生產模式下,紡車產出與織機需求的比重約為 5:1,飛梭發明后這一比重擴
大為 10:1。1761年,英國藝術與工業獎勵協會兩次懸賞,征集新式紡紗機的發明。這
反映出當時英國
A.棉紡織技術跨越式發展 B.國家政策推動生產技術革新
C. 生產技術革新的緊迫性 D. 傳統生產模式面臨嚴重危機
16.1882年,德國農業、林業、牧業人口所占比重為 43.4%,到 1907年降為 35.2%;同期
內,工業人口所占的比重從 33.7%增為 40.1%。到 1913年,德國工業產值占國民經濟
總產值的 45%,農業產值下降到 23%。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德國
A. 工業發展水平遠高于歐洲大陸 B.生產方式變革推動產業結構變化
C.共和政體加快了經濟發展進程 D. 民眾的就業觀念發生了根本改變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 52 分)
1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材料
公元前 3500年左右,蘇美爾城市出現,多個城邦國家形成。各城邦最初的統治者是高
級祭司“恩”,城市的政治、宗教、行政、經濟中心都在神廟。廟前的廣場通常就是市場。
隨著城市事務的復雜化,出現了“恩西”,意為“統治者”,專門管理城市。蘇美爾社會有
濃厚的契約精神,重視法律,烏爾納木法典是現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法典。早期楔形文字,
第 3 頁 共 6 頁
{#{QQABAQWhxggQkBQACB7qAwkSCkuQkIERLSoOBRCYuAQKQANAFCA=}#}
用于記賬、統計、契約、盟誓等。蘇美爾信仰多種多樣的專職眾神,有豐產女神、天神、地
神、水神等,唯缺祖先神。蘇美爾文明在世界歷史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一席之地。
東亞地區多元文明起源“滿天星斗”,發展到中原地區為核心的“月明星稀”,奠定了
許多延綿至今的中國文明的特征、制度、觀念和基因。約公元前 3300年,中原地區出現大
型中心聚落。之后約一千年,中原地區出現史前城市。陶寺文化中期出現最早的漢字,骨耜
“農”字刻文,標明官職,說明漢字的發明主要用于行政管理。以陶、玉、銅禮器為物化載
體,不僅規范社會人的行為,更成為分層社會組織的框架。王權掌握著祭天、祭地、祭祖三
大宗教祭祀權力,僅限于貴族和精英參與,有別于蘇美爾神廟廣場上的公共祭祀。王墓隨葬
品圭尺有“地中”夏至晷影標準刻度,表明“地中”觀念已經出現。
——摘編自何駑《蘇美爾文明與中原文明的比較探索》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蘇美爾文明與中原文明的異同。(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對人類早期文明發展的認識。(4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伊本·白圖泰是摩洛哥的阿拉伯人,1304年生于摩洛哥的丹吉爾,1377年死于摩洛哥
的馬拉喀什。在十四世紀的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他曾四次到麥加朝覲天房;在這個期間,
他曾游歷了整個穆斯林世界。向東他到達錫蘭、孟加拉、馬爾代夫群島和中國。他還訪問過
君士坦丁堡。1353年,在他最后的旅行中,他曾深入中部非洲。1354年,伊本·白圖泰定
居非斯,他口述其旅行見聞,由他人筆錄成書、名為《伊本·白圖泰游記》。
材料二
伊本·白圖泰旅行路線示意圖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美】菲利普·希提《阿拉伯通史》
第 4 頁 共 6 頁
{#{QQABAQWhxggQkBQACB7qAwkSCkuQkIERLSoOBRCYuAQKQANAFCA=}#}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伊本·白圖泰的旅行為依據,為他當時所到的任意 2個
國家或地區各寫一段簡介。(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伊本·白圖泰旅行的意義。(6分)
19.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表為世界經濟發展中心的轉移歷程
轉移次數 轉移方向 概況
世界經濟發展中心最早出現于亞洲,亞洲是世
界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四大文明古國中的
亞洲至地
第一次轉移 古印度、古巴比倫和中國均位于亞洲。11世紀
中海沿岸
至 15世紀,世界經濟發展中心逐漸由亞洲轉移
至位于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
地中海沿 新航路的開辟、資產階級革命和兩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轉移 岸至大西 進一步推動了歐洲經濟和北美經濟的發展,世
洋沿岸 界經濟發展中心逐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大西洋東 二戰后,美國以第三次技術革命為機遇,憑借
岸向大西 豐富的自然資源、歐洲資本的涌入以及海外移
第三次轉移 洋西岸及 民帶來的先進科學技術、勞動力以及美國主導
太平洋沿 的世界經濟秩序等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心。
岸轉移
——摘編自李振?!妒澜缃洕l展中心轉移與“北冰洋—太平洋時代”到來》
根據材料并結合世界史相關知識,圍繞世界經濟中心的變化,自擬論題并加以闡述。(要
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中世紀早期,教會認為黑暗是撒旦在地球上的邪惡領地,魔鬼擁抱黑夜,與基督的王國
為敵。歐洲城市普遍實行宵禁,行會禁止工匠開夜工。從近代開始,人們對黑夜有了新認識。
基督教文化認為黑夜不再僅僅是惡的象征,也是一條通往神靈的路徑。16世紀,賭博、跳
舞等晚間娛樂活動已是宮廷貴族日常生活。17世紀中后期,城市普通市民也開始享受夜晚
生活。進入 19世紀,夜生活的時尚潮流已勢不可擋。巴黎最有特色的夜生活在拱廊,夜晚
的拱廊遍布汽燈,燈火輝煌,是巴黎最大的購物場所。劇院、俱樂部、音樂廳、賭場、酒館
是夜生活的主要場所,數量迅猛增長,甚至 24小時開放。一些城市不再夜晚關閉城門,夜
生活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交生活。
——據俞金堯《資本擴張與近代歐洲的黑夜史》整理
第 5 頁 共 6 頁
{#{QQABAQWhxggQkBQACB7qAwkSCkuQkIERLSoOBRCYuAQKQANAFCA=}#}
材料二
歐洲人對夜晚態度的變化也帶來了夜間勞動的普遍化,有學者估算,1800年時,倫敦
人的睡眠時間平均只有 6.5個小時。經過勞工與雇主的反復博弈,到 1919年,歐美大多數
國家基本實現了 8小時工作制。但一種新的勞動制度——夜班工作制,逐漸推廣開來。采用
8小時工作制的行業和企業,無一例外地采用了兩班制或三班制勞動,把整個夜晚都納入勞
動時間,夜間勞動從此成了勞動制度的組成部分?!詠淼氖澜鐨v史表明,資本主義
起先是從空間上不斷向外擴張,隨后又逐漸地從時間上侵蝕黑夜。夜生活是資本的杰作,而
夜班生產是資本對黑夜的占領。
——摘編自俞金堯《資本擴張與近代歐洲的黑夜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歐洲市民夜間生活的變化趨勢,并分析其變化
的主要原因。(10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夜班生產是資本對黑夜的占領”的影響。(4 分)
第 6 頁 共 6 頁
{#{QQABAQWhxggQkBQACB7qAwkSCkuQkIERLSoOBRCYuAQKQANAFCA=}#}2024-2025 學年度第二學期中考試
高一歷史(選考)參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C B B B A A A D C D D C B C B
17【答案】(12 分)
(1)同:都誕生于大河流域,地處平原,農耕經濟較發達;都有早期城市及城市管理;都 有早期文字;都有原始自然崇拜;都對后世產生重要影響。(任答 2 點,每點 2 分 ,共 4 分)
異:蘇美爾文明農業商業發展并重,中原文明以農業為主;蘇美爾文明神權占有重要 地位,中原文明以王權為中心;蘇美爾文明文字主要服務于商業活動,中原文明 文字主要服務于政治管理;蘇美爾文明崇尚法律契約,中原文明重視禮儀教化; 蘇美爾文明多神崇拜缺祖先神,中原文明敬天法祖(祖先崇拜)。(任答 2 點, 每點2 分,共 4 分)
(2)認識:早期文明多元發展;早期文明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自然地理環境影響早期文 明);早期文明神權色彩濃厚;早期文明具有相似性;各區域文明相對獨立發 展。(任答 2 點,每點 2 分,共 4 分)
18【答案】(14 分)
(1)北非地區:受阿拉伯文化的深刻影響,信仰伊斯蘭教,在地中海貿易中占有一席之地; 西亞地區:曾是阿拉伯帝國的核心地區,13 世紀時遭遇蒙古人西征,阿拉伯帝國滅亡,
14 世紀時處于伊爾汗國統治之下;
拜占庭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14 世紀時僅保有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的部分地 區,疆域遭到奧斯曼人的蠶食;
小亞細亞地區:13 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人在小亞細亞發展起來, 14 世紀中期,他們跨過今黑海海峽向歐洲進軍,逐漸征服巴爾干和東南 歐部分地區;
東歐地區:13 世紀上半期,基輔羅斯被蒙古征服,受金帳汗國統治,14 世紀在反抗蒙 古統治過程中,莫斯科公國逐漸興起;
印度地區:14 世紀,印度北部處于德里蘇丹國統治之下,德里蘇丹國以伊斯蘭教為國 教.最高統治者稱蘇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軍事權力;
中國:14 世紀中前期在元朝統治之下,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對外貿易發達;
東非地區:桑給巴爾、蒙巴薩和摩加迪沙等國家廣泛使用奴隸,經濟上以種植瓜果蔬 菜的園藝業為主,對外貿易發達,城市繁榮;
西非地區:14 世紀處于馬里統治之下,控制著塞內加爾河和尼日爾河流域,是西非最 強大的國家.貿易和文化相當繁榮,廷巴克圖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每 個國家或地區4 分,,每個地區至少要包含當時的兩個特點,任意介紹 2 個 國家或地區即可)
(2)意義:為后世留下了珍貴的歷史地理研究資料;對絲綢之路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推 動了伊斯蘭教的傳播;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6 分,每點2 分,任答 3
點即可)
19.【答案】(12 分) 示例
論題:16—19 世紀,歐洲逐步確立起世界經濟中心的地位。(2 分)
闡述:16 世紀以來,資本主義工商業在歐洲迅速發展。從發現美洲大陸到環球航行,
全世界的海洋航路開辟出來,歐洲航海家建立起全世界的聯系。西歐國家加快殖民擴張的步 伐,搶占貿易據點,進行殖民掠奪,加速資本原始積累。歐洲還通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建 立起資產階級文化,推動了民族國家的形成。(4 分)
17 世紀,英國革命引發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浪潮,資產階級代議制度在英國及西歐逐 漸確立。荷蘭、英國、美國和法國相繼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在日益擴 大的世界市場的需求刺激下,西歐和美國開啟了工業革命,現代化的機器大工廠陸續建立, 英、法等國成為第一批工業化國家。與此同時,亞非各國社會制度落后,發展遲緩,對外界 反應保守、遲鈍,在西方的炮艦政策下,逐漸成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4 分)
綜上所述,工業化的發展和不斷地對外擴張,使西歐逐步建立起主導世界的格局,成為 世界的經濟中心。(2 分)
20.【答案】( 14 分)
(1)趨勢:
由貴族到平民(大眾化、世俗化);從宵禁到放開,逐漸成為一種時尚潮流;場所數量增加, 商業色彩日益濃厚;規模不斷擴大,逐漸形成重要的夜生活中心 (空間)。
(每點 2 分,任答 3 點 6 分)
原因:
城市商業繁榮,市民階層擴大(城市化進程加速;市民消費水平提高);
歐洲的思想解放,打破教會價值觀束縛;
科學技術的進步,電力的廣泛運用促進照明 技術的改善。(每點 2 分,任答 2 點得 4 分)
(2)影響:(4 分)
積極:工廠制度建立,提高了生產效率,創造了更多的社會財富,豐富了社會生活。
消極:擠占了工人的休息時間,壓榨剝削工人生活,影響工人生命健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化县| 永修县| 铜梁县| 鄯善县| 日土县| 望江县| 肃宁县| 木里| 林西县| 韶关市| 紫阳县| 靖边县| 曲麻莱县| 西青区| 库车县| 山东省| 都昌县| 乌兰察布市| 鹰潭市| 屏东市| 襄樊市| 黄浦区| 新兴县| 光泽县| 莱阳市| 澄城县| 昌黎县| 怀远县| 新宁县| 新田县| 红河县| 建始县| 安远县| 清远市| 玉山县| 米泉市| 莱州市| 林周县| 磐安县| 黄石市| 深水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