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湖北云學名校聯盟高一年級期中聯考歷史B試卷考試時間:2025年4月24日10:30-11:45時長: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上交。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荊州陰湘城遺址是屈家嶺文化(約前3300年至前2600年)的典型代表,遺址平面呈圓角長方形,殘存面積約20萬平方米,東、南、西面城垣保存較好,城垣現存高4到6.5米,最寬處46米。城外有護城河,東、南護城河保存較好,寬約45米,現存深1到2米。據此可知,當時A.早期國家初始形態基本形成B,部落沖突時有發生C.社會階層分化加劇貧富差距D.中原文明程度較高2.戰國后期,秦國建立了以“告奸”為目的的“戶籍相伍”制度。秦始皇十六年(公元前231年)“初令男子書年”,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使黔首自實田”,這樣,百姓的戶籍中增加了年齡和土地占有狀況。這一變化A.說明重農抑商觀念根深蒂固B,阻礙秦朝人口的合理流動C.表明百姓徭役負擔逐漸加重D.有利于增強國家的控制力3.學者黃炬認為,秦漢時期“由于大地主經濟的發展以及門蔭制度的存在,官僚組織的成員大多來自地主豪強(貴族),所謂的官僚政治實際是貴族政治”。隋唐時期,“官僚組織中每一個個體的角色被重新定位,官員走向職業化和專業化"。這一變化是因為當時實行A.兩稅法B.租唐調制C.科舉制D.三省六部制4.思想家李贄認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童心”即真實的思想和感情。他還提出“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把傳奇、院本、雜劇、《西廂記》、《水滸傳》列為古今至文,反對拘泥于傳統的文學體裁和倒退的文學觀。由此可知,李贄A.繼承傳統民本思想B,弘揚程朱理學C.倡導古為今用思想D.提倡個性自由5.表1為洋務運動時期京師同文館不同年份的學習內容。這表明出洋務運動表1時間教學內容(部分)第一年認字寫字,淺解辭句,講解淺書第三年講各國地圖,讀各國史略,翻譯選編第六年講求機器,微分積分,航海測算,練習譯書第七年講求化學,天文測算,萬國公法,練習譯書第八年天文測算,地理金石,富國策,練習譯書A.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B.推動了救亡圖存探索C.建立起較為完整的近代教育體系D.開啟了西學傳播歷程6.1905年同盟會創立時以孫中山提出的“驅除撻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1912年孫中山在《臨時大總統宣言書》中提出“五族共和”,即漢、滿、蒙、回、藏共同組成中華民國。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團結國內各族人民的現實需要B.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初步發展C.民主革命社會基礎進一步擴大D.三民主義的發展及廣泛傳播7.1929年4月,毛澤東主持制定《興國縣土地法》,對1928年12月湘贛邊區政府頒布的《井岡山土地法》作了重要更正:把“沒收一切土地”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耕種。這一更正意在A.為長征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B.鞏固并拓展革命統一戰線C.解決黨內存在的分歧和矛盾D.調整和擴大土地革命成果8.表2是對1980一1984年我國農民收入情況的統計。農民收入增長緣于表2年份人均純收生產性純收農業生產收入非農業收入入(元)入(元)數量(元)比重(%)數量(元)比重(%)1980年191.3166.4149.678.216.88.81982年270.1237.2203.775.433.512.41984年355.3315.1250.470.564.718.2A.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B.農業技術發生革命性變革C.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D.所有制變革釋放農村活力9.古埃及文字和古漢字都屬于表意文字體系,文字的基本創造手法都屬于“畫成其物”,但兩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