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南陽市十校聯盟體2025年春季期中模擬聯考高二年級生物學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 生物學的研究離不開科學方法。下列有關科學方法的運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 施萊登和施旺提出細胞學說運用了不完全歸納法B. 真核細胞中各種細胞器的分離運用了差速離心法C. 證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運用了熒光標記法D. 用橡皮泥制作真核細胞的三維結構運用了構建數學模型法2. 某生物興趣小組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標本裝片的過程中,視野分別如圖甲、乙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甲、乙視野分別對應的是低倍鏡和高倍鏡B. 由甲剛切換到乙時,視野亮度可能會變暗C. 觀察乙時,可使用細準焦螺旋調節清晰度D. 由甲到乙的過程中,標本裝片向右下方進行了移動3. 若要鑒定某物質是否為蛋白質,則下列選用的試劑及操作步驟正確的是( )①0.1g·mL-1的NaOH溶液②0.01g·mL-1的NaOH溶液③0.01g·mL-1的CuSO4溶液④0.05g·mL-1的CuSO4溶液⑤水浴加熱⑥不進行水浴加熱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4. 無機鹽在人體內的含量很少,但作用卻不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細胞中的大多數無機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 無機鹽只有調節功能,沒有結構功能C. 人體內Na+濃度過高會導致神經細胞興奮性下降D. 哺乳動物血液中Ca2+含量過少,動物可能會出現抽搐癥狀5. 糖類是重要的能源物質,大致可以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動植物細胞中都含有葡萄糖B. 二糖均能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C. 幾丁質屬于多糖,可用于制造人造皮膚D.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肪間可以相互轉化6. 科學家在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采集到一種藍細菌,其細胞內存在由兩層膜組成的片層結構,此結構可進行光合作用。該種藍細菌體內含有的細胞器是( )A. 線粒體 B. 葉綠體 C. 中心體 D. 核糖體7. 某學生以菠菜葉為材料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情況,繪制的觀察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 該實驗所用的材料可以是菠菜葉稍帶葉肉的下表皮細胞B. 該實驗只需在低倍鏡下觀察,且看不到葉綠體的雙層膜結構C. 觀察細胞質的流動情況時,可將葉綠體的運動作為標志D. 實際的細胞質流動方向與圖中的細胞質流動方向相同8. 細胞中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分別如圖①②③④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①是蛋白質合成、加工的場所 B. ②只存在于動物細胞中C. 真核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均由③提供 D. 高等植物的所有細胞中均含有④9. 細胞膜的探索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時期。下列關于探索歷程的說法。錯誤的是( )A. 歐文頓證明了細胞膜由脂質組成B. 戈特等人推斷細胞膜中的磷脂分子為雙層結構C. 丹尼利等人推測細胞膜中含有蛋白質D. 羅伯特森觀察到細胞膜的暗—亮—暗的三層結構10. 沙門氏菌分泌的效應蛋白可以促進宿主細胞的細胞骨架重組,從而有助于沙門氏菌的入侵和其在宿主細胞內的移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細胞骨架的形成與核糖體有關B. 細胞骨架重組可能會使細胞形態發生變化C. 細胞骨架重組可能會使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發生改變D. 沙門氏菌分泌的效應蛋白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中合成11. 人的前胰島素原是由110個氨基酸組成的單鏈多肽。前胰島素原經一系列加工,轉變為由51個氨基酸組成的活性胰島素后,才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胰島素中共含有50個肽鍵B. 胰島素最多由21種氨基酸構成C. 前胰島素原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D. 前胰島素原至少有1個游離的氨基12. 圖1表示某種核苷酸的結構,圖2表示一條核苷酸長鏈的部分結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將圖2所示分子初步水解和徹底水解后都能得到6種產物B. 圖2中標號4為核苷酸,包括胞嘧啶脫氧核苷酸或胞嘧啶核糖核苷酸C. 在人體細胞中由A、C、T3種堿基參與構成的核苷酸共有3種D. 根據圖1中③判斷,圖1所示核苷酸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構成RNA的原料13. 染色質的結構單位被稱為核小體,核小體由DNA纏繞蛋白質形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核小體主要位于細胞核,少部分位于染色質 B. 細胞核中的DNA可以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基質C. 染色質和染色體的組成成分不同 D. 纏繞有利于壓縮DNA以儲存大量的遺傳信息14. 下列有關傳統發酵技術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發酵利用的是微生物的無氧呼吸 B. 菌種差異、不明雜菌等往往會造成傳統發酵食品的品質不一C. 不同發酵產品所用原料必定不同 D. 傳統發酵技術通常需要人為嚴格控制發酵條件15. 隨著相關理論和技術的發展,人們能夠在嚴格控制的環境條件下大規模生產發酵產品,發酵工程逐步形成。發酵工程的中心環節是( )A. 菌種的選育 B. 培養基的配制、滅菌C. 發酵罐內發酵 D. 分離、提純產物16. 西漢元帝時期的史游在《急就篇》中記載:“蕪荑鹽豉醯酢醬”。以黃豆、蠶豆等為原料通過含米曲霉(好氧型)的曲料發酵制成的醬稱豆瓣醬。米曲霉等多種微生物協同作用,形成了豆瓣醬的獨特風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發酵后的黃豆、蠶豆中的有機物含量減少,但是種類增加B. 發酵過程中需要嚴格滅菌,避免雜菌污染C. 發酵過程中,濕潤的環境不利于米曲霉等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D. 豆瓣醬的獨特風味與微生物的種類有關,與發酵的時間和溫度無關17. 某微生物平板劃線結果如圖所示,劃線的順序為1→2→3→4→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完成圖中所示操作的過程中,接種環共灼燒處理了6次B. 將接種后的平板放入28℃左右的恒溫培養箱中正置培養24~48hC. 操作過程中用接種環蘸取一環菌液后應立即將試管直接塞上棉塞D. 該分離純化方法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計數18. 下列對發酵工程及其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發酵工程的產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謝物、酶及菌體本身B. 某些微生物肥料會抑制土壤中大多數微生物的生長,從而促進植物的生長C. 與使用化學農藥相比,使用微生物農藥具有成本高、見效快、無污染的特點D. 單細胞蛋白就是從人工培養的微生物菌體中提取的蛋白質19. 山藥在生長過程中易受病毒侵害導致品質和產量下降。采用組織培養技術得到脫毒苗,可恢復其原有的優質高產特性,流程如圖所示。下列操作不可行的是( )外植體→愈傷組織→叢生芽→試管苗A. 選擇芽尖作為外植體可減少病毒感染B. 培養基中加入抗生素可降低雜菌的污染C. 將叢生芽切割后進行組織培養可實現快速繁殖D. 試管苗形成后即可將其移栽入土壤中生長20. 在太空環境中進行細胞培養實驗是空間生物學和醫學研究的重要部分。在微重力環境中,組織細胞可以均勻懸浮,在三維方向自由生長,不會因密度的不同而導致沉降速度不同,從而影響彼此間的接觸與溝通,故細胞有望生長出三維、立體的離體細胞或組織器官。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在太空中進行動物細胞培養時接觸抑制現象會增強B. 懸浮培養的細胞進行傳代培養時可用離心法收集細胞C. 動物細胞培養的培養基需要加入動物血清且置于無菌、無毒、充滿CO2的培養箱中進行培養D. 進行原代培養前可使用機械法或用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處理動物組織21. 生豬育種的過程可采用體外受精技術、孤雌生殖(卵不經過受精發育成個體)和孤雄生殖(如表中③)等多種輔助生殖技術。某科研團隊為研究不同輔助生殖技術下豬胚胎存活率存在差異的原因,追蹤了豬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的空間構象變化,結果如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操作對象 輔助生殖技術 4細胞胚胎期 桑葚胚時期 胚胎存活率卵母細胞 ①體外受精技術 染色質空間構象較快建立 高②孤雌生殖 染色質特殊區域解體 解體區域部分重建較慢 低③去核后體外受精 解體區域部分重建極慢 低A. 受精前需將采集的卵子培養至MⅡ期,精子在含Ca2+載體的獲能液中獲能B. 對桑葚胚進行胚胎分割時需注意對內細胞團進行均等分割C. 母源的染色質比父源的染色質更容易實現空間構象的重建D. 研究染色質空間構象重建的機制對于胚胎發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22. 動物細胞工程與植物細胞工程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動物細胞培養和植物組織培養一般都需要將組織細胞分散為單個細胞B. 動物細胞培養的材料通常取自幼齡動物或分化程度高的部位C. 動物細胞培養需要穩定的溫度和pH條件,而植物細胞培養則不需要D. 誘導動物細胞融合和植物細胞融合都可以采用電融合法等23. 下列關于“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實驗材料可以選擇新鮮洋蔥、菠菜、豬肝、牛成熟紅細胞等B. 可利用DNA溶于酒精,蛋白質不溶于酒精的原理初步分離DNA和蛋白質C. 將研磨液離心后過濾,取沉淀物放入燒杯中,然后進行下一步的提取D. 粗提取的DNA與二苯胺試劑混勻后,需要進行沸水浴加熱,再觀察顏色變化24. 月季花色艷麗,深受人們喜愛。某花木基地通過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快速繁殖月季。在培養過程中,外植體切口處細胞受損,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細胞中的多酚類化合物被氧化成褐色醌類化合物,導致褐變。褐變會抑制細胞生長,甚至導致細胞死亡,使植物組織培養失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為獲得脫毒苗,可取月季莖尖分生區進行植物組織培養B. 在初代培養階段,適當縮短更換培養基的間隔時間可減輕褐變C. 在培養基中添加促進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物質,可以減輕褐變D. 適當提高培養基中生長素的比例有利于促進月季根的分化25. A型血友病患者的控制凝血因子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其凝血因子含量降低或功能異常。控制凝血因子的基因主要在肝臟中表達,若將凝血因子第309位的丙氨酸替換為絲氨酸,則可增加凝血因子的分泌,從而達到基因治療的目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上述蛋白質工程生產的只能是自然界中已經存在的蛋白質B. 改造凝血因子須根據絲氨酸的密碼子設計對應的DNA序列C. 改造后的凝血因子的結構可通過計算機進行模擬,從而預測其功能變化D. 選擇肝臟蛋白基因的啟動子可使控制凝血因子的基因只在肝細胞中表達26. 下列有關生殖性克隆與治療性克隆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我國禁止任何形式的生殖性克隆與治療性克隆的研究B. 利用患者自身的細胞產生胰島細胞屬于治療性克隆C. 生殖性克隆會面臨倫理問題,治療性克隆不會面臨倫理問題D. 生殖性克隆會涉及體細胞核移植,治療性克隆不會涉及體細胞核移植27. 基因修飾腫瘤模型小鼠培育結合了多項技術,相關流程如圖所示,ES細胞需要在飼養層細胞上培養,并經基因改造后注入早期胚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ES細胞存在于早期胚胎中,在各種干細胞中其的分化潛能較低B. 飼養層細胞可能為ES細胞的生長創造了類似體內的微環境C. 圖中流程運用了動物細胞培養、基因工程、胚胎移植和體細胞核移植等技術D. d過程運用了胚胎移植技術,需要對代孕小鼠注射免疫抑制劑以提高胚胎移植成功率28. 微生物合成的油脂是制備生物柴油的新型原料。為篩選出產油脂的細菌,某小組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物質甲可將菌體內的油脂染成黑色。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 培養基①②③都屬于固體培養基B. 培養基①上的接種方法為稀釋涂布平板法C. 上述實驗操作需要用到無菌水、酒精燈等D. 應挑選培養基②中的菌落1、3、5接種到培養基中擴大培養29. 在制備單克隆抗體過程中HAT選擇培養基可以篩選出融合成功的雜交瘤細胞,一種雜交瘤細胞只能產一種抗體。科學家通過動物細胞融合技術,將兩株不同的雜交瘤細胞(A和B)融合形成雙雜交瘤細胞AB。雙雜交瘤細胞能夠懸浮在培養基中生長繁殖,可以產生雙特異性抗體AB。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雜交瘤細胞A、B混合并誘導融合后,利用HAT 選擇培養基篩選出雙雜交瘤細胞ABB. 雙雜交瘤細胞同時識別α、β抗原后,才能產生雙特異性抗體C. 對培養到一定密度的雙雜交瘤細胞進行傳代培養時,不需要使用蛋白酶使之分散D. 體外培養雙克隆抗體需要定期更換培養液以創設無菌環境30. HNF1a的第249位絲氨酸(S249)是其重要功能位點,為進一步研究S249的重要性,研究人員獲得HNF1a基因后,利用PCR技術實現定點突變,將HNF1a的第249位絲氨酸換成丙氨酸,制備HNF1a-S249A基因,再將其導入小鼠體內,制備轉基因小鼠。圖1是一種PCR介導的基因定點突變示意圖。已知HNF1a蛋白中第249位絲氨基酸對應的密碼子是UCU,丙氨酸對應的密碼子有GCA、GCC、GCG、GCU。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 上述技術需要從預期的蛋白質功能出發,設計蛋白質結構并推測相應的氨基酸序列B. 突變引物部分的序列為5'-GCT-3'C. PCR2至少要經過2次循環才能獲得雙鏈等長的HNF1a-S249A基因D. 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能夠判斷HNF1a基因是否突變成功形成HNF1a-S249A基因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 細胞在生命活動中時刻發生著物質和能量的復雜變化,細胞內部就像一個繁忙的“工廠”,在細胞質中的各種細胞器就是通力協作的各個“部門”。圖1表示人體細胞的部分結構,其中④表示囊泡;圖2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圖1細胞中還可以含有的細胞器是________和________。這些細胞器并不是漂浮于細胞質中的,而是由_______錨定并支撐著的。(2)①~③中含有的膜并不能構成細胞完整的生物膜系統,原因是_________。(3)在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過程中常用到的方法是_______,利用該方法能在圖2中檢測到含有放射性的結構是_________(填字母)。在圖2所示過程中,結構c的功能是________,結構b對應圖1中的________(填序號)。32. 慶大霉素(GM)能抑制沙門氏菌的生長。為了探究LPC(用MRS培養植物乳桿菌后獲得的上清液)對沙門氏菌生長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人員在接種沙門氏菌的平板上做了五組不同處理實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加樣孔外的空白圓圈表示抑菌圈。回答下列問題:注:NaOH-LPC(加入NaOH調節pH至近中性),Heat-LPC(100℃處理15min),“●”表示加樣孔。(1)本實驗需要在培養上形成分布均勻的沙門氏菌,因此研究人員需要使用_____法將沙門氏菌接種到培養基上。(2)GM組是_____(填“對照組”或“實驗組”)。設置MRS組的目的是_____。(3)研究人員分析圖中結果后認為LPC具有抑制沙門氏菌生長的效果,判斷依據是_____,且這種抑制效果_____(填“受”或“不受”)加熱的影響。(4)結合NaOH-LPC組分析,LPC能抑制沙門氏菌生長的機制可能是_____。33. 人心肌細胞中的肌鈣蛋白由三種結構不同的亞基組成,即肌鈣蛋白T(cTnT)、肌鈣蛋白I(cTnI)和肌鈣蛋白C(cTnC),其中cTnI在血液中含量上升是心肌損傷的特異性指標。為制備抗cTnI的單克隆抗體,科研人員完成了圖示過程。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細胞培養過程中,為防止有害代謝物的積累,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每隔2周用cTnI作為抗原注射小鼠1次,共注射3次,其目的是________,最后一次免疫后第3天,取脾臟內部分組織制成細胞懸液與骨髓瘤細胞誘導融合,常用的生物誘導因素是________。細胞融合完成后,融合體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細胞和雜交瘤細胞外,還可能有________,體系中出現多種類型細胞的原因是________。(2)需用特定的_______培養基對融合細胞進行篩選;甲、乙、丙中,只含雜交瘤細胞的是_______,過程②表示將乙細胞接種到多孔培養板上,進行抗體陽性檢測,之后進行稀釋、培養、再檢測,并多次重復上述操作,其目的是篩選獲得________,雜交瘤細胞的特點是________。(3)多次篩選后的雜交瘤細胞可注射到小鼠的腹腔內增殖,從腹水中提取抗cTnI單克隆抗體。檢測抗cTnI單克隆抗體的原理是______。34. 普通玉米缺乏人體生長發育必需的賴氨酸。科研人員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高賴氨酸蛋白基因SBgLR轉入玉米細胞獲得高賴氨酸玉米新品種,操作流程如圖所示,其中強啟動子能驅動基因在植物細胞中持續轉錄,T-DNA區段中的基因在農桿菌中不表達。(1)獲取目的基因:檢索生物信息數據庫,獲取SBgLR基因的編碼序列,用______方法制備得到。(2)構建重組質粒:優先選用______兩種限制酶分別酶切SBgLR基因和Ti質粒,其優點是______、______等。(3)轉化農桿菌:將重組質粒導入氯化鈣處理過、處于______的農桿菌,以提高轉化效率。為篩選轉化了的農桿菌,需要在培養基中加入______。(4)轉化愈傷組織:將轉化了的農桿菌與愈傷組織共同培養一段時間,農桿菌Ti質粒中的______能夠將目的基因導入并整合到受體細胞的染色體上。篩選轉化的受體細胞時,培養基中需要加入______。(5)培養轉基因植株:愈傷組織培養形成植株的過程稱為______,此過程需要在培養基上添加______調控其生長發育。南陽市十校聯盟體2025年春季期中模擬聯考高二年級生物學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題答案】【答案】D【2題答案】【答案】D【3題答案】【答案】A【4題答案】【答案】D【5題答案】【答案】B【6題答案】【答案】D【7題答案】【答案】B【8題答案】【答案】A【9題答案】【答案】A【10題答案】【答案】D【11題答案】【答案】A【12題答案】【答案】D【13題答案】【答案】D【14題答案】【答案】B【15題答案】【答案】C【16題答案】【答案】A【17題答案】【答案】A【18題答案】【答案】A【19題答案】【答案】D【20題答案】【答案】B【21題答案】【答案】ACD【22題答案】【答案】D【23題答案】【答案】D【24題答案】【答案】C【25題答案】【答案】A【26題答案】【答案】B【27題答案】【答案】B【28題答案】【答案】D【29題答案】【答案】C【30題答案】【答案】D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題答案】【答案】(1) ①. 核糖體 ②. 中心體 ③. 細胞骨架(2)細胞完整的生物膜系統是由核膜、細胞膜、細胞器膜等構成的(3) ①. 同位素標記法 ②. a、b、c ③. 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 ④. ②【32題答案】【答案】(1)稀釋涂布平板(2) ①. 對照組 ②. 排除 MRS 培養基對沙門氏菌生長影響(3) ①. LPC 組加樣孔外存在抑菌圈,而 MRS 組加樣孔外無抑菌圈 ②. 不受(4)通過改變pH抑制沙門氏菌的生長【33題答案】【答案】(1) ①. 定期更換培養液 ②. 加強免疫,刺激小鼠機體產生更多的B淋巴細胞 ③. 滅活的病毒 ④. 骨髓瘤細胞自身融合細胞、淋巴細胞自身融合細胞 ⑤. 細胞融合是隨機的,且融合率達不到100%(2) ①. 選擇 ②. 乙和丙 ③. 能產生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的抗cTnI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④. 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產生抗體(3)抗原—抗體的特異性結合【34題答案】【答案】(1)化學合成(PCR)(2) ①. BamHⅠ和Hind Ⅲ ②. 使目的基因和質粒定向連接(防止自身環化) ③. 驅動目的基因的持續轉錄(3) ①. 感受態 ②. 卡那霉素(4) ①. T-DNA ②. 潮霉素(5) ①. 再分化 ②. 植物激素(生長調節劑、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