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吉林省四平市實驗中學等七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 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吉林省四平市實驗中學等七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 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高一第二學期期中考試
歷 史
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
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下)第1-5單元。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是古代文明及其擴張地區。據此可推知
文明 地理位置 擴張地區
埃及文明 尼羅河流城 敘利業和巴勒斯坦地區,勢力曾達到兩河流域
西亞文明 古巴比倫 兩河流域 勢力伸展到地中海東岸
亞述帝國 兩河流域 統一兩河流域地區和小亞細亞的一部分,一度征服埃及
A.古代文明發展的一體趨勢 B.農耕文明具備擴張的潛能
C.古代帝國發展具有獨特性 D.大河文明各部落戰爭頻繁
2.740年拜占庭頒行的《法律選編》對死刑進行比較嚴格的控制,只有叛國、反皇帝、蓄意謀殺等重罪才會被處死刑。此外,地方法官還被嚴令禁止砍下罪犯的手腳,禁止做出將婦女關押在公共監獄中的判決。這反映出拜占庭法律
A.執法力度寬松化 B.處罰原則公平化
C.立法精神人性化 D.法律條文實用化
3.波斯國王大流土的貝希斯敦銘文用古埃蘭語、阿卡德語和波斯語一種文字書寫。統一的阿拉伯帝國內延續了波斯、北非、西班牙等地的文化傳統。這兩種現象共同反映了
A.帝國的開放性 B.起源的同一性
C.歷史的時代性 D.文明的多元性
4.14世紀中葉起,非洲城市廷巴克圖成為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世界各地的伊斯蘭學者紛紛到這里講學布道,能工巧匠更是在這里大顯身手。據此可知,廷巴克圖
A.對外交流頻繁 B.手工業者社會地位高
C.文化最為先進 D.伊斯蘭教廣泛傳播
5.西班牙人第一次看到美洲某地時,非常震驚,他們記述道:“我們看到很多城市和村莊建在水上,看到通往墨西哥的筆直而平坦的堤道,我們感到震驚······因為巨大的塔樓、廟宇和建筑物都是從水上升起的,而且都是用石頭建造的?!睋伺袛?,生活在該地的人是
A.印加人 B.桑海人
C.瑪雅人 D.阿茲特克人
6.15世紀,葡萄牙亨利王子是葡萄牙天主教騎士團的總團長,參加過對北非穆斯林的戰爭,是狂熱的基督教徒,他希望繞過非洲,尋找傳說中的基督教國家--約翰王國,從側翼包圍伊斯蘭王國。這可用于研究
A.葡萄牙的君主專制 B.新航路開辟的動因
C.基督教傳播的歷程 D.地理大發現的條件
7.16世紀末葉,新果阿成為里斯本到澳門航線的中轉站,以下地圖為里斯本國家圖書館藏,圖中華麗的天主教教堂和修道院建筑群可視為羅馬“圣城”景觀在歐亞大陸的復制與改寫。這份地圖可用來印證
A.拜占庭帝國控制傳統東西方貿易 B.阿拉伯人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橋梁
C.葡萄牙人在印度的早期殖民活動 D.西班牙在美洲新大陸的殖民擴張
8.1582年威尼斯貴族孔塔里尼家的一份“田地播種計劃”表明,他們家的佃農已在一塊夏季遭澇的田地上種玉米。1601年的一份威尼斯市場交易所的官方文獻記載,“玉米被最貧窮可憐的人們購買,對于他們來說玉米是一種具有便宜市價且賴以維生的資源”,這可以
A.用于研究歐洲大陸新物種的引進 B.分析歐洲與亞洲間的物種大交換
C.印證價格革命降低了農產品價格 D.準確把握玉米傳入歐洲的時間點
9.14世紀,文藝復興的開拓者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抨擊教會“是黑暗的監獄,是充滿欺騙的場所”,酣暢淋漓地謳歌愛情,描寫人的喜怒哀樂。這說明他的作品具有
A.荒誕主義傾向 B.古典主義精神
C.現代主義風格 D.人文主義色彩
10.宗教改革時期,馬丁·路德認為一切人和一切團體組織都可能犯錯,當教會給人定罪并將人燒死在火刑柱上時,教會實際上已經違背了基督教的福音。馬丁·路德的這些言論
A.廢除了基督教教會特權 B.有利于人文主義的傳播
C.旨在削弱基督教的影響 D.壓抑了民眾的宗教信仰
11.有學者認為,哥白尼學說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大量思維活動產物中的代表”,《天體運行論》與同年出版的《人體的構造》具有相同的價值,“它們改變了人類對于自身的看法?!痹搶W者旨在強調哥白尼學說
A.改變了科學活動的方式 B.總結了文藝復興的成果
C.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D.摧毀了宗教的統治地位
12.1798年6-7月,美國國會通過的《懲治煽動叛亂法》等法案賦予總統可以采取措施防范和驅逐威脅到美國和平與安全的外國人;同時,規定要限制向公民傳達反政府的觀點以及采取其他削弱政府權威的行動。由此可知,這些法案
①緩解了非法移民問題 ②打擊了國內的民主勢力
③破壞了二權分立體制 ④利于加強聯邦政府權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對俄國來說,亞歷山大二世屬于一種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兩面神,一張臉孔望著未來,一張臉孔望著過去?!边@說明俄國農奴制改革
A.具有保守和進步的兩面性 B.完全違背了封建主的利益
C.完全解放了被壓迫的農奴 D.不能反映資產階級的要求
14.工業革命后,以工廠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現代工業提供了物美價廉的商品,休閑娛樂和群眾性體育運動逐漸興起,報刊書籍發行量大增,女性也獲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機會。上述材料主要說明工業革命
A.緩和了階級矛盾 B.改變了社會生活
C.加強了世界聯系 D.造成了環境污染
15.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德國國內各大化工企業均配備專門實驗室,化工企業發展迅猛,也成為支柱產業。這一時期德國經濟的迅速發展
A.促進了國內大學教育普及 B.源于科技創新領域增多
C.有利于其國際地位的提高 D.導致法西斯勢力的增強
16.《共產黨宜言》寫道:“這些體系的發明家們雖然曾經看出階級的對立······但是他們沒有看出無產階級方面的任何歷史首創作用,沒有看出無產階級所特有的任何政治運動?!薄鞍l明家們”指的是
A.空想社會主義者 B.英國政治經濟學家
C.德國古典哲學家 D.馬克思主義者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2世紀到13世紀期間,歐洲的城市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不但數量增多,規模也迅速擴大。這顯示出中世紀歐洲經濟的發展和治安的改善。城市容納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醫院、宗教團體或行業協會之類的兄弟會等組織機構。此外,大多數城市除了“中產階級”或“市民”之外,還生活著數量相對較多的神職人員······在波蘭,除了早已出現的450座城市外,1450年到1550年間又增加了約200座新城市······但即便在那里,城市居民占總人口的比例依舊相當小,不到總人口的15%。1500年,只有6%的歐洲人居住在人口超過1萬的城鎮。
-摘編自[美]約翰·梅里曼《歐洲現代史:從文藝復興到現代》材料二 當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時,西歐正處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時代”,古典文明這時已多不為人所知,只有教會還保留著一些亞里士多德的知識。而在8世紀后期到10世紀初期的百余年里,阿拉伯人組織了一場翻譯并傳播許多中世紀西歐幾乎無人通曉的希臘文等著作的運動,史稱“百年翻譯運動”。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西歐人對希臘知識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長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币虼?,穆斯林這一學術成就在西歐準備重新恢復他們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臘古典著作的作用。這些以阿拉伯文字保存下來的古希臘、古羅馬典籍,陸續被翻譯成拉丁文等譯本,傳回歐洲,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文化養料,歐洲終于迎來了智慧之光,重新發現了燦爛的希臘文明。
-摘編自湯瑤、杜慧萍《阿拉伯文明對西歐封建社會結構轉型的重要影響》
(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世紀歐洲城市的主要特征。(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阿拉值“百年翻譯運動”對西歐社會的影響。(8分)
18.閱讀材料,完成卜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到光榮革命為止,合適的政治和社會環境已經在英國形成了。正是在這種環境下,英國率先走向工業革命,也就從一個文明邊緣的小國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開創了一種新的文明。連國政治制度是幾乎所有西方國家政治制度的母體,這些國家多多少少都模仿了英國的政體,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自己那一套大同小異的政治制度······
--捎編自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等
材料二
(1)根據材料--,指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6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綜合上述材料,指出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6分)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經濟學家J.A.布朗基在1837年出版的《歐洲從古到今的政治經濟學史》中寫近:“由于瓦特和阿克菜特這兩位天才人物的頭腦的努力,工業革命開始在英國占支配地位?!?br/>--摘編白馬克在主編《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1786年,人們僅能看到一個煙囪······十五年后,要徹斯特約有五十個紗廠,大多敬都擁有蒸汽機。那些趕忙建筑起來的、太小而不夠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綿延在紗廠的周圍,幾乎把舊城圍繞起來······設有商店的中心區域已經美化了,那里開辟了寬闊的街道,兩邊有很高的磚砌的房屋。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也就是東南方,不久也建造起一些四周有花園的漂亮的別墅。那里住著新的青族,棉業豪富。
-一摘編自法保爾·芒圖十八世紀產業革命一。英國近代大工業初期概況》
(1)根據材料開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瓦特和阿克萊特在工業革命中的主要貢獻及其歷史價值。(8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運用相關史實簡述工業革命與英國近代城市化進程的關系。(6分)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美洲的發現、繞非洲的航行,給新興資產階級開辟了新的活動場所。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各業務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由美洲的發現所準備好的世界市場,使商業、航海業和陸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這種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了工業的擴展。同時,隨著工業、商業、航海業和鐵路的擴展,資產階級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發展,增加自己的資本,把中世紀遺留下來的一切階級排擠到后面去。
--摘編自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選取材料整體或部分,運用所學世界近代史的知識,對材料中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闡述。(要求:看法具體明確,史論結合,論據充分,表達清晰)
2024~2025學年度高一第二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D A D B C A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C D A B C A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埃及文明和西亞的古巴比倫、亞述帝國都是位于河流沖擊的平原地區,擁有肥沃的土地,農耕文明比較發達,擁有較高的勞動生產率,為對外擴張提供了物質基礎,故B項正確。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體現不出古代帝國發展的獨特性及各文明部落間戰爭的頻繁,排除C、D兩項。
2.【答案】C
【解析】8世紀中期拜占庭帝國頒布的法律不僅對死刑進行比較嚴格的控制,地方法官還被嚴令禁止砍下罪犯的手腳,禁止做出將婦女關押在公共監獄中的判決,這體現了拜占庭法律禁止對罪犯進行殘害,體現了立法精神人性化,C項正確;材料是法律條文,屬于立法層面,不能體現執法力度如何,排除A項;處罰原則公平化是指處罰的合法、合理和公平,材料只是法律條文的規定,無法看出具體處罰是否公平,排除B項;法律條文實用化是指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指導原則,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有效運用,D項與材料不符,排除。
3.【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波斯國王銘文用多種文字書寫,這種多語言形式反映了波斯帝國對多元文化的包容性;阿拉伯帝國延續多地文化傳統,形成了以伊斯蘭文明為核心、多元文化并存的體系。由此可見,這兩種現象共同反映了文明的多元性,D項正確;“開放性”強調對外來文明的主動接納與互動,而材料側重文化多元的特征,并非帝國的開放性,排除A項;人類文明起源具有多樣性,“同一性”的說法有誤,排除B項;歷史的時代性強調特定歷史階段的獨特性,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
4.【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中“非洲城市廷巴克圖成為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世界各地的伊斯蘭學者紛紛到這里講學布道”可知,廷巴克圖是古代西非文化中心,對外交流頻繁,A項正確;“能工巧匠”“大顯身手”并不代表手工業者社會地位高,排除B項;“最為先進”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世界各地的伊斯蘭學者紛紛到廷巴克圖布道與這里是伊斯蘭教中心有關,僅能體現伊斯蘭教在西非地區的情況,并不能表明伊斯蘭教廣泛傳播,排除D項。
5.【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很多城市和村莊建在水上”“墨西哥”等信息可知,14世紀,阿茲特克人興起于今天的墨西哥地區,其中阿茲特克人國家的都城位于特斯科科湖的島上,它有3條堤道與陸地相連,并有引水渠供應全城淡水,全城水渠和道路縱橫交錯,承擔著城市的交通運輸,在該地生活的是阿茲特克人,D項正確;印加文明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地區,崇拜太陽神,認為黃金是太陽神的象征,印加人不符合“巨大的塔樓、廟宇和建筑物都是從水上升起的”信息,排除A項;桑海是非洲地區的國家,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瑪雅文明是分布于現今墨西哥東南部、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和伯利茲的雨林文明。它屬于石器文明,沒有使用青銅器或鐵器,但掌握了高度的建造技術和數學、天文歷法知識,瑪雅人不符合“巨大的塔樓、廟宇和建筑物都是從水上升起的”信息,排除C項。
6.【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亨利王子遠航的動因是為了繞過非洲,尋找基督教國家,從側翼包圍伊斯蘭王國,擴張基督教勢力,這是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之一,B項正確;材料只涉及葡萄牙王子對宗教的狂熱,沒有涉及葡萄牙的政治體制,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宗教在推動新航路開辟上的作用,并非基督教傳播的歷程,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開辟的動因,而非地理大發現的條件,排除D項。
7.【答案】C
【解析】據材料可知,印度新果阿華麗的天主教教堂和修道院建筑群可視為羅馬“圣城”景觀在歐亞大陸的復制與改寫,說明深受葡萄牙文化的影響,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其殖民活動深刻影響了印度社會,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開辟的新航路而不是傳統的貿易,排除A項;此時溝通東西方貿易橋梁的是葡萄牙,排除B 項;材料反映的是葡萄牙在亞洲的殖民活動,排除D項。
8.【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可以看出,新航路開辟后,玉米從美洲被引進到意大利,成為當地常見的一種農作物,因此上述史料可以用來研究歐洲大陸新物種的引進,A項正確;玉米是美洲作物,而非亞洲作物,排除B項;“玉米被最貧窮可憐的人們購買,對于他們來說玉米是一種具有便宜市價且賴以維生的資源”能夠印證當時玉米數量多,并不能證明當時價格革命降低了農產品價格,排除C項;通過兩則史料并不能看出玉米傳入歐洲的準確時間,排除D項。
9.【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彼特拉克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他抨擊教會,謳歌愛情,描寫人的喜怒哀樂,體現了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思想,D項正確;荒誕主義的作品通常以非邏輯、超現實、荒謬和無厘頭的手法來表現,以此來揭示現實生活的荒誕和無意義,不符合材料,排除A項;古典主義從古希臘、古羅馬文學中汲取藝術形式和題材,主張語言準確、精練、華麗、典雅,主要表現為以理性克制情欲,不符合材料,排除B項;現代主義體現了反傳統、反理性的特征,不符合材料,排除C項。
10.【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馬丁·路德的這些言論否定了羅馬教皇的地位,認為一切人和團體都會犯錯,批判天主教會給人定罪和將人燒死在火刑柱上的行為,這些言論有利于沖擊天主教會和羅馬教皇,有利于人文主義的傳播,B項正確;A項表述夸大了這些言論的影響,排除;宗教改革的斗爭對象是天主教會和羅馬教皇,而不是基督教,排除C項;馬丁·路德領導的宗教改革并不反對民眾的宗教信仰,排除D項。
11.【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學者強調哥白尼學說啟迪了人們的思維,C項正確;材料強調哥白尼學說對人類思維方面的價值,并沒有涉及科學活動的方式,排除A項;材料強調哥白尼學說對人類思維方面的價值,并沒有全面總結文藝復興的成就,排除B項;“摧毀了宗教的統治地位”的說法太絕對,且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項。
12.【答案】D
【解析】1798年美國國會通過的《懲治煽動叛亂法》等法案授權總統為保護國家安全和政府權威采取防范和應對措施,一定程度上能緩解非法移民問題,有利于加強總統和聯邦政府權力,①④正確,故D項正確;材料所述舉措主要為維護國家安全和政府權威,美國是資產階級民主國家,“打擊國內民主勢力”說法不恰當,②錯誤;材料所述法案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總統權力,但并未根本改變和破壞三權分立體制,③錯誤,排除包含②③的A、B、C三項。
13.【答案】A
【解析】“一張臉孔望著未來”是指廢除了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一張臉孔望著過去”是指農奴制的改革并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沒有使俄國的專制制度發生本質性的改變,這說明俄國農奴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封建主的利益,又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保守和進步的兩面性,A 項正確;俄國農奴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俄國經濟的發展,維護了封建主的利益,排除B項;“完全解放”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俄國農奴制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要求,排除D項。
14.【答案】B
【解析】工業革命后興起大量工廠,商品豐富,娛樂和群眾性體育運動興起,女性也獲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機會,這說明工業革命改變了社會生活,B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社會生活的變化,而非階級矛盾,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到世界聯系,排除C項;材料未提及環境污染,排除D項。
15.【答案】C
【解析】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德國化工企業等發展迅猛,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強大的經濟基礎有利于其在國際事務中擁有更多話語權,從而提高國際地位,C項正確;德國化工企業發展迅速與國內大學教育普及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系,排除A項;材料僅強調了德國化工企業配備專門實驗室,重點突出化工領域的發展,并沒有提及科技創新領域增多,不能過度推斷,排除B項;法西斯勢力在德國的興起主要是在20世紀20-30年代,受一戰后德國的戰敗困境、經濟危機沖擊等多種因素影響,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德國經濟發展并無直接關聯,排除D項。
16.【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但是他們沒有看出無產階級方面的任何歷史首創作用,沒有看出無產階級所特有的任何政治運動”及所學可知,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人的體系是在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尚未發展的最初階段出現的,他們屬于空想社會主義者,A項正確;“英國政治經濟學”“德國古典哲學”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思想條件,排除B、C兩項;馬克思主義者指的是馬克思、恩格斯,排除D項。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
17.【答案】(14分)
(1)特征:發展速度快,數量多,規模大;組織機構眾多;主要由市民和神職人員組成;城市人口較少。(6分,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2)影響:保存和傳播了歐洲古典文化,推動了西歐學術文化的發展;為西歐的文藝復興運動奠定了基礎;推動了西歐社會的轉型;推動了西歐文明的延續與發展。(8分,每點2分)
【評分細則】
(1)答出“發展速度快,數量多,規模大”,得2分;若只答出其中部分內容,得1分。其他要點只要意思相近亦可得分。
(2)答出“保存和傳播了歐洲古典文化”,得2分;若只答出“保存”或“傳播”其中一方面,得1分。其他要點只要意思相近亦可得分。
18.【答案】(12分)
(1)意義: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為工業革命創造了良好的政治環境;對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提供了借鑒。(6分)
(2)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2分)
時代特征: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4分)
【評分細則】
(1)答出“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得2分;若表述為“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等相近意思,也可得分。
答出“為工業革命創造了良好的政治環境”,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給分。
答出“對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提供了借鑒”,得2分;類似表述如“為其他國家政治制度建設提供參考”也可得分。
(2)歷史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2分)
答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得2分;表述相近如“資本主義經濟的進步”等也可得分。
時代特征(4分)
答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得2分;若表述為“資本主義擴展”可得1分。
答出“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得2分;相近表述如“啟蒙思想影響范圍擴大”也可得分。
19.【答案】(14分)
(1)貢獻和歷史價值:瓦特:改良蒸汽機,解決了工業發展的動力問題,引發了從手工到機器的轉變,推動工業革命開展,使得人類進入蒸汽時代;(4分)阿克萊特:1771年建立了第一座水力紡紗廠,標志近代機器大工業的產生,確立了資本主義大工廠制度。(4分)
(2)關系:工業革命改變了過去的經濟地理狀況和人口結構,推動了新興城市的產生;城市化的發展,使得大量人口集中在城市,為工業化提供了市場和勞動力。(6分)
【評分細則】
(1)瓦特部分:
準確答出“改良蒸汽機,解決了工業發展的動力問題”,得2分;若回答不完整或表述不準確,得1分;未答或回答錯誤,得0分。
進一步答出“引發了從手工到機器的轉變,推動工業革命開展,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得2分;若只答出其中部分內容,得1分;未答或回答錯誤,得0分。
阿克萊特部分:
準確答出“1771年建立了第一座水力紡紗廠,標志近代機器大工業的產生”,得2分;若回答不完整或表述不準確,得1分;未答或回答錯誤,得0分。
進一步答出“確立了資本主義大工廠制度”,得2分;若只答出其中部分內容,得1分;未答或回答錯誤,得0分。
(2)工業革命對城市化的推動:
答出“工業革命改變了過去的經濟地理狀況和人口結構,推動了新興城市的產生”,得3分。若只答出改變經濟地理狀況、人口結構或推動新興城市產生中的一點,得1-2分;未答或回答錯誤,得0分。
城市化對工業革命的作用:
答出“城市化的發展,使得大量人口集中在城市,為工業提供了市場和勞動力”,得3分;若只答出提供市場或勞動力中的一點,得1-2分;未答或回答錯誤,得0分。
20.【答案】(12分)
示例1:
看法: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2分)
闡述: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孤立發展的狀態,世界各地聯系日益密切,給新興資產階級提供了新的活動場所。西歐國家展開了激烈的貿易競爭和殖民地爭奪,攫取了大量財富,推動了西歐社會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隨著海外市場的不斷開拓,歐洲出現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商業貿易的大擴張使商品種類與流通量成倍增長,股份公司與證券交易所紛紛出現;由于黃金、白銀大量流入歐洲,造成物價上漲,從事商品生產的資產階級實力上升。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8分)
總之,新航路的開辟為資產階級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活動舞臺,歐洲從殖民掠奪、商業貿易和奴隸貿易中獲得的財富最終轉化為資本,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2分)
示例2:
看法:新航路的開辟加速了歐洲封建勢力的衰落。(2分)
闡述: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從美洲等地瘋狂地掠奪了大量的黃金和白銀,導致了歐洲的金銀迅速增多,金銀增多導致貨幣價值下降,物價大幅度上漲,購買商品的封建主需要付出更多的貨幣,價格的波動攪亂了傳統的經濟關系。當時歐洲封建主征收的是定額貨幣地租,當金銀價值下降時,他們的實際收入就相對減少,依賴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領主經濟地位下降,甚至入不敷出。隨著資產階級實力上升,資本主義加速發展,歐洲封建制度瀕于解體。(8分)
總之,新航路開辟引起的價格革命,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壯大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加速了歐洲封建勢力的衰落和封建制度的解體。(2分)
(“示例”僅為閱卷參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評分細則】
評分項目 評分標準 得分
看法(2分) 具體明確,與材料觀點相關且符合歷史事實 2分
模糊、不準確或與材料關聯不大 0-1分
闡述-史實準確(4分) 列舉多個準確且相關的歷史史實,如殖民掠奪、商業革命等 3-4分
列舉史實較少或部分不準確 1-2分
無相關史實 0分
闡述一邏輯清晰(2分) 論證邏輯嚴密,能清晰關聯史實與看法 1-2分
邏輯混亂,論證不清 0分
闡述一論據充分(2分) 對史實有具體分析,有力支撐看法 1-2分
總結(2分) 呼應看法,合理概括升華 1-2分
無總結或與前文無關 0分
整體表達 表達清晰,無明顯語病、錯別字等 不扣分
表達不清晰,有較多語病、錯別字等 酌情扣0-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湘市| 讷河市| 临漳县| 阿克苏市| 临猗县| 青河县| 崇明县| 开阳县| 古交市| 台州市| 青阳县| 文登市| 枣庄市| 修水县| 宁都县| 涞源县| 旬邑县| 泌阳县| 清河县| 美姑县| 陕西省| 新绛县| 清流县| 玉林市| 加查县| 吐鲁番市| 大连市| 扎兰屯市| 宁安市| 凉城县| 崇文区| 哈密市| 江孜县| 崇左市| 宁国市| 伊吾县| 宜黄县| 大埔区| 临高县| 彰化市| 兰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