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西省2025年考前適應性評估(二)歷史中考全部注意事項:1.本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頁,滿分75分,考試時間70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相應的位置。3.答策全部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卷上無效。4,結束后,將本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I卷選擇題(共30分)本部分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請選出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1.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諸侯國林立,《呂氏春秋·觀世》記載“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國八百余”。到戰國后期,僅剩秦、趙等諸侯國。這種變化反映出A.分封制的逐漸強化B.統一趨勢不斷加強C.郡縣制的逐步推廣D.東周疆域逐漸擴大2.對下框所示內容的解讀,合理的是秦半兩錢五銖錢素始皇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統一貨市,為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漢武帝把權收歸在全國流通。這改變了以往幣制混亂的狀祝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A.漢朝傳承了秦朝的鑄幣技術B.貨幣種類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繁棘C,漢朝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D.幣制改革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管縣3.考古學家蘇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蠻人,是牧人。他們帶來的有戰亂,但不只戢亂,還有北方民族的充滿活力的氣質與氣魄。”作者意在強調(A文明在陣痛交融中推進B.游牧民族認同中原文化C.游牧民族內遷帶來災難D.“胡”“漢”矛盾阻礙社會轉型4.馬球在我國漢代就已經出現,在唐代走向興盛。唐玄宗曾頒布詔書,指出馬球是兵之技,“今將示于天下”。唐代統治者還常通過舉辦馬球比賽來款待外國使臣。馬球運動的興感表明A.中外交流不斷發展B.唐代尚武輕文風氣較盛行C.民族交融日益增強D.體育與政治、軍事聯系密切【山西省2025年考前適應性評估(二)·歷史第1頁(共8頁)】【TLR】加強地方管理是中國古代政治的一條重要線索,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據此完成第5~6題。5.示意圖可以直觀反映事件的發展及演變過程。下面示意圖中空白處應填入推行郡縣制知州實行三年一換的制度秦朝宋期元朝A.完善三省六部制度B.在地方推行行省制C.設立三司D.實行重文輕武政策6,文物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即在各個歷史時期,西藏的文化和文明都與祖國內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西藏歷史是由各民族共同書寫的。以下文物可以證明()七世達賴金印駐藏大臣令牌(局部)金奔巴瓶A.清朝政府只掌管了西藏地方軍務B.達賴活佛轉世靈童可以不經清廷批準C.駐藏大臣全權管理西藏政教事務D.清朝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轄7.從1920年9月起,《新青年》成為典產黨早期組織的機關刊物,公開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此同時,《新青年》發表了諸漢口苦力狀況》《武昌五局工人狀況》等調查報告。這表明A.馬克思主義成為黨的指導思想B.工人運動已經得到蓬勃發展C,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趨于成熟D.工人生活狀況成為當時的焦點8.右圖所示為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與解放軍兵力變化(單位:萬人)·國民黨軍·解放軍情況。這一變化主要表明(50030400T373365400300A.國民黨軍隊主力已被消滅300280290200FB.國民黨擁有巨大的軍事優勢4195100120100C.解放區軍民開始自衛反擊1946年1947年948年1948年1949年D.國軍慘敗,全國獲得了解放7月7月6月11月4月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與解放軍兵力變化圖9.下表所示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海軍的戰略目標。據此可知,海軍戰略自標不斷調整意在時期戰略目標20世紀50年代保衛沿海沿江,實行沿岸防御,完成“近岸防御”的戰路任務20世紀80年代實現從“近岸防御”到“近海防御”的戰略轉變21世紀以來實現從“近海防御”向“遠海護衛”的戰略轉變【山西省2025年考前適應性評估(二)·歷史第2頁(共8頁)】【7LR】山西省2025年考前適應性評估(二)歷史參考答案題號146891012131415答案BDBDABADBA16.問題1:②:《百團大戰紀實》承載著敵后抗戰的偉大歷史。1940年,八路軍在華北對日軍發動了大規模進攻。這次戰役打破了日軍的“囚籠政策”,重擊了日寇,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展示了八路軍英勇無畏的精神。百團大戰是抗戰史上光輝的一頁。(2分)④:《鐵人精神》承載著大慶石油會戰的歷史。20世紀60年代,王進喜帶領工人在艱芒的條件下開發大慶油田,喊出了“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號,展現了石油工人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2分)問題2:展板一:②⑦。(1分)展板二:①③⑥。(1分)展板三:④⑤。(1分)結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分,言之有理即可)17.(1)理解:從色彩上看,這幅圖巧妙地利用了紅色、晁蓋頂和官女服飾的配色,營造出唐太宗接見吐蕃求婚使臣時的喜慶氛圍;體現了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是當時各民族之間友好相處以及唐蕃民族友誼的歷史見證;展現了大唐恢宏的氣勢。(4分,答出符合題意的兩點即可)(2)這幅畫描繪了思公率眾人開山挖路場面。20世紀40年代,中國人處于艱難時期,痛失家園。徐悲鴻借愚公移山這一神話傳說進行再闡釋,用愚公率眾開山的精神,激勵當時的中國人,從而實現了其在當時的特殊價值。(2分,符合題意即可)(3)特點:以現實人物為主題,人物形象神態自若,富有生命的活力,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2分,符合題意即可)影響:文藝復興運動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在精神文化領域的反映,極人地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2分,答出其中一點即可)18.(1)物品:漢朝的絲綢、漆器等物品,開渠、鑿井、鑄鐵等技術傳人西域。(1分)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等,以及多種樂器和歌舞等傳入中原。(1分)作用: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分)(2)古代史:東瀛千載學隋唐。唐朝時期,H本派遣使節到中國,當時被稱為“遣唐使”。他們學習中國的政治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這些遣唐使回國后,將中國的文化和技術傳回日本,推動了日本的政治改革和文化發展。(2分,符合題意即可)近代史:清朝時期魏源撰寫《海國圖志》。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點,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來抵御西方的侵略。這本書的出版,使中國人開始了解世界,開闊了視野,為中國的近代化進程奠定了思想基礎。(2分,符合題意即可)(3)形成過程:新航路開辟后,以歐洲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出現;為了拓展市場、【山西省2025年考前適應性評估(二)·歷史參考答案第1頁(共2頁)】【7LR】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年級歷史答案.pdf 山西省朔州市部分學校2025年中考二模九年級歷史試卷(PDF版,含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