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期中測試 2025年4月(時間:30分鐘 滿分50分 )選擇題(本大題共16題,每小題2.5分,共40分)1.“舳艫千里泛歸舟,言旅日鎮下揚州”。他偏愛揚州,寄情揚州,最終崩于揚州、葬于揚州,他是歷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一代帝王。”他是 ( )A.隋煬帝 B.宋太祖 C.唐太宗 D.元世祖2.“一分材料說一分話”是歷史研究的基本思想。下列史實與結論邏輯正確的是 ( )選項 史實 結論A 開鑿大運河 導致隋朝滅亡B 推行科舉制 使世家大族壟斷了選官權力C 文成公主入藏 唐朝重視處理對外關系D 宋朝崇文抑武 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A.A B.B C.C D.D3.貨幣是會說話的歷史,從以下兩幅圖片中,你可以得出 ( )兩幣同期鑄造,形制完全相同日本貨幣獨立發展,未受唐朝影響日本仿唐鑄幣,體現文化傳播D.東亞各國貨幣均用相同工藝4.某學者寫道:它由11個部件構成,設計精妙,輕便靈巧,操作時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淺,回轉省力,適于精耕細作。該學者描寫的是 ( )A.筒車 B.曲轅犁 C.耬車 D.秧馬5.下圖是某位同學做的學習筆記。可推知,他正在學習 ( )A.隋末農民大起義 B.黃巾起義C.安史之亂 D.黃巢起義6.揚州櫻花大道是著名的賞櫻勝地,而唐代高僧鑒真(揚州人)曾六次東渡日本,傳播佛教與文化,被日本人民尊稱為“文化恩人”。鑒真東渡日本的主要貢獻是 ( )A.引進日本櫻花到中國種植 B.傳播唐朝的佛教、建筑、醫藥等文化C.幫助日本建立科舉制度 D.將日本的茶道帶回唐朝7.唐詩“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反映出的唐朝民族關系是 ( )戰爭頻繁,沖突不斷 B. 漢化為主,胡俗消失C. 各自封閉,少有往來 D. 交流密切,相互影響8.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遺產,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樊錦詩先生長期致力于莫高窟的保護與研究,她曾說:“莫高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活化石’。”以下關于莫高窟的表述,正確的是 ( )莫高窟僅由唐代工匠開鑿完成 B. 莫高窟以道教壁畫為主要特色C. 莫高窟見證了佛教藝術的傳播 D. 莫高窟因海上貿易興盛而建9.北宋初年,天下初定,但宋太祖趙匡胤卻憂心忡忡。某日上朝,宰相趙普遞上一份奏折,寫道:“方鎮(地方藩鎮)太重,君弱臣強,終釀唐末五代之亂。”宋太祖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 )A.“杯酒釋兵權”,削弱武將權力 B.推行青苗法,限制大地主C. 設立御史大夫,加強監察 D. 遷都洛陽,遠離邊境威脅10.下圖是某位同學繪制的某時期政權更替形勢知識結構示意圖,這一時期的時代主題應該是 ( )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11.詩歌內容豐富,不僅反映詩人的個人情感,也映射了一個時代的社會背景、文化特征和人民的生活狀態。下列詩句可以佐證南宋歷史的是 ( )A.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B.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C.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12.南宋一位名將率軍抗敵,屢立戰功,卻遭朝廷以"莫須有"罪名召回。他在悲憤中寫下"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豪邁詞句。他是 ( )A.岳飛 B.霍去病 C. 文天祥 D.楊六郎13.“草原雄鷹展翅飛,鐵騎踏遍山河碎。 大汗一統開新朝,馬背民族建帝位。”這首民謠描述建立王朝的少數民族是 ( )A. 契丹族 B. 女真族 C. 蒙古族 D. 黨項族14.《元史·地理志》記載:“元有天下,薄海內外,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上述材料反映了元朝 ( )A.陸路交通發達 B.文明輻射四方 C.絲綢之路受阻 D.農業經濟發展15.元朝時期,大量來自中亞的穆斯林工匠、商人和士兵隨蒙古軍隊東遷。他們在各地定居后,與漢族、蒙古族等通婚往來,逐漸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體,直接促成了我國某一少數民族的形成 ( )A. 維吾爾族 B. 哈薩克族 C. 東鄉族 D. 回族16.我國是茶葉的故鄉和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有世界上第一部全面介紹茶的專著,并被尊稱為“茶圣”。他是 ( )A.玄奘 B.孫思邈 C.吳道子 D.陸羽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0分)17. 隋唐時期,社會各方面都得到了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隋朝的統治基本穩固之后,楊堅開始著手對付南方的割據勢力。……隋文帝楊堅終于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自東漢末年以來三百余年的紛爭割據的局面也終于結束了。——《線裝經典》編委會《中國上下五千年》(1)據材料一寫出隋文帝統一全國的重要歷史意義。(1分)列舉兩例他的繼任者統治時期的措施。(2分)材料二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編者注:大腿)以啖(編者注:吃的意思)腹,腹飽而身斃。 ——[唐]吳兢《貞觀政要》(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體現的唐太宗治國思想。(1分)并指出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他采取的一項經濟發展措施。(1分)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澶淵之盟”簽訂后,遼宋維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由于雙方關系惡化,宋朝封閉了榷場,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與布匹等物資無法獲得,要求停戰求和、與宋重開互市的愿望日益強烈。……入主中原后,女真貴族官員皆以學習漢文化為榮,……為元代雜劇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中國民族史綱要》(1)據材料一指出澶淵之盟簽訂的意義(1分)并歸納這一時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領域。(2分)材料二元初的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不及焉”。(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指出為加強管轄,元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名稱(1分)以及元朝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的機構名稱。(1分)歷史期中測試答案選擇題(本大題共16題,每小題2.5分,共40分)1 2 3 4 5A D C B C6 7 8 9 10B D C A B11 12 13 14 15B A C A D16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0分)17.①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②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 任一點得1分 )開通大運河;開創科舉制 (2分)(2)以民為本(或愛護老百姓)。 (1分)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1分)18.(1) 遼宋維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 (1分)經濟、政治、文化 (任2點得2分) (2分)(2)制度:行省制度。(1分) 機構:澎湖巡檢司。(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