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強基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聯考(期中) 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強基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聯考(期中) 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浙江強基聯盟2025年4月高二聯考
歷史 試題
浙江強基聯盟研究院 命制
考生注意:
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2分,共12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恩格斯認為,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下列能夠佐證我國進入“文明”時代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一個時代被人稱為:“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這一時代是
A.先秦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3.1905年,一家外國報紙評論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面對質疑,某位工程師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解決了坡度特別大的問題。這一工程師的貢獻是
A.修建唐胥鐵路 B.主持京張鐵路
C.修建京津高鐵 D.設計青藏鐵路
4.1949年10月3日,英國《泰晤士報》刊登了來自香港記者的報道,說:“這是亞洲一個劃時代的歷史時刻,雖然不是所有的中國都在共產黨的手中,但毫無疑問,無論好壞,這是擁有近5億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同質種族群體的政府。”該報道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舉行開國大典 B.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
C.解放軍占領南京 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開幕
5.邁克爾·波倫在《植物的欲望》里說:“小麥是向上指,指向太陽和文明 ; 卻是向下指,它是地府的,在地下看不見地長成它那些沒有區別的褐色塊莖,懶散地長出一些藤葉趴在地面上。”填入橫線處最有可能的是
A.玉米 B.番茄
C.馬鈴薯 D.甘蔗
6.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觀察下圖,對其寓意解讀最合理的是
A.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依然不足 B.“脫鉤”的責任在發達經濟體
C.各國應該以誠相待、普惠共享 D.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二、選擇題II(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7.《后漢書·西域傳》載:“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郵置于要害之路。馳命走驛,不絕于時月,商胡販客,日款于塞下。”絲綢之路上這一局面的出現得益于
①東漢政府在邊疆推行屯戍政策 ②西域都護府的有效管理
③霍去病擊敗北匈奴迫使其西遷 ④文書傳送系統正常運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為了加強宗族的血緣凝聚力,防止族人的過度貧富分化,維護宗族內部的尊卑貴賤,達到穩定封建統治秩序的目的,朱熹對此進行了理論闡述,而政治家范仲淹則進行了“收族”的社會實踐。以下對應正確的是
A.朱熹-《家禮》 B.范仲淹-善堂
C.朱熹-《小學》 D.范仲淹-義田
9.據《民國文官制度史》統計,1931-1937年高等考試錄取者中,出身于大城市富裕家庭者占76%。這一數據表明民國選官制度
A.實現了社會階層平等流動 B.以工農階級作為選拔主體
C.排斥了傳統地主士紳階層 D.加劇了城鄉教育資源差距
10.孫中山在《建國大綱》中提出:“訓政時期,政府當派曾經訓練考試合格之員,到各縣協助人民籌備自治。”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規定:“由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國民大會行使中央統治權。”這反映出國民黨
A.遵循了孫中山的民主憲政藍圖 B.實行剝奪人民權利的一黨專政
C.放棄中央集權并推行地方自治 D.效仿西方民主制實現權力制衡
11.下圖是1992年發行的郵票:《黨的好干部-焦裕祿》,他在擔任河南省蘭考縣委書記期間,帶領當地群眾治理風沙、內澇、鹽堿“三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由此可見,焦裕祿最優秀的品格是
A.全心全意,服務人民
B.崇德向善,自強不息
C.敢為人先,求新求變
D.刻苦鉆研,勇于創新
12.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處于歷史的十字路口,面臨團結還是分裂、合作還是對抗、開放還是封閉、多邊還是單邊的重大考驗。中國堅定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以下屬于中國人民的正確選擇有
①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②推動建設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
③推動成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 ④設立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絲路基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漢謨拉比法典》是研究古代兩河流域歷史的重要資料,對下列兩個條文的解讀最合理的是
A.法律意在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B.體現出君主權力來自神的授予
C.公社及長老賠償財物體現了契約精神 D.吸收了《十二銅表法》的成果
14.16-17世紀,歐洲殖民者來到南亞、東南亞和東亞,建立殖民地或定居點,形成新的亞洲貿易中心。果阿所在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下表為1839年英國使用童工勞動情況表,這一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童工總數 192887人
棉紡織童工數 110424人
其他行業童工數 83463人
A.童工的紀律意識強便于管理 B.《工廠法》促進童工就業
C.手工工場對勞動力需求大增 D.棉紡織業技術發明的推動
16.1922年10月底11月初,列寧在回答英國《曼徹斯特衛報》記者提問時說:“正是現在,農民精力充沛地、廢寢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復自己的農具、房舍、各種設施等等。”農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復生產上,即使有的農民家庭還掙扎在饑餓的邊緣,也保留下了用于來年春播的種子糧,為將來擴大土地播種面積而積極準備農具。農民積極性的提高得益于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
C.蘇聯模式 D.全民社會保險制度
17.下圖是2025年2月12日英文版《中國日報》刊登的一幅漫畫,該漫畫意在
A.說明美國構筑關稅壁壘終將自食惡果 B.批評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
C.揭示美國在國際貿易中占據有利地位 D.反映美國破壞世貿組織的規則
18.《漢書·食貨志》記載,西漢時期“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但同時期的一些漢墓壁畫中,描繪的商業活動場景卻相對簡單。這種史料記載的矛盾現象表明
A.文獻記載夸大了西漢商業的繁榮程度
B.漢墓壁畫的藝術價值大于史料價值
C.不同史料從不同角度反映歷史,需綜合分析
D.壁畫不能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19題12分,20題12分,21題12分,22題16分,共52分)
19.古典希臘、西歐基督教文明對歐洲發展影響深遠。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伯里克利雖然出身貴族,但是一個熱心誠摯的民主主義者······他將權力轉移到最高權力機構。它一年召開40次例會,如果需要的話,還召開臨時會議;不僅解決一般政策問題,而且還為政府在外交、軍事和財政等一切領域的活動作出詳細的規定。公元前404年,雅典戰敗投降。連自我標榜的民主政治也因得勝的斯巴達強加一個短命的貴族寡頭政權而失去。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敘述了他們那個時代各種激動人心的事件,并在敘述過程中,創立了一種新的文學類型-歷史。希羅多德頌揚了雅典的勝利和榮耀,而修昔底德則分析了雅典的失敗和苦難。
材料二 西方中世紀文化和知識的發展,同經濟和政治的發展一樣意義重大,富有革新精神。從羅馬陷落到約1000年,前后的幾個世紀,在完全缺乏文化創造力的意義上說,構成了西方歷史上的“黑暗時代”。修道院的修士設法保存了部分古典文化,但他們自然致力于保存與其宗教信仰一致的部分,而忽視了那些更為世俗的東西。結果形成了“基督教的”即“教會的”文化,這種文化對教會是一個補充,并依附于教會。
11世紀,主教們為了教育其管轄區內的教士,創辦了教會學校。一個世紀后,以教會學校為基礎的早期大學逐漸形成。······這些大學不像教會學校那樣只有一個文科,另外還有教會法規、民事法律、醫學和神學系。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寫出雅典最高權力機構的名稱以及敘述雅典“勝利和榮耀”“失敗和苦難”的歷史著作,并簡述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質和弊端。(6分)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試從政治背景、文化貢獻和消極影響三個方面,對““基督教的'即“教會的'文化”予以簡要評價。(6分)
20.華僑華人是中華民族在海外的延伸和有機組成部分,是我國和世界友好交往與合作交流的重要橋梁。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印尼前總理阿里·沙斯特羅·阿米佐約在談到古代華僑對印尼的貢獻時,曾經指出:“中國的帆船不僅帶來了貨物,隨之而來的還有許多中國商人、工人、手工業者等,他們在我國定居下來,帶來了中國的技術和古老的文化。直到現在,我們的許多島嶼還保留著這些中國文化的精華。”1964年內華達州建州100周年時在維吉尼亞建立華工紀念碑,碑文稱頌“華人先驅,功彰成偉;開礦筑路,青史名垂。”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后,為紀念1868-1898年兩次解放戰爭中犧牲的華僑戰士,建立了一座紀念碑,底座銅牌上銘刻著贊詞:“在古巴的獨立戰爭中,沒有一個中國人是叛徒,沒有一個中國人當逃兵。”
-摘編自國務院僑辦僑務干部學校編著《華僑華人概述》
材料二 19世紀中后期,美國經濟陷入蕭條,白人勞工將失業歸咎于華人,美國的保守政客借機煽動排華情緒。1875年,美國國會通過《佩奇法案》,限制中國勞工和婦女進入美國。1882年進一步制定《排華法案》,徹底阻止來自中國的移民,并禁止已在美國的中國移民獲得美國公民身份。這是美國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以種族和國籍為理由,禁止特定族裔所有成員移民美國的法律。為抵制華人移民,美國移民局于1910年在舊金山天使島設立移民拘留所。不僅如此,當時的中國移民還遭到嚴重的暴力攻擊。1871年10月24日,19名華人移民在洛杉磯尼格羅巷一帶被幾百名白人殺害。1877年,尼格羅巷的華人住宅被白人盡數縱火焚毀。1876年和1877年,美國連續兩次發生白人種族主義分子武裝襲擊舊金山唐人街的動亂。
-摘編自新華社《美國侵犯難移民人權的事實真相》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列舉華僑華人在美國“開礦筑路,青史名垂”的重大史實,并概括華僑華人對僑居國的貢獻。(6分)
(2)根據材料二,概述美國“排華”的手段,并結合所學,簡析美國排華的原因。(6分)
21.人的知識、能力、健康等人力資本的提高能推動社會發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50年中國人均GDP為448美元,僅相當于美國的4.7%。1950年中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年,相當于美國的11.9%。而后中國開始了對美國的“經濟追趕”和“教育追趕”。······1950-2010年的60年間,中國和美國的人均GDP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4.88%和1.96%,中國相當于美國的2.5倍;中國和美國的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增長率分別為3.89%和0.63%,中國相當于美國的6.2倍。
-摘編自胡鞍鋼、鄢一龍《中國國情與發展》
材料二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指出,一個國家的預期壽命增加10%,將使其GDP年增長率增加0.4個百分點;世界銀行測算1960-2000年世界經濟增長的8%-10%歸因于健康。中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增加到2019年的77.3歲,達到了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在2025年3月9日宣布:2024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比2023年提升0.4歲,在53個中高收入國家中排第4位,提前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既定努力方向。
-據《歷史·選擇性必修2》等整理
(1)根據材料一,分析中國“經濟追趕”和“教育追趕”的關系。結合所學,簡述學校教育發展的重要作用。(6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我國人民健康狀況明顯改善的直觀表現。結合所學,概括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意義。(6分)
22.思想的激蕩與傳承,穿越千年,用智慧點亮黑暗,用行動改變歷史。人的智慧與創造,構成了人類文明的主要內容。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孔子圣跡圖》是一部形象化的孔子編年史,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連環畫。約出現于明代,流傳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取材《史記·孔子世家》,亦兼采《孔子家語》《論語》和《孟子》等,描繪了孔子的誕生、求學、教書、回國、立德、修身、安民等重要歷程,以及孔子弟子的生平、言行等情況。該畫冊有多種不同的版本,如木刻本、彩繪本、石刻本、珂羅本、影印本。
-摘編自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孔子圣跡圖》
(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解讀《孔子圣跡圖》在史學研究上的價值,概括孔子在文教領域的歷史功績。(4分)
(2)閱讀材料,選取中外歷史上某一領域的三位著名人物,結合他們所處時代背景和歷史貢獻,以“人的智慧與創造推動文明進步”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歷史小論文。(12分,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條理清晰,表述成文)
浙江強基聯盟2025年4月高二聯考
歷史卷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2分,共12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題號 1 2 3 4 5 6
答案 C B B A C D
1.根據題干,宮殿區的規模表明良渚社會具備組織大規模工程的能力,反映了復雜的社會結構和強大的資源調配能力;同時,宮殿區的存在暗示了社會分化,可能有統治階層和專門的管理機構,表明當時中國已進入文明社會。故選擇C項。
2.結合所學,杜子美(杜甫)、韓退之(韓愈)、吳道子和顏魯公(顏真卿)均處唐代,題干史料高度評價了唐代在詩、文、畫、書四個領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認為這些代表人物已經將各自領域的藝術推向了極致。故本題選擇B項。
3.根據題干“人字形線路”,可知這是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人字形”路軌的設計,解決了鐵路的陡坡問題。故本題選擇B項。
4.根據題干“1949年10月3日”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同質種族群體的政府”,可知該報道反映的歷史事件是開國大典。故本題選擇A項。
5.根據題干“向下指”“褐色塊莖”“長出一些藤葉趴在地面上”,結合生活經驗,可知這一植物是馬鈴薯。故本題選擇C項。
6.題干圖片是一幅具有象征意義的漫畫,主體是擬人化的地球,地球上的表情顯得很驚訝。地球被一條鐵鏈串聯,且已開始局部斷裂。旁邊有一架飛機、一艘貨船。據此可知,漫畫意在表達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故本題選擇D項。
二、選擇題II(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題號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D D B A D A C D B A C
7.結合所學,公元89年,竇憲出擊北匈奴,取勝后刻銘燕然山,北匈奴數敗之后,西遷遠方。故排除③,本題選擇B項。
8.結合所學,朱熹的《家禮》和《小學》是家庭和幼童的行為規范;明清時期,慈善組織開始興起,出現了善堂、善會等慈善機構。結合所學,北宋范仲淹在族內創設義田,賑濟族人,影響深遠。本題選擇D項。
9.根據題干,1931-1937年高等考試錄取者中,76%出身于大城市富裕家庭,說明高等考試的錄取者主要集中在城市富裕階層。這意味著農村和貧困家庭的學生在高等教育和考試競爭中處于劣勢。本題選擇D項。
10.根據題干,孫中山提出“訓政時期”的設想,主張由經過訓練和考試合格的人員協助地方籌備自治,最終實現憲政。他強調的是逐步推進民主和地方自治,最終實現人民主權的目標。1931年《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規定,由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國民大會行使中央統治權。這意味著國民黨壟斷了國家權力,人民并未真正參與政治決策,地方自治也未得到有效推行。由此可見,國民黨在訓政時期的實踐背離了孫中山的民主憲政藍圖,實行了一黨專政,剝奪了人民的政治權利。本題選擇B項。
11.根據題干,焦裕祿在擔任河南省蘭考縣委書記期間,帶領群眾治理風沙、內澇、鹽堿“三害”,為改善當地環境和人民生活付出了巨大努力,他始終堅守崗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體現了無私奉獻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本題選擇A項。
12.四個表述都體現了中國在全球治理、多邊合作和推動人類進步方面的積極貢獻,都體現了“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的題干立意,故本題選擇D項。
13.題干第23條:如果強盜未被捕獲,被劫者可以通過發誓指明失物,由公社及長老賠償損失。這表明法律旨在保護人民的財產安全。第24條:如果生命受到侵害,公社及長老需賠償受害者親族銀一明那。這表明法律旨在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故本題選擇A項。
14.結合教材及圖冊,①大致為長崎,②大致為馬尼拉,③大致為果阿,故本題選擇C項。
15.結合所學,工業革命期間,棉紡織業的技術發明(如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等)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導致對廉價勞動力(包括童工)的需求激增。雖然童工可能便于管理,但這并非童工使用量大的主要原因;《工廠法》旨在限制童工的使用,而非促進童工就業。工業革命后,手工工場逐漸被機器化生產取代,對勞動力的需求更多來自工廠而非手工工場。故本題選擇D項。
16.材料中提到農民“精力充沛地、廢寢忘食地”恢復生產,以及保留種子糧和準備農具,表明農民對未來的生產充滿信心和積極性。這種積極性與新經濟政策允許農民自由支配剩余產品、恢復市場經濟的措施直接相關。故本題選擇B項。
17.這幅漫畫意在表達美國推行的關稅政策就如同不斷堆砌的石塊,不僅給其他國家帶來貿易壓力,而且這種持續增加關稅的行為最終也會給自己造成負擔,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反映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負面影響。故本題選擇A項。
18.《漢書·食貨志》描述了西漢時期商業的繁榮,強調富商大賈的活動范圍和交易物品的廣泛性。漢墓壁畫描繪的商業活動場景相對簡單,可能與墓主人的身份、壁畫的藝術表現手法或墓主人生前的實際生活有關。文獻和壁畫作為不同類型的史料,各自反映了西漢商業的不同側面,因此需要綜合分析才能全面理解歷史。故本題選擇C項。文獻記載可能反映了商業繁榮的一面,但不能直接斷定其夸大;壁畫既有藝術價值,也有史料價值;壁畫可以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但可能受限于藝術表現手法或墓主人的具體情況,排除A、B、D 三項。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19題12分,20題12分,21題12分,22題16分,共52分)
19.(1)公民大會、《歷史》《伯羅奔尼撒戰爭史》。(3分,一點1分)
實質:是建立在奴隸制之上的民主。(1分,一點1分)
弊端:公民是少數(1分),婦女、外邦人和奴隸不僅沒有資格參與政治(1分),還受到剝削和多種壓迫(1分)。(任答2點即可)
(2)政治背景:王權與教權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1分,或答“世俗王權和基督教會的權力長期并立”“基督教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基督教會在中古西歐的政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等亦可)
文化貢獻:保存了一些寶貴的古典文化(或答繼承了古代希臘、羅馬的哲學、法律和科學知識傳統);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社會教化功能;對西歐的文學藝術和思想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為后來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礎。(任答3點,3分)
消極影響:強化了教會對思想文化及日常行為的控制;這一時期缺乏文化創造力;少有科學成就。(任答2點,2分)
【解析】(1)本題考查希臘民主政治的相關內容。根據材料中會議的次數和會議權力可以推定最高權力機關為公民大會。希羅多德的代表作是《歷史》,記載了希波戰爭,雅典走向輝煌;修昔底德的代表作是《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這部著作主要記載了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經過,雅典在這場戰爭中走向失敗,所以敘述雅典“勝利和榮耀”“失敗和苦難”的歷史著作分別是《歷史》和《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根據材料的分析和對雅典民主政治相關知識的掌握可以回答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質是建立在奴隸制之上的民主。弊端:公民是少數,婦女、外邦人和奴隸不僅沒有資格參與政治,還受到剝削和多種壓迫。
(2)本題考查中世紀基督教文化的相關內容。在中世紀的西歐,世俗國王統治著國家的政治事務,掌握著行政、軍事等權力;基督教會在宗教領域擁有絕對權威,并且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所以政治背景答案可以是王權與教權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或類似表達。根據材料“保存了部分古典文化”和“客觀上使得古代希臘、羅馬的哲學、法律和科學知識傳統得以延續······保留了珍貴的火種”“創辦教會學校”“早期大學逐漸形成”,結合選必一和三的內容可得出文化貢獻答案。
根據材料“完全缺乏文化創造力”“黑暗時代”“只有一個文科”等,結合選必一和三的內容可得出消極影響答案。
20.(1)史實:開采加利福尼亞金礦、修筑中央太平洋鐵路。(2分,1點1分)
貢獻:帶來了先進的技術,推動了僑居國的科技進步;保留和傳播中華文化;豐富了僑居國的文化多樣性;反抗侵略,支持僑居國民族解放運動;促進僑居國經濟、文化的發展。(任答4點,4分)
(2)手段:頒布法律;設立拘留所等機構;暴力迫害。(3分)
原因:美國存在不同民族間的文化認同問題(白人的文化優越感);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經濟蕭條導致的就業問題;美國政客的蓄意煽動。(任答3點,3分)
【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華僑華人在海外的活動、貢獻,教材中提及在19世紀中葉,美國加利福尼亞金礦華工參與開采。修筑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時,華工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史實是開采加利福尼亞金礦、修筑中央太平洋鐵路。貢獻要多角度分析:開礦、筑路屬于經濟方面,還要從材料中歸納華僑華人在其他方面對僑居國的貢獻。
(2)本題主要考查華工在美國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以及19世紀中后期美國的種族問題、移民政策和社會背景等。第一小問要求根據材料概述美國“排華”的手段,從材料“《佩奇法案》《排華法案》”得出手段之一是“頒布法律”;據“設立移民拘留所”得出手段之二是設立拘留所等機構;據“殺害””縱火焚毀”“武裝襲擊舊金山唐人街的動亂”得出手段之三是“暴力迫害”。第二小問要求簡析美國排華的原因,材料中提到“經濟陷入蕭條”“保守政客借機煽動排華情緒”,結合所學可知美國以白人文化為主導,白人對其他民族文化存在偏見,美國社會長期存在種族歧視現象等,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21.(1)關系:“經濟追趕”為“教育追趕”提供了物質基礎(推動了“教育追趕”);“教育追趕”為“經濟追趕”提供了人才紅利(促進了“經濟追趕”)。(2分)
作用:文化傳承;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提高人力資源紅利。(任答4點,4分)
(2)表現: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大幅度提高;人平均預期壽命排名提高。(2分)
意義: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促進了人民健康狀況的改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強化了全民的衛生意識;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任答四點,4分)
【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成立后經濟發展與教育發展之間的關系,以及學校教育發展的重要作用。1950年中國經濟基礎薄弱教育水平也相對落后。經濟的發展為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支持體現了經濟發展對教育發展的物質支撐作用。教育的發展使得中國人口受教育年限不斷增加,培養了大量高素質的人才,助力中國實現“經濟追趕”。根據圖表,這表明教育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人才紅利。簡述學校教育發展的重要作用時,可以結合材料和教材中關于教育作用的相關內容,從文化、科研、人才、經濟等方面作答。
(2)本題主要考查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及其影響,第一小問要求回答直觀表現,可結合預期壽命的數字變化和排名變化得出答案。第二小問要求概括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意義,可結合教材內容從個人、社會、國家、長遠、經濟等角度作答。
22.(1)價值:是一部形象化的孔子編年史,為研究中國古代儒學宣傳方式提供了實物史料。(2分)
歷史功績:開創了儒家學派(或答闡述了西周禮樂文明,形成了儒家思想);整理五經;創辦私學;提出“有教無類”等教育思想。(文、教各1點,2分)
(2)【評分標準】
(一)論題(2分)
層次1:論題不明確或價值導向不正確。(0分)
層次2:論題基本明確且價值導向正確。(1分)
層次3:論題明確且價值導向正確。(2分)
主題:科技領域/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文化交流/經濟變革等方面,選取3位歷史人物作闡述。
(二)層次要求(7分)
層次1:觀點正確,但史實表述不準確,或運用不恰當,或史論未結合。(0-3分)
層次2:觀點正確,能結合比較充分、恰當的史實進行比較深入的論證,史論結合較好,能突出所選主題。(4-5分)
層次3:觀點正確,能結合充分恰當的史實,進行全面、深入的論證,史論結合好,能從多角度、多時期論述“人的智慧與創造”對“文明進步”的重要性。(6-7分)
(三)結構表述(3分)
層次1:思路不清,詞不達意,表述不成文,結構缺失。(0分)
層次2:思路基本清晰,結構完整,表述成文。(1-2分)
層次3:思路清晰,結構完整,邏輯嚴密,語言流暢,表述成文。(3分)
【范文1】
政治領袖推動中國政治制度演進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經歷了漫長過程,從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到資產階級共和制度,再到人民民主專政制度,制度的演進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在競爭激烈的戰國時代,秦王嬴政看到法家思想能帶來富國強兵的現實利益,又能滿足自己專制的愿望,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近代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孫中山創立中國同盟會,發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南京臨時政府,標志著資產階級共和制度在中國誕生。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根據地、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建立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權,為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紀元。
綜上所述,中國人民在歷史傳承和道路選擇中走出了一條中國政治發展的獨特道路,順應了進步的歷史潮流,實現了從專制到民主,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為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了制度基礎。
【范文2】
中外思想家的思想建樹豐富著人類的思想寶庫
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有各自不同的歷史淵源,中國和世界思想家們共同推動了人類思想的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出現大變革。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的哲學思想凸顯人的存在,追求天人合一。這種思想將天、地、人視為一個整體,有利于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系。古希臘思想家力圖用理性的思維方式認識和解釋世界。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其著作涉及哲學、政治學、文學、天文學、物理學等領域,對歐洲科學知識系統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馬克思和恩格斯經過長期的理論探索和革命實踐,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為國際工人運動指明了正確方向。五四運動以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推動了中華文化的進步。綜上所述,多樣的文化豐富著人類的思想寶庫,我們既要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要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
的優秀成果,還要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范文3】
經濟領域的實干家們推動經濟發展
生產工具的改進、生產關系的調整、經濟政策的改變都有可能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19世紀中后期,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創辦了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等軍事和民用工業,引進了西方的工廠制度,采用了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經營形式,進行機器大生產,推動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斯大林建立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使蘇聯迅速完成了工業化,奠定了強大國家的基礎。經濟大危機爆發后,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采用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扭轉了危機。二戰后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將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結合起來,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綜上所述,生產力的進步和生產關系的調整促進了經濟發展,國家經濟制度的改革和進步也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時代發展要求我們加快科技發展、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全面深化改革。
【范文4】
文化使者和文化傳播者推動文明發展
中華文化在與外來文化的交流中不斷發展、升華,希臘化時代的文化是希臘文化與西亞、北非等地文化相互影響的產物。
明末,西學東漸,意大利人利瑪竇帶來天文、地理、數學等方面的新知識,徐光啟等主張以開放的胸懷會通中西文化。《幾何原本》等西方科學著作譯介中國。19世紀中葉,隨著中國國門被迫打開,西學進一步傳入,魏源主張學習西方,后來進一步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向西方學習以救亡圖存逐漸成為近代中華文化的潮流。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其著作涉及哲學、政治學、文學、天文學、物理學等領域,對歐洲科學知識系統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希臘化時代,被征服地區的本土文化與希臘文化碰撞和交流,促進了文學、科學等許多領域的發展。
綜上所述,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匯、傳播,人們在認知外來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過程中,或被動或主動地對文化進行選擇和重構,促進了人類文化的交融與發展。我們應兼收并蓄,適應中國國情。
【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孔子相關的知識以及史料的價值。第一小問解讀《孔子圣跡圖》在史學研究上的價值,從材料中“一部形象化的孔子編年史”“多種版本”是研究中國古代如何宣傳和推廣儒學的實物史料。第二小問要求概括歷史功績,可以從文化和教育兩個領域入手,得出答案。
(2)本題主要考查歷史人物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可以參照孔子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歷史貢獻,選擇其他歷史人物在所處時代作出的努力和貢獻,提煉觀點。所選人物要求是在同一領域有突出貢獻,并能有所升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左旗| 房产| 龙川县| 平昌县| 西充县| 武定县| 麦盖提县| 玉树县| 库伦旗| 肇庆市| 蕲春县| 汉寿县| 灌云县| 阿鲁科尔沁旗| 永平县| 庆阳市| 岳阳县| 长治县| 马尔康县| 彭泽县| 屯门区| 建昌县| 苍溪县| 西藏| 阿尔山市| 小金县| 子洲县| 和田县| 德令哈市| 长子县| 宣武区| 漾濞| 余姚市| 阆中市| 台山市| 新绛县| 广南县| 繁峙县| 抚州市| 泸水县| 固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