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中考試用來說明()·A.羅馬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27屆高一(歷史)試題B,古羅馬文化落后于周邊民族C.交流導致羅馬文化創新性缺失D,地中海區域文化的交流交融說明:1.本試卷分第1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滿分100分。5,自5世紀末開始,法蘭克國王一般會把征伐得來的土地無條件賞賜給私人2.考試時間:75分鐘。扈從,或者饋贈給教會。8世紀時,法蘭克國王查理·馬特廢除了這一傳統,3.將第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答題卡上。代之以新規定:領主向其附庸授予采邑并提供保護,附庸向領主宣誓效忠并服兵役。這一變化反映了()第1卷(選擇題,共48分)A.神圣羅馬帝國的擴張B,君主專制體制的出現C.教會權力的逐步擴大D.封建社會的日益發展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6.印加人自稱為“太陽的子孫”。印加王自稱為“太陽神”的化身,具有半神1.有學者認為: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但其實是植物馴化了人類。原本半人的神圣權威。下圖是印加帝國創始人印加王曼科·卡帕克的畫像。這可用靠著狩獵和采集過著舒適生活的人類,后來被迫永久定居在麥田旁邊。據此可于研究,印加()知,農業的產生()A.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B.降低了勞動生產效率C.增加了人類的食物供應D.促進了社會階級分化2.約公元前2900年,蘇美爾地區的一塊石碑上雕刻有一個統治者,他戴頭冠,穿長褶裙,孔武有力。同時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個人正主特宗教儀式,手刃敵人,表明他擁有宗教和軍事權力,在同時期的雕刻中還出現了奉獻產品的民眾。這些情況表明該地區()A.官僚體制成熟B.種姓制度形成C.出現成文法典D.進入文明時代3.公元前4世紀末至前3世紀早期,受到從亞洲歸來的馬其頓士兵描述的影響,希臘學者迪西亞庫繪制了基于實測數據的世界地圖,認為亞洲面積大于歐A,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B.國家的政權統治方式洲,挑戰了荷馬時代的傳統觀念。這主要得益于()C.獨立發展的文明特征D,農業立國的經濟格局A,絲綢之路的開通B,亞歷山大的遠征7.英國作家喬叟(1340一1400年),以一批去朝圣的香客為線索,寫成短篇故C.羅馬帝國的擴張D.希臘殖民的擴展事集。這批香客中有侍從、地主、自耕農、貧苦農民、僧侶、市民、商人和手4.羅馬哈德良皇帝在別墅中仿建埃及金字塔,龐貝城的伊西斯神廟則融合了工業者等。喬叟以倫敦方言生動地描寫了他們的外表、舉止和精神面貌,是14埃及神祇崇拜與羅馬建筑形式。羅馬神朱庇特對應希臘神宙斯,密涅瓦對應雅世紀英國社會的畫卷。該故事集()典娜,維納斯則融合了希臘神阿佛洛狄忒和腓尼基神阿斯塔特的特征。這些可A.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尊嚴B.推動了近代民族國家的發展C,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D,體現了人文主義的廣泛傳播高一(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高一(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鄭州一中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中考試27屆高一(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攝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題號268910答案ADBDDBACCB題號111213141516答案CADBA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1)特點:歷史悠久:等級森嚴:與宗教緊密相連;滲透人民生活。(1點2分,任3點6分)(2)歷史作用:為日耳曼諸王國汲取羅馬行政區劃體制提供了藍圖:推動了西歐封建社會的建立:基督教會對歐洲的教育、文化傳承和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教會的存在為歐洲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文化和信仰基礎,促進了思想上的統一;但中世紀的教會控制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宗教嚴重束縛了人性的發展。(6分,積極方面任答2點4分,消極方面2分)18.(1)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經濟、政治、社會等多項職能:具有法人式實踐和合作觀念,成為現代公司制度的萌芽。(6分)(2)原因:新航路開辟后商業規模擴大: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的興起:股份制公司利于集資和分散風險:西方殖民擴張的需要。(每點2分,共6分,任答3點即可)19.(1)相似因素:遭受西方列強的殖民壓迫;有識之士的積極宣傳:民族意識的覺醒:受宗主國政治變革和思想解放的影響:啟蒙思想提倡自由、民主和天賦人權等。(6分,答出3點即可)(2)不同:美國獨立戰爭后,建立美利堅合眾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拉美獨立戰爭后,多數拉美國家雖然宣布為共和國,但實際上采取的是獨裁統高一(歷史)參考答案第1頁(共2頁)治,經濟發展艱難。(4分)原因:受宗主國文化影響不同:北美宗主國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英國,而拉美宗主國是封建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經濟基礎不同:北美獨立前資本主義經濟有了相當發展,而拉美經濟則發展有限:民族構成不同:北美獨立前已形成統一的美利堅民族,而拉美則未形成統一民族。(4分,每個角度2分,其中北美、拉美各1分,答出2個角度即可)20.(1)特征:資本高度集中(投資大);勞動力高度集中(生產規模大);勞動分工進一步精細:規章制度嚴格:機械化生產。(一點2分,任選3點6分)(2)積極影響:推動了機器的普及: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城市化的發展;催生了近代企業管理制度(一點2分,任答2點4分)消極影響:環境污染與資源過度消耗;社會分化與階級矛盾;技術停滯與創新能力不足:經濟波動與危機頻發。(答“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安全事故頻繁、童工現象的普遍化”等也可給分。)(一點2分,任答2點4分)。高一(歷史)參考答案第2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鄭州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歷史答案.pdf 鄭州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歷史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