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化學復習第二單元探秘水世界課件+學案+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化學復習第二單元探秘水世界課件+學案+答案

資源簡介

任務一 水的三態變化及分子的性質
1.[基礎填充]
一定量的水,發生三態變化時,水分子的數目和大小不會變化,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這樣的變化屬于________。
2.[教材實驗]
 
(1)實驗1中,觀察到品紅在__(填“冷”或“熱”)水中擴散更快,該現象說明分子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2中,在裝有50 mL水的量筒中注入50 mL酒精,封閉量筒管口,反復翻轉,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觀察到混合后水和酒精的總體積小于100 mL。這個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
(3)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分子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的性質
1.谷雨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群芳譜》中有關于谷雨的記載:“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氣較暖,空氣中水蒸氣變成雨滴,降雨量增加,水蒸氣變成雨滴的過程中發生改變的是(  )
A.分子質量變小 B.分子間隔變小
C.分子停止運動 D.分子體積變小
2.(2023·泰安中考)對下列事實的解釋不合理的是(  )
A.通過氣味區別氮氣和氨氣——分子是運動的,不同分子的性質不同
B.干冰升華為二氧化碳氣體——狀態變化,分子大小隨之變化
C.氧氣經壓縮儲存在鋼瓶中——壓強增大,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
D.蔗糖在熱水中溶解更快——溫度升高,分子的運動速率加快
分子性質的實驗探究
3.探究活動:探究分子的運動
【查閱資料】
①在通常狀態下,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氨水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氨氣溶于水后叫氨水,它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②圖2裝置是T形三通管,T形三通管屬于微型化學實驗儀器。
③碘是由碘分子構成的。
圖1是傳統實驗裝置,圖2、圖3是對實驗進行的改進。
探究活動1:(1)圖1實驗中可觀察到B處溶液變為紅色,圖2實驗中可觀察到ba段紗布條先變成紅色。圖1和圖2的實驗均能證明分子是________。
(2)與圖1相比,改進后圖2實驗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
探究活動2:(3)微熱圖2中細彎管處的濃氨水,紗布條變紅的速率會加快,請從微觀角度進行解釋: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動3:(4)如圖3所示裝置為“碘錘”,加熱密封錘形玻璃泡內的碘顆粒,觀察到玻璃泡內充滿紫紅色碘蒸氣。
①該變化屬于______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②從微觀角度解釋加熱后碘錘中充滿紫紅色碘蒸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應用粒子的性質解釋宏觀現象時需注意:物質的擴散現象一般可用微粒運動的性質解釋;物質的三態變化和熱脹冷縮現象可用微粒間有間隔來解釋: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間的間隔改變,分子本身的種類和大小不變: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而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均不變。
任務二 水的天然循環及凈化
1.[基礎填充]
水的天然循環是通過________實現的,太陽為水分子提供能量,水的天然循環只涉及____變化。大自然通過水分子的運動,既實現了____________,又完成了水資源的________。
2.[教材實驗]
(1)凈水方法:常用的凈化水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等。
(2)天然水的凈化
①沉降法:為加速懸浮雜質快速沉降,常用的絮凝劑是____(填名稱)。
②過濾法:適用于__________與__的分離,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③蒸餾法:蒸餾法是凈化程度最高的一種凈水方法,蒸餾得到的水叫______,是一種純凈物。
3.[概念對比]
硬水和軟水
(1)①硬水: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礦物質的天然水稱為硬水。
②純凈物和混合物
純凈物:只有________組成的物質。
混合物:由__________________組成的物質。
(2)檢驗方法:將等量的______分別加入盛有等量軟、硬水的燒杯中,產生泡沫____的是軟水,泡沫____的是硬水。
(3)軟化方法:①實驗室用____處理硬水。
②生活中采用________法。
4.[應用體驗]
自來水廠的生產流程
水的天然循環
1.(2024·泰山區一模)《黃帝內經》中記載“地氣(水蒸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表明古人已認識到云雨是水蒸氣經陽光、風等影響變化而來的。下列有關“水的天然循環”的認識中,不正確的是(  )
A.水變成水蒸氣過程中,水分子本身不變
B.水在天然循環過程中,發生物理變化
C.大自然通過水分子的運動實現了水的自身凈化,所以雨水是純凈物
D.水的天然循環是通過其三態變化實現的
2.(2024·肥城模擬)老子言:“上善若水”,其含義是地表水經過太陽光照射變為水蒸氣進入云層,又經過不同方式回到地表,完成了水的天然循環(如圖),做到潤萬物而不爭。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尺度視角:水蒸發為水蒸氣的過程水分子的間隔變大
B.空間視角:任何狀態下的水分子都是在不斷運動的
C.能量視角:太陽光為水分子提供了能量
D.轉化視角:水在循環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
水的凈化
3.(2024·岱岳區期中)項目式學習小組制作的簡易凈水器(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能對水進行殺菌消毒
B.能除去水中可溶性雜質
C.能把硬水轉化為軟水
D.該裝置得到的水為混合物
4.(2024·高新區模擬)水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污水處理廠的處理過程如圖1,自來水廠的凈水流程如圖2:
(1)圖1中格柵可去除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漂浮物,相當于基本實驗操作中的________。
(2)圖2中的投藥消毒屬于________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3)圖2中,加入絮凝劑明礬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2自來水凈化過程中,“吸附”操作中去除色素和異味,加入的物質是________。
(5)環保部門對水質進行長期監測,將水質從“優”到“劣”分為Ⅰ—Ⅴ類。如圖可知,近年來Ⅱ—Ⅲ類優良水質百分比明顯呈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趨勢。由此推斷水域內水質在________(填“變好”或“變差”),產生這種變化趨勢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即可)。
純凈物與混合物
5.就化學本身的特點來看,“見微知著”使我們更容易踏入化學學科的大門。下列各圖中●和○分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可以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6.2024年世界水日的主題為以水促和平。下列各種“水”屬于純凈物的是(  )
A.部分結冰的水      B.清澈的河水
C.醫用的生理鹽水 D.澄清的石灰水
1.凈水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順序為沉降、過濾、吸附、蒸餾。綜合運用多種凈水方法時,應按照凈水程度由低到高的順序進行組合
2.(1)判斷物質類別時,首先根據所含物質種類(微觀上看分子種類)多少來判定是混合物還是純凈物,再根據純凈物中所含元素種類(微觀上看分子中所含原子種類)多少來判定是化合物還是單質。
(2)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可能是純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O3的混合物),但一定不是化合物。
任務三 水分子的變化
1.[教材實驗]
電解水實驗
(1)實驗現象:兩電極上都出現________,一段時間后,正、負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________。
(2)正極氣體的檢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________________,該氣體是____(填化學式)。
負極氣體的檢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氣體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3)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結論:水由______兩種元素組成。
【排一排】下列是水電解時的微觀過程,請按先后順序排列________(填序號)。
2.[問題思考]
為什么說21世紀將是氫能源的世紀,其作為能源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
3.[概念填充]
(1)分解反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點是______。
(2)化合反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點是______。
水的分解與合成
1.(2024·新泰模擬)如圖是教材中兩個實驗,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甲中點燃氫氣之前要檢驗其純度
B.實驗乙中a、b兩管上方生成氣體的體積比為2∶1
C.兩個實驗中發生的反應都是分解反應
D.兩個實驗均可證明水的組成
2.(裝置改進)如圖是利用注射器進行電解水的創新實驗,正負電極插入注射器筒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作用是增強水的導電性
B.兩個注射器內的原始液面、電極長度要保持一致
C.實驗成功時,右邊注射器收集到的氣體體積約是左邊的2倍
D.該實驗不僅證明了水的組成,還說明了分子的種類在化學反應前后會發生改變
分解反應與化合反應
3.(2024·廣西中考)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珍藏著一枚長滿紅銹的魚鉤,它承載了紅軍長征路上的艱辛和戰友情。魚鉤生銹涉及反應4Fe(OH)2+O2+2H2O===4Fe(OH)3,該反應屬于(  )
A.分解反應 B.化合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4.(2024·新泰模擬)下列圖示是化學概念之間關系的形象表示,不正確的是(  )
A. B.
C. D.
1.電解水實驗中正極與負極氣體體積比為1∶2,質量比為8∶1。
2.該過程中常加入稀硫酸或氫氧化鈉以增強溶液的導電性;電解水實驗中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3.點燃不純的氫氣可能發生爆炸,因此在點燃氫氣前要檢驗純度。
4.水的通電分解與氫氣的燃燒都能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1.(2024·蘇州中考)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所有雜質
C.生活中可利用肥皂水區分硬水和軟水
D.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可隨意排入河流
2.(2024·東平模擬)公園、車站等公共場所設有直飲水機,其中的水處理過程如下圖所示,步驟③的作用是(  )
A.吸附雜質 B.過濾
C.殺菌消毒 D.蒸餾
3.某學習小組制作的凈水器如下圖所示,關于該凈水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能把自來水變成純凈物
B.能除盡水中的可溶性雜質
C.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
D.凈水時水最后流經小卵石
4.(2024·泰安一模)圖甲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圖乙是進行電解水實驗時記錄的部分數據。下列有關電解水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乙中的待測量應為質量
B.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管內生成氫氣
C.該實驗結論為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D.該反應的實質是水分子分成氫、氧原子,氫、氧原子重新組合生成氫分子、氧分子
5.(2024·新泰期中)下圖表示宇宙飛船發動機內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微觀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B.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氫分子和氧分子發生了改變
C.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沒有發生改變
D.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反應是分解反應
6.(2024·鹽城中考)如圖是電解水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據此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甲中微粒能保持水的化學性質
B.乙中微粒在化學變化過程中沒有發生改變
C.丙中的物質屬于混合物
D.丙中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為2∶1
7.空間站中每滴水都彌足珍貴,空間站核心站里的廢水處理系統把航天員產生的廢水收集起來,經特殊處理后實現水的循環利用(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銀離子消毒,此過程發生化學變化
B.途徑①水分子本身沒有改變,途徑②水分子發生了變化
C.催化改變了反應條件,能使反應生成更多的氧氣
D.地球上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0.3%,每滴水都彌足珍貴
8.(2024·濱州中考節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結合如圖有關實驗,回答問題。
(1)過濾操作中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
(2)水電解器的玻璃管b中產生的氣體是________(填化學式)。
(3)從安全角度考慮,在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________。
(4)凈化水的常用方法:①消毒殺菌 ②過濾 ③活性炭吸附 ④加明礬吸附沉降。天然水中往往含有許多雜質,要把天然水凈化成生活中的自來水,以上凈化方法按凈化過程排序是________(填序號)。
9.(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水的組成及變化的探究”實驗。
【提出問題】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
【設計并進行實驗】
實驗1(燃燒法):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觀察到火焰呈________色,然后在火焰上方放置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過一會兒,觀察到燒杯壁有________且燒杯外壁發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
實驗2(電解法):按如圖進行電解水實驗。兩試管內產生的氣體中,a為________(填名稱,后同),b為________。
【實驗結論】由上述兩個實驗都能得到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1)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點燃純凈的氫氣會發生爆炸
B.含氧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C.冰塊與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D.電解水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2)若電解水產生了m g氫氣,則同時產生了______ g(用含m的代數式表示)氧氣。
(3)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資源,我們必須愛護水資源,一方面要________,另一方面要防治水體污染。請提出一條預防和治理水體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后檢測,請完成限時提能訓練(二)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二單元 探秘水世界
單元體系構建
自我填充:①物理變化 ②分子很小 ③分子在不斷運動 ④分子之間有間隔 ⑤蒸餾 ⑥電極上有氣泡冒出,正極與負極氣體體積比為1∶2 ⑦2H2O2H2↑+O2↑ ⑧發出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上有水霧,放出熱量 ⑨2H2+O22H2O
[深化研討 任務達成]
任務一
基礎知識儲備
1.水分子之間的間隔 排列方式 物理變化
2.(1)熱 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2)分子之間有間隙 (3)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
任務目標達成
1.B [水蒸氣變成雨滴的過程中水分子本身的質量、體積、數目均不變,改變的是水分子之間的間隔,間隔變小。]
2.B [分子在不斷運動,運動到人的鼻孔中,由于不同分子性質不同,氮氣是無味的,氨氣有刺激性氣味,A項合理;干冰升華為二氧化碳氣體,是因為狀態改變,分子之間的間隔改變,分子的大小不變,B項不合理;氧氣經壓縮儲存在鋼瓶中,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間隔,壓強增大,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C項合理;蔗糖在熱水中溶解更快,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D項合理。]
3.解析:(1)圖1和圖2實驗中觀察到的紅色,都是由于氨分子不斷運動,溶于水后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變紅的。(2)與圖1相比,改進后圖2在密閉容器中進行,氨氣不會揮發到空氣中,更環保;同時圖2使用氨水的量也較圖1少,可節約藥品。(3)微熱后,濃氨水中氨氣揮發的速度更快,即氨分子的運動速率更快,與水結合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變紅的速度更快。(4)①加熱密封錘形玻璃泡內的碘顆粒,只是碘由固體變成氣體,是狀態發生了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故屬于物理變化。②加熱后碘錘中充滿紫紅色碘蒸氣,是由于加熱后,碘由固態變成了氣態,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答案:(1)不斷運動的
(2)更環保(或節約藥品,合理即可)
(3)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
(4)①物理 ②碘分子受熱后,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任務二
基礎知識儲備
1.三態變化 物理 水的自身凈化 重新分配
2.(1)沉降 過濾 吸附 蒸餾 (2)①明礬 ②不溶性雜質 水 ③蒸餾水
3.(1)②一種物質 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 (2)肥皂水 較多 較少 (3)①蒸餾 ②加熱煮沸
任務目標達成
1.C [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中,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水分子本身不變,A項正確;水在天然循環過程中,只是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物理變化,B項正確;雨水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屬于混合物,故C項錯誤;水的天然循環是通過其固、液、氣三態變化實現的,D項正確。]
2.D [水由液態變為氣態,水分子獲得能量,運動速率加快,水分子之間間隔變大,A正確;分子始終在不斷運動,任何狀態下的水分子都是在不斷運動的,B正確;在自然界水的三態變化中,水分子運動的能量來自太陽能,太陽光為水分子提供了能量,C正確;水在循環過程中只是水的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D錯誤。]
3.D [該簡易凈水器沒有殺菌消毒步驟,活性炭不能殺菌消毒,故不能對水進行殺菌消毒,A錯誤;該簡易凈水器起到過濾作用,能去除不溶性雜質,無法去除可溶性雜質,B錯誤;活性炭能吸附水中色素、異味,不能除去可溶性鈣、鎂礦物質,不能將硬水軟化,硬水軟化的方法可以是煮沸,C錯誤;要達到凈化后的水屬于純凈物的效果,應進行蒸餾操作,該裝置凈化后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鈣、鎂礦物質等,屬于混合物,D正確。]
4.解析:(1)圖1中格柵可去除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漂浮物,相當于基本實驗操作中的過濾。(2)圖2中的投藥消毒過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質,故為化學變化。(3)圖2中,加入絮凝劑明礬,明礬溶于水生成的膠狀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懸浮雜質,加速沉降,故其作用是吸附懸浮雜質,加速沉降。(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故加入的物質是活性炭。(5)由題圖可知,近年來Ⅱ—Ⅲ類優良水質百分比明顯呈上升趨勢,說明水域內水質在變好;產生這種變化趨勢的原因可能是清理污染河道的淤泥、垃圾,關停或整改存在污染隱患的企業,建造污水處理廠,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到污水處理廠等。
答案:(1)過濾 (2)化學 (3)吸附懸浮雜質,加速沉降
(4)活性炭 (5)上升 變好 清理污染河道的淤泥、垃圾,關停或整改存在污染隱患的企業,建造污水處理廠,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到污水處理廠等(合理即可)
5.B [該物質由同種分子構成,屬于純凈物,A錯誤;該物質由三種分子構成,屬于混合物,B正確;該物質由同種分子構成,屬于純凈物,C錯誤;該物質由同種分子構成,屬于純凈物,D錯誤。]
6.A [部分結冰的水是由水一種物質組成,是純凈物,A項正確;清澈的河水中含有水和多種可溶性物質,是混合物,B項錯誤;醫用的生理鹽水中含有氯化鈉和水,是混合物,C項錯誤;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氫氧化鈣和水,是混合物,D項錯誤。]
任務三
基礎知識儲備
1.(1)氣泡 1∶2 (2)用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接近玻璃管尖嘴處,慢慢打開活塞 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O2 用一根燃著的木條接近玻璃管尖嘴處,慢慢打開活塞 氣體被點燃,火焰呈淡藍色 H2 (3)2H2O2H2↑+O2↑ (4)氫、氧
【排一排】①②③④
2.來源廣 熱值高 無污染
3.(1)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 一變多 (2)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多變一
任務目標達成
1.C [氫氣具有可燃性,點燃氫氣前要檢驗其純度,否則可能會發生爆炸,A項正確;電解水實驗中,a管連接負極,負極產生氫氣,b管連接正極,正極產生氧氣,且負極和正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為2∶1,B項正確;氫氣燃燒實驗生成水,由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是化合反應。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由一種物質分解產生兩種物質的反應是分解反應,C項錯誤;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氫氣和氧氣分別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D項正確。]
2.C [水的導電性很弱,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作用是增強水的導電性,A正確;兩個注射器內的原始液面、電極長度要保持一致,這樣便于對比,B正確;電解水時,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的氣體體積多,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少,實驗成功時,右邊注射器收集到的氣體體積約是左邊的一半,C不正確;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可得出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分子分成氫原子、氧原子,氫原子、氧原子重新組合成氫分子、氧分子,可得出分子的種類在化學反應前后會發生改變,D正確。]
3.B [根據4Fe(OH)2+O2+2H2O===4Fe(OH)3可知,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
4.A [純凈物和混合物應是并列關系,而不是包含的關系,且化合物屬于純凈物,A表示不正確;純凈物包含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氧化物,B表示正確;化合反應是“多變一”的反應,分解反應是“一變多”的反應,兩者是并列的關系,C正確;化合反應是“多變一”的反應,氧化反應是物質與氧氣的反應,化合反應也有不是氧化反應的,如CO2和H2O的反應;氧化反應也有不是化合反應的,如甲烷燃燒,兩者屬于交叉關系D表示正確。]
[分層評價 即時反饋]
1.C [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需要節約用水,A不正確;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色素和異味,但不能除去水中所有的雜質,如不能除去可溶性鈣、鎂離子等,B不正確;可以用肥皂水區分硬水和軟水,加入肥皂水振蕩,泡沫多的是軟水,浮渣多的是硬水,C正確;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不可隨意排入河流,會造成水污染,D不正確。]
2.C [步驟③是用紫外燈管照射,紫外線能殺菌消毒,則步驟③的作用是殺菌消毒。]
3.C [所得到的水中含有鈣、鎂離子等可溶性雜質,是混合物,A錯誤;所得到的水中含有鈣、鎂離子等可溶性雜質,不能除盡水中的可溶性雜質,B錯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異味,C正確;由圖知,凈水時從上到下,最先經過小卵石,D錯誤。]
4.D [由圖乙可知,橫坐標為t時,O2對應的縱坐標為3,H2對應的縱坐標為6,縱坐標比為6∶3=2∶1,符合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的結論,乙中的待測量應為體積,A錯誤;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少,是氧氣,B錯誤;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和氧氣分別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C錯誤;該反應的實質是水分子分成氫、氧原子,氫、氧原子重新組合為氫分子、氧分子,氫分子、氧分子再聚集為氫氣、氧氣,D正確。]
5.D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A正確;由微觀示意圖可知,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氫分子和氧分子發生反應生成了水分子,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B正確;由微觀示意圖可知,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原子種類沒有發生改變,C正確;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符合“多變一”的反應特點,屬于化合反應,D錯誤。]
6.D [甲中的微粒為水分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學性質,A正確;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變,乙中微粒為氫原子和氧原子,在化學變化過程中沒有發生改變,B正確;丙中的物質為氫氣和氧氣,是由兩種物質組成的,屬于混合物,C正確;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H2O2H2↑+O2↑,則丙中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為4∶32=1∶8,D錯誤。]
7.C [銀離子消毒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此過程發生化學變化,A正確;途徑①沒有新物質生成,因此水分子本身沒有改變,途徑②是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有新物質生成,水分子發生了變化,B正確;催化改變了反應條件,改變了化學反應的速率,但不能使反應生成更多的氧氣,C錯誤;地球上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0.3%,每滴水都彌足珍貴,D正確。]
8.解析:(1)過濾操作中儀器a的名稱是鐵架臺。(2)水電解器的玻璃管b中產生的氣體體積較小,是氧氣,其化學式為O2。(3)從安全角度考慮,在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純度。(4)將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凈化成生活用的自來水,加明礬吸附沉降是把水中小顆粒泥塵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不溶性小顆粒固體雜質可以通過過濾除去;活性炭吸附,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等;投藥消毒殺菌可以除去細菌微生物;故要將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凈化成生活用的自來水,將所選用的方法按凈化過程排序是加明礬吸附沉降→過濾→活性炭吸附→消毒殺菌。
答案:(1)鐵架臺 (2)O2 (3)純度 (4)④②③①
9.解析:【設計并進行實驗】實驗1(燃燒法):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水,可以觀察到火焰呈淡藍色,然后在火焰上方放置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過一會兒,觀察到燒杯壁有水珠產生且燒杯外壁發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實驗2(電解法):按如圖進行電解水實驗,電解水時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則在兩試管內產生的氣體中,a為氫氣,b為氧氣。
【實驗結論】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則由上述兩個實驗都能得到的實驗結論是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拓展提升】(1)A.點燃純凈的氫氣不會發生爆炸,說法錯誤;B.由兩種元素組成并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說法錯誤;C.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冰塊與水混合的物質中只有水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說法錯誤;D.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該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說法正確。(2)由水通電分解的化學方程式:2H2O2H2↑+O2↑可知,產生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為1∶8,若電解水產生了m g氫氣,則同時產生了8m g氧氣。(3)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資源,我們必須愛護水資源,一方面要節約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體污染。預防和治理水體污染的措施有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
答案:【設計并進行實驗】實驗1:淡藍 水珠產生 2H2+O22H2O
實驗2:氫氣 氧氣
【實驗結論】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拓展提升】(1)D (2)8m (3)節約用水 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合理即可)任務一 水的三態變化及分子的性質
1.[基礎填充]
一定量的水,發生三態變化時,水分子的數目和大小不會變化,變化的是水分子之間的間隔和排列方式。這樣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
2.[教材實驗]
 
(1)實驗1中,觀察到品紅在熱(填“冷”或“熱”)水中擴散更快,該現象說明分子具有的性質是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2)實驗2中,在裝有50 mL水的量筒中注入50 mL酒精,封閉量筒管口,反復翻轉,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觀察到混合后水和酒精的總體積小于100 mL。這個現象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隙。
(3)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分子具有的性質是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
分子的性質
1.谷雨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群芳譜》中有關于谷雨的記載:“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氣較暖,空氣中水蒸氣變成雨滴,降雨量增加,水蒸氣變成雨滴的過程中發生改變的是(  )
A.分子質量變小 B.分子間隔變小
C.分子停止運動 D.分子體積變小
B [水蒸氣變成雨滴的過程中水分子本身的質量、體積、數目均不變,改變的是水分子之間的間隔,間隔變小。]
2.(2023·泰安中考)對下列事實的解釋不合理的是(  )
A.通過氣味區別氮氣和氨氣——分子是運動的,不同分子的性質不同
B.干冰升華為二氧化碳氣體——狀態變化,分子大小隨之變化
C.氧氣經壓縮儲存在鋼瓶中——壓強增大,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
D.蔗糖在熱水中溶解更快——溫度升高,分子的運動速率加快
B [分子在不斷運動,運動到人的鼻孔中,由于不同分子性質不同,氮氣是無味的,氨氣有刺激性氣味,A項合理;干冰升華為二氧化碳氣體,是因為狀態改變,分子之間的間隔改變,分子的大小不變,B項不合理;氧氣經壓縮儲存在鋼瓶中,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間隔,壓強增大,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C項合理;蔗糖在熱水中溶解更快,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D項合理。]
分子性質的實驗探究
3.探究活動:探究分子的運動
【查閱資料】
①在通常狀態下,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氨水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氨氣溶于水后叫氨水,它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②圖2裝置是T形三通管,T形三通管屬于微型化學實驗儀器。
③碘是由碘分子構成的。
圖1是傳統實驗裝置,圖2、圖3是對實驗進行的改進。
探究活動1:(1)圖1實驗中可觀察到B處溶液變為紅色,圖2實驗中可觀察到ba段紗布條先變成紅色。圖1和圖2的實驗均能證明分子是________。
(2)與圖1相比,改進后圖2實驗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
探究活動2:(3)微熱圖2中細彎管處的濃氨水,紗布條變紅的速率會加快,請從微觀角度進行解釋: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動3:(4)如圖3所示裝置為“碘錘”,加熱密封錘形玻璃泡內的碘顆粒,觀察到玻璃泡內充滿紫紅色碘蒸氣。
①該變化屬于______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②從微觀角度解釋加熱后碘錘中充滿紫紅色碘蒸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圖1和圖2實驗中觀察到的紅色,都是由于氨分子不斷運動,溶于水后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變紅的。(2)與圖1相比,改進后圖2在密閉容器中進行,氨氣不會揮發到空氣中,更環保;同時圖2使用氨水的量也較圖1少,可節約藥品。(3)微熱后,濃氨水中氨氣揮發的速度更快,即氨分子的運動速率更快,與水結合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變紅的速度更快。(4)①加熱密封錘形玻璃泡內的碘顆粒,只是碘由固體變成氣體,是狀態發生了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故屬于物理變化。②加熱后碘錘中充滿紫紅色碘蒸氣,是由于加熱后,碘由固態變成了氣態,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答案] (1)不斷運動的
(2)更環保(或節約藥品,合理即可)
(3)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
(4)①物理 ②碘分子受熱后,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應用粒子的性質解釋宏觀現象時需注意:物質的擴散現象一般可用微粒運動的性質解釋;物質的三態變化和熱脹冷縮現象可用微粒間有間隔來解釋: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間的間隔改變,分子本身的種類和大小不變: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而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均不變。
任務二 水的天然循環及凈化
1.[基礎填充]
水的天然循環是通過三態變化實現的,太陽為水分子提供能量,水的天然循環只涉及物理變化。大自然通過水分子的運動,既實現了水的自身凈化,又完成了水資源的重新分配。
2.[教材實驗]
(1)凈水方法:常用的凈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降、過濾、吸附、蒸餾等。
(2)天然水的凈化
①沉降法:為加速懸浮雜質快速沉降,常用的絮凝劑是明礬(填名稱)。
②過濾法:適用于不溶性雜質與水的分離,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③蒸餾法:蒸餾法是凈化程度最高的一種凈水方法,蒸餾得到的水叫蒸餾水,是一種純凈物。
3.[概念對比]
硬水和軟水
(1)①硬水: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礦物質的天然水稱為硬水。
②純凈物和混合物
純凈物:只有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
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組成的物質。
(2)檢驗方法:將等量的肥皂水分別加入盛有等量軟、硬水的燒杯中,產生泡沫較多的是軟水,泡沫較少的是硬水。
(3)軟化方法:①實驗室用蒸餾處理硬水。
②生活中采用加熱煮沸法。
4.[應用體驗]
自來水廠的生產流程
水的天然循環
1.(2024·泰山區一模)《黃帝內經》中記載“地氣(水蒸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表明古人已認識到云雨是水蒸氣經陽光、風等影響變化而來的。下列有關“水的天然循環”的認識中,不正確的是(  )
A.水變成水蒸氣過程中,水分子本身不變
B.水在天然循環過程中,發生物理變化
C.大自然通過水分子的運動實現了水的自身凈化,所以雨水是純凈物
D.水的天然循環是通過其三態變化實現的
C [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中,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水分子本身不變,A項正確;水在天然循環過程中,只是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物理變化,B項正確;雨水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屬于混合物,故C項錯誤;水的天然循環是通過其固、液、氣三態變化實現的,D項正確。]
2.(2024·肥城模擬)老子言:“上善若水”,其含義是地表水經過太陽光照射變為水蒸氣進入云層,又經過不同方式回到地表,完成了水的天然循環(如圖),做到潤萬物而不爭。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尺度視角:水蒸發為水蒸氣的過程水分子的間隔變大
B.空間視角:任何狀態下的水分子都是在不斷運動的
C.能量視角:太陽光為水分子提供了能量
D.轉化視角:水在循環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
D [水由液態變為氣態,水分子獲得能量,運動速率加快,水分子之間間隔變大,A正確;分子始終在不斷運動,任何狀態下的水分子都是在不斷運動的,B正確;在自然界水的三態變化中,水分子運動的能量來自太陽能,太陽光為水分子提供了能量,C正確;水在循環過程中只是水的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D錯誤。]
水的凈化
3.(2024·岱岳區期中)項目式學習小組制作的簡易凈水器(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能對水進行殺菌消毒
B.能除去水中可溶性雜質
C.能把硬水轉化為軟水
D.該裝置得到的水為混合物
D [該簡易凈水器沒有殺菌消毒步驟,活性炭不能殺菌消毒,故不能對水進行殺菌消毒,A錯誤;該簡易凈水器起到過濾作用,能去除不溶性雜質,無法去除可溶性雜質,B錯誤;活性炭能吸附水中色素、異味,不能除去可溶性鈣、鎂礦物質,不能將硬水軟化,硬水軟化的方法可以是煮沸,C錯誤;要達到凈化后的水屬于純凈物的效果,應進行蒸餾操作,該裝置凈化后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鈣、鎂礦物質等,屬于混合物,D正確。]
4.(2024·高新區模擬)水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污水處理廠的處理過程如圖1,自來水廠的凈水流程如圖2:
(1)圖1中格柵可去除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漂浮物,相當于基本實驗操作中的________。
(2)圖2中的投藥消毒屬于________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3)圖2中,加入絮凝劑明礬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2自來水凈化過程中,“吸附”操作中去除色素和異味,加入的物質是________。
(5)環保部門對水質進行長期監測,將水質從“優”到“劣”分為Ⅰ—Ⅴ類。如圖可知,近年來Ⅱ—Ⅲ類優良水質百分比明顯呈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趨勢。由此推斷水域內水質在________(填“變好”或“變差”),產生這種變化趨勢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即可)。
[解析] (1)圖1中格柵可去除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漂浮物,相當于基本實驗操作中的過濾。(2)圖2中的投藥消毒過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質,故為化學變化。(3)圖2中,加入絮凝劑明礬,明礬溶于水生成的膠狀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懸浮雜質,加速沉降,故其作用是吸附懸浮雜質,加速沉降。(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故加入的物質是活性炭。(5)由題圖可知,近年來Ⅱ—Ⅲ類優良水質百分比明顯呈上升趨勢,說明水域內水質在變好;產生這種變化趨勢的原因可能是清理污染河道的淤泥、垃圾,關停或整改存在污染隱患的企業,建造污水處理廠,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到污水處理廠等。
[答案] (1)過濾 (2)化學 (3)吸附懸浮雜質,加速沉降 (4)活性炭 (5)上升 變好 清理污染河道的淤泥、垃圾,關停或整改存在污染隱患的企業,建造污水處理廠,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到污水處理廠等(合理即可)
純凈物與混合物
5.就化學本身的特點來看,“見微知著”使我們更容易踏入化學學科的大門。下列各圖中●和○分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可以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B [該物質由同種分子構成,屬于純凈物,A錯誤;該物質由三種分子構成,屬于混合物,B正確;該物
質由同種分子構成,屬于純凈物,C錯誤;該物質由同種分子構成,屬于純凈物,D錯誤。]
6.2024年世界水日的主題為以水促和平。下列各種“水”屬于純凈物的是(  )
A.部分結冰的水      B.清澈的河水
C.醫用的生理鹽水 D.澄清的石灰水
A [部分結冰的水是由水一種物質組成,是純凈物,A項正確;清澈的河水中含有水和多種可溶性物質,是混合物,B項錯誤;醫用的生理鹽水中含有氯化鈉和水,是混合物,C項錯誤;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氫氧化鈣和水,是混合物,D項錯誤。]
1.凈水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順序為沉降、過濾、吸附、蒸餾。綜合運用多種凈水方法時,應按照凈水程度由低到高的順序進行組合
2.(1)判斷物質類別時,首先根據所含物質種類(微觀上看分子種類)多少來判定是混合物還是純凈物,再根據純凈物中所含元素種類(微觀上看分子中所含原子種類)多少來判定是化合物還是單質。
(2)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可能是純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O3的混合物),但一定不是化合物。
任務三 水分子的變化
1.[教材實驗]
電解水實驗
(1)實驗現象:兩電極上都出現氣泡,一段時間后,正、負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1∶2。
(2)正極氣體的檢驗方法:用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接近玻璃管尖嘴處,慢慢打開活塞。現象: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該氣體是O2(填化學式)。
負極氣體的檢驗方法:用一根燃著的木條接近玻璃管尖嘴處,慢慢打開活塞。現象:氣體被點燃,火焰呈淡藍色,該氣體是H2(填化學式)。
(3)化學方程式為2H2O2H2↑+O2↑。
(4)實驗結論: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排一排】下列是水電解時的微觀過程,請按先后順序排列①②③④(填序號)。
2.[問題思考]
為什么說21世紀將是氫能源的世紀,其作為能源的優點是來源廣、熱值高、無污染。
3.[概念填充]
(1)分解反應是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其特點是一變多。
(2)化合反應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其特點是多變一。
水的分解與合成
1.(2024·新泰模擬)如圖是教材中兩個實驗,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甲中點燃氫氣之前要檢驗其純度
B.實驗乙中a、b兩管上方生成氣體的體積比為2∶1
C.兩個實驗中發生的反應都是分解反應
D.兩個實驗均可證明水的組成
C [氫氣具有可燃性,點燃氫氣前要檢驗其純度,否則可能會發生爆炸,A項正確;電解水實驗中,a管連接負極,負極產生氫氣,b管連接正極,正極產生氧氣,且負極和正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為2∶1,B項正確;氫氣燃燒實驗生成水,由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是化合反應。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由一種物質分解產生兩種物質的反應是分解反應,C項錯誤;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氫氣和氧氣分別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D項正確。]
2.(裝置改進)如圖是利用注射器進行電解水的創新實驗,正負電極插入注射器筒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作用是增強水的導電性
B.兩個注射器內的原始液面、電極長度要保持一致
C.實驗成功時,右邊注射器收集到的氣體體積約是左邊的2倍
D.該實驗不僅證明了水的組成,還說明了分子的種類在化學反應前后會發生改變
C [水的導電性很弱,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作用是增強水的導電性,A正確;兩個注射器內的原始液面、電極長度要保持一致,這樣便于對比,B正確;電解水時,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的氣體體積多,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少,實驗成功時,右邊注射器收集到的氣體體積約是左邊的一半,C不正確;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可得出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分子分成氫原子、氧原子,氫原子、氧原子重新組合成氫分子、氧分子,可得出分子的種類在化學反應前后會發生改變,D正確。]
分解反應與化合反應
3.(2024·廣西中考)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珍藏著一枚長滿紅銹的魚鉤,它承載了紅軍長征路上的艱辛和戰友情。魚鉤生銹涉及反應4Fe(OH)2+O2+2H2O===4Fe(OH)3,該反應屬于(  )
A.分解反應 B.化合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B [根據4Fe(OH)2+O2+2H2O===4Fe(OH)3可知,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
4.(2024·新泰模擬)下列圖示是化學概念之間關系的形象表示,不正確的是(  )
A. B.
C. D.
A [純凈物和混合物應是并列關系,而不是包含的關系,且化合物屬于純凈物,A表示不正確;純凈物包含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氧化物,B表示正確;化合反應是“多變一”的反應,分解反應是“一變多”的反應,兩者是并列的關系,C正確;化合反應是“多變一”的反應,氧化反應是物質與氧氣的反應,化合反應也有不是氧化反應的,如CO2和H2O的反應;氧化反應也有不是化合反應的,如甲烷燃燒,兩者屬于交叉關系D表示正確。]
1.電解水實驗中正極與負極氣體體積比為1∶2,質量比為8∶1。
2.該過程中常加入稀硫酸或氫氧化鈉以增強溶液的導電性;電解水實驗中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3.點燃不純的氫氣可能發生爆炸,因此在點燃氫氣前要檢驗純度。
4.水的通電分解與氫氣的燃燒都能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1.(2024·蘇州中考)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所有雜質
C.生活中可利用肥皂水區分硬水和軟水
D.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可隨意排入河流
C [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需要節約用水,A不正確;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色素和異味,但不能除去水中所有的雜質,如不能除去可溶性鈣、鎂離子等,B不正確;可以用肥皂水區分硬水和軟水,加入肥皂水振蕩,泡沫多的是軟水,浮渣多的是硬水,C正確;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不可隨意排入河流,會造成水污染,D不正確。]
2.(2024·東平模擬)公園、車站等公共場所設有直飲水機,其中的水處理過程如下圖所示,步驟③的作用是(  )
A.吸附雜質 B.過濾
C.殺菌消毒 D.蒸餾
C [步驟③是用紫外燈管照射,紫外線能殺菌消毒,則步驟③的作用是殺菌消毒。]
3.某學習小組制作的凈水器如下圖所示,關于該凈水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能把自來水變成純凈物
B.能除盡水中的可溶性雜質
C.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
D.凈水時水最后流經小卵石
C [所得到的水中含有鈣、鎂離子等可溶性雜質,是混合物,A錯誤;所得到的水中含有鈣、鎂離子等可溶性雜質,不能除盡水中的可溶性雜質,B錯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異味,C正確;由圖知,凈水時從上到下,最先經過小卵石,D錯誤。]
4.(2024·泰安一模)圖甲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圖乙是進行電解水實驗時記錄的部分數據。下列有關電解水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乙中的待測量應為質量
B.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管內生成氫氣
C.該實驗結論為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D.該反應的實質是水分子分成氫、氧原子,氫、氧原子重新組合生成氫分子、氧分子
D [由圖乙可知,橫坐標為t時,O2對應的縱坐標為3,H2對應的縱坐標為6,縱坐標比為6∶3=2∶1,符合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的結論,乙中的待測量應為體積,A錯誤;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少,是氧氣,B錯誤;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和氧氣分別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C錯誤;該反應的實質是水分子分成氫、氧原子,氫、氧原子重新組合為氫分子、氧分子,氫分子、氧分子再聚集為氫氣、氧氣,D正確。]
5.(2024·新泰期中)下圖表示宇宙飛船發動機內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微觀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B.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氫分子和氧分子發生了改變
C.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沒有發生改變
D.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反應是分解反應
D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A正確;由微觀示意圖可知,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氫分子和氧分子發生反應生成了水分子,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B正確;由微觀示意圖可知,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原子種類沒有發生改變,C正確;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符合“多變一”的反應特點,屬于化合反應,D錯誤。]
6.(2024·鹽城中考)如圖是電解水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據此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甲中微粒能保持水的化學性質
B.乙中微粒在化學變化過程中沒有發生改變
C.丙中的物質屬于混合物
D.丙中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為2∶1
D [甲中的微粒為水分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學性質,A正確;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變,乙中微粒為氫原子和氧原子,在化學變化過程中沒有發生改變,B正確;丙中的物質為氫氣和氧氣,是由兩種物質組成的,屬于混合物,C正確;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H2O2H2↑+O2↑,則丙中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為4∶32=1∶8,D錯誤。]
7.空間站中每滴水都彌足珍貴,空間站核心站里的廢水處理系統把航天員產生的廢水收集起來,經特殊處理后實現水的循環利用(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銀離子消毒,此過程發生化學變化
B.途徑①水分子本身沒有改變,途徑②水分子發生了變化
C.催化改變了反應條件,能使反應生成更多的氧氣
D.地球上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0.3%,每滴水都彌足珍貴
C [銀離子消毒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此過程發生化學變化,A正確;途徑①沒有新物質生成,因此水分子本身沒有改變,途徑②是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有新物質生成,水分子發生了變化,B正確;催化改變了反應條件,改變了化學反應的速率,但不能使反應生成更多的氧氣,C錯誤;地球上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0.3%,每滴水都彌足珍貴,D正確。]
8.(2024·濱州中考節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結合如圖有關實驗,回答問題。
(1)過濾操作中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
(2)水電解器的玻璃管b中產生的氣體是________(填化學式)。
(3)從安全角度考慮,在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________。
(4)凈化水的常用方法:①消毒殺菌 ②過濾 ③活性炭吸附 ④加明礬吸附沉降。天然水中往往含有許多雜質,要把天然水凈化成生活中的自來水,以上凈化方法按凈化過程排序是________(填序號)。
[解析] (1)過濾操作中儀器a的名稱是鐵架臺。(2)水電解器的玻璃管b中產生的氣體體積較小,是氧氣,其化學式為O2。(3)從安全角度考慮,在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純度。(4)將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凈化成生活用的自來水,加明礬吸附沉降是把水中小顆粒泥塵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不溶性小顆粒固體雜質可以通過過濾除去;活性炭吸附,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等;投藥消毒殺菌可以除去細菌微生物;故要將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凈化成生活用的自來水,將所選用的方法按凈化過程排序是加明礬吸附沉降→過濾→活性炭吸附→消毒殺菌。
[答案] (1)鐵架臺 (2)O2 (3)純度
(4)④②③①
9.(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水的組成及變化的探究”實驗。
【提出問題】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
【設計并進行實驗】
實驗1(燃燒法):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觀察到火焰呈________色,然后在火焰上方放置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過一會兒,觀察到燒杯壁有________且燒杯外壁發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
實驗2(電解法):按如圖進行電解水實驗。兩試管內產生的氣體中,a為________(填名稱,后同),b為________。
【實驗結論】由上述兩個實驗都能得到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1)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點燃純凈的氫氣會發生爆炸
B.含氧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C.冰塊與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D.電解水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2)若電解水產生了m g氫氣,則同時產生了______ g(用含m的代數式表示)氧氣。
(3)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資源,我們必須愛護水資源,一方面要________,另一方面要防治水體污染。請提出一條預防和治理水體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設計并進行實驗】實驗1(燃燒法):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水,可以觀察到火焰呈淡藍色,然后在火焰上方放置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過一會兒,觀察到燒杯壁有水珠產生且燒杯外壁發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實驗2(電解法):按如圖進行電解水實驗,電解水時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則在兩試管內產生的氣體中,a為氫氣,b為氧氣。
【實驗結論】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則由上述兩個實驗都能得到的實驗結論是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拓展提升】(1)A.點燃純凈的氫氣不會發生爆炸,說法錯誤;B.由兩種元素組成并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說法錯誤;C.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冰塊與水混合的物質中只有水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說法錯誤;D.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該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說法正確。(2)由水通電分解的化學方程式:2H2O2H2↑+O2↑可知,產生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為1∶8,若電解水產生了m g氫氣,則同時產生了8m g氧氣。(3)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資源,我們必須愛護水資源,一方面要節約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體污染。預防和治理水體污染的措施有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
[答案] 【設計并進行實驗】實驗1:淡藍 水珠產生 2H2+O22H2O
實驗2:氫氣 氧氣
【實驗結論】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拓展提升】(1)D (2)8m (3)節約用水 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合理即可)
限時提能訓練(二) 探秘水世界
(40分鐘 6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2024·成都中考)某學習小組開展“自制簡易凈水器”的實踐活動,作品如圖。完成下面1~3題。
1.任務一:學習凈水原理。下列凈水過程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靜置沉淀
B.砂石過濾
C.活性炭吸附
D.投藥消毒
D [靜置沉淀、過濾難溶物、活性炭吸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投藥消毒過程中把細菌等微生物殺死,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2.任務二:設計并制作凈水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聚氯乙烯塑料制作外殼,安全環保
B.小卵石和石英砂主要除去可溶性雜質
C.用活性炭凈水是因為其結構疏松多孔
D.蓬松棉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凈水的速率
C [聚氯乙烯塑料有毒,用聚氯乙烯塑料制作外殼,不安全環保,A錯誤;小卵石和石英砂等材料能夠除去水中不溶性的雜質,B錯誤;活性炭凈水,是因為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很強的吸附能力,C正確;蓬松棉的主要作用是過濾除去較小的顆粒,D錯誤。]
3.任務三:展示并評價作品。下列評價錯誤的是(  )
A.凈化水硬度變得更小 B.制作材料廉價易得
C.制作簡單,操作簡便 D.作品設計簡潔美觀
A [該簡易凈水器中的小卵石和石英砂可以除去水中的難溶性雜質,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A錯誤;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等用品廉價易得,B正確;該裝置制作簡單,操作簡便,C正確;據圖可知,該作品設計簡潔美觀,D正確。]
4.(2022·泰安中考)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環—水分子不斷運動的結果
B.氧氣經壓縮儲存在鋼瓶中—氧氣分子體積變小了
C.一滴水中大約含有1.67×1021個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氧氣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燒—物質的分子相同,其化學性質相同
B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環是水分子不斷運動的結果,A項正確;氧氣經壓縮儲存在鋼瓶中,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氣體受壓后,氧氣分子間隔變小,分子體積不變,B項錯誤;一滴水很小,但其中大約含有1.67×1021個水分子,說明水分子很小,C項正確;物質的分子相同,其化學性質相同,氧氣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燒,是因為它們都是由氧分子構成的,D項正確。]
5.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四季交替,各有風景。以下四季的現象中能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的是(  )
A.春天柳絮飛揚 B.秋天落葉繽紛
C.夏天荷花飄香 D.冬天雪花飄飄
C [春天柳絮飛揚、秋天落葉繽紛、冬天雪花飄飄,柳絮、落葉、雪花都是宏觀的物體,不能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故A、B、D項不正確;夏天荷花飄香,是荷花的香氣分子不斷運動,被人們聞到,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C項正確。]
6.(2024·新泰模擬)近年,我國科學家首次拍攝到水分子團簇圖像,模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氫、氧兩種元素只能組成水
B.團簇中的水分子不再運動
C.水蒸氣冷凝成水,分子間隔減小
D.冰和水是兩種不同的物質
C [氫、氧兩種元素還能組成過氧化氫,A錯誤;微粒始終在不停地運動,B錯誤;水蒸氣冷凝成水分子的過程中,分子大小沒有發生改變,改變的只有分子間的間隔,C正確;冰和水是一種物質,其分子式都為H2O,D錯誤。]
7.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經自來水廠凈化處理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通過反應沉淀池、過濾池除去不溶性雜質
B.吸附池內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異味
C.自來水廠投入明礬進行消毒
D.該凈水過程最終得到的水是混合物
C [通過反應沉淀池、過濾池可除去水中不溶性雜質,A項正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B項正確;明礬溶于水后生成的膠狀物可吸附水中懸浮顆粒,加速沉降,不能對水進行消毒,C項不正確;該凈水過程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雜質,得到的水是混合物,D項正確。]
8.(2023·廣州中考)用電解水實驗探究水的元素組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管和b管中氣體體積比約為2∶1
B.b管中的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燒得更旺
C.該探究說明水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D.該探究的依據是化學變化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C [電解水實驗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產生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為1∶2。a管與負極相連,b管與正極相連,所以a管和b管中氣體體積比約為2∶1,A正確;b管收集到的是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燃著的木條燒得更旺,B正確;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水中不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C錯誤;該探究的依據是化學變化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從水分解的產物是氫氣和氧氣得出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D正確。]
9.(化學觀念)宏微結合是研究化學的重要思想。圖Ⅰ中活塞上移,則容器中的水發生汽化,如圖所示。圖中最能表示圖Ⅱ中相同空間內粒子分布的是(  )
A.     B.
C.     D.
C [分子之間的間隔決定物質的狀態,當由液態變為氣態時,分子之間的間隔增大,但分子組成不變,故符合此條件的只有C項。]
10.如圖是某密閉容器中物質變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R、M、N均是混合物
B.變化Ⅰ、Ⅱ、Ⅲ均屬于物理變化
C.變化Ⅱ、Ⅲ說明分子間有間隔
D.R、M、N中共有兩種分子
C [R中含有不同種分子,屬于混合物,M、N中均含有同種分子,屬于純凈物,A項錯誤;變化Ⅰ有新分子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變化Ⅱ、Ⅲ無新分子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項錯誤;變化Ⅱ、Ⅲ說明分子間有間隔,C項正確;R中有兩種分子,M、N中均有一種分子,D項錯誤。]
11.2024年5月1日,我國節約用水行政法規《節約用水條例》正式實施。下列行為不利于節約用水的是(  )
A.工業用水重復使用
B.洗手后不隨手關水龍頭
C.生活中用淘米水澆花
D.園林用水采用節水灌溉方式
B [工業用水重復使用,可以節約水資源,A不符合題意;洗手后不隨手關水龍頭,會浪費水資源,不利于節約用水,B符合題意;生活中用淘米水澆花,可以一水多用,有利于節約用水,C不符合題意;園林用水采用節水灌溉方式,有利于節約用水,D符合題意。]
12.(2024·赤峰中考)水是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根本,是科學家最早研究的物質之一。如圖是一款簡易海水淡化器,對于該裝置淡化海水的過程認識正確的是(  )
A.海水中含有的鹽分被蒸發
B.水杯收集到的水是混合物
C.與自來水的凈水過程相同
D.變化中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D [由簡易海水淡化器圖可知,該裝置淡化海水的原理是使海水中的水分蒸發,變為水蒸氣,水蒸氣在塑料膜上冷凝得到淡水,而不是海水中含有的鹽分被蒸發,A錯誤;水杯收集到的水中只含有水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B錯誤;自來水的凈水過程是沉降、過濾、吸附、消毒,該裝置淡化海水的過程與自來水的凈水過程不相同,C錯誤;該裝置淡化海水的原理是使海水中的水分蒸發,變為水蒸氣,水蒸氣在塑料膜上冷凝得到淡水,變化中沒有產生新的物質,D正確。]
13.(2024·臨沂中考)如圖是有關水的知識網絡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過程①可通過蒸餾實現
B.水溶液都是無色透明的
C.反應④⑤都放出熱量
D.反應③④都可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B [天然水要得到水,可以通過蒸餾實現,A正確;水溶液不一定都是無色透明的,取決于溶質的顏色,比如硫酸銅溶液就是藍色,氯化亞鐵溶液是綠色,B不正確;反應④是氫氣和氧氣點燃生成水,反應⑤是氧化鈣加水變成氫氧化鈣,都是放熱的反應,C正確;氫氣和氧氣點燃生成水,由于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因此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D正確。]
14.中華五千年文化底蘊中,包含著古人對飲用水品質好壞的評判標準與經驗積累,集中在五個字上,那就是“清、輕、活、甘、冽”。下列有關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質要“清”,加入明礬可使水中懸浮雜質沉降
B.水體要“輕”,長期飲用蒸餾水人體更健康
C.水源要“活”,飲水以活水為佳
D.水味要“甘”,可用活性炭除去異味
B [明礬溶于水會吸附水中懸浮的雜質,加速其沉降,A正確;蒸餾水中不含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長期飲用蒸餾水對人體健康不利,B錯誤;飲水以活水為佳,因為活水是流動的水,活水中細菌含量少,比較衛生,C正確;活性炭結構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D正確。]
15.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電解水實驗創新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左側注射器針筒內收集到的氣體能燃燒
B.右側注射器針筒內液面下降得更快
C.使用蒸餾水進行實驗時,實驗效果不理想
D.該實驗說明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A [在電解水實驗中,“正氧負氫”,左側注射器與正極相連,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不能燃燒,A錯誤;在電解水實驗中,“正氧負氫”,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約為2∶1,左側注射器與正極相連,產生的氣體是氧氣,右側注射器與負極相連,產生的氣體是氫氣,故右側注射器針筒內液面下降得更快,B正確;蒸餾水幾乎不導電,故使用蒸餾水進行實驗時,實驗效果不理想,C正確;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可得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D正確。]
二、填空與簡答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15分)
16.(5分)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用微粒的眼光看世界”,是我們學習化學的重要思想方法。生活中很多現象可以用分子的觀念解釋,在下面(1)到(5)事實后的橫線上,選擇填寫有關分子基本特征的字母序號。
A.分子很小
B.分子間有間隔
C.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D.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
(1)濕衣服晾曬一段時間后會變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圖所示,用長頸漏斗小心地將硫酸銅溶液(藍色)注入水的下面,可以看到明顯的界面。靜置幾天后,界面逐漸模糊不清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后,溶液體積小于100 mL,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人呼吸時呼出的二氧化碳,均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原因是________。
(5)25 m3的石油氣加壓后,可裝入容積為的鋼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濕衣服晾曬一段時間后會變干,原因是分子在不斷地運動,故填C。(2)用長頸漏斗小心地將硫酸銅溶液(藍色)注入水的下面,可以看到明顯的界面,靜置幾天后,界面逐漸模糊不清了,原因是分子在不斷地運動,故填C。(3)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后,溶液體積小于100 mL,原因是分子間有間隔,故填B。(4)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人呼吸時呼出的二氧化碳,均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原因是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故選D。(5)25 m3的石油氣加壓后,可裝入容積為的鋼瓶,原因是分子間有間隔,故填B。
[答案] (1)C (2)C (3)B (4)D (5)B
17.(7分)(2024·寧陽期末)太空中每滴水都彌足珍貴。空間站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可以把航天員呼出的氣體和排出的汗液、尿液等收集起來,經特殊處理后用于日常生活,或用來電解制氧等,以實現水的循環利用。
(1)天然水的人工凈化與此原理相同,小明在實驗室對黃泥水進行過濾操作。
①小明同學進行過濾操作后發現濾液仍然渾濁,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點即可)。
②過濾、蒸餾是兩種凈水的方法,其中用________方法得到的水我們認為是純凈的水,屬于________(填“硬水”或“軟水”)。
(2)自然界天然水循環既可實現水的自身凈化,又能完成水資源的重新分配。在此過程中水分子本身________(填“發生”或“沒有發生”)改變。
(3)空間站航天員呼吸所需的氧氣就來自電解水(電能來自太陽能電池板),下圖所示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圖和微觀反應過程。請回答:
①水通電分解時沒有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分子的能量   B.水分子的組成和結構
C.水的化學性質 D.構成水分子的原子種類
②接通電源觀察兩電極都有氣泡產生,a處氣體是________(寫化學式);若a處氣體體積為20 mL,則b處氣體體積約為________ mL。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過濾操作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過濾后濾液仍渾濁,可能原因是濾紙破損(會使得液體中的不溶物進入下面的燒杯,從而使得濾液渾濁)、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會使部分液體未經過濾紙的過濾直接流下,該操作會使濾液仍然渾濁)或接濾液的燒杯不干凈等。②過濾只能除去水中的難溶性雜質,蒸餾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雜質,得到的水是純凈的水,蒸餾水中不含鈣、鎂化合物,屬于軟水。(2)自然界天然水循環是通過水的三態變化實現的,在此過程中只是水分子間的間隔發生改變,水分子本身沒有發生改變。(3)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水分子的能量改變,A不正確;水分子分離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的組成和結構改變,B不正確;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水的化學性質改變,C不正確;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離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構成水分子的原子種類不變,D正確。②電解水實驗中,根據“正氧負氫、氧一氫二”,接通電源觀察兩電極都有氣泡產生,a管與電源的負極相連,a處的氣體為氫氣,化學式為H2;b管與電源的正極相連,b處的氣體為氧氣,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為2∶1;若a處氣體(氫氣)體積為20 mL,則b處氣體(氧氣)體積約為10 mL;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H2↑+O2↑。
[答案] (1)①濾紙破損或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或接濾液的燒杯不干凈等 ②蒸餾 軟水 (2)沒有發生 (3)①D ②H2 10 2H2O2H2↑+O2↑
18.(3分)(2024·東平模擬)對比古今、不同區域凈水工藝,回答問題:
(1)“漉水囊”可濾出水中浮游生物,此過程對應的操作1的名稱是 ________。
(2)永嘉出土的明末水處理池是最早利用“木炭吸附”的凈水工藝,現代凈水過程中常用 ________代替木炭。
(3)愛護水資源,人人有責,請你寫出一條保護水資源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漉水囊”可濾出水中浮游生物,此過程對應的操作1的名稱是過濾。(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具有較強的吸附性,由于活性炭的吸附性好于木炭,所以現代凈水過程中常用活性炭代替木炭。(3)保護水資源的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淘米水澆花;洗衣服的水拖地;使用節水龍頭等。
[答案] (1)過濾 (2)活性炭 (3)淘米水澆花(合理即可)
三、實驗與計算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15分)
19.(6分)(項目式學習)“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是杜甫描寫蜀中四月美景的詩句。小溪在學習了《自然界的水》后對長江水開展“水”項目式學習。
項目Ⅰ.認識水
(1)小明用圖1裝置模擬電解水實驗,b極產生的氣體是________。
項目Ⅱ.凈化長江水
小明模擬自來水廠凈水過程:取江水→加明礬絮凝劑→過濾(自制過濾器如圖2所示)→加吸附劑。
(2)明礬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附劑常選用的試劑是________。
(3)長江水中可溶性鈣、鎂化合物含量高,經題圖2裝置過濾后得到________(填“硬水”或“軟水”),可用________進行鑒別。
Ⅲ.愛護長江水
(4)小明查閱生活水費單(見圖),總費用包含水資源費和________。你從實行水費分級收費得到的啟示是________________。
上期抄表數587 本期抄表數647 本期用水量60
用水量(m3) 單價(元/m3) 金額(元)
水資源費 第一級≤2323<第二級≤36第三級>36 1.752.635.25 40.2534.191 269
污水處理費  1.182 0 70.92
[解析] (1)根據教材中電解水的實驗可知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而圖示b極產生氣泡少,a極產生氣泡多, 故b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
(2)明礬在此過程中作絮凝劑,其作用是溶于水后形成膠狀物吸附雜質,使雜質沉降;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常用于吸附。
(3)過濾只能除去難溶性雜質,不能去除可溶性雜質,過濾后的水中可溶性鈣、鎂化合物含量仍然高;含較高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為硬水,不含或含有較少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為軟水,由此可判斷過濾后的水為硬水;鑒別軟硬水的方法是加入肥皂水。
(4)根據表格可知水費用包含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從表格中可看出用水量的級別越高,費用越多,故節約用水,節約成本(合理即可)。
[答案] (1)氧氣
(2)溶于水后形成膠狀物吸附雜質,使雜質沉降 活性炭
(3)硬水 肥皂水
(4) 污水處理費 節約用水,節約成本(合理即可)
20.(9分)(2024·肥城三模)山東籍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課堂”中介紹了空間站中的生活,演示了水球變氣球等炫酷的實驗。
Ⅰ.“天宮”中水和氧氣的最大化利用是生活保障的重要措施。如圖1是空間站資源再利用模擬圖。
(1)在“水凈化系統”中,活性炭可以除去色素和異味,是利用活性炭具有________性;高分子膜可以除去水中大分子雜質,與實驗室常用的________操作原理相同。
(2)“水電解系統”中產生氧氣的電極應接在電源的 ________極(填“正”或“負”)。
(3)“氫氧燃料電池系統”中有催化劑,氫氣與氧氣在催化劑(做反應條件)作用下能直接化合釋放出電能,實現由________能到電能的轉化。
(4)如圖2是兩種變化的微觀圖示:
①②兩種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________(填“①”或“②”),從微觀角度看,該過程中分子的種類 ________改變(填“會”或“不會”)。
(5)“薩巴蒂爾反應器”可以除去CO2,CH4名稱是甲烷,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天宮課堂”中王亞平將少量藍色顏料注入水球,很快整個水球變成藍色。然后將泡騰片放入水球中,產生了大量氣泡向四周擴散,氣泡充滿整個水球。
(6)藍色顏料能讓整個水球全部變藍,是因為顏料分子具有________的特征。
(7)氣泡是泡騰片中含有的檸檬酸(具有酸性)和碳酸氫鈉溶于水后發生反應生成的氣體形成的,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活性炭可以除去色素和異味,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高分子膜可以除去水中大分子雜質,利用的是顆粒的大小不同,與實驗室常用的過濾操作原理相同。(2)產生氧氣的電極應接在電源的正極上。(3)“氫氧燃料電池系統”中有催化劑,氫氣與氧氣在催化劑(做反應條件)作用下能直接化合釋放出電能,實現了由化學能到電能的轉化。(4)①②兩種變化中,變化②只是水分子間的間隔發生了改變,而水分子本身不變,即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從微觀角度看,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該過程中分子的種類不會改變。(5)由圖可知,“薩巴蒂爾反應器”中發生的反應是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烷和水,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4H2===CH4+2H2O。(6)顏料分子在不斷地運動,擴散到水中,使整個水球全部變藍。(7)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答案] (1)吸附 過濾 (2)正
(3)化學 (4)② 不會
(5)CO2+4H2===CH4+2H2O
(6)不斷地運動
(7)CO2+Ca(OH)2===CaCO3↓+H2O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25張PPT)
第二單元 探秘水世界
單元體系構建
1.[基礎填充]
一定量的水,發生三態變化時,水分子的數目和大小不會變化,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這樣的變化屬于________。
深化研討 任務達成
任務一 水的三態變化及分子的性質
水分子之間的間隔
排列方式
物理變化
2.[教材實驗]
(1)實驗1中,觀察到品紅在__(填“冷”或“熱”)水中擴散更快,該現象說明分子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
速率越快
(2)實驗2中,在裝有50 mL水的量筒中注入50 mL酒精,封閉量筒管口,反復翻轉,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觀察到混合后水和酒精的總體積小于100 mL。這個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
(3)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分子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之間有間隙
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
1.谷雨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群芳譜》中有關于谷雨的記載:“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氣較暖,空氣中水蒸氣變成雨滴,降雨量增加,水蒸氣變成雨滴的過程中發生改變的是(  )
A.分子質量變小 B.分子間隔變小
C.分子停止運動 D.分子體積變小

分子的性質
B [水蒸氣變成雨滴的過程中水分子本身的質量、體積、數目均不變,改變的是水分子之間的間隔,間隔變小。]
2.(2023·泰安中考)對下列事實的解釋不合理的是(  )
A.通過氣味區別氮氣和氨氣——分子是運動的,不同分子的性質不同
B.干冰升華為二氧化碳氣體——狀態變化,分子大小隨之變化
C.氧氣經壓縮儲存在鋼瓶中——壓強增大,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
D.蔗糖在熱水中溶解更快——溫度升高,分子的運動速率加快

B [分子在不斷運動,運動到人的鼻孔中,由于不同分子性質不同,氮氣是無味的,氨氣有刺激性氣味,A項合理;干冰升華為二氧化碳氣體,是因為狀態改變,分子之間的間隔改變,分子的大小不變,B項不合理;氧氣經壓縮儲存在鋼瓶中,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間隔,壓強增大,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C項合理;蔗糖在熱水中溶解更快,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D項合理。]
3.探究活動:探究分子的運動
【查閱資料】
①在通常狀態下,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氨水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氨氣溶于水后叫氨水,它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②圖2裝置是T形三通管,T形三通管屬于微型化學實驗儀器。
③碘是由碘分子構成的。
分子性質的實驗探究
圖1是傳統實驗裝置,圖2、圖3是對實驗進行的改進。
探究活動1:(1)圖1實驗中可觀察到B處溶液變為紅色,圖2實驗中可觀察到ba段紗布條先變成紅色。圖1和圖2的實驗均能證明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不斷運動的
(2)與圖1相比,改進后圖2實驗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
探究活動2:(3)微熱圖2中細彎管處的濃氨水,紗布條變紅的速率會加快,請從微觀角度進行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動3:(4)如圖3所示裝置為“碘錘”,加熱密封錘形玻璃泡內的碘顆粒,觀察到玻璃泡內充滿紫紅色碘蒸氣。
①該變化屬于______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②從微觀角度解釋加熱后碘錘中充滿紫紅色碘蒸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環保(或節約藥品,
合理即可)
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
物理
碘分子受熱后,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解析] (1)圖1和圖2實驗中觀察到的紅色,都是由于氨分子不斷運動,溶于水后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變紅的。(2)與圖1相比,改進后圖2在密閉容器中進行,氨氣不會揮發到空氣中,更環保;同時圖2使用氨水的量也較圖1少,可節約藥品。(3)微熱后,濃氨水中氨氣揮發的速度更快,即氨分子的運動速率更快,與水結合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變紅的速度更快。(4)①加熱密封錘形玻璃泡內的碘顆粒,只是碘由固體變成氣體,是狀態發生了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故屬于物理變化。②加熱后碘錘中充滿紫紅色碘蒸氣,是由于加熱后,碘由固態變成了氣態,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應用粒子的性質解釋宏觀現象時需注意:物質的擴散現象一般可用微粒運動的性質解釋;物質的三態變化和熱脹冷縮現象可用微粒間有間隔來解釋: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間的間隔改變,分子本身的種類和大小不變: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而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均不變。
1.[基礎填充]
水的天然循環是通過________實現的,太陽為水分子提供能量,水的天然循環只涉及____變化。大自然通過水分子的運動,既實現了____________,又完成了水資源的________。
任務二 水的天然循環及凈化
三態變化
物理
水的自身凈化
重新分配
2.[教材實驗]
(1)凈水方法:常用的凈化水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等。
(2)天然水的凈化
①沉降法:為加速懸浮雜質快速沉降,常用的絮凝劑是____(填名稱)。
②過濾法:適用于__________與__的分離,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③蒸餾法:蒸餾法是凈化程度最高的一種凈水方法,蒸餾得到的水叫______,是一種純凈物。
沉降
過濾
吸附
蒸餾
明礬
不溶性雜質

蒸餾水
3.[概念對比]
硬水和軟水
(1)①硬水: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礦物質的天然水稱為硬水。
②純凈物和混合物
純凈物:只有________組成的物質。
混合物:由__________________組成的物質。
一種物質
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
(2)檢驗方法:將等量的______分別加入盛有等量軟、硬水的燒杯中,產生泡沫____的是軟水,泡沫____的是硬水。
(3)軟化方法:①實驗室用____處理硬水。
②生活中采用________法。
肥皂水
較多
較少
蒸餾
加熱煮沸
4.[應用體驗]
自來水廠的生產流程
1.(2024·泰山區一模)《黃帝內經》中記載“地氣(水蒸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表明古人已認識到云雨是水蒸氣經陽光、風等影響變化而來的。下列有關“水的天然循環”的認識中,不正確的是(  )
A.水變成水蒸氣過程中,水分子本身不變
B.水在天然循環過程中,發生物理變化
C.大自然通過水分子的運動實現了水的自身凈化,所以雨水是純凈物
D.水的天然循環是通過其三態變化實現的

水的天然循環
C [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中,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水分子本身不變,A項正確;水在天然循環過程中,只是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物理變化,B項正確;雨水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屬于混合物,故C項錯誤;水的天然循環是通過其固、液、氣三態變化實現的,D項正確。]
2.(2024·肥城模擬)老子言:“上善若水”,其含義是地表水經過太陽光照射變為水蒸氣進入云層,又經過不同方式回到地表,完成了水的天然循環(如圖),做到潤萬物而不爭。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尺度視角:水蒸發為水蒸氣
的過程水分子的間隔變大
B.空間視角:任何狀態下的水分
子都是在不斷運動的
C.能量視角:太陽光為水分子提供了能量
D.轉化視角:水在循環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

D [水由液態變為氣態,水分子獲得能量,運動速率加快,水分子之間間隔變大,A正確;分子始終在不斷運動,任何狀態下的水分子都是在不斷運動的,B正確;在自然界水的三態變化中,水分子運動的能量來自太陽能,太陽光為水分子提供了能量,C正確;水在循環過程中只是水的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D錯誤。]
3.(2024·岱岳區期中)項目式學習小組制作的簡易凈水器(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能對水進行殺菌消毒
B.能除去水中可溶性雜質
C.能把硬水轉化為軟水
D.該裝置得到的水為混合物

水的凈化
D [該簡易凈水器沒有殺菌消毒步驟,活性炭不能殺菌消毒,故不能對水進行殺菌消毒,A錯誤;該簡易凈水器起到過濾作用,能去除不溶性雜質,無法去除可溶性雜質,B錯誤;活性炭能吸附水中色素、異味,不能除去可溶性鈣、鎂礦物質,不能將硬水軟化,硬水軟化的方法可以是煮沸,C錯誤;要達到凈化后的水屬于純凈物的效果,應進行蒸餾操作,該裝置凈化后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鈣、鎂礦物質等,屬于混合物,D正確。]
4.(2024·高新區模擬)水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污水處理廠的處理過程如圖1,自來水廠的凈水流程如圖2:
(1)圖1中格柵可去除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漂浮物,相當于基本實驗操作中的________。
(2)圖2中的投藥消毒屬于________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3)圖2中,加入絮凝劑明礬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2自來水凈化過程中,“吸附”操作中去除色素和異味,加入的物質是________。
過濾
化學
吸附懸浮雜質,加速沉降
活性炭
(5)環保部門對水質進行長期監測,將水質從“優”到“劣”分為Ⅰ—Ⅴ類。如圖可知,近年來Ⅱ—Ⅲ類優良水質百分比明顯呈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趨勢。由此推斷水域內水質在________(填“變好”或“變差”),產生這種變化趨勢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即可)。
上升
變好
清理污染河道的淤泥、垃圾,關停或整改存在污染隱患
的企業,建造污水處理廠,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到污水處理廠等
(合理即可)
[解析] (1)圖1中格柵可去除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漂浮物,相當于基本實驗操作中的過濾。(2)圖2中的投藥消毒過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質,故為化學變化。(3)圖2中,加入絮凝劑明礬,明礬溶于水生成的膠狀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懸浮雜質,加速沉降,故其作用是吸附懸浮雜質,加速沉降。(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故加入的物質是活性炭。(5)由題圖可知,近年來Ⅱ—Ⅲ類優良水質百分比明顯呈上升趨勢,說明水域內水質在變好;產生這種變化趨勢的原因可能是清理污染河道的淤泥、垃圾,關停或整改存在污染隱患的企業,建造污水處理廠,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到污水處理廠等。
5.就化學本身的特點來看,“見微知著”使我們更容易踏入化學學科的大門。下列各圖中●和○分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可以表示混合物的是(  )
純凈物與混合物

B [該物質由同種分子構成,屬于純凈物,A錯誤;該物質由三種分子構成,屬于混合物,B正確;該物質由同種分子構成,屬于純凈物,C錯誤;該物質由同種分子構成,屬于純凈物,D錯誤。]
6.2024年世界水日的主題為以水促和平。下列各種“水”屬于純凈物的是(  )
A.部分結冰的水      B.清澈的河水
C.醫用的生理鹽水 D.澄清的石灰水

A [部分結冰的水是由水一種物質組成,是純凈物,A項正確;清澈的河水中含有水和多種可溶性物質,是混合物,B項錯誤;醫用的生理鹽水中含有氯化鈉和水,是混合物,C項錯誤;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氫氧化鈣和水,是混合物,D項錯誤。]
1.凈水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順序為沉降、過濾、吸附、蒸餾。綜合運用多種凈水方法時,應按照凈水程度由低到高的順序進行組合
2.(1)判斷物質類別時,首先根據所含物質種類(微觀上看分子種類)多少來判定是混合物還是純凈物,再根據純凈物中所含元素種類(微觀上看分子中所含原子種類)多少來判定是化合物還是單質。
(2)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可能是純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O3的混合物),但一定不是化合物。
1.[教材實驗]
電解水實驗
(1)實驗現象:兩電極上都出現____,一段時間后,正、負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_______。
任務三 水分子的變化
氣泡
1∶2
(2)正極氣體的檢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________________,該氣體是________(填化學式)。
負極氣體的檢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氣體是____(填化學式)。
(3)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結論:水由________兩種元素組成。
用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接近玻璃管尖嘴處,
慢慢打開活塞
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O2
用一根燃著的木條接近玻璃管尖嘴處,慢慢
打開活塞
氣體被點燃,火焰呈淡藍色
H2
氫、氧
【排一排】下列是水電解時的微觀過程,請按先后順序排列____________(填序號)。
①②③④
2.[問題思考]
為什么說21世紀將是氫能源的世紀,其作為能源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
3.[概念填充]
(1)分解反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點是______。
(2)化合反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點是______。
來源廣
熱值高
無污染
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
一變多
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多變一
1.(2024·新泰模擬)如圖是教材中兩個實驗,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水的分解與合成
A.實驗甲中點燃氫氣之前要檢驗其純度
B.實驗乙中a、b兩管上方生成氣體的體積比為2∶1
C.兩個實驗中發生的反應都是分解反應
D.兩個實驗均可證明水的組成

C [氫氣具有可燃性,點燃氫氣前要檢驗其純度,否則可能會發生爆炸,A項正確;電解水實驗中,a管連接負極,負極產生氫氣,b管連接正極,正極產生氧氣,且負極和正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為2∶1,B項正確;氫氣燃燒實驗生成水,由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是化合反應。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由一種物質分解產生兩種物質的反應是分解反應,C項錯誤;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氫氣和氧氣分別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D項正確。]
2.(裝置改進)如圖是利用注射器進行電解水的創新實驗,正負電極插入注射器筒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作用是
增強水的導電性
B.兩個注射器內的原始液面、電極
長度要保持一致
C.實驗成功時,右邊注射器收集到的氣體體積約是左邊的2倍
D.該實驗不僅證明了水的組成,還說明了分子的種類在化學反應前后會發生改變

C [水的導電性很弱,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作用是增強水的導電性,A正確;兩個注射器內的原始液面、電極長度要保持一致,這樣便于對比,B正確;電解水時,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的氣體體積多,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少,實驗成功時,右邊注射器收集到的氣體體積約是左邊的一半,C不正確;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可得出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分子分成氫原子、氧原子,氫原子、氧原子重新組合成氫分子、氧分子,可得出分子的種類在化學反應前后會發生改變,D正確。]
3.(2024·廣西中考)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珍藏著一枚長滿紅銹的魚鉤,它承載了紅軍長征路上的艱辛和戰友情。魚鉤生銹涉及反應4Fe(OH)2+O2+2H2O===4Fe(OH)3,該反應屬于(  )
A.分解反應 B.化合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分解反應與化合反應
B [根據4Fe(OH)2+O2+2H2O===4Fe(OH)3可知,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
A.
B.
C.
D.
4.(2024·新泰模擬)下列圖示是化學概念之間關系的形象表示,不正確的是(  )

A [純凈物和混合物應是并列關系,而不是包含的關系,且化合物屬于純凈物,A表示不正確;純凈物包含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氧化物,B表示正確;化合反應是“多變一”的反應,分解反應是“一變多”的反應,兩者是并列的關系,C正確;化合反應是“多變一”的反應,氧化反應是物質與氧氣的反應,化合反應也有不是氧化反應的,如CO2和H2O的反應;氧化反應也有不是化合反應的,如甲烷燃燒,兩者屬于交叉關系D表示正確。]
1.電解水實驗中正極與負極氣體體積比為1∶2,質量比為8∶1。
2.該過程中常加入稀硫酸或氫氧化鈉以增強溶液的導電性;電解水實驗中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3.點燃不純的氫氣可能發生爆炸,因此在點燃氫氣前要檢驗純度。
4.水的通電分解與氫氣的燃燒都能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1.(2024·蘇州中考)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所有雜質
C.生活中可利用肥皂水區分硬水和軟水
D.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可隨意排入河流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分層評價 即時反饋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C [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需要節約用水,A不正確;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色素和異味,但不能除去水中所有的雜質,如不能除去可溶性鈣、鎂離子等,B不正確;可以用肥皂水區分硬水和軟水,加入肥皂水振蕩,泡沫多的是軟水,浮渣多的是硬水,C正確;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不可隨意排入河流,會造成水污染,D不正確。]
2.(2024·東平模擬)公園、車站等公共場所設有直飲水機,其中的水處理過程如下圖所示,步驟③的作用是(  )
A.吸附雜質
B.過濾
C.殺菌消毒
D.蒸餾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C [步驟③是用紫外燈管照射,紫外線能殺菌消毒,則步驟③的作用是殺菌消毒。]
3.某學習小組制作的凈水器如下圖所示,關于該凈水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能把自來水變成純凈物
B.能除盡水中的可溶性雜質
C.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
D.凈水時水最后流經小卵石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C [所得到的水中含有鈣、鎂離子等可溶性雜質,是混合物,A錯誤;所得到的水中含有鈣、鎂離子等可溶性雜質,不能除盡水中的可溶性雜質,B錯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異味,C正確;由圖知,凈水時從上到下,最先經過小卵石,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4.(2024·泰安一模)圖甲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圖乙是進行電解水實驗時記錄的部分數據。下列有關電解水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乙中的待測量應為質量
B.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管內生成氫氣
C.該實驗結論為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D.該反應的實質是水分子分成氫、氧原子,
氫、氧原子重新組合生成氫分子、氧分子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D [由圖乙可知,橫坐標為t時,O2對應的縱坐標為3,H2對應的縱坐標為6,縱坐標比為6∶3=2∶1,符合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的結論,乙中的待測量應為體積,A錯誤;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少,是氧氣,B錯誤;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和氧氣分別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C錯誤;該反應的實質是水分子分成氫、氧原子,氫、氧原子重新組合為氫分子、氧分子,氫分子、氧分子再聚集為氫氣、氧氣,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5.(2024·新泰期中)下圖表示宇宙飛船發動機內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微觀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B.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
氫分子和氧分子發生了改變
C.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
氫原子和氧原子沒有發生改變
D.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反應是分解反應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D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A正確;由微觀示意圖可知,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氫分子和氧分子發生反應生成了水分子,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B正確;由微觀示意圖可知,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原子種類沒有發生改變,C正確;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符合“多變一”的反應特點,屬于化合反應,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6.(2024·鹽城中考)如圖是電解水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據此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甲中微粒能保持水的化學性質
B.乙中微粒在化學變化過程中沒
有發生改變
C.丙中的物質屬于混合物
D.丙中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為2∶1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7.空間站中每滴水都彌足珍貴,空間站核心站里的廢水處理系統把航天員產生的廢水收集起來,經特殊處理后實現水的循環利用(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銀離子消毒,此過程發生
化學變化
B.途徑①水分子本身沒有改變,途徑②水分子發生了變化
C.催化改變了反應條件,能使反應生成更多的氧氣
D.地球上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0.3%,每滴水都彌足珍貴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C [銀離子消毒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此過程發生化學變化,A正確;途徑①沒有新物質生成,因此水分子本身沒有改變,途徑②是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有新物質生成,水分子發生了變化,B正確;催化改變了反應條件,改變了化學反應的速率,但不能使反應生成更多的氧氣,C錯誤;地球上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0.3%,每滴水都彌足珍貴,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8.(2024·濱州中考節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結合如圖有關實驗,回答問題。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過濾操作中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
(2)水電解器的玻璃管b中產生的氣體是________(填化學式)。
(3)從安全角度考慮,在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________。
(4)凈化水的常用方法:①消毒殺菌 ②過濾 ③活性炭吸附 ④加明礬吸附沉降。天然水中往往含有許多雜質,要把天然水凈化成生活中的自來水,以上凈化方法按凈化過程排序是_________(填序號)。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鐵架臺
O2
純度
④②③①
[解析] (1)過濾操作中儀器a的名稱是鐵架臺。(2)水電解器的玻璃管b中產生的氣體體積較小,是氧氣,其化學式為O2。(3)從安全角度考慮,在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純度。(4)將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凈化成生活用的自來水,加明礬吸附沉降是把水中小顆粒泥塵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不溶性小顆粒固體雜質可以通過過濾除去;活性炭吸附,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等;投藥消毒殺菌可以除去細菌微生物;故要將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凈化成生活用的自來水,將所選用的方法按凈化過程排序是加明礬吸附沉降→過濾→活性炭吸附→消毒殺菌。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9.(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水的組成及變化的探究”實驗。
【提出問題】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
【設計并進行實驗】
實驗1(燃燒法):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觀察到火焰呈________色,然后在火焰上方放置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過一會兒,觀察到燒杯壁有__________且燒杯外壁發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淡藍
水珠產生
實驗2(電解法):按如圖進行電解水實驗。兩試管內產生的氣體中,a為________(填名稱,后同),b為________。
【實驗結論】由上述兩個實驗都能得到的實
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氫氣
氧氣
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拓展提升】
(1)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點燃純凈的氫氣會發生爆炸
B.含氧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C.冰塊與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D.電解水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D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2)若電解水產生了m g氫氣,則同時產生了______g(用含m的代數式表示)氧氣。
(3)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資源,我們必須愛護水資源,一方面要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防治水體污染。請提出一條預防和治理水體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m
節約用水
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合理即可)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實驗結論】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則由上述兩個實驗都能得到的實驗結論是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拓展提升】(1)A.點燃純凈的氫氣不會發生爆炸,說法錯誤;B.由兩種元素組成并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說法錯誤;C.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冰塊與水混合的物質中只有水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說法錯誤;D.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該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說法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0分鐘 6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2024·成都中考)某學習小組開展“自制簡易凈水器”的實踐活動,作品如圖。完成下面1~3題。
1.任務一:學習凈水原理。下列凈水過程涉及
化學變化的是(  )
A.靜置沉淀 B.砂石過濾
C.活性炭吸附 D.投藥消毒
限時提能訓練(二) 探秘水世界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靜置沉淀、過濾難溶物、活性炭吸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投藥消毒過程中把細菌等微生物殺死,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任務二:設計并制作凈水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聚氯乙烯塑料制作外殼,安全環保
B.小卵石和石英砂主要除去可溶性雜質
C.用活性炭凈水是因為其結構疏松多孔
D.蓬松棉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凈水的速率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聚氯乙烯塑料有毒,用聚氯乙烯塑料制作外殼,不安全環保,A錯誤;小卵石和石英砂等材料能夠除去水中不溶性的雜質,B錯誤;活性炭凈水,是因為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很強的吸附能力,C正確;蓬松棉的主要作用是過濾除去較小的顆粒,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任務三:展示并評價作品。下列評價錯誤的是(  )
A.凈化水硬度變得更小 B.制作材料廉價易得
C.制作簡單,操作簡便 D.作品設計簡潔美觀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該簡易凈水器中的小卵石和石英砂可以除去水中的難溶性雜質,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A錯誤;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等用品廉價易得,B正確;該裝置制作簡單,操作簡便,C正確;據圖可知,該作品設計簡潔美觀,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2022·泰安中考)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環—水分子不斷運動的結果
B.氧氣經壓縮儲存在鋼瓶中—氧氣分子體積變小了
C.一滴水中大約含有1.67×1021個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氧氣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燒—物質的分子相同,其化學性質相同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環是水分子不斷運動的結果,A項正確;氧氣經壓縮儲存在鋼瓶中,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氣體受壓后,氧氣分子間隔變小,分子體積不變,B項錯誤;一滴水很小,但其中大約含有1.67×1021個水分子,說明水分子很小,C項正確;物質的分子相同,其化學性質相同,氧氣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燒,是因為它們都是由氧分子構成的,D項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四季交替,各有風景。以下四季的現象中能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的是(  )
A.春天柳絮飛揚 B.秋天落葉繽紛
C.夏天荷花飄香 D.冬天雪花飄飄

C [春天柳絮飛揚、秋天落葉繽紛、冬天雪花飄飄,柳絮、落葉、雪花都是宏觀的物體,不能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故A、B、D項不正確;夏天荷花飄香,是荷花的香氣分子不斷運動,被人們聞到,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C項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2024·新泰模擬)近年,我國科學家首次拍攝到水分子團簇圖像,模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氫、氧兩種元素只能組成水
B.團簇中的水分子不再運動
C.水蒸氣冷凝成水,分子間隔減小
D.冰和水是兩種不同的物質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氫、氧兩種元素還能組成過氧化氫,A錯誤;微粒始終在不停地運動,B錯誤;水蒸氣冷凝成水分子的過程中,分子大小沒有發生改變,改變的只有分子間的間隔,C正確;冰和水是一種物質,其分子式都為H2O,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經自來水廠凈化處理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通過反應沉淀池、過濾
池除去不溶性雜質
B.吸附池內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異味
C.自來水廠投入明礬進行消毒
D.該凈水過程最終得到的水是混合物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通過反應沉淀池、過濾池可除去水中不溶性雜質,A項正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B項正確;明礬溶于水后生成的膠狀物可吸附水中懸浮顆粒,加速沉降,不能對水進行消毒,C項不正確;該凈水過程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雜質,得到的水是混合物,D項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2023·廣州中考)用電解水實驗探究水的元素組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管和b管中氣體體積比約為2∶1
B.b管中的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燒得更旺
C.該探究說明水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D.該探究的依據是化學變化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電解水實驗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產生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為1∶2。a管與負極相連,b管與正極相連,所以a管和b管中氣體體積比約為2∶1,A正確;b管收集到的是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燃著的木條燒得更旺,B正確;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水中不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C錯誤;該探究的依據是化學變化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從水分解的產物是氫氣和氧氣得出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化學觀念)宏微結合是研究化學的重要思想。圖Ⅰ中活塞上移,則容器中的水發生汽化,如圖所示。圖中最能表示圖Ⅱ中相同空間內粒子分布的是(  )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分子之間的間隔決定物質的狀態,當由液態變為氣態時,分子之間的間隔增大,但分子組成不變,故符合此條件的只有C項。]
A.     B. C . D .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如圖是某密閉容器中物質變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R、M、N均是混合物
B.變化Ⅰ、Ⅱ、Ⅲ均屬于
物理變化
C.變化Ⅱ、Ⅲ說明分子間有間隔
D.R、M、N中共有兩種分子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R中含有不同種分子,屬于混合物,M、N中均含有同種分子,屬于純凈物,A項錯誤;變化Ⅰ有新分子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變化Ⅱ、Ⅲ無新分子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項錯誤;變化Ⅱ、Ⅲ說明分子間有間隔,C項正確;R中有兩種分子,M、N中均有一種分子,D項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2024年5月1日,我國節約用水行政法規《節約用水條例》正式實施。下列行為不利于節約用水的是(  )
A.工業用水重復使用
B.洗手后不隨手關水龍頭
C.生活中用淘米水澆花
D.園林用水采用節水灌溉方式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工業用水重復使用,可以節約水資源,A不符合題意;洗手后不隨手關水龍頭,會浪費水資源,不利于節約用水,B符合題意;生活中用淘米水澆花,可以一水多用,有利于節約用水,C不符合題意;園林用水采用節水灌溉方式,有利于節約用水,D符合題意。]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2024·赤峰中考)水是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根本,是科學家最早研究的物質之一。如圖是一款簡易海水淡化器,對于該裝置淡化海水的過程認識正確的是(  )
A.海水中含有的鹽分被蒸發
B.水杯收集到的水是混合物
C.與自來水的凈水過程相同
D.變化中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由簡易海水淡化器圖可知,該裝置淡化海水的原理是使海水中的水分蒸發,變為水蒸氣,水蒸氣在塑料膜上冷凝得到淡水,而不是海水中含有的鹽分被蒸發,A錯誤;水杯收集到的水中只含有水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B錯誤;自來水的凈水過程是沉降、過濾、吸附、消毒,該裝置淡化海水的過程與自來水的凈水過程不相同,C錯誤;該裝置淡化海水的原理是使海水中的水分蒸發,變為水蒸氣,水蒸氣在塑料膜上冷凝得到淡水,變化中沒有產生新的物質,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2024·臨沂中考)如圖是有關水的知識網絡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過程①可通過蒸餾實現
B.水溶液都是無色透明的
C.反應④⑤都放出熱量
D.反應③④都可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天然水要得到水,可以通過蒸餾實現,A正確;水溶液不一定都是無色透明的,取決于溶質的顏色,比如硫酸銅溶液就是藍色,氯化亞鐵溶液是綠色,B不正確;反應④是氫氣和氧氣點燃生成水,反應⑤是氧化鈣加水變成氫氧化鈣,都是放熱的反應,C正確;氫氣和氧氣點燃生成水,由于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因此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中華五千年文化底蘊中,包含著古人對飲用水品質好壞的評判標準與經驗積累,集中在五個字上,那就是“清、輕、活、甘、冽”。下列有關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質要“清”,加入明礬可使水中懸浮雜質沉降
B.水體要“輕”,長期飲用蒸餾水人體更健康
C.水源要“活”,飲水以活水為佳
D.水味要“甘”,可用活性炭除去異味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明礬溶于水會吸附水中懸浮的雜質,加速其沉降,A正確;蒸餾水中不含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長期飲用蒸餾水對人體健康不利,B錯誤;飲水以活水為佳,因為活水是流動的水,活水中細菌含量少,比較衛生,C正確;活性炭結構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電解水實驗創新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左側注射器針筒內收集到的氣體能燃燒
B.右側注射器針筒內液面下降得更快
C.使用蒸餾水進行實驗時,實驗效果不理想
D.該實驗說明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在電解水實驗中,“正氧負氫”,左側注射器與正極相連,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不能燃燒,A錯誤;在電解水實驗中,“正氧負氫”,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約為2∶1,左側注射器與正極相連,產生的氣體是氧氣,右側注射器與負極相連,產生的氣體是氫氣,故右側注射器針筒內液面下降得更快,B正確;蒸餾水幾乎不導電,故使用蒸餾水進行實驗時,實驗效果不理想,C正確;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可得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與簡答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15分)
16.(5分)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用微粒的眼光看世界”,是我們學習化學的重要思想方法。生活中很多現象可以用分子的觀念解釋,在下面(1)到(5)事實后的橫線上,選擇填寫有關分子基本特征的字母序號。
A.分子很小
B.分子間有間隔
C.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D.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濕衣服晾曬一段時間后會變干,原因是_____。
(2)如圖所示,用長頸漏斗小心地將硫酸銅溶液(藍色)注入水的下面,可以看到明顯的界面。靜置幾天后,界面逐
漸模糊不清了,原因是__________。
C
C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B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7.(7分)(2024·寧陽期末)太空中每滴水都彌足珍貴。空間站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可以把航天員呼出的氣體和排出的汗液、尿液等收集起來,經特殊處理后用于日常生活,或用來電解制氧等,以實現水的循環利用。
(1)天然水的人工凈化與此原理相同,小明在實驗室對黃泥水進行過濾操作。
①小明同學進行過濾操作后發現濾液仍然渾濁,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點即可)。
濾紙破損或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或接濾液的燒杯不干凈等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②過濾、蒸餾是兩種凈水的方法,其中用________方法得到的水我們認為是純凈的水,屬于________(填“硬水”或“軟水”)。
(2)自然界天然水循環既可實現水的自身凈化,又能完成水資源的重新分配。在此過程中水分子本身____________(填“發生”或“沒有發生”)改變。
蒸餾
軟水
沒有發生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空間站航天員呼吸所需的氧氣就來自電解水(電能來自太陽能電池板),下圖所示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圖和微觀反應過程。請回答: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①水通電分解時沒有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分子的能量   B.水分子的組成和結構
C.水的化學性質 D.構成水分子的原子種類
②接通電源觀察兩電極都有氣泡產生,a處氣體是________(寫化學式);若a處氣體體積為20 mL,則b處氣體體積約為________ mL。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H2 
10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1)①過濾操作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過濾后濾液仍渾濁,可能原因是濾紙破損(會使得液體中的不溶物進入下面的燒杯,從而使得濾液渾濁)、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會使部分液體未經過濾紙的過濾直接流下,該操作會使濾液仍然渾濁)或接濾液的燒杯不干凈等。②過濾只能除去水中的難溶性雜質,蒸餾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雜質,得到的水是純凈的水,蒸餾水中不含鈣、鎂化合物,屬于軟水。(2)自然界天然水循環是通過水的三態變化實現的,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在此過程中只是水分子間的間隔發生改變,水分子本身沒有發生改變。(3)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水分子的能量改變,A不正確;水分子分離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的組成和結構改變,B不正確;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水的化學性質改變,C不正確;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離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構成水分子的原子種類不變,D正確。②電解水實驗中,根據“正氧負氫、氧一氫二”,接通電源觀察兩電極都有氣泡產生,a管與電源的負極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3分)(2024·東平模擬)對比古今、不同區域凈水工藝,回答問題: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漉水囊”可濾出水中浮游生物,此過程對應的操作1的名稱是 ________。
(2)永嘉出土的明末水處理池是最早利用“木炭吸附”的凈水工藝,現代凈水過程中常用 ________代替木炭。
(3)愛護水資源,人人有責,請你寫出一條保護水資源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過濾
活性炭
淘米水澆花(合理即可)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1)“漉水囊”可濾出水中浮游生物,此過程對應的操作1的名稱是過濾。(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具有較強的吸附性,由于活性炭的吸附性好于木炭,所以現代凈水過程中常用活性炭代替木炭。(3)保護水資源的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淘米水澆花;洗衣服的水拖地;使用節水龍頭等。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實驗與計算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15分)
19.(6分)(項目式學習)“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是杜甫描寫蜀中四月美景的詩句。小溪在學習了《自然界的水》后對長江水開展“水”項目式學習。
項目Ⅰ.認識水
(1)小明用圖1裝置模擬電解水實驗,
b極產生的氣體是________。
氧氣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項目Ⅱ.凈化長江水
小明模擬自來水廠凈水過程:取江水→加明礬絮凝劑→過濾(自制過濾器如圖2所示)→加吸附劑。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明礬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附劑常選用的試劑是________。
(3)長江水中可溶性鈣、鎂化合物含量高,經題圖2裝置過濾后得到________(填“硬水”或“軟水”),可用________進行鑒別。
溶于水后形成膠狀物吸附雜質,使雜質沉降
活性炭
硬水
肥皂水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Ⅲ.愛護長江水
(4)小明查閱生活水費單(見圖),總費用包含水資源費和___________。你從實行水費分級收費得到的啟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期抄表數587 本期抄表數647 本期用水量60
用水量(m3) 單價(元/m3) 金額(元)
水資源費 第一級≤2323<第二級≤36第三級>36 1.75
2.63
5.25 40.253
4.19
1 269
污水處理費  1.182 0 70.92
污水處理費
節約用水,節約成本(合理即可)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1)根據教材中電解水的實驗可知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而圖示b極產生氣泡少,a極產生氣泡多, 故b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
(2)明礬在此過程中作絮凝劑,其作用是溶于水后形成膠狀物吸附雜質,使雜質沉降;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常用于吸附。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過濾只能除去難溶性雜質,不能去除可溶性雜質,過濾后的水中可溶性鈣、鎂化合物含量仍然高;含較高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為硬水,不含或含有較少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為軟水,由此可判斷過濾后的水為硬水;鑒別軟硬水的方法是加入肥皂水。
(4)根據表格可知水費用包含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從表格中可看出用水量的級別越高,費用越多,故節約用水,節約成本(合理即可)。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9分)(2024·肥城三模)山東籍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課堂”中介紹了空間站中的生活,演示了水球變氣球等炫酷的實驗。
Ⅰ.“天宮”中水和氧氣的最大化利用是生活保障的重要措施。如圖1是空間站資源再利用模擬圖。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在“水凈化系統”中,活性炭可以除去色素和異味,是利用活性炭具有________性;高分子膜可以除去水中大分子雜質,與實驗室常用的________操作原理相同。
(2)“水電解系統”中產生氧氣的電極應接在電源的 ________極(填“正”或“負”)。
(3)“氫氧燃料電池系統”中有催化劑,氫氣與氧氣在催化劑(做反應條件)作用下能直接化合釋放出電能,實現由________能到電能的轉化。
吸附
過濾

化學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如圖2是兩種變化的微觀圖示:
①②兩種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________(填“①”或“②”),從微觀角度看,該過程中分子的種類 ________改變(填“會”或“不會”)。

不會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薩巴蒂爾反應器”可以除去CO2,CH4名稱是甲烷,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天宮課堂”中王亞平將少量藍色顏料注入水球,很快整個水球變成藍色。然后將泡騰片放入水球中,產生了大量氣泡向四周擴散,氣泡充滿整個水球。
(6)藍色顏料能讓整個水球全部變藍,是因為顏料分子具有____________的特征。
CO2+4H2===CH4+2H2O
不斷地運動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氣泡是泡騰片中含有的檸檬酸(具有酸性)和碳酸氫鈉溶于水后發生反應生成的氣體形成的,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Ca(OH)2===CaCO3↓+H2O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1)活性炭可以除去色素和異味,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高分子膜可以除去水中大分子雜質,利用的是顆粒的大小不同,與實驗室常用的過濾操作原理相同。(2)產生氧氣的電極應接在電源的正極上。(3)“氫氧燃料電池系統”中有催化劑,氫氣與氧氣在催化劑(做反應條件)作用下能直接化合釋放出電能,實現了由化學能到電能的轉化。(4)①②兩種變化中,變化②只是水分子間的間隔發生了改變,而水分子本身不變,即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從微觀角度看,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該過程中分子的種類不會改變。(5)由圖可知,“薩巴蒂爾反應器”中發生的反應是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烷和水,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4H2===CH4+2H2O。(6)顏料分子在不斷地運動,擴散到水中,使整個水球全部變藍。(7)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县| 封丘县| 长垣县| 资兴市| 焦作市| 衡南县| 望城县| 宣恩县| 茶陵县| 鄢陵县| 武乡县| 白沙| 宁远县| 东乌| 伊春市| 崇阳县| 镇康县| 库尔勒市| 周宁县| 红安县| 涪陵区| 潼南县| 聂荣县| 出国| 称多县| 剑阁县| 闸北区| 连南| 台江县| 深圳市| 灌云县| 德昌县| 响水县| 惠水县| 蛟河市| 增城市| 博白县| 红安县| 白河县| 子洲县| 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