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初中生物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四)課件+試卷+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初中生物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四)課件+試卷+答案

資源簡介

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四)
(滿分:50分,時間:6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
B.利用性外激素干擾昆蟲的雌雄交配,屬于生物防治
C.某動物園飼養的動物、栽培的植物以及園中的微生物,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D.沙漠治理中植樹種草能防風固沙,體現了生物影響環境
C [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意味著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對自然資源進行科學的開采和利用,避免過度開發和破壞生態環境。這樣做有助于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穩定,A正確;利用性外激素干擾昆蟲的雌雄交配是一種常見的生物防治方法,它通過干擾昆蟲的繁殖行為,減少其后代數量,從而達到控制害蟲種群的目的,B正確;某動物園飼養的動物、栽培的植物以及園中的微生物只是生物中的一部分,它們并不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因為它們并沒有包括非生物環境,C錯誤;在沙漠治理中,植樹種草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蓋,通過植物的根系固定土壤,減少風沙的侵蝕,因此,沙漠治理中植樹種草能防風固沙,體現了生物影響環境,D正確。]
2.為探究子葉的作用,科研人員將40粒大小一致的蠶豆種子平均分成4組,浸泡后,用刀片切除部分子葉,使每組子葉保留1/4、1/2、3/4和完整子葉,在適宜條件下培養10天后,測得植株平均高度如圖所示。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實驗的變量是蠶豆種子子葉的完整程度
B.實驗結論是:子葉越完整,幼苗長勢越好
C.蠶豆種子的子葉中儲存著豐富的營養物質
D.若使用玉米種子完成實驗可得出相同結論
D [分析實驗可知,4組實驗中的蠶豆種子,子葉保留程度不同,因此,實驗的變量是蠶豆種子子葉的完整程度,A正確;分析圖表可知,具有完整的子葉的一組植物生長的最好,保留最少的一組植物生長的最差,因此,該實驗說明子葉越完整,幼苗長勢越好,B正確;蠶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中,C正確;玉米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胚乳中,若用玉米種子切除一部分子葉去完成實驗,不能得出相同結論,D錯誤。]
3.人體骨髓中存在少量屬于多能干細胞的間充質干細胞(MSC),如圖為MSC分裂、分化成多種組織細胞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MSC的分化程度低于成纖維細胞
B.MSC分化形成脂肪細胞時遺傳物質發生改變
C.分化形成的多種組織細胞形態、結構與功能有差異
D.組織細胞衰老死亡后,可通過MSC分裂、分化進行補充
B [MSC不斷增殖分化,形成各類細胞,如成纖維細胞,說明其分化程度低于成纖維細胞,A正確;據圖分析,不同組織細胞都是由MSC分化形成的,遺傳物質不變,因此圖中組織細胞中的DNA與MSC中的相同,B錯誤;細胞分化是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出現變化的過程,因此細胞分化使各種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出現很大差異,C正確;多能干細胞的間充質干細胞(MSC)能分裂、分化成多種組織細胞,D正確。]
4.黃花風鈴木是一種適于庭院、公園、住宅區、道路綠化的重要樹種。下圖中的甲、乙、丙分別為黃花風鈴木的花、果實、種子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圖中序號②所示結構成熟后會散落出大量的花粉
B.當花完成傳粉、受精后,受精卵將來會發育成果實
C.果實內有多個種子,說明甲圖中結構③內有多個胚珠
D.圖丙中種子兩端的薄膜狀翅膀形結構利于種子的萌發
C [序號①所示結構成熟后會散發出大量的花粉,②是柱頭,A錯誤;當花完成傳粉受精后,受精卵會發育成胚,B錯誤;子房里的胚珠發育成種子,每個果實中有多粒種子,說明③子房內有多個胚珠,C正確;黃花風鈴木的種子具有薄膜狀的翅膀,可以隨風飄散,這種結構特點利于種子傳播,擴大其分布范圍,D錯誤。]
5.血液、尿液是反映人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下表為甲、乙、丙、丁四名男生體檢時的部分血常規和尿常規結果(其中“-”表示“沒有”,“+”表示“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白細胞 血紅蛋白 血型 尿液
測量值 正常值 測量值 正常值 血細胞 蛋白質
甲 4.8×109 (4-10)×109個/升 140 120-160克/升 A - ++
乙 5.2×109 70 B - -
丙 30×109 150 AB ++ -
丁 4.6×109 130 B - -
A.參照表中數據,四人中有炎癥的應該是丙,患貧血癥的是乙
B.若乙需要輸血,其他三人積極主動獻血,三人中最合適的是丁
C.丙的尿液中出現的異常現象,可能是由于腎小球發生病變的緣故
D.甲的尿液中出現的異常現象,是由于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發生障礙
D [若腎小球病變,腎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過濾的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進入了原尿。而腎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因此尿液中會出現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因此甲的尿液中出現蛋白質,是由于腎小球發生病變的緣故,而不是腎小管發生了病變,D錯誤。]
6.下圖是探究植物三大生理功能的實驗裝置與記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中透明塑料袋內壁出現水珠,說明植物進行了蒸騰作用
B.乙裝置中燃燒的蠟燭熄滅,說明呼吸作用產生了二氧化碳
C.丙裝置充足光照4個小時后,可觀察到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D.丁圖所代表的植物如果能夠正常生長,則說明a<b+c
A [植物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上的氣孔進行,因此甲中透明塑料袋內壁出現水珠,說明植物進行了蒸騰作用,A正確;氧氣有助燃的作用,乙裝置中燃燒的蠟燭熄滅,說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B錯誤;丙裝置內的植物在光下會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因此丙裝置充足光照4個小時后,可觀察到澄清的石灰水無變化,C錯誤;丁圖中曲線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線Ⅱ表示呼吸作用。因此丁圖所代表的植物如果能夠正常生長,則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即a>b+c,D錯誤。]
7.逃逸是鳥類躲避天敵捕食最常用的反捕食手段。麻雀后肢脛骨與跗骨之間的骨連接角度固定,無法向前伸直,所以不能單足行走只能跳躍。這種蹦跳方式使得麻雀可以較快起飛,逃離被捕食的危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自然狀態下麻雀遇到干擾會驚飛逃逸屬于先天性行為
B.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反捕食手段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C.麻雀后肢脛骨與跗骨之間的骨連接屬于不活動的骨連接
D.麻雀依靠肺和氣囊進行氣體交換可保證飛行時氧氣的供應
D [自然狀態下麻雀遇到干擾會驚飛逃逸,這是麻雀生來就有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A正確;反捕食手段是鳥類對環境的適應,這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正確;根據題干“麻雀后肢脛骨與跗骨之間的骨連接角度固定,無法向前伸直”可知,屬于不活動的骨連接,C正確;麻雀屬于鳥類,鳥類的呼吸方式為雙重呼吸,肺進行氣體交換,氣囊輔助呼吸,但氣囊不能進行氣體交換,雙重呼吸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為鳥的飛行提供了充足的氧氣,D錯誤。]
8.“衣領綜合征”醫學上稱為“頸動脈竇綜合征”。這種病癥大多是由于衣領過高、過硬或領扣、領帶扎得過緊,壓迫頸動脈竇,引起心率減慢,血壓下降,腦部突然缺血而出現頭痛、頭暈,甚至昏厥的現象。據圖分析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受損將無法產生興奮
B.竇神經是傳出神經,心血管中樞位于腦干
C.反射啟動后血壓降低導致出現“衣領綜合征”
D.“衣領綜合征”的反射活動屬于非條件反射
B [感受器的功能是感受刺激,將外界刺激的信息轉變為神經的興奮,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受損將無法產生興奮,A正確;竇神經是傳入神經,心血管中樞在腦干,B錯誤;“衣領綜合征”是血壓升高啟動反射,使動脈血壓下降所致,C正確;由模式圖可知,衣領刺激使動脈血壓升高時,可通過反射弧的調節使動脈血壓下降,屬于非條件反射,D正確。]
9.病毒性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傳染性強,傳播途徑不可控,危害極大。患者通常出現高燒,伴有寒戰、頭痛、肌肉酸痛和疲勞等癥狀,如果不積極治療,可能會出現肺炎、中耳炎、腦炎和其他并發癥。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流感病毒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的
B.從傳染病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屬于傳染源
C.在流感高發期,對公共場所進行嚴格消毒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D.流感康復者的血漿中含有一種抵抗流感病毒的特殊蛋白質——抗體
B [從傳染病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屬于病原體,B錯誤。]
10.按蚊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其發育過程如圖所示,雌蟲吸取人、畜的血,傳播瘧疾和絲蟲病等傳染病,為預防這些傳染病可使用滅蟲劑和清除積水。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按蚊的發育方式為完全變態發育,1、2、3、4分別是卵、幼蟲、蛹、成蟲
B.由4的形態結構特點可判斷,按蚊屬于節肢動物中的昆蟲
C.雌性按蚊吸取人、畜的血,它是瘧疾、絲蟲病的傳染源
D.長期使用某滅蟲劑殺蚊效果越來越差,這是滅蟲劑對按蚊抗藥性變異選擇的結果
C [由圖可知,按蚊的發育經過1卵、2幼蟲、3蛹、4成蟲四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A正確;4是成蟲,具有翅,身體和附肢都分節,所以按蚊屬于節肢動物中的昆蟲,B正確;雌性按蚊吸取人、畜的血,傳播瘧疾和絲蟲病等,屬于傳播途徑,C錯誤;在長期使用某滅蟲劑殺蚊過程中,按蚊抗藥性強的個體存活下來,并不斷將抗藥性變異遺傳給后代,所以,滅蟲劑殺蚊效果越來越差,這是滅蟲劑對按蚊抗藥性變異選擇的結果,D正確。]
11.某學校同學在生態園參加研學活動,重點觀察了蜥蜴、丹頂鶴、兔子等動物。如圖中的圓圈表示上述生物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們之間的共同特征,下列觀點不正確的是(  )
A.E可以表示牙齒有門齒和臼齒的分化
B.F可以表示卵生,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C.G可以表示體溫不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D.H可以表示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
A [E代表蜥蜴、兔子的共同特征,蜥蜴屬于爬行動物,牙齒沒有門齒和臼齒的分化,A錯誤;F代表蜥蜴、丹頂鶴的共同特征,它們都是卵生,卵外有堅硬的外殼,B正確;G代表丹頂鶴、兔子的共同特征,它們的體溫不能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屬于恒溫動物,C正確;H代表蜥蜴、丹頂鶴、兔子三種動物的共同特征,都用肺呼吸,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D正確。]
12.如圖是某同學在學習運動系統時制作的肌肉牽拉骨運動的模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肌肉牽拉骨繞關節運動時需要消耗能量
B.用該模型模仿屈肘動作時,③收縮,④舒張
C.用該模型模仿伸肘動作時,⑤起支點作用
D.①和②相當于兩塊骨,③和④相當于骨骼肌
B [骨骼肌在運動中起動力作用,肌肉牽拉骨運動時需要消耗能量,A正確;題圖中的動作相當于屈肘動作,此時需要④肱二頭肌收縮,③肱三頭肌舒張,B錯誤;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①②骨起杠桿的作用,③④骨骼肌起動力作用,⑤關節起支點作用,C正確;①和②相當于兩塊骨,③④相當于附著在骨上的骨骼肌,D正確。]
13.小明對人體的部分器官或結構進行知識整理并繪圖,如圖數字表示血管,箭頭表示血流方向。那么,你認為他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甲中①和②表示肺和外界氣體交換過程,①與②相比,①含有較多二氧化碳
B.乙中血管③比血管④中的營養物質要多
C.血管⑥比血管⑤內的氧氣含量要高
D.⑦將腦產生的二氧化碳經心臟輸送至肺進行氣體交換
C [①是肺動脈含靜脈血、②是肺靜脈含動脈血,①與②相比,①含有較多二氧化碳,A正確;小腸吸收的營養物質進入③小腸靜脈中,其血液為營養豐富的靜脈血,因此圖乙中的血管③比血管④中的營養物質要多,B正確;血管⑥腎靜脈比血管⑤腎動脈內的二氧化碳含量要高,氧氣含量低,C錯誤;⑦腦靜脈將腦產生的二氧化碳經過心臟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輸送至肺進行氣體交換,D正確。]
14.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分布極廣,與人類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以下有關微生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①一般由蛋白質和遺傳物質組成,在生長發育后期能形成芽孢
B.②形體極其微小、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以自我復制的形式繁殖后代
C.③屬于真核生物,在有氧條件下可發酵產生酒精用于釀酒
D.④為多細胞真菌,依靠蔓延到營養物質內部的菌絲吸收水分和有機物維持生活
D [①噬菌體是細菌病毒,無細胞結構,一般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核酸)組成。噬菌體不能形成芽孢,A錯誤;②細菌是單細胞生物,細胞內無成形的細胞核,生殖方式為分裂生殖,B錯誤;在無氧的條件下,酵母菌能夠將葡萄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酒精,用于釀酒,C錯誤;④青霉菌為多細胞真菌,依靠蔓延到營養物質內部的菌絲吸收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維持生活,D正確。]
15.鐮狀細胞貧血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鐮狀紅細胞是由血紅蛋白結構缺陷造成的,其存活時間遠低于正常紅細胞,導致紅細胞含量降低,引起貧血等癥狀。如圖乙為小敏家鐮狀細胞貧血的遺傳系譜圖,小敏父母再生一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A.1/2  B.3/4
C.1/4  D.3/8
B [由圖乙可知,父母都正常,小敏患鐮狀細胞貧血,依據具有相同性狀的親本雜交,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則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判斷,鐮狀細胞貧血是隱性遺傳病,小敏父母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遺傳圖解為:
由圖解可知,小敏父母再生一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
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35分)
16.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努力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這一生命共同體”愿景,我們努力學習,提升素養。結合圖1(某地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之間的關系圖)和圖2(圖1中構成一條食物鏈的甲、乙、丙3種生物的相對數量圖),分析回答問題:
(1)該生態系統中,貓頭鷹與蛇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脊椎動物中的變溫動物有__________________;請寫出與青蛙有關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圖2,從食物鏈的角度看,若丙的數量突然增加,短時間內甲的數量會__________________;請列舉生物甲與其生活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__________________(至少1條)。
(3)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施用化學藥物滅害蟲會影響生態平衡。為保護環境,在既不傷害天敵又不污染環境的情況下,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解析] (1)由圖可知貓頭鷹吃蛇,為捕食關系,而貓頭鷹和蛇又捕食鼠,為競爭關系。根據動物體溫是否恒定,可將動物分為變溫動物和恒溫動物。①變溫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如魚、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②恒溫動物:體溫不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如鳥和哺乳動物。綜上可知,脊椎動物中的變溫動物有青蛙和蛇。食物鏈中與青蛙有關的是草→食草昆蟲→青蛙→蛇→貓頭鷹。(2)由圖2可知 ,食物鏈為乙→丙→甲,若丙的數量突然增加,則甲的食物增多,短時間內甲的數量會增加。甲(貓頭鷹)屬于鳥類,適于鳥類飛行的特點有:①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少飛行中空氣的阻力。②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翼上生有幾排大型的羽毛。翼搏擊空氣,使鳥能振翅高飛,或平穩滑翔。③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內部中空,可減輕體重。胸骨上高聳的突起叫作龍骨突,增加胸肌的附著面積。④胸肌發達,附著在胸骨上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強,食物經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殘渣很快隨糞便排出。⑥呼吸作用旺盛,有氣囊輔助肺呼吸。⑦心跳頻率快,體溫高而恒定。(3)能量的流動是沿食物鏈逐級遞減的,單向的,不循環。(4)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可以根據食物鏈中不同生物間的捕食關系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且減少化學藥物的使用,避免環境污染,促進了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答案] (1)捕食和競爭 青蛙、蛇 草→食草昆蟲→青蛙→蛇→貓頭鷹 (2)增加 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少飛行中空氣的阻力;胸肌發達,附著在胸骨上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等 (3)沿食物鏈或食物網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4)生物防治
17.同學們對植物生理活動進行研究并做相關實驗。圖一中1~6表示葉肉細胞內進行的部分生理活動,Ⅰ、Ⅱ表示細胞中的結構。同學們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同種植物葉,分成4等份,分別在不同溫度下暗處理1小時,接著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時,測定每份葉中有機物質量的變化繪制了圖二。圖三是29 ℃時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釋放量)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一中Ⅰ是植物進行 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場所。
(2)由圖二可知,植物葉在28 ℃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是__________________mg/h。
(3)圖三中,A點對應的光照強度下,植物進行的生理活動有__________________(填文字);B點對應的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的強度 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強度。此時對應圖一葉肉細胞的生理活動為 ________(用圖中數字表示)。
(4)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由29 ℃改為25 ℃,圖三中A點將向 __________________(填“上”或“下”)移動。
(5)圖三中C點以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再增加,若要進一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請提供一條合理化建議: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圖一可知,Ⅰ從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產生氧氣,故Ⅰ是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2)由圖二可知,植物葉在28 ℃時光照后比暗處理前的有機物增加量為3 mg/h,暗處理后有機物減少量為2 mg/h,則植物在28 ℃時的凈光合產生的有機物量為3+2=5 mg/h。因此植物葉在28 ℃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等于凈光合產生的有機物量加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量,即5+2=7 mg/h。(3)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是光,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在有光無光的條件下都能進行。由圖三可知,A點時光照強度為0,則植物進行的生理活動有呼吸作用、蒸騰作用。B點時,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0,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等于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說明光合作用的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此時對應圖一葉肉細胞的生理活動為5、6。(4)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由29 ℃改為25 ℃,則植物的呼吸作用減弱,二氧化碳釋放量減少,故圖三中A點將向上移動。(5)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有:光照強度、溫度、二氧化碳濃度等。由圖三可知,C點(29 ℃)后隨著光照的增強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再增加,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達到峰值。故若要進一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建議提高二氧化碳濃度等。
[答案] (1)光合作用 (2)7 (3)呼吸作用、蒸騰作用 等于 5、6 (4)上 (5)提高二氧化碳濃度等
18.(7分)如圖為部分生物的生殖發育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
(1)圖丁所示的方式繁殖成活的關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蘋果除了用圖丁所示的繁殖方式外,還可以用種子進行繁殖,用種子繁殖的后代具有________的遺傳特性。
(2)圖甲中的M表示的發育過程稱為________________。
(3)圖乙中若D表示受精卵,請寫出家蠶一生的發育過程: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頭表示),與蝗蟲相比,家蠶的發育過程多了________(填發育過程名稱)期。
(4)與青蛙相比,蛇能終生生活在陸地上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圖丙所示鳥卵的結構中,胚胎發育的部位是[ ]________。
解析:(1)圖丁嫁接是無性生殖,嫁接成活的關鍵是讓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蘋果除了用圖丁所示的繁殖方式外,還可以用種子進行繁殖,用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2)圖中蝗蟲、青蛙和家蠶的發育過程都屬于變態發育。(3)圖乙中若D表示受精卵,則家蠶的發育過程要經過D受精卵、A幼蟲、B蛹、C成蟲四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而蝗蟲的一生經歷D受精卵、A若蟲、C成蟲三個時期,即D→A→C,因此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與蝗蟲相比,家蠶的發育過程多了蛹期。(4)青蛙是兩棲類,生殖和發育都離不開水。蛇是爬行類,卵生,用肺呼吸,生殖和發育擺脫了水的限制。(5)圖丙所示鳥卵的結構中,[2]胚盤含細胞核,是胚胎發育的場所。
答案:(1)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 雙親 (2)變態發育 (3)D→A→B→C 蛹 (4)生殖和發育擺脫了水的限制 (5)[2]胚盤
19.腎臟是人體主要的排泄器官,近年來腎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高速增長,基于濾膜的人工腎為腎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1)圖甲表示的是________,是腎臟形成尿液的基本結構功能單位。圖乙是種植了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濾膜,血液流經乙裝置時先經過濾膜,再經過種植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在此過程中模擬了腎臟形成尿液的兩大作用。血液流經濾膜的過程如圖丙所示,血液中的________不能穿過濾膜,因此濾膜的功能和圖甲中[ ]________的作用相似;種植的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功能如圖丁所示,此部分細胞具有圖甲中結構③的________作用,重吸收的葡萄糖大部分由食物中的糖類物質消化吸收而來,參與消化糖類的消化液有________。
(2)研究人員用不同材料分別對兩層濾膜和六層濾膜的裝置進行了功能評估對比,結果如圖戊、己所示。據圖分析,________材料比較適合做人工腎的濾膜:六層濾膜的尿素清除率和無機鹽的重吸收量都高于兩層,這可能是因為六層濾膜增大了過濾和重吸收的________,使其效率更高。
[解析] (1)圖甲為腎單位結構示意圖,泌尿系統通過腎單位進行腎小球的過濾作用以及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腎小球的過濾作用指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指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濾膜起到過濾作用,因此濾膜的功能與圖甲中的腎小球作用相似。消化糖類的消化液有唾液、腸液、胰液。(2)結合圖戊和圖己分析,C材料具有很強的尿素去除效率和鈉吸收量,故C材料適合做人工腎的濾膜。多層濾膜可以增大過濾和重吸收的表面積,使其效率更高。
[答案] (1)腎單位 血細胞、大分子蛋白質 [②]腎小球 重吸收 唾液、腸液、胰液 (2)C 表面積
20.如圖是某家族苯丙酮尿癥遺傳病系譜圖(受基因A、a控制),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人類的苯丙酮尿癥與正常在遺傳學上被稱為__________;圖中Ⅱ-3和Ⅱ-4表現正常,而Ⅲ-7患病,這種現象被稱為__________。
(2)Ⅱ-5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Ⅱ-5的直系親屬有__________。
(3)Ⅲ-8的基因組成與Ⅱ-4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
(4)現有Ⅲ-8口腔上皮細胞、生殖細胞、成熟紅細胞、神經細胞各一個,這些細胞中X染色體加起來至少有__________條。
(5)Ⅱ-3和Ⅱ-4再生一個健康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
[解析] (1)人類的苯丙酮尿癥與正常是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在遺傳學上被稱為相對性狀。圖中Ⅱ-3和Ⅱ-4表現正常,而Ⅲ-7患病,體現了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這種現象被稱為變異。(2)由于Ⅱ-3和Ⅱ-4表現正常,生出了患病的Ⅲ-7,符合“無中生有為隱性”,可以判斷出苯丙酮尿癥是隱性性狀。Ⅰ-2患病,Ⅰ-1正常,因此Ⅰ-2的基因型是aa,Ⅰ-1的基因型是AA或Aa。而Ⅱ-5表現正常,Ⅱ-5的基因型只能是Aa。直系血親包括生出自己的長輩(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長輩)和自己生出來的晚輩(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輩)。Ⅱ-5的直系親屬有1、2、9、10、11。(3)Ⅲ-7患病,其基因型是aa,成對的基因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而Ⅱ-3和Ⅱ-4表現正常,因此Ⅱ-3和Ⅱ-4的基因型是Aa,遺傳圖解如下:
Ⅲ-8表現正常,由遺傳圖解可知,其基因組成與Ⅱ-4相同為Aa的概率為2/3。(4)男性的體細胞內染色體組成表示為“22對常染色體+XY”,那么男性產生的生殖細胞內染色體組成可表示為22條+X或22條+Y。女性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為:22對常染色體+XX,產生的卵細胞(生殖細胞)只有一種:22條+X。Ⅲ-8為男性,因此其一個口腔上皮細胞和一個神經細胞中的X染色體共有2條,一個生殖細胞中的X染色體有1條或無,而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所以無X染色體。因此Ⅲ-8口腔上皮細胞、生殖細胞、成熟紅細胞、神經細胞各一個,這些細胞中X染色體加起來至少有2條。(5)由(3)小問中的遺傳圖解可知,Ⅱ-3和Ⅱ-4生一個健康孩子的概率是3/4,而生一個女孩的概率是1/2,因此Ⅱ-3和Ⅱ-4再生一個健康女孩的概率是3/4×1/2=3/8。
[答案] (1)相對性狀 變異 (2)Aa 1、2、9、10、11(或Ⅰ-1、Ⅰ-2、Ⅲ-9、Ⅲ-10、Ⅲ-11) (3)2/3 (4)2 (5)3/8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四)
1.C [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意味著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對自然資源進行科學的開采和利用,避免過度開發和破壞生態環境。這樣做有助于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穩定,A正確;利用性外激素干擾昆蟲的雌雄交配是一種常見的生物防治方法,它通過干擾昆蟲的繁殖行為,減少其后代數量,從而達到控制害蟲種群的目的,B正確;某動物園飼養的動物、栽培的植物以及園中的微生物只是生物中的一部分,它們并不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因為它們并沒有包括非生物環境,C錯誤;在沙漠治理中,植樹種草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蓋,通過植物的根系固定土壤,減少風沙的侵蝕,因此,沙漠治理中植樹種草能防風固沙,體現了生物影響環境,D正確。]
2.D [分析實驗可知,4組實驗中的蠶豆種子,子葉保留程度不同,因此,實驗的變量是蠶豆種子子葉的完整程度,A正確;分析圖表可知,具有完整的子葉的一組植物生長的最好,保留最少的一組植物生長的最差,因此,該實驗說明子葉越完整,幼苗長勢越好,B正確;蠶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中,C正確;玉米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胚乳中,若用玉米種子切除一部分子葉去完成實驗,不能得出相同結論,D錯誤。]
3.B [MSC不斷增殖分化,形成各類細胞,如成纖維細胞,說明其分化程度低于成纖維細胞,A正確;據圖分析,不同組織細胞都是由MSC分化形成的,遺傳物質不變,因此圖中組織細胞中的DNA與MSC中的相同,B錯誤;細胞分化是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出現變化的過程,因此細胞分化使各種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出現很大差異,C正確;多能干細胞的間充質干細胞(MSC)能分裂、分化成多種組織細胞,D正確。]
4.C [序號①所示結構成熟后會散發出大量的花粉,②是柱頭,A錯誤;當花完成傳粉受精后,受精卵會發育成胚,B錯誤;子房里的胚珠發育成種子,每個果實中有多粒種子,說明③子房內有多個胚珠,C正確;黃花風鈴木的種子具有薄膜狀的翅膀,可以隨風飄散,這種結構特點利于種子傳播,擴大其分布范圍,D錯誤。]
5.D [若腎小球病變,腎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過濾的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進入了原尿。而腎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因此尿液中會出現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因此甲的尿液中出現蛋白質,是由于腎小球發生病變的緣故,而不是腎小管發生了病變,D錯誤。]
6.A [植物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上的氣孔進行,因此甲中透明塑料袋內壁出現水珠,說明植物進行了蒸騰作用,A正確;氧氣有助燃的作用,乙裝置中燃燒的蠟燭熄滅,說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B錯誤;丙裝置內的植物在光下會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因此丙裝置充足光照4個小時后,可觀察到澄清的石灰水無變化,C錯誤;丁圖中曲線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線Ⅱ表示呼吸作用。因此丁圖所代表的植物如果能夠正常生長,則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即a>b+c,D錯誤。]
7.D [自然狀態下麻雀遇到干擾會驚飛逃逸,這是麻雀生來就有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A正確;反捕食手段是鳥類對環境的適應,這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正確;根據題干“麻雀后肢脛骨與跗骨之間的骨連接角度固定,無法向前伸直”可知,屬于不活動的骨連接,C正確;麻雀屬于鳥類,鳥類的呼吸方式為雙重呼吸,肺進行氣體交換,氣囊輔助呼吸,但氣囊不能進行氣體交換,雙重呼吸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為鳥的飛行提供了充足的氧氣,D錯誤。]
8.B [感受器的功能是感受刺激,將外界刺激的信息轉變為神經的興奮,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受損將無法產生興奮,A正確;竇神經是傳入神經,心血管中樞在腦干,B錯誤;“衣領綜合征”是血壓升高啟動反射,使動脈血壓下降所致,C正確;由模式圖可知,衣領刺激使動脈血壓升高時,可通過反射弧的調節使動脈血壓下降,屬于非條件反射,D正確。]
9.B [從傳染病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屬于病原體,B錯誤。]
10.C [由圖可知,按蚊的發育經過1卵、2幼蟲、3蛹、4成蟲四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A正確;4是成蟲,具有翅,身體和附肢都分節,所以按蚊屬于節肢動物中的昆蟲,B正確;雌性按蚊吸取人、畜的血,傳播瘧疾和絲蟲病等,屬于傳播途徑,C錯誤;在長期使用某滅蟲劑殺蚊過程中,按蚊抗藥性強的個體存活下來,并不斷將抗藥性變異遺傳給后代,所以,滅蟲劑殺蚊效果越來越差,這是滅蟲劑對按蚊抗藥性變異選擇的結果,D正確。]
11.A [E代表蜥蜴、兔子的共同特征,蜥蜴屬于爬行動物,牙齒沒有門齒和臼齒的分化,A錯誤;F代表蜥蜴、丹頂鶴的共同特征,它們都是卵生,卵外有堅硬的外殼,B正確;G代表丹頂鶴、兔子的共同特征,它們的體溫不能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屬于恒溫動物,C正確;H代表蜥蜴、丹頂鶴、兔子三種動物的共同特征,都用肺呼吸,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D正確。]
12.B [骨骼肌在運動中起動力作用,肌肉牽拉骨運動時需要消耗能量,A正確;題圖中的動作相當于屈肘動作,此時需要④肱二頭肌收縮,③肱三頭肌舒張,B錯誤;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①②骨起杠桿的作用,③④骨骼肌起動力作用,⑤關節起支點作用,C正確;①和②相當于兩塊骨,③④相當于附著在骨上的骨骼肌,D正確。]
13.C [①是肺動脈含靜脈血、②是肺靜脈含動脈血,①與②相比,①含有較多二氧化碳,A正確;小腸吸收的營養物質進入③小腸靜脈中,其血液為營養豐富的靜脈血,因此圖乙中的血管③比血管④中的營養物質要多,B正確;血管⑥腎靜脈比血管⑤腎動脈內的二氧化碳含量要高,氧氣含量低,C錯誤;⑦腦靜脈將腦產生的二氧化碳經過心臟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輸送至肺進行氣體交換,D正確。]
14.D [①噬菌體是細菌病毒,無細胞結構,一般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核酸)組成。噬菌體不能形成芽孢,A錯誤;②細菌是單細胞生物,細胞內無成形的細胞核,生殖方式為分裂生殖,B錯誤;在無氧的條件下,酵母菌能夠將葡萄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酒精,用于釀酒,C錯誤;④青霉菌為多細胞真菌,依靠蔓延到營養物質內部的菌絲吸收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維持生活,D正確。]
15.B [由圖乙可知,父母都正常,小敏患鐮狀細胞貧血,依據具有相同性狀的親本雜交,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則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判斷,鐮狀細胞貧血是隱性遺傳病,小敏父母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遺傳圖解為:
由圖解可知,小敏父母再生一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
16.解析:(1)由圖可知貓頭鷹吃蛇,為捕食關系,而貓頭鷹和蛇又捕食鼠,為競爭關系。根據動物體溫是否恒定,可將動物分為變溫動物和恒溫動物。①變溫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如魚、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②恒溫動物:體溫不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如鳥和哺乳動物。綜上可知,脊椎動物中的變溫動物有青蛙和蛇。食物鏈中與青蛙有關的是草→食草昆蟲→青蛙→蛇→貓頭鷹。(2)由圖2可知 ,食物鏈為乙→丙→甲,若丙的數量突然增加,則甲的食物增多,短時間內甲的數量會增加。甲(貓頭鷹)屬于鳥類,適于鳥類飛行的特點有:①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少飛行中空氣的阻力。②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翼上生有幾排大型的羽毛。翼搏擊空氣,使鳥能振翅高飛,或平穩滑翔。③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內部中空,可減輕體重。胸骨上高聳的突起叫作龍骨突,增加胸肌的附著面積。④胸肌發達,附著在胸骨上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強,食物經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殘渣很快隨糞便排出。⑥呼吸作用旺盛,有氣囊輔助肺呼吸。⑦心跳頻率快,體溫高而恒定。(3)能量的流動是沿食物鏈逐級遞減的,單向的,不循環。(4)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可以根據食物鏈中不同生物間的捕食關系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且減少化學藥物的使用,避免環境污染,促進了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答案:(1)捕食和競爭 青蛙、蛇 草→食草昆蟲→青蛙→蛇→貓頭鷹 (2)增加 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少飛行中空氣的阻力;胸肌發達,附著在胸骨上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等
(3)沿食物鏈或食物網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4)生物防治
17.解析:(1)由圖一可知,Ⅰ從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產生氧氣,故Ⅰ是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2)由圖二可知,植物葉在28 ℃時光照后比暗處理前的有機物增加量為3 mg/h,暗處理后有機物減少量為2 mg/h,則植物在28 ℃時的凈光合產生的有機物量為3+2=5 mg/h。因此植物葉在28 ℃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等于凈光合產生的有機物量加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量,即5+2=7 mg/h。(3)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是光,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在有光無光的條件下都能進行。由圖三可知,A點時光照強度為0,則植物進行的生理活動有呼吸作用、蒸騰作用。B點時,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0,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等于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說明光合作用的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此時對應圖一葉肉細胞的生理活動為5、6。(4)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由29 ℃改為25 ℃,則植物的呼吸作用減弱,二氧化碳釋放量減少,故圖三中A點將向上移動。(5)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有:光照強度、溫度、二氧化碳濃度等。由圖三可知,C點(29 ℃)后隨著光照的增強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再增加,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達到峰值。故若要進一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建議提高二氧化碳濃度等。
答案:(1)光合作用 (2)7 (3)呼吸作用、蒸騰作用 等于 5、6 (4)上 (5)提高二氧化碳濃度等
18.解析:(1)圖丁嫁接是無性生殖,嫁接成活的關鍵是讓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蘋果除了用圖丁所示的繁殖方式外,還可以用種子進行繁殖,用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2)圖中蝗蟲、青蛙和家蠶的發育過程都屬于變態發育。(3)圖乙中若D表示受精卵,則家蠶的發育過程要經過D受精卵、A幼蟲、B蛹、C成蟲四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而蝗蟲的一生經歷D受精卵、A若蟲、C成蟲三個時期,即D→A→C,因此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與蝗蟲相比,家蠶的發育過程多了蛹期。(4)青蛙是兩棲類,生殖和發育都離不開水。蛇是爬行類,卵生,用肺呼吸,生殖和發育擺脫了水的限制。(5)圖丙所示鳥卵的結構中,[2]胚盤含細胞核,是胚胎發育的場所。
答案:(1)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 雙親 (2)變態發育 (3)D→A→B→C 蛹 (4)生殖和發育擺脫了水的限制 (5)[2]胚盤
19.解析:(1)圖甲為腎單位結構示意圖,泌尿系統通過腎單位進行腎小球的過濾作用以及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腎小球的過濾作用指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指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濾膜起到過濾作用,因此濾膜的功能與圖甲中的腎小球作用相似。消化糖類的消化液有唾液、腸液、胰液。(2)結合圖戊和圖己分析,C材料具有很強的尿素去除效率和鈉吸收量,故C材料適合做人工腎的濾膜。多層濾膜可以增大過濾和重吸收的表面積,使其效率更高。
答案:(1)腎單位 血細胞、大分子蛋白質 [②]腎小球 重吸收 唾液、腸液、胰液 (2)C 表面積
20.解析:(1)人類的苯丙酮尿癥與正常是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在遺傳學上被稱為相對性狀。圖中Ⅱ-3和Ⅱ-4表現正常,而Ⅲ-7患病,體現了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這種現象被稱為變異。(2)由于Ⅱ-3和Ⅱ-4表現正常,生出了患病的Ⅲ-7,符合“無中生有為隱性”,可以判斷出苯丙酮尿癥是隱性性狀。Ⅰ-2患病,Ⅰ-1正常,因此Ⅰ-2的基因型是aa,Ⅰ-1的基因型是AA或Aa。而Ⅱ-5表現正常,Ⅱ-5的基因型只能是Aa。直系血親包括生出自己的長輩(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長輩)和自己生出來的晚輩(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輩)。Ⅱ-5的直系親屬有1、2、9、10、11。(3)Ⅲ-7患病,其基因型是aa,成對的基因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而Ⅱ-3和Ⅱ-4表現正常,因此Ⅱ-3和Ⅱ-4的基因型是Aa,遺傳圖解如下:
Ⅲ-8表現正常,由遺傳圖解可知,其基因組成與Ⅱ-4相同為Aa的概率為2/3。(4)男性的體細胞內染色體組成表示為“22對常染色體+XY”,那么男性產生的生殖細胞內染色體組成可表示為22條+X或22條+Y。女性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為:22對常染色體+XX,產生的卵細胞(生殖細胞)只有一種:22條+X。Ⅲ-8為男性,因此其一個口腔上皮細胞和一個神經細胞中的X染色體共有2條,一個生殖細胞中的X染色體有1條或無,而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所以無X染色體。因此Ⅲ-8口腔上皮細胞、生殖細胞、成熟紅細胞、神經細胞各一個,這些細胞中X染色體加起來至少有2條。(5)由(3)小問中的遺傳圖解可知,Ⅱ-3和Ⅱ-4生一個健康孩子的概率是3/4,而生一個女孩的概率是1/2,因此Ⅱ-3和Ⅱ-4再生一個健康女孩的概率是3/4×1/2=3/8。
答案:(1)相對性狀 變異 (2)Aa 1、2、9、10、11(或Ⅰ-1、Ⅰ-2、Ⅲ-9、Ⅲ-10、Ⅲ-11) (3)2/3 (4)2 (5)3/8(共54張PPT)
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四)
(滿分:50分,時間:60分鐘)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
B.利用性外激素干擾昆蟲的雌雄交配,屬于生物防治
C.某動物園飼養的動物、栽培的植物以及園中的微生物,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D.沙漠治理中植樹種草能防風固沙,體現了生物影響環境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意味著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對自然資源進行科學的開采和利用,避免過度開發和破壞生態環境。這樣做有助于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穩定,A正確;利用性外激素干擾昆蟲的雌雄交配是一種常見的生物防治方法,它通過干擾昆蟲的繁殖行為,減少其后代數量,從而達到控制害蟲種群的目的,B正確;某動物園飼養的動物、栽培的植物以及園中的微生物只是生物中的一部分,它們并不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因為它們并沒有包括非生物環境,C錯誤;在沙漠治理中,植樹種草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蓋,通過植物的根系固定土壤,減少風沙的侵蝕,因此,沙漠治理中植樹種草能防風固沙,體現了生物影響環境,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為探究子葉的作用,科研人員將40粒大小一致的蠶豆種子平均分成4組,浸泡后,用刀片切除部分子葉,使每組子葉保留1/4、1/2、3/4和完整子葉,在適宜條件下培養10天后,測得植株平均高度如圖所示。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實驗的變量是蠶豆種子子葉的完整程度
B.實驗結論是:子葉越完整,幼苗長勢越好
C.蠶豆種子的子葉中儲存著豐富的營養物質
D.若使用玉米種子完成實驗可得出相同結論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分析實驗可知,4組實驗中的蠶豆種子,子葉保留程度不同,因此,實驗的變量是蠶豆種子子葉的完整程度,A正確;分析圖表可知,具有完整的子葉的一組植物生長的最好,保留最少的一組植物生長的最差,因此,該實驗說明子葉越完整,幼苗長勢越好,B正確;蠶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中,C正確;玉米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胚乳中,若用玉米種子切除一部分子葉去完成實驗,不能得出相同結論,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人體骨髓中存在少量屬于多能干細胞的間充質干細胞(MSC),如圖為MSC分裂、分化成多種組織細胞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MSC的分化程度低于成纖維細胞
B.MSC分化形成脂肪細胞時遺傳物質發生改變
C.分化形成的多種組織細胞形態、結構與功能有差異
D.組織細胞衰老死亡后,可通過MSC分裂、分化進行補充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MSC不斷增殖分化,形成各類細胞,如成纖維細胞,說明其分化程度低于成纖維細胞,A正確;據圖分析,不同組織細胞都是由MSC分化形成的,遺傳物質不變,因此圖中組織細胞中的DNA與MSC中的相同,B錯誤;細胞分化是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出現變化的過程,因此細胞分化使各種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出現很大差異,C正確;多能干細胞的間充質干細胞(MSC)能分裂、分化成多種組織細胞,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黃花風鈴木是一種適于庭院、公園、住宅區、道路綠化的重要樹種。下圖中的甲、乙、丙分別為黃花風鈴木的花、果實、種子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圖中序號②所示結構成熟后會散落出大量的花粉
B.當花完成傳粉、受精后,受精卵將來會發育成果實
C.果實內有多個種子,說明甲圖中結構③內有多個胚珠
D.圖丙中種子兩端的薄膜狀翅膀形結構利于種子的萌發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序號①所示結構成熟后會散發出大量的花粉,②是柱頭,A錯誤;當花完成傳粉受精后,受精卵會發育成胚,B錯誤;子房里的胚珠發育成種子,每個果實中有多粒種子,說明③子房內有多個胚珠,C正確;黃花風鈴木的種子具有薄膜狀的翅膀,可以隨風飄散,這種結構特點利于種子傳播,擴大其分布范圍,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血液、尿液是反映人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下表為甲、乙、丙、丁四名男生體檢時的部分血常規和尿常規結果(其中“-”表示“沒有”,“+”表示“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白細胞 血紅蛋白 血型 尿液
測量值 正常值 測量值 正常值 血細胞 蛋白質
甲 4.8×109 (4-10)×109個/升 140 120-160克/升 A - ++
乙 5.2×109 70 B - -
丙 30×109 150 AB ++ -
丁 4.6×109 130 B - -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參照表中數據,四人中有炎癥的應該是丙,患貧血癥的是乙
B.若乙需要輸血,其他三人積極主動獻血,三人中最合適的是丁
C.丙的尿液中出現的異常現象,可能是由于腎小球發生病變的緣故
D.甲的尿液中出現的異常現象,是由于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發生障礙
D [若腎小球病變,腎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過濾的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進入了原尿。而腎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因此尿液中會出現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因此甲的尿液中出現蛋白質,是由于腎小球發生病變的緣故,而不是腎小管發生了病變,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下圖是探究植物三大生理功能的實驗裝置與記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中透明塑料袋內壁出現水珠,說明植物進行了蒸騰作用
B.乙裝置中燃燒的蠟燭熄滅,說明呼吸作用產生了二氧化碳
C.丙裝置充足光照4個小時后,可觀察到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D.丁圖所代表的植物如果能夠正常生長,則說明a<b+c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植物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上的氣孔進行,因此甲中透明塑料袋內壁出現水珠,說明植物進行了蒸騰作用,A正確;氧氣有助燃的作用,乙裝置中燃燒的蠟燭熄滅,說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B錯誤;丙裝置內的植物在光下會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因此丙裝置充足光照4個小時后,可觀察到澄清的石灰水無變化,C錯誤;丁圖中曲線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線Ⅱ表示呼吸作用。因此丁圖所代表的植物如果能夠正常生長,則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即a>b+c,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逃逸是鳥類躲避天敵捕食最常用的反捕食手段。麻雀后肢脛骨與跗骨之間的骨連接角度固定,無法向前伸直,所以不能單足行走只能跳躍。這種蹦跳方式使得麻雀可以較快起飛,逃離被捕食的危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自然狀態下麻雀遇到干擾會驚飛逃逸屬于先天性行為
B.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反捕食手段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C.麻雀后肢脛骨與跗骨之間的骨連接屬于不活動的骨連接
D.麻雀依靠肺和氣囊進行氣體交換可保證飛行時氧氣的供應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自然狀態下麻雀遇到干擾會驚飛逃逸,這是麻雀生來就有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A正確;反捕食手段是鳥類對環境的適應,這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正確;根據題干“麻雀后肢脛骨與跗骨之間的骨連接角度固定,無法向前伸直”可知,屬于不活動的骨連接,C正確;麻雀屬于鳥類,鳥類的呼吸方式為雙重呼吸,肺進行氣體交換,氣囊輔助呼吸,但氣囊不能進行氣體交換,雙重呼吸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為鳥的飛行提供了充足的氧氣,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衣領綜合征”醫學上稱為“頸動脈竇綜合征”。這種病癥大多是由于衣領過高、過硬或領扣、領帶扎得過緊,壓迫頸動脈竇,引起心率減慢,血壓下降,腦部突然缺血而出現頭痛、頭暈,甚至昏厥的現象。據圖分析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受損將無法產生興奮
B.竇神經是傳出神經,心血管中樞位于腦干
C.反射啟動后血壓降低導致出現“衣領綜合
征”
D.“衣領綜合征”的反射活動屬于非條件反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感受器的功能是感受刺激,將外界刺激的信息轉變為神經的興奮,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受損將無法產生興奮,A正確;竇神經是傳入神經,心血管中樞在腦干,B錯誤;“衣領綜合征”是血壓升高啟動反射,使動脈血壓下降所致,C正確;由模式圖可知,衣領刺激使動脈血壓升高時,可通過反射弧的調節使動脈血壓下降,屬于非條件反射,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病毒性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傳染性強,傳播途徑不可控,危害極大。患者通常出現高燒,伴有寒戰、頭痛、肌肉酸痛和疲勞等癥狀,如果不積極治療,可能會出現肺炎、中耳炎、腦炎和其他并發癥。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流感病毒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的
B.從傳染病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屬于傳染源
C.在流感高發期,對公共場所進行嚴格消毒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D.流感康復者的血漿中含有一種抵抗流感病毒的特殊蛋白質——抗體

B [從傳染病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屬于病原體,B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按蚊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其發育過程如圖所示,雌蟲吸取人、畜的血,傳播瘧疾和絲蟲病等傳染病,為預防這些傳染病可使用滅蟲劑和清除積水。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按蚊的發育方式為完全變態發育,1、2、3、4分別是卵、幼蟲、蛹、成蟲
B.由4的形態結構特點可判斷,按蚊屬于節肢動物中的昆蟲
C.雌性按蚊吸取人、畜的血,它是瘧疾、絲蟲病的傳染源
D.長期使用某滅蟲劑殺蚊效果越來越差,這是滅蟲劑對按蚊抗藥性變異選擇的結果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由圖可知,按蚊的發育經過1卵、2幼蟲、3蛹、4成蟲四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A正確;4是成蟲,具有翅,身體和附肢都分節,所以按蚊屬于節肢動物中的昆蟲,B正確;雌性按蚊吸取人、畜的血,傳播瘧疾和絲蟲病等,屬于傳播途徑,C錯誤;在長期使用某滅蟲劑殺蚊過程中,按蚊抗藥性強的個體存活下來,并不斷將抗藥性變異遺傳給后代,所以,滅蟲劑殺蚊效果越來越差,這是滅蟲劑對按蚊抗藥性變異選擇的結果,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某學校同學在生態園參加研學活動,重點觀察了蜥蜴、丹頂鶴、兔子等動物。如圖中的圓圈表示上述生物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們之間的共同特征,下列觀點不正確的是(  )
A.E可以表示牙齒有門齒和臼齒的分化
B.F可以表示卵生,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C.G可以表示體溫不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D.H可以表示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E代表蜥蜴、兔子的共同特征,蜥蜴屬于爬行動物,牙齒沒有門齒和臼齒的分化,A錯誤;F代表蜥蜴、丹頂鶴的共同特征,它們都是卵生,卵外有堅硬的外殼,B正確;G代表丹頂鶴、兔子的共同特征,它們的體溫不能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屬于恒溫動物,C正確;H代表蜥蜴、丹頂鶴、兔子三種動物的共同特征,都用肺呼吸,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如圖是某同學在學習運動系統時制作的肌肉牽拉骨運動的模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肌肉牽拉骨繞關節運動時需要消耗能量
B.用該模型模仿屈肘動作時,③收縮,④舒張
C.用該模型模仿伸肘動作時,⑤起支點作用
D.①和②相當于兩塊骨,③和④相當于骨骼肌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骨骼肌在運動中起動力作用,肌肉牽拉骨運動時需要消耗能量,A正確;題圖中的動作相當于屈肘動作,此時需要④肱二頭肌收縮,③肱三頭肌舒張,B錯誤;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①②骨起杠桿的作用,③④骨骼肌起動力作用,⑤關節起支點作用,C正確;①和②相當于兩塊骨,③④相當于附著在骨上的骨骼肌,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小明對人體的部分器官或結構進行知識整理并繪圖,如圖數字表示血管,箭頭表示血流方向。那么,你認為他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甲中①和②表示肺和外界氣體交換過程,①與②相比,①含有較多二氧化碳
B.乙中血管③比血管④中的營養物質要多
C.血管⑥比血管⑤內的氧氣含量要高
D.⑦將腦產生的二氧化碳經心臟輸送至肺進行氣體交換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①是肺動脈含靜脈血、②是肺靜脈含動脈血,①與②相比,①含有較多二氧化碳,A正確;小腸吸收的營養物質進入③小腸靜脈中,其血液為營養豐富的靜脈血,因此圖乙中的血管③比血管④中的營養物質要多,B正確;血管⑥腎靜脈比血管⑤腎動脈內的二氧化碳含量要高,氧氣含量低,C錯誤;⑦腦靜脈將腦產生的二氧化碳經過心臟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輸送至肺進行氣體交換,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分布極廣,與人類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以下有關微生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①一般由蛋白質和遺傳物質組成,在生長發育后期能形成芽孢
B.②形體極其微小、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以自我復制的形式繁殖后代
C.③屬于真核生物,在有氧條件下可發酵產生酒精用于釀酒
D.④為多細胞真菌,依靠蔓延到營養物質內部的菌絲吸收水分和有機物維持生活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①噬菌體是細菌病毒,無細胞結構,一般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核酸)組成。噬菌體不能形成芽孢,A錯誤;②細菌是單細胞生物,細胞內無成形的細胞核,生殖方式為分裂生殖,B錯誤;在無氧的條件下,酵母菌能夠將葡萄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酒精,用于釀酒,C錯誤;④青霉菌為多細胞真菌,依靠蔓延到營養物質內部的菌絲吸收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維持生活,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鐮狀細胞貧血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鐮狀紅細胞是由血紅蛋白結構缺陷造成的,其存活時間遠低于正常紅細胞,導致紅細胞含量降低,引起貧血等癥狀。如圖乙為小敏家鐮狀細胞貧血的遺傳系譜圖,小敏父母再生一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A.1/2  B.3/4
C.1/4  D.3/8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由圖乙可知,父母都正常,小敏患鐮狀細胞貧血,依據具有相同性狀的親本雜交,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則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判斷,鐮狀細胞貧血是隱性遺傳病,小敏父母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遺傳圖解為:
由圖解可知,小敏父母再生一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35分)
16.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努力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這一生命共同體”愿景,我們努力學習,提升素養。結合圖1(某地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之間的關系圖)和圖2(圖1中構成一條食物鏈的甲、乙、丙3種生物的相對數量圖),分析回答問題: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該生態系統中,貓頭鷹與蛇的關系是___________;脊椎動物中的變溫動物有________;請寫出與青蛙有關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圖2,從食物鏈的角度看,若丙的數量突然增加,短時間內甲的數量會
_____;請列舉生物甲與其生活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1條)。
(3)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施用化學藥物滅害蟲會影響生態平衡。為保護環境,在既不傷害天敵又不污染環境的情況下,可以利用________方法,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捕食和競爭
青蛙、蛇
草→食草昆蟲→青蛙→蛇→貓頭鷹
增加
少飛行中空氣的阻力;胸肌發達,附著在胸骨上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等
沿食物鏈或食物網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生物防治
身體呈流線型,可減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1)由圖可知貓頭鷹吃蛇,為捕食關系,而貓頭鷹和蛇又捕食鼠,為競爭關系。根據動物體溫是否恒定,可將動物分為變溫動物和恒溫動物。①變溫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如魚、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②恒溫動物:體溫不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如鳥和哺乳動物。綜上可知,脊椎動物中的變溫動物有青蛙和蛇。食物鏈中與青蛙有關的是草→食草昆蟲→青蛙→蛇→貓頭鷹。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由圖2可知 ,食物鏈為乙→丙→甲,若丙的數量突然增加,則甲的食物增多,短時間內甲的數量會增加。甲(貓頭鷹)屬于鳥類,適于鳥類飛行的特點有:①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少飛行中空氣的阻力。②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翼上生有幾排大型的羽毛。翼搏擊空氣,使鳥能振翅高飛,或平穩滑翔。③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內部中空,可減輕體重。胸骨上高聳的突起叫作龍骨突,增加胸肌的附著面積。④胸肌發達,附著在胸骨上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強,食物經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殘渣很快隨糞便排出。⑥呼吸作用旺盛,有氣囊輔助肺呼吸。⑦心跳頻率快,體溫高而恒定。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能量的流動是沿食物鏈逐級遞減的,單向的,不循環。
(4)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可以根據食物鏈中不同生物間的捕食關系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且減少化學藥物的使用,避免環境污染,促進了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7.同學們對植物生理活動進行研究并做相關實驗。圖一中1~6表示葉肉細胞內進行的部分生理活動,Ⅰ、Ⅱ表示細胞中的結構。同學們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同種植物葉,分成4等份,分別在不同溫度下暗處理1小時,接著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時,測定每份葉中有機物質量的變化繪制了圖二。圖三是29 ℃時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釋放量)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圖一中Ⅰ是植物進行 ________的主要場所。
(2)由圖二可知,植物葉在28 ℃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是____mg/h。
(3)圖三中,A點對應的光照強度下,植物進行的生理活動有__________________(填文字);B點對應的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的強度 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強度。此時對應圖一葉肉細胞的生理活動為 _____ (用圖中數字表示)。
光合作用
7
呼吸作用、蒸騰作用
等于
5、6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由29 ℃改為25 ℃,圖三中A點將向 ___ (填“上”或“下”)移動。
(5)圖三中C點以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再增加,若要進一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請提供一條合理化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二氧化碳濃度等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1)由圖一可知,Ⅰ從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產生氧氣,故Ⅰ是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
(2)由圖二可知,植物葉在28 ℃時光照后比暗處理前的有機物增加量為3 mg/h,暗處理后有機物減少量為2 mg/h,則植物在28 ℃時的凈光合產生的有機物量為3+2=5 mg/h。因此植物葉在28 ℃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等于凈光合產生的有機物量加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量,即5+2=7 mg/h。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是光,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在有光無光的條件下都能進行。由圖三可知,A點時光照強度為0,則植物進行的生理活動有呼吸作用、蒸騰作用。B點時,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0,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等于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說明光合作用的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此時對應圖一葉肉細胞的生理活動為5、6。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由29 ℃改為25 ℃,則植物的呼吸作用減弱,二氧化碳釋放量減少,故圖三中A點將向上移動。(5)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有:光照強度、溫度、二氧化碳濃度等。由圖三可知,C點(29 ℃)后隨著光照的增強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再增加,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達到峰值。故若要進一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建議提高二氧化碳濃度等。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7分)如圖為部分生物的生殖發育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
(1)圖丁所示的方式繁殖成活的關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蘋果除了用圖丁所示的繁殖方式外,還可以用種子進行繁殖,用種子繁殖的后代具有_____的遺傳特性。
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
雙親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圖甲中的M表示的發育過程稱為_________。
(3)圖乙中若D表示受精卵,請寫出家蠶一生的發育過程:_____________ (用字母和箭頭表示),與蝗蟲相比,家蠶的發育過程多了___ (填發育過程名稱)期。
(4)與青蛙相比,蛇能終生生活在陸地上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圖丙所示鳥卵的結構中,胚胎發育的部位是[ ]______。
變態發育
D→A→B

擺脫了水的限制
胚盤
→C
生殖和發育
2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1)圖丁嫁接是無性生殖,嫁接成活的關鍵是讓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蘋果除了用圖丁所示的繁殖方式外,還可以用種子進行繁殖,用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
(2)圖中蝗蟲、青蛙和家蠶的發育過程都屬于變態發育。
(3)圖乙中若D表示受精卵,則家蠶的發育過程要經過D受精卵、A幼蟲、B蛹、C成蟲四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而蝗蟲的一生經歷D受精卵、A若蟲、C成蟲三個時期,即D→A→C,因此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與蝗蟲相比,家蠶的發育過程多了蛹期。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青蛙是兩棲類,生殖和發育都離不開水。蛇是爬行類,卵生,用肺呼吸,生殖和發育擺脫了水的限制。
(5)圖丙所示鳥卵的結構中,[2]胚盤含細胞核,是胚胎發育的場所。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腎臟是人體主要的排泄器官,近年來腎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高速增長,基于濾膜的人工腎為腎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圖甲表示的是________,是腎臟形成尿液的基本結構功能單位。圖乙是種植了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濾膜,血液流經乙裝置時先經過濾膜,再經過種植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在此過程中模擬了腎臟形成尿液的兩大作用。血液流經濾膜的過程如圖丙所示,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穿過濾膜,因此濾膜的功能和圖甲中[ ]__________的作用相似;種植的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功能如圖丁所示,此部分細胞具有圖甲中結構③的________作用,重吸收的葡萄糖大部分由食物中的糖類物質消化吸收而來,參與消化糖類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
腎單位
血細胞、大分子蛋白質
腎小球
重吸收
唾液、腸液、胰液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研究人員用不同材料分別對兩層濾膜和六層濾膜的裝置進行了功能評估對比,結果如圖戊、己所示。據圖分析,___材料比較適合做人工腎的濾膜:六層濾膜的尿素清除率和無機鹽的重吸收量都高于兩層,這可能是因為六層濾膜增大了過濾和重吸收的________,使其效率更高。
C
表面積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1)圖甲為腎單位結構示意圖,泌尿系統通過腎單位進行腎小球的過濾作用以及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腎小球的過濾作用指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指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濾膜起到過濾作用,因此濾膜的功能與圖甲中的腎小球作用相似。消化糖類的消化液有唾液、腸液、胰液。
(2)結合圖戊和圖己分析,C材料具有很強的尿素去除效率和鈉吸收量,故C材料適合做人工腎的濾膜。多層濾膜可以增大過濾和重吸收的表面積,使其效率更高。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如圖是某家族苯丙酮尿癥遺傳病系譜圖(受基因A、a控制),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人類的苯丙酮尿癥與正常在遺傳學上被稱為__________;圖中Ⅱ-3和Ⅱ-4表現正常,而Ⅲ-7患病,這種現象被稱為_____。
(2)Ⅱ-5的基因型是____,Ⅱ-5的直系親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Ⅲ-8的基因組成與Ⅱ-4相同的概率是____。
(4)現有Ⅲ-8口腔上皮細胞、生殖細胞、成熟紅細胞、神經細胞各一個,這些細胞中X染色體加起來至少有___條。
(5)Ⅱ-3和Ⅱ-4再生一個健康女孩的概率是____。
相對性狀
變異
Aa
1、2、9、10、11(或Ⅰ-1、
2/3
2
3/8
Ⅰ-2、Ⅲ-9、Ⅲ-10、Ⅲ-11)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1)人類的苯丙酮尿癥與正常是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在遺傳學上被稱為相對性狀。圖中Ⅱ-3和Ⅱ-4表現正常,而Ⅲ-7患病,體現了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這種現象被稱為變異。
(2)由于Ⅱ-3和Ⅱ-4表現正常,生出了患病的Ⅲ-7,符合“無中生有為隱性”,可以判斷出苯丙酮尿癥是隱性性狀。Ⅰ-2患病,Ⅰ-1正常,因此Ⅰ-2的基因型是aa,Ⅰ-1的基因型是AA或Aa。而Ⅱ-5表現正常,Ⅱ-5的基因型只能是Aa。直系血親包括生出自己的長輩(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長輩)和自己生出來的晚輩(子女、孫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子女、外孫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輩)。Ⅱ-5的直系親屬有1、2、9、10、11。(3)Ⅲ-7患病,其基因型是aa,成對的基因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而Ⅱ-3和Ⅱ-4表現正常,因此Ⅱ-3和Ⅱ-4的基因型是Aa,遺傳圖解如下:
Ⅲ-8表現正常,由遺傳圖解可知,其基因組成與Ⅱ-4相同為Aa的概率為2/3。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男性的體細胞內染色體組成表示為“22對常染色體+XY”,那么男性產生的生殖細胞內染色體組成可表示為22條+X或22條+Y。女性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為:22對常染色體+XX,產生的卵細胞(生殖細胞)只有一種:22條+X。Ⅲ-8為男性,因此其一個口腔上皮細胞和一個神經細胞中的X染色體共有2條,一個生殖細胞中的X染色體有1條或無,而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所以無X染色體。因此Ⅲ-8口腔上皮細胞、生殖細胞、成熟紅細胞、神經細胞各一個,這些細胞中X染色體加起來至少有2條。
(5)由(3)小問中的遺傳圖解可知,Ⅱ-3和Ⅱ-4生一個健康孩子的概率是3/4,而生一個女孩的概率是1/2,因此Ⅱ-3和Ⅱ-4再生一個健康女孩的概率是3/4×1/2=3/8。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四)
(滿分:50分,時間:6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
B.利用性外激素干擾昆蟲的雌雄交配,屬于生物防治
C.某動物園飼養的動物、栽培的植物以及園中的微生物,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D.沙漠治理中植樹種草能防風固沙,體現了生物影響環境
2.為探究子葉的作用,科研人員將40粒大小一致的蠶豆種子平均分成4組,浸泡后,用刀片切除部分子葉,使每組子葉保留1/4、1/2、3/4和完整子葉,在適宜條件下培養10天后,測得植株平均高度如圖所示。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實驗的變量是蠶豆種子子葉的完整程度
B.實驗結論是:子葉越完整,幼苗長勢越好
C.蠶豆種子的子葉中儲存著豐富的營養物質
D.若使用玉米種子完成實驗可得出相同結論
3.人體骨髓中存在少量屬于多能干細胞的間充質干細胞(MSC),如圖為MSC分裂、分化成多種組織細胞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MSC的分化程度低于成纖維細胞
B.MSC分化形成脂肪細胞時遺傳物質發生改變
C.分化形成的多種組織細胞形態、結構與功能有差異
D.組織細胞衰老死亡后,可通過MSC分裂、分化進行補充
4.黃花風鈴木是一種適于庭院、公園、住宅區、道路綠化的重要樹種。下圖中的甲、乙、丙分別為黃花風鈴木的花、果實、種子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圖中序號②所示結構成熟后會散落出大量的花粉
B.當花完成傳粉、受精后,受精卵將來會發育成果實
C.果實內有多個種子,說明甲圖中結構③內有多個胚珠
D.圖丙中種子兩端的薄膜狀翅膀形結構利于種子的萌發
5.血液、尿液是反映人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下表為甲、乙、丙、丁四名男生體檢時的部分血常規和尿常規結果(其中“-”表示“沒有”,“+”表示“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白細胞 血紅蛋白 血型 尿液
測量值 正常值 測量值 正常值 血細胞 蛋白質
甲 4.8×109 (4-10)×109個/升 140 120-160克/升 A - ++
乙 5.2×109 70 B - -
丙 30×109 150 AB ++ -
丁 4.6×109 130 B - -
A.參照表中數據,四人中有炎癥的應該是丙,患貧血癥的是乙
B.若乙需要輸血,其他三人積極主動獻血,三人中最合適的是丁
C.丙的尿液中出現的異常現象,可能是由于腎小球發生病變的緣故
D.甲的尿液中出現的異常現象,是由于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發生障礙
6.下圖是探究植物三大生理功能的實驗裝置與記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中透明塑料袋內壁出現水珠,說明植物進行了蒸騰作用
B.乙裝置中燃燒的蠟燭熄滅,說明呼吸作用產生了二氧化碳
C.丙裝置充足光照4個小時后,可觀察到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D.丁圖所代表的植物如果能夠正常生長,則說明a<b+c
7.逃逸是鳥類躲避天敵捕食最常用的反捕食手段。麻雀后肢脛骨與跗骨之間的骨連接角度固定,無法向前伸直,所以不能單足行走只能跳躍。這種蹦跳方式使得麻雀可以較快起飛,逃離被捕食的危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自然狀態下麻雀遇到干擾會驚飛逃逸屬于先天性行為
B.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反捕食手段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C.麻雀后肢脛骨與跗骨之間的骨連接屬于不活動的骨連接
D.麻雀依靠肺和氣囊進行氣體交換可保證飛行時氧氣的供應
8.“衣領綜合征”醫學上稱為“頸動脈竇綜合征”。這種病癥大多是由于衣領過高、過硬或領扣、領帶扎得過緊,壓迫頸動脈竇,引起心率減慢,血壓下降,腦部突然缺血而出現頭痛、頭暈,甚至昏厥的現象。據圖分析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受損將無法產生興奮
B.竇神經是傳出神經,心血管中樞位于腦干
C.反射啟動后血壓降低導致出現“衣領綜合征”
D.“衣領綜合征”的反射活動屬于非條件反射
9.病毒性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傳染性強,傳播途徑不可控,危害極大。患者通常出現高燒,伴有寒戰、頭痛、肌肉酸痛和疲勞等癥狀,如果不積極治療,可能會出現肺炎、中耳炎、腦炎和其他并發癥。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流感病毒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的
B.從傳染病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屬于傳染源
C.在流感高發期,對公共場所進行嚴格消毒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D.流感康復者的血漿中含有一種抵抗流感病毒的特殊蛋白質——抗體
10.按蚊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其發育過程如圖所示,雌蟲吸取人、畜的血,傳播瘧疾和絲蟲病等傳染病,為預防這些傳染病可使用滅蟲劑和清除積水。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按蚊的發育方式為完全變態發育,1、2、3、4分別是卵、幼蟲、蛹、成蟲
B.由4的形態結構特點可判斷,按蚊屬于節肢動物中的昆蟲
C.雌性按蚊吸取人、畜的血,它是瘧疾、絲蟲病的傳染源
D.長期使用某滅蟲劑殺蚊效果越來越差,這是滅蟲劑對按蚊抗藥性變異選擇的結果
11.某學校同學在生態園參加研學活動,重點觀察了蜥蜴、丹頂鶴、兔子等動物。如圖中的圓圈表示上述生物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們之間的共同特征,下列觀點不正確的是(  )
A.E可以表示牙齒有門齒和臼齒的分化
B.F可以表示卵生,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C.G可以表示體溫不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D.H可以表示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
12.如圖是某同學在學習運動系統時制作的肌肉牽拉骨運動的模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肌肉牽拉骨繞關節運動時需要消耗能量
B.用該模型模仿屈肘動作時,③收縮,④舒張
C.用該模型模仿伸肘動作時,⑤起支點作用
D.①和②相當于兩塊骨,③和④相當于骨骼肌
13.小明對人體的部分器官或結構進行知識整理并繪圖,如圖數字表示血管,箭頭表示血流方向。那么,你認為他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甲中①和②表示肺和外界氣體交換過程,①與②相比,①含有較多二氧化碳
B.乙中血管③比血管④中的營養物質要多
C.血管⑥比血管⑤內的氧氣含量要高
D.⑦將腦產生的二氧化碳經心臟輸送至肺進行氣體交換
14.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分布極廣,與人類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以下有關微生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①一般由蛋白質和遺傳物質組成,在生長發育后期能形成芽孢
B.②形體極其微小、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以自我復制的形式繁殖后代
C.③屬于真核生物,在有氧條件下可發酵產生酒精用于釀酒
D.④為多細胞真菌,依靠蔓延到營養物質內部的菌絲吸收水分和有機物維持生活
15.鐮狀細胞貧血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鐮狀紅細胞是由血紅蛋白結構缺陷造成的,其存活時間遠低于正常紅細胞,導致紅細胞含量降低,引起貧血等癥狀。如圖乙為小敏家鐮狀細胞貧血的遺傳系譜圖,小敏父母再生一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A.1/2  B.3/4
C.1/4  D.3/8
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35分)
16.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努力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這一生命共同體”愿景,我們努力學習,提升素養。結合圖1(某地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之間的關系圖)和圖2(圖1中構成一條食物鏈的甲、乙、丙3種生物的相對數量圖),分析回答問題:
(1)該生態系統中,貓頭鷹與蛇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脊椎動物中的變溫動物有__________________;請寫出與青蛙有關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圖2,從食物鏈的角度看,若丙的數量突然增加,短時間內甲的數量會__________________;請列舉生物甲與其生活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__________________(至少1條)。
(3)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施用化學藥物滅害蟲會影響生態平衡。為保護環境,在既不傷害天敵又不污染環境的情況下,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17.同學們對植物生理活動進行研究并做相關實驗。圖一中1~6表示葉肉細胞內進行的部分生理活動,Ⅰ、Ⅱ表示細胞中的結構。同學們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同種植物葉,分成4等份,分別在不同溫度下暗處理1小時,接著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時,測定每份葉中有機物質量的變化繪制了圖二。圖三是29 ℃時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釋放量)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一中Ⅰ是植物進行 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場所。
(2)由圖二可知,植物葉在28 ℃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是__________________mg/h。
(3)圖三中,A點對應的光照強度下,植物進行的生理活動有__________________(填文字);B點對應的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的強度 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強度。此時對應圖一葉肉細胞的生理活動為 ________(用圖中數字表示)。
(4)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由29 ℃改為25 ℃,圖三中A點將向 __________________(填“上”或“下”)移動。
(5)圖三中C點以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再增加,若要進一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請提供一條合理化建議:________________。
18.(7分)如圖為部分生物的生殖發育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
(1)圖丁所示的方式繁殖成活的關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蘋果除了用圖丁所示的繁殖方式外,還可以用種子進行繁殖,用種子繁殖的后代具有________的遺傳特性。
(2)圖甲中的M表示的發育過程稱為________________。
(3)圖乙中若D表示受精卵,請寫出家蠶一生的發育過程: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頭表示),與蝗蟲相比,家蠶的發育過程多了________(填發育過程名稱)期。
(4)與青蛙相比,蛇能終生生活在陸地上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圖丙所示鳥卵的結構中,胚胎發育的部位是[ ]________。
19.腎臟是人體主要的排泄器官,近年來腎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高速增長,基于濾膜的人工腎為腎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1)圖甲表示的是________,是腎臟形成尿液的基本結構功能單位。圖乙是種植了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濾膜,血液流經乙裝置時先經過濾膜,再經過種植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在此過程中模擬了腎臟形成尿液的兩大作用。血液流經濾膜的過程如圖丙所示,血液中的________不能穿過濾膜,因此濾膜的功能和圖甲中[ ]________的作用相似;種植的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功能如圖丁所示,此部分細胞具有圖甲中結構③的________作用,重吸收的葡萄糖大部分由食物中的糖類物質消化吸收而來,參與消化糖類的消化液有________。
(2)研究人員用不同材料分別對兩層濾膜和六層濾膜的裝置進行了功能評估對比,結果如圖戊、己所示。據圖分析,________材料比較適合做人工腎的濾膜:六層濾膜的尿素清除率和無機鹽的重吸收量都高于兩層,這可能是因為六層濾膜增大了過濾和重吸收的________,使其效率更高。
20.如圖是某家族苯丙酮尿癥遺傳病系譜圖(受基因A、a控制),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人類的苯丙酮尿癥與正常在遺傳學上被稱為__________;圖中Ⅱ-3和Ⅱ-4表現正常,而Ⅲ-7患病,這種現象被稱為__________。
(2)Ⅱ-5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Ⅱ-5的直系親屬有__________。
(3)Ⅲ-8的基因組成與Ⅱ-4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
(4)現有Ⅲ-8口腔上皮細胞、生殖細胞、成熟紅細胞、神經細胞各一個,這些細胞中X染色體加起來至少有__________條。
(5)Ⅱ-3和Ⅱ-4再生一個健康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荣成市| 永定县| 清河县| 宝应县| 江孜县| 南漳县| 潮安县| 紫金县| 讷河市| 顺义区| 永和县| 仙居县| 保德县| 南岸区| 泸州市| 修水县| 梁河县| 宁蒗| 新巴尔虎右旗| 吉林省| 东山县| 宁远县| 灵山县| 东乌珠穆沁旗| 白沙| 巍山| 永吉县| 洛宁县| 灵石县| 永平县| 朝阳县| 南充市| 中西区| 柳林县| 滨海县| 浦江县| 安康市| 民勤县| 宣城市| 米泉市| 乃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