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1張PPT)第八章 認識國家第一節 日本聰明的一休哆啦a夢富士山、櫻花和服壽司日本印象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日本122°E154°E20.5°N45.5°N地跨北溫帶和亞熱帶全部位于北半球,東半球。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2.緯度位置地理位置亞洲的東部(東亞)、太平洋西北部的一個島國西臨-----日本海東臨-----太平洋西隔日本海與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西南隔東海、黃海與中國相望3.海陸位置日本海太平洋俄羅斯中國朝鮮韓國朝鮮海峽對比日本與非洲海岸線的特點,日本海岸線具有的優勢。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對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業都十分有利。神戶、橫濱(最大)神戶橫濱特點影響兩大港口北海道島(緯度最高)本州島(面積最大)四國島九州島東京(首都)瀨戶內海領土組成四個大島+幾千個小島+周圍的海域總面積約37.8萬平方千米總人口約1.27億日本平均人口密度:336人/ 平方千米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0人/平方千米一、地狹人稠的島國地形特征 平原面積狹小,多分布在沿海地區 最大平原:關東平原以山地、丘陵為主的地形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最高的山峰:富士山(活火山)自然環境富士山,日本最高峰3776m,呈圓錐形,山頂常年積雪,山麓櫻樹成林,是日本著名的旅游勝地。富士山最近一次大規模噴發是在1707年。冬季較溫和,夏季較涼爽全年降水較為豐沛氣候具有顯著的海洋性特點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氣 候河 流1河流呈放射狀2河流流程短3流域面積小4流速快水能資源豐富日本的櫻花日本櫻花開放時間日本櫻花開放時間從南向北逐漸推遲日本櫻花開放時間差異的因素緯度因素地形因素比較日本和蒙古海陸位置的差異及影響1.描述日本和蒙古的海陸位置,比較其差異日本位于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西臨日本海蒙古位于亞洲東部,深居內陸比較日本和蒙古海陸位置的差異及影響2.比較東京和烏蘭巴托的冬夏氣溫、年降水量的差異,分析其原因。差異東京氣溫年較差更小,降水更多且季節變化更小。原因烏蘭巴托深居內陸,氣候的大陸性強。原因日本四面臨海,氣候海洋性強比較日本和蒙古海陸位置的差異及影響3.根據日本和蒙古的海陸位置特點,推測兩國對外交通運輸的方式。日本是島國,對外交通以海運為主蒙古是一個內陸國,對外交通以公路、鐵路和航空為主自然環境——自然災害自然環境——自然災害——火山自然環境——自然災害——地震日本是全球地震活動最頻繁的國家之一。①日本“一年到頭每天都有各種小型地震發生”,日本近十幾年每月平均發生325次1級以上地震,相當于每天約10.8次。②2025年1月13日,九州島附近海域發生6.7級地震③2月21日,福島縣近海發生5.0級地震④2月25日,茨城縣南部發生4.0級地震;⑤2月26日,本州南岸近海發生5.8級地震火山地震頻繁的原因2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運動活躍1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應對地震,日本采取的措施防震演練配備防震應急箱地震預警系統木質房屋日本傳統的民居建筑多使用質地較輕的建筑材料思考:我國也是多地震的國家,可以向日本借鑒什么? 建立自然災害預警機制 加強防震教育 提升民眾的自救能力 提高建筑的抗震標準自然資源森林覆蓋率達67%,綠色王國知識總結二、經濟貿易大國1、日本農業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地狹人稠小型機械精耕細作單產高②海運便利①海灣眾多③科技發達④勞動力豐富日本經濟發展的條件有利條件不利條件①地域狹小②礦產資源貧乏③火山、地震多發④國內市場狹小2、日本工業人力資源豐富海上運輸便利引進國外先進技術①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確立了“貿易立國”戰略,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和海上運輸優勢,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鋼鐵、機械、汽車、化工、電子產業崛起,對外貿易發展迅速。“進口(原材料)—加工—出口(工業制成品)”型經濟形成,到20世紀70年代,日本已經成為世界第二貿易大國。近年仍居世界前列。工業發展經濟貿易大國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海 運便 利科 技人 力管 理海 運便 利經濟貿易大國索尼相機夏普超智能手機卡西歐手表松下電視三洋系列家電本田豐田馬自達尼桑“汽車王國”輸出轉型②20世紀80年代以來加速擴大海外投資銷售市場海外生產基地“商品輸出為主”“資本輸出為主”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人口老齡化環境污染土地緊張國內需求減少② 20世紀80年代,由于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內消費需求減少,日本加大了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基地和銷售市場,經濟由“商品輸出為主”轉型為“資本輸出為主”。資本輸出利用科技,政策環境投資美國和歐洲利用當地原材料投資巴西和澳大利亞利用廉價勞動力投資東亞和東南亞日本選擇海外投資的市場及原因優衣庫吉野家無印良品佳能索尼松下電器日本知名品牌——跨國公司新課探究情境導入20世紀90年代,“科學技術創造立國”高新技術產業第三產業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國際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日本國內經濟進入低迷期,在世界經濟總量中占比下降。拓展閱讀“機器人王國”日本制造的工業機器人和智能機器人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因此,日本被稱為“機器人王國”。←日本是全球工業機器人的最大生產國,占據著全球40%以上的市場份額。工業機器人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電子電氣、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領域。→近車來,日本智能機器人在醫療、教育、家政、娛樂等生活服務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受到國際市場的青睞。日本群島主要工業分布工業分布2.從資源和市場的兩個方面,分析日本工業區高度集中在沿海的原因。太平洋沿岸瀨戶內海沿岸1.指圖說出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和北九州等主要工業城市,描述日本工業區的分布特點。因為這些地區多優良港灣,交通便利,有利于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產品。沿海分布,且分布高度集中探究活動探討人口老齡化對日本經濟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日本步入老齡化社會,80年代以來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高齡少子化”勞動力短缺社會養老負擔加重相關產業受到影響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低端制造業轉移人口老齡化——措施1建立完善保險、養老體系2推遲退休年齡3放寬移民政策4推動技術發展,智能人工人口少子化——措施人口生育率降低晚婚或不婚晚育或不育人口少子化民族——大和民族傳統服飾——和服通用語言——日語地理が大好き三、東西方兼容的文化日本和食日本茶道日本的古代文化奈良唐招提寺日文和服日本佛教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三、東西方兼容的文化.明治維新后的日本文化西裝西式洋房西餐歐美文化影響到社會的各個階層三、、東西方兼容的文化日本氣候四季分明,傳統服飾如和服會根據季節調整材質和樣式;①夏季的“浴衣”采用輕薄透氣的棉麻面料;②冬季則使用厚重的織錦保暖;③多山的地形和濕潤氣候促使服裝注重功能性,如傳統服飾的寬松剪裁便于活動,現代服裝也常加入防潮、透氣等設計;④日本頻發地震,民眾日常穿搭普遍簡潔輕便,方便緊急情況下行動。衣:四季分明與實用設計①作為島國,日本海洋資源豐富,飲食以海鮮為主,壽司、刺身、天婦羅等料理聞名全球。②多山地形適合種植水稻,米飯成為主食;③山區特產如香菇、竹筍也融入日常飲食。④四季分明的氣候讓日本人尤為注重食材的季節性,春季品嘗櫻花料理,秋季享用松茸和大閘蟹,形成“旬之味”的飲食文化。食:海洋與山地的饋贈①人字形茅草屋頂:屋頂呈60度陡坡的人字形,形似雙手合十,故得名“合掌造”。這種設計便于冬季大雪快速滑落,避免積雪壓垮房屋,同時減少雨水滲透。②木造無釘工藝:建筑完全以木材為原料,不使用一根釘子,通過榫卯結構和草繩綁扎固定,既保證了房屋的堅固性,又賦予其良好的柔韌性,能有效抵御地震和大風。③多層空間布局:房屋通常為四五層結構,一樓為起居室、廚房和浴室,二樓用作貯藏室,閣樓則利用三角形屋頂空間,曾是養蠶、織布的場所,充分體現了實用性和功能性。住:抗震與空間利用①多山和島嶼分布的地理特征,使得日本的交通以軌道交通為主。②貫穿全國的新干線高速列車連接主要城市,而山區則依賴公路和纜車。③海岸線綿長促使海運發達,港口城市如橫濱、神戶成為重要物流樞紐。④在城市內部,由于街道狹窄,自行車和步行是常見的短途出行方式,同時公共交通系統高度發達,覆蓋密集,減少了對私家車的依賴。行:地形與交通的適應知識梳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