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湖北省部分高中春季高二年級期中聯考歷史本試卷共6頁,19題。全卷滿分100分??荚囉脮r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認真核準準考證號條形碼上的以上信息,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新石器時代出土的海貝一般沒有加工痕跡;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海貝兩端均有小的穿孔,商周時期為便于攜帶其穿孔變大,幾乎將整個背部磨掉,成為背磨式;春秋戰國時期海貝基本上都是背磨式。背磨式海貝產生及普及表明A.人們審美觀念的改變 B.貨幣鑄造技術成熟C.受其他貨幣制式影響 D.商品經濟有所發展2.先秦時代,“非祭祀無酒肉”,酒主要用于祭祀活動。漢代則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節日飲酒(如下表)。由此可知活動 祭祖 祭神 實飲 交往 娛樂 迎季正日 O O O O立春 O O正月上丁 O O正月上直 O O社日 O O O O O三月上巳 O O O O五月五日 O O夏至 O O O伏日 O O O O入月節 O十月旦 O O O冬至 O O O O O日日 O O O O O O(注:O表示可飲酒)A.節日活動日趨豐富 B.人文精神初現C.飲酒呈世俗化趨勢 D.對外交往擴大3.東晉南朝時原籍北方的僑流大部分成為白籍戶,享受“不稅不役”的待遇;再有京城一些人,“多為諸王公貴人左右、佃客、典計、衣食客之類,皆無課役”。而南方不少土著人民因不堪賦役重負而投靠大族、逃亡他境或冒充白籍戶。政府因此實行A.土斷政策 B.大索貌閱 C.十家牌法 D.保甲制度4.唐麟德二年(665年)高昌官府審理張玄逸失盜案時,犯罪嫌疑人知是(人名)在辯辭中用鄰里的證言證明其長期患病,無法越墻行竊,最終促使司法官員重新審查案件。據此可推知A.藩鎮割據導致地方治安的混亂 B.司法程序重視鄰里證言的作用C.唐代中央對邊班的管理的強化 D.唐代基層治理的效能有待提升5.北岳御祭是由皇帝或朝廷主導的官方祭祀活動,一般在皇帝登基親政、升袝致祭、寇除凱旋、壽誕慶典等情況下舉行,據《三晉石刻大全》碑文統計,自順治朝迄光緒朝,清朝共九位皇帝曾遣官致祭北岳37次,此舉旨在A.提升三晉地區社會影響力 B.推動北方地區社會教化C.鞏固社會主流思想的地位 D.彰顯政權和皇權合法性6.1839年林則徐主持翻譯國際法時,邀請美國醫生伯駕翻譯了(國際法)中各國有關禁止違禁品和戰爭、封鎖等內容,試圖以此要求英國停止鴉片貿易。這表明A.清朝政府主動融入了國際外交體系 B.近代國際法已為清政府熟練掌握C.有識之士運用國際法維護國家權益 D.傳統朝貢外交體系徹底走向瓦解7.孫中山在(同盟會宣言)中正式宣稱同盟會志士上繼先人遺烈,并奉洪秀全為“革命先驅”。辛亥革命后洪秀全和太平天國開始有了合法的正面地位。孫中山的這些做法意在A.論證臨時政府的合法地位 B.肯定太平天國的功績C.借太平天國宣傳革命思想 D.擴大三民主義影響力8.1929年4月,毛澤東指導建立了贛南第一個革命政權-興國革命委員會,主持制定了《興國土地法》。將“沒收一切土地”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毛澤東認為“這是一個原則的改正”.這反映出A.革命統一戰線得以鞏固 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更明確C.民主革命道路出現轉折 D.土地革命鞏固了農村革命政權9.中國共產黨將協商民主機制引人民族事務治理中,促進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高度契合。民族區域自治始終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始終堅持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這些做法利于A.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政治基礎 B.擴大民族自治機關的自治權C.彰顯民族區域自治主體的多樣性 D.提高少數民族政治經濟地位10.下圖為1997-2016年東部地區對外貿易總額變化情況,這可用來說明我國A.貿易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結構的優化B.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C.擴大對外開放推動了貿易持續增長 D.對外貿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11.《漢謨拉比法典》規定,自由民要講婚姻道德,男方交聘金聘禮訂婚后,因“見其他婦女”而拒娶之,女方則占有其全部聘金聘禮;若女方因第三者而拒婚,應退還聘金聘禮,且第三者不得娶其為妻等。這一規定利于A.維護自由民婚姻自由 B.塑造良好的社會風尚C.實現男女權利的平等 D.保護自由民私有財產12.有學者研究世界歷史上的某帝國,稱其是古代世界最耀眼的一顆明星,不僅經受住了羅馬帝國種種危機的考驗,還以其獨特的韌勁將帝國文明延續千年之久,成為連接希臘羅馬古典文化與文藝復興運動的紐帶。最符合該學者研究主題的史實是A.帝國的崛起導致傳統的商道受阻 B.圣索菲亞大教堂以羅馬式穹頂而聞名C.頒布了歐洲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D.都城伊斯坦布爾成為歐洲最大的城市13.馬丁·路德在獲得德皇的保護之后,做了一件至今讓德國人驕傲的事情,那就是他花費了大量時間將圣經翻譯為德語,塑造了德國的語言和民族身份。馬丁·路德此舉A.直接推動了德國的統一 B.確立了《圣經》至上的權威C.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擴展 D.改變了歐洲人的文化生活14.門羅主義反對歐洲列強改變美洲主權國家邊界,但并不向美國施加這樣的自我約束。當美國試圖改變其他國家邊界或干涉其他國家內政時,它通常會訴諸一種自下面上的政治正當性原則-不是王朝正統主義,而是人民的權力和人民的同意??梢?,門羅主義A.是美國全球擴張的話語工具 B.利于支援拉美民族民主獨立運動C.推動了歐洲啟蒙思想的傳播 D.促進了美洲國家間的團結與合作15.下圖為1961-2015年美國汽車市場的美系(空間寬大舒適,動力性能強勁)、日系(節能精致)、德系(外觀穩重大氣)市場份額。該圖可論證這一時期①美日間經濟競爭日趨激烈 ②美國制造業優勢的喪失③歐美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④能源危機影響消費導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士族與選官制度】(15分)材料一“青齊地區”通常指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青州和齊州所轄區域。南北朝時期青齊地區是南北政權爭奪的焦點;北魏曾在此設立“青齊豪族”統治,吸納當地門閩勢力,隋店時期,士族地主的政治地位較南北朝時期明顯下降,但他們并未退出歷史的舞臺,而是就隋唐新設立的政治制度,尋找斷的發展途徑,延續家族的輝煌。在唐初。門菌制與科舉制度并行,注重士莊入仕機會均街,這對士族地主來說既有機遇又有挑戰。唐朝青齊地區不乏士族勢力,但相較而下,應族在數量、范圍上則更為龐大。材料二表1,表2、表3是青齊地區不同歷史時期(所末唐初、盛唐、唐中后期)的入仕情況、表1 表2人物 人才類型 官職 入仕建徑 人物 人才類型 官取 人任途徑員半千 文取 太于諭德 制季 段文昌 文取 相穆寶 舉再孟說 文 同州劉史 進士 張道古 文雙 著作郎、正右拾造 進士唐卓 文取 比部郎中街史 科華 孟筒 文章 山南東道節度使 進士、制季項分名 武職 右式衛用府右部符 口前何彥先 文 官分部 科華項法 武職 寫騎將軍左成衛用府中年 門前段懷本 文章 禮部郊中 科季王敬武 武取 大附、同中書門下平章亭 軍功街又整 武職 右局衛 門前 王師范 武職 平盧節度便 承父業郭度理 武職 右 衛將軍,北庭都護 軍功 諸葛爽 武職 檢校司空 功李魚業 文票 報權書部、青州司功 進士 李果 武取 征南大將軍 科舉表3人物 人才類型 官票 入仕建徑段偃師 文取 邱詞刷史段志寶 武職 植國大將軍,揚州都督 耳功段項 武職 左色門大將不,表表國會 軍功、門前秦叔空 武職 左武衛大將軍 不功李又滿 發職 譚州總管、封平座公 軍功羅士信 武取 擇到總管、封邦國金 軍功-以上材料均指場自李盟盟(隋唐選官創度與青齊地區的社會變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析唐初青齊士族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三份表格對應的歷史時期,并分別說明理由。(9分)17.【時局與幣制改革】(14分)材料一自19世紀70年代起,國際銀價持續下跌,1海關雨兌換的英鎊,從1872年的79.75便士下跌到1902年的31.2便士。中國沿用白銀,導致使用黃金或英情償付外債和踏款產生巨額鎊虧,所欠外債及貼款數額隨之劇增。清末以后,中國海關稅銀的征納存在傾館等手續費,以及銀兩、銀貨與面額不符或貼現等情況,多次引發摩擦與糾紛,甚至引發外交交涉。庚子事吏后,依據《學丑條約)中關于各國可與中國商議更改通商行船條約及其他通商事宜,英國、美國、日本、葡萄牙等國要求與中國修訂商約。各國所提修訂商均條款中,均要求中國及時整頓國法、統一貨幣。中國希望借助外部勢力統一幣制,1903年3月,清政府嘗試在北京設立銀錢總廠,鑄造統一銀幣。但由于自行鑄幣帶來的巨額救益,各省造幣廠并未停止鑄幣,地方勞力的抵制,也造成幣制改革遲遲未能取得進展。-摘編自然昌錕(清末民初中國的幣創改革)材料二幣制改革正式開啟后,中國意圖向美國、日本尋求幫助并向國際銀行團借款完成幣制改革。但各國在提供借款的同時,提出了諸多團加條件,企圖深度參與中國幣制改革,獲取更大的經濟、政治利益,尤其是要求中國聘請外籍幣制顧問,給了美、日等國干預中國內政的空間,從民初衛斯林的建議,到20世紀30年代英籍顧同李滋羅斯、關籍顧網楊格參與法幣改革,無不昭示著這一點,各國田繞中國幣創改革主導權的長時同爭奪,也給中國維持銀本位帶來了一定的轉國余地。-捎編自王麗《關籍顧問楊格與戰前中國的幣制改革)(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清末幣制改革的原因,并簡要說明帝國主義列強支持清政府“統一幣制”的目的。(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簡要評析清末民初中國的幣制改革,(6分)18.【物種交流與文明發展】(14分)材料一西屬美湖大陸可以說是在1519年與1540年間放征服的,當騎在高頭大馬上,手持鐵創武器、甚至火槍的西班牙人深入到關洲內陸時,這場較量的勝負已沒有多大的懸念,歐洲人還掌握著另一個看不見的武器-天花、霍亂、且疫等病菌,這些病菌來到關洲,當地人對其完全沒有抵御能力,在短短的時間內,美明土署大量死亡。-摘編自張永欣(哥倫市推動全球農作物大交換)等材料二伴隨著橫波大洋的探險船隊,美潤的物種玉米、土豆、番茄、花生、煙草和中啡等,放運到了歐洞,并漸漸傳播到了這塊大陸的另一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區-中國,玉米和土豆的引進,并沒有擠占小麥和水稻原有的種植空間,它們對土地的肥沃程度幾乎沒有任何執劇,缺水的山坡上,甚至是遍布石頭的貧爵土地,都可以種植,并且產量驚人。歐亞大陸的動植物也紛紛墜陸美洞,到現在,從北美大平原到南是潘循斯草原,駿馬征費,牛羊遍地,小麥的引進更使北美平原成為世界的糧倉。16-17世紀,甘蔗傳人巴西和加勒比地區,很快成為以非洞黑奴勞動力為基礎的種植四經濟的中流砥柱。達兩塊大陸之間的物種傳播,被稱為“哥倫布大交換”,它主要發生在16世紀:到下一個世紀,這種交換的成果已經顯著地體現在人類文明發展上,-摘編自[美]均輸·麥克尼爾(世界歷史中的物種交流)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西班牙在拉美開展殖民活動的歷史背景。(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16-17世紀物種大交換的特點,并分析其影響。(8分)19.【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傳統文化】(12分)材料作為人類文明斷形態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邏輯發展。兩者高度契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追求提供底蘊和支撐,為其高質量發展提供獨特的治理理金。中國式現代化持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源- 人口規模巨大約中國式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民像邦本。本國邦寧”(《商書·五于之數》)二 共同富裕是中國文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其取時也,權有無,均貧害,不以春嗜吸”((晏于春秋》)三 “兩個文明”“五位一體” “名曰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庸,用也?!保ǎ▉y記正義》)四 構定人員命運共同體 “強不執弱,眾不助家,富不儔貧,貴不做踐”、“以和力貴”“和而不同”。《《論語·子路)等)-摘端自房廣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酒券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意函與實踐要求)在上述中國式現代化特征中任選其一,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與優秀傳統文化的淵源”,結合所學知識,自擬論題,展開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參考答案1.D。海貝從新石器時代到春秋戰國時期,穿孔變化以便攜帶,背磨式海貝普及,這是為了更方便在商品交換中充當媒介,表明商品經濟有所發展;材料未體現審美觀念改變,A錯誤;海貝不是鑄造的貨幣,B錯誤;材料未提及受其他貨幣制式影響,C錯誤。2.C。先秦酒主要用于祭祀,漢代節日飲酒增多,應用場景擴大,呈現世俗化趨勢;材料僅體現酒在節日中的應用,未體現節日活動日趨豐富,A錯誤;材料未體現人文精神,B錯誤;材料未涉及對外交往,D錯誤。3.A。東晉南朝時僑流和部分京城人員逃避賦役,南方土著人民也因賦役重負采取各種逃避手段,政府實行土斷政策,將僑人編入當地戶籍,承擔賦役;大索貌閱是隋朝核實戶口的措施,B錯誤;十家牌法是明朝王陽明推行的基層治理措施,C錯誤;保甲制度是宋朝開始實行的一種基層治安制度,D錯誤。4.B。犯罪嫌疑人用鄰里證言證明自身情況促使司法官員重新審查案件,說明司法程序重視鄰里證言的作用;材料未體現藩鎮割據導致地方治安混亂,A錯誤;材料無法體現唐代中央對邊疆的管理強化,C錯誤;僅一個案例不能說明唐代基層治理效能有待提升,D錯誤。5.D。北岳御祭由皇帝或朝廷主導,在多種重要情況下舉行,旨在借助祭祀活動強化政權和皇權的合法性;提升三晉地區社會影響力不是主要目的,A錯誤;推動北方地區社會教化并非此舉核心意圖,B 錯誤;鞏固社會主流思想地位與祭祀活動關聯不大,C錯誤。6.C。林則徐主持翻譯國際法相關內容,要求英國停止鴉片貿易,體現了有識之士運用國際法維護國家權益;清政府當時沒有主動融入國際外交體系,A錯誤;“熟練掌握”說法錯誤,B錯誤;1839年傳統朝貢外交體系未徹底瓦解,D錯誤。7.C。孫中山奉洪秀全為“革命先驅”,在辛亥革命后讓洪秀全和太平天國獲得正面地位,意在借太平天國宣傳革命思想,動員民眾;與論證臨時政府合法地位無關,A錯誤;肯定太平天國功績不是主要目的,B錯誤;材料與擴大三民主義影響力無關,D錯誤。8.B。將“沒收一切土地”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明確了土地革命的對象,使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更明確;當時革命統一戰線已破裂,A錯誤;民主革命道路仍是農村包圍城市,未出現轉折,C錯誤;材料強調的是土地政策的調整,不是土地革命對農村革命政權的鞏固,D錯誤。9.A。中國共產黨將協商民主機制引入民族事務治理,堅持統一和自治、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利于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政治基礎;沒有擴大民族自治機關的自治權,B錯誤;材料未體現民族區域自治主體的多樣性,C錯誤;材料主要強調對民族共同體的影響,不是提高少數民族政治經濟地位,D錯誤。10.C。1997-2016年東部地區對外貿易總額整體呈增長趨勢,說明擴大對外開放推動了貿易持續增長;材料未體現經濟結構優化,A 錯誤;材料沒有對比區域經濟發展情況,B錯誤;材料未體現對外貿易受外部環境影響,D錯誤。11.B?!稘h謨拉比法典》對自由民婚姻的規定,有利于規范婚姻行為,塑造良好的社會風尚;規定中未充分體現維護婚姻自由,A錯誤;當時男女權利不平等,C錯誤;材料重點不是保護私有財產,D 錯誤。12.B。圣索菲亞大教堂以羅馬式穹頂而聞名,體現了拜占庭帝國對羅馬古典文化的繼承,成為連接古典文化與文藝復興運動的紐帶;帝國崛起導致商道受阻與延續帝國文明無關,A錯誤;歐洲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銅表法》,C錯誤;都城成為歐洲最大城市不能體現其延續帝國文明的作用,D錯誤。13.C。馬丁·路德將《圣經》翻譯為德語,使更多人能理解《圣經》,有利于宗教改革思想在德國的傳播;沒有直接推動德國統一,A錯誤;《圣經》至上的權威早已確立,B錯誤;“改變了歐洲人的文化生活”表述夸大,D錯誤。14.A。門羅主義反對歐洲列強干涉美洲事務,但美國自己卻可以干涉,是美國全球擴張的話語工具;不利于支援拉美民族民主獨立運動,B錯誤;與歐洲啟蒙思想傳播無關,C錯誤;會破壞美洲國家間的關系,D錯誤。15.B。從圖中可以看出美系、日系、德系汽車在美國市場份額的變化,體現了美日德經濟競爭日趨激烈;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后,節能的日系汽車市場份額上升,說明能源危機影響消費導向;美國制造業優勢并未喪失,②錯誤;材料未體現歐美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③錯誤。16.(1)機遇:唐初門蔭制與科舉制度并行,士族有入仕機會。挑戰:科舉制度的發展對士族以門第入仕形成沖擊;士族地主政治地位較南北朝時期明顯下降。(2)表1對應唐初,理由:人才類型多樣,有通過門蔭入仕的,也有科舉入仕的,符合唐初門蔭制與科舉制并行的情況。表2對應盛唐,理由:有較多通過科舉入仕的官員,如進士、制舉等,反映出盛唐科舉制的發展。表3對應唐中后期,理由:出現較多武將任職情況,如節度使等,符合唐中后期藩鎮割據,武將權力較大的特點。17.(1)原因:國際銀價下跌,中國用白銀償付外債賠款產生巨額虧空;海關稅繳納存在手續費、貨幣兌換等問題,引發外交糾紛;商約條款要求中國統一貨幣。目的:深度參與中國幣制改革,獲取更大的經濟、政治利益。(2)評析:清末民初幣制改革是在內外壓力下進行的。改革有利于統一貨幣,促進經濟發展;但地方勢力抵制、帝國主義列強干涉,導致改革進展緩慢。改革過程中,各國圍繞主導權的爭奪,給中國維持銀本位帶來一定困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爭取了一些空間。18.(1)歷史背景:新航路的開辟,使西班牙能夠到達拉美;西班牙王室支持海外探險和殖民擴張;西班牙擁有先進的武器和軍事技術。(2)特點:涉及動植物種類多;范圍廣,涉及歐美大陸;雙向交流。影響:促進了世界各地農業的發展,如玉米、土豆在歐亞大陸種植,小麥在美洲種植;改變了一些地區的經濟結構,如甘蔗在巴西和加勒比地區成為種植園經濟的支柱;推動了人口的遷移和融合;但也給美洲原住民帶來災難,如疾病傳播導致大量死亡。19.示例:論題:中國式現代化中共同富裕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淵源深厚。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若取財色,權者無,均貧富,不以泰為憂”等理念,蘊含著追求公平、均衡財富的思想。在古代,統治者施行一些輕徭薄賦、均田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種理念。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共同富裕是重要特征。我國通過實施脫貧攻堅戰略,讓數以億計的貧困人口脫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在收入分配方面,注重再分配調節,縮小城鄉、區域和群體間的收入差距。這些舉措都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公平、均衡思想的傳承和發展。可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式現代化中共同富裕提供了理念支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