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春七年級期中教學質量監測歷史試卷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個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答案最符合題目要求)1.閱讀中國古代時間軸,關于階段①的特征表述正確的是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繁榮與開放的時代C.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2.《科舉制度與近代文化》指出,隋唐科舉制“不論貴族和平民皆可參加公開考試…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為草野寒酸之士開辟了登仕之途。”這表明科舉制度A.導致文官地位超過武官 B.消除了人們的門第觀念C.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D.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3.歷史學家陳寅恪倡導“以詩證史,以史說詩”的治學方法。中國傳統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歷 史信息,為后人了解歷史面貌提供了豐富材料。下列詩詞與史實印證相符的是4. “自古男人掌朝綱,誰料女杰作俊賢。”詩中提到的皇帝歷經千年,褒貶不一,但還是有人稱贊其統治是“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這位皇帝的突出貢獻是A.結束長期分裂的局面 B.創立殿試制度C.派文成公主入藏和親 D.加重人民負擔5.下列圖片內容能夠體現唐朝陶器生產水平的是6.下圖是唐墓資料中騎馬婦女的壁畫圖像,在初唐和盛唐時期,女子騎馬、蹴鞠、射箭、下棋等成為一種社會風尚。這種現象最能體現唐朝A.中外交流頻繁B.經濟繁榮昌盛C.社會風氣開放D.文學藝術多彩7.五代十國后期,北方繼續保持了后唐時就形成的基本完整局面,而南方的九個政權在經過兼并后也變為五個。這種狀況A.反映了統一的必然趨勢 B.造成了南方的戰亂更多C.使北方經濟能穩定發展 D.斷絕了各地的經濟聯系8.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太宗A.開明的民族政策 B.開放的對外政策C.對漢族和少數民族區別對待 D.打壓漢族均衡各方勢力9.唐玄宗封渤海國首領為渤海郡王,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這說明唐玄宗加強對少數民族管理的方式是A.設置機構 B.和親政策 C.冊封首領 D.武力征服10.祖沖之創制當時最先進的歷法《大明歷》后由朝廷正式頒行;唐玄宗征召僧一行入宮,制定了《大衍歷》,并將之通行天下。這說明我國古代A.經濟重心南移 B.官員素養提高 C.歷法源遠流長 D.政府關注民生11.七年級⑵班同學們開展項目化學習,下面是他們展示的匯報內容。由此可知,他們研究的主題是A.民族交流,開放包容 B.經濟繁榮,貿易繁盛C.多彩文藝,華彩復現 D.世界樞紐,萬國來朝12.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以下是有關中國歷史上著名帝王的對聯,描述宋太祖趙匡胤統治的對聯是A.開明君主吸亡訓,貞觀之治創唐榮 B.武周政治得發展,無字之碑后人評C.調整政策呈開元,后期昏庸誤王國 D.陳橋兵變成君主,崇文抑武是方針13.下圖是某位同學繪制的某時期政權更替形勢知識結構示意圖,這一時期的時代主題應該是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化B.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14.遼宋夏金元時期,各民族之間經濟和文化趨同性逐漸加強。元朝建立之后,進入中原的契丹人、金人都被稱為漢人,正體現了這種趨同性。材料說明了這一時期A.各族間實現長久和平 B.社會經濟繁榮C.民族交融的趨勢加強 D.中外交流頻繁15.電視臺拍攝了一部反映元朝建立和統一的歷史紀錄片,片中出現了以下四個場景,其中與史實相符的是①蒙古與南宋形成長時間的對峙局面②成吉思汗定國號元,定都大都③忽必烈廣開言路,整頓吏治④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管理臺灣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16.岳飛的“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反映了A.未雨綢繆的前瞻意識B.英勇不屈的報國情懷C.飄逸瀟灑的浪漫風格 D.閑適自由的樂觀精神第Ⅱ卷(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17. (21分)在歷史的長河中,國家的興衰往往與統治者密切相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藉忠臣。——唐太宗(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哪項治國措施 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太宗的“明鏡”是誰?(6分)材料二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黍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憶昔》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杜甫《無家別》(2) “開元”、“天寶”是誰統治時期的年號,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他統治后期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事件?(6分)材料三初,(宋)太祖謂趙普日:“自唐季(末)以來數十年,兵革不息,其故何也 ”普曰: “由節鎮太重,君弱臣強,今唯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摘編自《上智部 宋太祖》(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從“權” “錢” “兵”三個方面回答宋太祖采取的具體措施。(各舉一例即可)(6分)(4)根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從這些統治者身上得到的啟示。(3分)18. (31分)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印記。某校七年級(1)班同學開展了一場歷史主題探究活動,請你 參與。【物態印記 經濟發展】(1)圖1為隋朝開鑿的大運河,根據所學知識,寫出①②處的地名。(4分)根據圖2及所學知識,寫出圖2中生產工具的名稱并指出它的優勢。(6分)【人物印記 對外交流】材料二唐代中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國力強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為當時世界 各國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帶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傳播四方,促進了中外文化大交流。——摘編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2)根據材料二,寫出最能體現唐朝時期“把域外文化帶入唐土”的歷史事件。把大唐文化傳 播到日本的著名人物是誰? (6分)【史料印記 民族關系】材料三政權 民族關系遼與北宋 共存165年,和平時期122年,失和時期僅43年。北宋與西夏 1038年開始不斷有邊境戰爭,1044年議和,1084年再次交戰,1098年后再無大規模戰爭。(3)根據材料三,指出遼與北宋122年的和平局面與哪一盟約有關?(3分)并根據材料三,概括 北宋與遼、西夏的關系。(3分)【政治印記·制度留痕】圖3元朝示意圖(4)根據圖3,指出元朝在①地區設立的中央行政機構。(3分)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談談它對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產生了怎樣的影響。(6分2025年春七年級期中教學質量監測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16:BCDB BCAA CDCD BCBB二、非選擇題:17.(21分)(1)措施:知人善任、虛心納諫;“明鏡”:魏征;(6分)唐玄宗;(3分)安史之亂(3分)加強行政權:加強君權,采用分化事權的辦法,分割宰相的權力;派文臣擔任知州,三年一換;設置通判,分化知州的權力;(任答其一得,2分)加強財權:加強對地方稅收的控制,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2分)加強兵權:采用杯酒釋兵權的辦法,解除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任用文臣管理軍務;經常調換將領,定期換防(任答其一得2分)(4)治理國家要選賢任能,重視人才;統治者要以民為本,注重減輕百姓負擔;得民心者得天下等等(任答一點,言之有理即可,3分)18.(31分)(1)①涿郡;②余杭(4分)圖2:曲轅犁(3分)優勢:輕便靈巧、操作時可自如的控制深淺,回轉省力,適于精耕細作。(3分)玄奘西行(3分)鑒真;(3分)澶淵之盟;(3分)關系:時有戰爭,以和為主;(3分)宣政院;(3分)行省制;(3分)影響:行省制度的創立,是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成為我國省制的開端;(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