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尚曲靖市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第二次教學質量監(jiān)測歷史試題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已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有關信息,在規(guī)定的位置貼好條形碼。2考生作答時,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答題無效;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在簽題卡上將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作答非選擇題時,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戰(zhàn)內相應位置上。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考古發(fā)現,距今5000年前后的河南靈寶西坡遺址中,大型中心性聚落內的核心建筑一般都選址于聚落中央或高地上,F105、106等大房址門道和火塘位于同一條軸線上,室內四個頂梁柱和周圍的墻壁柱也大致以軸線對稱分布。這說明A.中華文明早期特征初顯B.城市營造技術日趨成熟C.社會貧富分化開始產生D.王權為中心的秩序建立2.西漢初年,漢朝法律對王國事務的干預限于謀反等重罪,各王國另有自己的法律。王國官吏皆“從王治”,案件審理程序基本上脫離漢朝而自成系統(tǒng),王國官吏多由本國土人充任,使王國政洽普遍表現出從俗傾向。這A導致地方行政成本提高B.凸顯法律體系日益完備C.強化中央對王國的控制D.適應漢初現實統(tǒng)治需要3.下表是不同史籍關于“薛仁貴(614一683年)三箭定天山”的歷史敘述,對此解讀合理的是朝代作者來源節(jié)選內容(薛)仁貴降(鐵勒)九姓事,云軍中為之歌曰:“將軍三唐朝苗神客《薛仁貴碑》箭定天山,戰(zhàn)士長歌入議關。"后晉劉胸等時(鐵勒)九姓有眾十余萬,令驍健數十人逆來挑戰(zhàn),仁貴《舊唐書》發(fā)三夫,射殺三人,自余一時下馬請降。(鄭仁泰、褲仁貴)情翼斯席,志希貨賄,不聞存懋,必置北宋王軟若等《冊府元龜》誅夷,乃肆兇殘鐵物逃散,猶未梟懸,漠北之亂未平。A.史料越接近時空現場越客觀B.薛仁貴取得了對鐵勒的重大勝利C.綜合多種敘述即可得出真相D.史料運用應遵行多元互證的原則歷史試題卷第1頁共8頁4:北宋時期,16戶四川麻民因鐵錢沉重、幣值過低、不利于大額長程貿易,以“合伙”、“眾籌”的形式運營私營交子。但私營交子很快因難以按約定兌現退出流通,官府接手后以國家財政資源作為價值保臃,官營交子成為四川當地的流通貨幣,又是國家跨區(qū)域調度財政資源的亞要工具。這說明A紙幣解決了政府的財政危機B.商品經濟推動貨幣的改革C.政府對紙幣發(fā)行的有效管理D.紙幣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5.清朝中期,云南省的各府、州乃至到縣紛紛編纂方志。《廣南府志》由知府李熙齡統(tǒng)籌,大量本土鄉(xiāng)紳為主要編寫人員;《開化府志》主要內容為“疆域”“山川”“河流”和“橋梁”等,強調“今家置詩書,俗之禮儀,人文之盛,濟濟恂恂,媲美大邦矣”。據此可知,清代地方志的編修A.規(guī)范了地方志編寫的范例B.旨在介紹地區(qū)的風土人情C.強化邊疆地區(qū)的政治認同D.促進基層文教事業(yè)的發(fā)展6.下表是中國近代部分鐵路修筑信息一覽表。表中投資主體的差異體現出里程妖路起始,點建設周期(年)(千米)投資國中東鐵路滿洲里一綏芬河1898-19021560俄國安奉鐵路丹東一沈陽1904一1905302日本膠濟鐵路青島一濟南1899—1904395德國道清鐵路道口一焦作1902-1907150英回滇越鐵路越南一河口一昆明1901—1910859法國A.近代中國鐵路修筑技術落后B.列強爭奪在華權益日益激烈C.列強進行商品輸出的需求D.清朝政府重視外資的利用7.1920年,陳獨秀面臨工人群體的某些“缺陷”時,提出“應該從人格教育,革心革面上做起,”“革心”成為首選。1921年陳獨秀則認為“我們唯一的使命只有改革社會制度,否則什么個人的道德、新村運動,都必然是無效果的。”這一轉變反映A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成熟B.工人階級找到正確的革命道路C,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初步實現D.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得到進一步鞏固8.宣誓在中共黨政軍中是一種較為普遍的行為。1937年以前,中共的宣哲詞為“我們是工農的兒子,為著工農解放奮斗到底。”革命服務主體的表述主要是“工農”。1937年以后、中共的人黨誓詞出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忠心為人民服務”的表述。這A.體現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要求B.配合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C.踐行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D.反映國共兩黨矛盾日益瀲化歷史試題卷第2頁共8頁曲靖市 2024-2025 學年高三年級第二次教學質量檢測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D C C B A A D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A B B D 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1)社會動蕩;道德滑坡;思想活躍;知識分子具有強烈的現世情懷,試圖重建人的道德價值。(每點 2 分,共 6 分,言之有理亦可給分。)(2)孔子:通過塑造君主的德行達到德政;通過“禮”教化人們向善;重視教育、感化的過程;德育與政治教育相統(tǒng)一。蘇格拉底:德育與倫理和實踐相結合;關注人的內心;注重啟發(fā)人們的理性思維;與挽救城邦危機相結合。(每點 2 分,共 8 分,言之有理亦可給分。)18.(1)清政府時期的移民無嚴格計劃,共和國時期的移民有計劃、有步驟;清政府時期的移民以民間自發(fā)為主,共和國時期的移民以政府主導為主;清政府時期的移民主要流向東北、西北地區(qū),新中國的移民遷入區(qū)域范圍更廣 ;清政府時期的移民活動經濟屬性為主,新中國時期的移民具有經濟和軍事的雙重屬性。(每點 2 分,共 6 分,言之有理亦可給分。)(2)有利于解決部分人口的就業(yè)問題;促進邊疆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或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有利于國家工業(yè)化的建設;有利于加強國家的邊防;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加強中央對邊疆地區(qū)的管理;促進邊疆地區(qū)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每點 2 分,共 8 分,言之有理亦可給分。)19.(1)二戰(zhàn)結束后,美蘇英法分區(qū)占領德國和柏林;1947 年冷戰(zhàn)爆發(fā),德國局勢緊張;柏林爆發(fā)第一次柏林危機;1949 年德國分裂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每點 2 分,共 6 分,言之有理亦可給分。)(2)該漫畫家的預測部分符合歷史的走向。隨著冷戰(zhàn)的愈演愈烈,德國出現了分裂的局面,到 20 世紀 50 年代中期,美蘇全面冷戰(zhàn)對峙,兩極格局正式形成,隨后在德國爆發(fā)了第二次柏林危機,1961 年東德在柏林建起了柏林墻,造成了德國局勢的緊張。但是,漫畫預測兩德民眾關系的逐漸疏遠忽視了個人主觀情感的作用,也并非兩德民眾最終的結局。1990年在德國民眾的支持下,民主德國并入了聯邦德國,德國完成統(tǒng)一。(每點 2 分,共 6 分,言之有理亦可給分。)20.例一:提取信息:其表在政、其里在學(1分)觀點:民主政治的實踐離不開學術思想的引領(2分)論述:西方民主政治的實踐離不開啟蒙思想家學術思想的引領。例如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法國和美國民主共和制的建立,都離不開早期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等學術思想的引領,尤其是啟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鳩的分權學說和盧梭、伏爾泰等人的人民主權說和社會契約論,一方面開啟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民智,另一方面直接指導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構建。中國早期民主政治的探索,在長期缺乏學術和思想引領且不結合中國實際情況的情況下,直接引進西方民主制度,紛紛走向失敗。如 1898年的戊戌變法和 1911年的辛亥革命,因為長期處于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之下及長期八股取士這樣的考試方式帶來的思想束縛,缺乏了長期的近代學術思想的熏陶和洗禮,使得直接照搬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制度最終走向失敗。(8分)總結:西方民主政治的建立離不開民主思想的引領,而如果缺乏了民主思想及學術的引領,就會如中國近代以來直接照搬西方民主制度一樣走向失敗。所以,民主政治的實踐離不開學術思想的引領。(1分)例二:提取信息:學術與思想之新變、社會各領域的全面轉型(1分)觀點: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及運用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近代轉型(2分)論述:政治方面,馬克思主義為中國民主革命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推動了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fā),促使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指導思想和方向,并指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締造了新中國,并得以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經濟方面,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逐漸認識到私有制是階級剝削和壓迫的社會根源,無產階級革命的主要任務在于消滅私有制。所以在建國后,首先建立起來的是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制度,再逐步通過 1953到 1956年的“三大改革”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思想方面,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與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相互促進,大大啟發(fā)了人們的思想覺悟,促進了人們思想解放和愛國運動的開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準備了階級基礎和思想基礎,并且推動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思想的產生和發(fā)展。(8分)總結: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及運動,推動了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近代化轉型。(1分)【評分標準】分值 要求①觀點明確,符合要求;10~12 ②能夠圍繞觀點選擇相關史實,對史實的分析準確,由此推導出的結論順理成章;③論述完整、結構清晰,邏輯嚴謹,文字通順。①觀點明確,符合要求;7~9 ②能夠圍繞觀點選擇相關史實,所舉史實與觀點基本能構成邏輯關系;③論述較完整、清晰,文字通順。①觀點基本明確,基本符合要求;4~6 ②所舉史實對觀點支撐不足,或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性不強;③論述不夠嚴謹,文字較通順。①觀點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確;0~3 ②論述文字與論題關系不清,或無關系;結論錯誤③沒有邏輯性,文字不通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云南省曲靖市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第二次教學質量監(jiān)測歷史.pdf 云南省曲靖市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第二次教學質量監(jiān)測歷史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