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階段性學習質量抽測七 年 級 歷 史注意事項:1. 請在答題卡上作答,在卷上作答無效。2. 本卷共8頁。兩道大題, 19道小題。滿分70分。時間60分鐘。開卷答題。一、選擇題 (本題共15小題, 每小題2分,共30分)說明:在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1.“鄖縣人”遺址位于湖北鄖陽區。經1990年以來的多次發掘,在其文化層上共出土各類石器241件, 以及大量打擊碎片和帶有打擊痕的礫石,據此可知“鄖縣人”A. 處于舊石器時代 B. 已經懂得人工取火C. 處于新石器時代 D. 開始從事農業耕種2. 赤鐵礦是一種可供裝飾品染色的天然原料,在北京山頂洞遺址、遼寧海城小孤山遺址、寧夏靈武水洞溝遺址出土的飾品中均有出現。據此可知舊石器時代我國境內的原始人類已經A. 能人工栽培農作物 B. 具備了審美觀念C. 懂得制作彩色陶器 D. 能制作磨制石器3.“中國的農業起源分為兩條獨立的源流:一是以黃河中游地區為核心的、 以種植粟和黍為代表的北方早作農業系統: 二是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為核心的、以種植水稻為代表的稻作農業系統。”以下遺址能印證“早作農業系統”的是A. 河姆渡遺址 B. 半坡遺址C. 北京人遺址 D. 良渚遺址4. 距今5000年左右,長江流域、黃河流域、遼河流域分別出現良渚文化、龍山文化和紅山文化。在上述文化遺址中,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發現了較大規模的祭壇和神廟。這反映出中國早期文明A. 只分布在北方地區 B. 呈現多元一體特征C. 體現出了階級分化 D. 領先世界其他地區歷史試卷 第1 頁 (共8 頁)5. 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好方法。下圖中“ ”處應該填寫的戰役名稱是A. 桂陵之戰 B. 阪泉之戰C. 涿鹿之戰 D. 巨鹿之戰6. 制作年代標尺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七年級某同學在復習某一時期政權更迭時制作的年代標尺,下面選項中對應正確的是A. ① 夏朝 B. ② 東周 C. ③商朝 D. ④西周7.《詩經》記載:“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驃彭彭 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最能佐證以上記載真實性的是A. 二里頭遺址中出土的銅牌 B. 西周青銅器利簋腹內的銘文C. 小說《封神演義》的描述 D. 史書《資治通鑒》中的記載8.歌謠反映歷史。 “夏桀本是亡國君,夏朝歷時四百七。商紂暴虐施酷刑,引來武王正義師。周王無道國人起,西周滅在前771。”上述歷史歌謠主要反映了A. 奴隸制國家的建立 B. 等級制度確立C. 世襲制取代禪讓制 D. 暴政導致亡國9. 下面歷史筆記少記了一項內容,請依據表中的史實判斷這位歷史人物是歷史人物:生活年代:秦 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重要事件:領導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A. 劉邦、 項羽 B. 盤庚C. 陳勝、 吳廣 D. 李悝歷史試卷 第2 頁 (共8 頁)10.下面是一位同學的課堂筆記,其中“▲”處的內容是A. 民族交融 B. 平王東遷C. 諸侯爭霸 D. 戰國七雄11.周天子分封天下,諸侯國林立, 《呂氏春秋·觀世》謂“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國八百余”。到戰國后期僅剩秦、趙等七大強國。這種變化反映出A. 分封制的逐漸強化 B. 統一趨勢不斷加強C. 郡縣制的逐步推廣 D. 東周疆域逐步擴大12.從如下圖文資料中可以證明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時期的酒器青銅犧尊,整體為牛形,上面刻有精美紋飾。值得注意的是,牛鼻上穿有一環,說明當時人們已經開始用穿鼻的方法來馴服牛了。A. 兼并戰爭的發展 B. 儒家思想的盛行C. 牛耕技術的應用 D. 鐵器的廣泛使用13.在修建都江堰時,李冰采用了工人的建議,先用火焰燒石,再用冷水刺激使巖石爆裂,成功開鑿了寶瓶口。這體現了都江堰A. 凝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B. 使成都平原成為千里沃野C. 促進了水陸交通的發展 D. 增強了戰國時期秦國國力14. 秦始皇統一后,為了統一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修建了一個水利工程,溝通湘江和漓江,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這個“水利工程”是A. 趙州橋 B. 鄭國渠C. 大運河 D. 靈渠15.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客觀的認識和評價歷史的態度和方法。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 名醫扁鵲發明了切脈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B. 戰國時期人們已經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C. 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是一部重要的中醫理論著作D. 秦始皇下令燒毀各國史書和民間收藏的諸子百家著作歷史試卷 第3 頁 (共8 頁)二、非選擇題 (本題4 小題,共40分)16. (9分)2024年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啟動二十周年。某班同學以“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為主題進行項目化學習,請你參與完成相關任務。任務一【探尋我國百萬年人類史】(1)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 請將圖 1 中A、B兩處古人類遺址填寫到相應橫線處。 (填寫字母, 2分)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是任務二【探尋我國一萬年文化史】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遺址和遺物在我國各省各地都有發現,約有一萬余處。(2)考古發現是研究史前時期的重要依據之一。請你從上面三個考古發現中任選其一,介紹其蘊含的歷史信息。 (要求:只選一個,多選多答只評第一個,3分)歷史試卷 第4 頁(共8 頁)任務三【探尋我國五千年文明史】良渚古城遺址 陶寺古城遺址位干浙江杭州, 距今5300—4300年,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古城北面一個 20 余千米的外圍水利系統,是同時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內外祭壇上權貴們墓地里,隨葬著數十件至數百件數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禮器。 發現于山西襄汾, 距4300—4000年,遺址中有一個圍墻環繞的宮城。城內有兩處高等級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葬往往隨葬陶鼓、石磬、玉鉞、陶盤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貴身份。很多小型墓沒有任何隨葬品……城內還出土小件青銅器和帶有書寫符號的陶壺。(3) 上述材料中,兩處遺址的考古發現有哪些相同點 (答出兩點)這些考古發現證實了什么 (4分)17.(9分)中華民族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歷史的演進在全體中華兒女心中積淀了深厚的民族認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民族本源】材料一 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梁啟超《太古及三代載記》(1)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華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點 “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誰 (3分)歷史試卷 第5 頁 (共8 頁)【民族融合】材料二 盡管春秋時代爭霸戰爭帶來災難和痛苦,但也產生了有利干歷史前進的客觀效果 華夏族與其他少數民族彼此犬牙交錯,雜居共處,打破了各族間固有的地域界限,各族相互通婚,相互影響。——摘編自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2)依據材料二概括春秋時期爭霸戰爭的積極作用是什么 (2分)【民族發展】(3)觀察左圖所示王朝疆域的范圍,寫出它的疆域四至。 (2分)(4)請你結合所學,概述該王朝統一的歷史意義。 (2分)歷史試卷 第6 頁 (共8 頁)18. (9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杰出的歷史人物可以推動歷史的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治水有方———大禹】材料一 舜子商均不肖,舜乃豫薦禹于天。——《史記·五帝本紀》(1)材料一中禹成為部落首領反映出當時實行什么制度 大禹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體現了他具有怎樣的精神 (2分)【變法圖強———商鞅】材料二 商鞅變法重視“耕戰”……使原來比較落后的秦國一躍成為戰國時代最先進的強國,為日后統一六國打下了基礎。——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2)材料二中的“耕戰”分別對應的是商鞅變法中的哪條內容 (4分)【開創霸業————秦始皇】(3)圖1人物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創立了什么制度 圖2所示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分)歷史試卷 第7 頁 (共8 頁)19.(13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體現了古人智慧的結晶。某班同學以“探尋中國古代文明之美”為主題進行探究式學習。請你參與并完成相關內容。【書寫文字之美】(1)圖1所示的文字是什么 它的發現說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何時開始 (2分)(2)圖2措施制定的通用文字是什么 在文化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鑄造工藝之精】(3)圖3與圖4青銅器的制作工藝非常高超,制作它們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圖4 青銅器出土于哪個遺址 該遺址的發現向人們展現了什么 (3分)【優秀文化之光】(4)請你從下列史實中任選兩項,論證“豐富而優秀的中華文化澤被后世”。(要求:運用史實,論證觀點,條理清楚,6分)老子、孔子、百家爭鳴《詩經》、楚辭歷史試卷 第8 頁 (共8 頁)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階段性學習質量抽測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 (每題2分,共3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B B B c A B D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c B c A D c二、非選擇題 (本題4 小題,共40分)16. (9分)(1) A (1 分) ; B (1 分)(2)寫出選擇的考古發現,并從歷史價值角度作答,語言規范,條理清晰;多選多答只評第一個。 (3分)【示例一】圖2:北京門頭溝東胡林遺址出土的炭化粟粒和黍粒說明我國是世界上農業起源地之一。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粟和黍均發現于我國。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們的祖先為人類文明作出的重要貢獻。【示例二】圖3:雙鳥朝陽紋象牙雕刻器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說明當時的河姆渡人已經具備一定的審美,還運用雕刻等技術,用象牙和獸骨制成古樸的藝術品。【示例三】圖4:人面魚紋陶盆出土于陜西西安半坡遺址,陶器表面會有魚的圖案,是仰韶文化的重要代表。陶器的制作和使用,有利于人類定居,從事農業生產。對人類的生活有重要意義。(3)兩處造址都發現了宮城威宮殿、都有大規模的墓葬、兩處遺址的建筑規模龐大、幕葬中都出土了隨葬品、兩處遺址都反映了社會階級分化明顯(答出兩點即可,2分);證實當時已經出現早期國家(意思相近即可,2分)17. (9分)(1)華夏民族由錯居雜處的眾多民族,在不斷交往、交流過程中逐漸交融而成。在頻繁往來和密切聯系中,這些民族產生了華夏認同觀念(2分);炎帝和黃帝(1分)(2)當時中原的“諸夏”與周邊的“戎”“狄”“蠻”“夷”等長期交往,為民族交融創造了契機(1分);在頻繁往來和密切聯系中,這些民族產生了華夏認同觀念。(1分)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第1頁 (共3頁)(3)秦朝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2分)(4)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長期分裂混亂的局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統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2分)18. (9分)(1)禪讓制(1分);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 (1分)(2)廢除舊的土地制度;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分);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 (2分)(3)以皇帝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1分);貨幣的統一,改變了以往幣制混亂的狀況,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2分)19. (13分)(1) 甲骨文 (1分) ; 商朝 (1分)(2)小篆 (1分);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1分)(3)銅、錫、鉛(1分);三星堆遺址 (1分);向人們展現了夏商時期豐富多彩的古蜀文明 (1分)(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要求圍繞 “豐富而優秀的中華文化澤被后世”這一觀點,從下列三個史實中,任選兩項,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6分)水平等級 要求 分數4 緊扣觀點加以論述,運用材料中兩個史實,運用史實,論證觀點,邏輯清晰 6-53 能夠圍繞觀點加以論述,運用了材料中兩個史實,論證觀點,條理基本清楚 5-42 基本能夠圍繞觀點加以論述,運用了材料中的史實,但數量不夠,或論證觀點不充分 4-31 論述與提供的觀點無關,或僅僅重復材料中的史實 2-0【示例】論點:豐富而優秀的中華文化澤被后世。選擇的史實:老子、孔子(百家爭鳴、 《詩經》、楚辭)老子是春秋時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道”。他還提出了關于哲學、處世、政治上的一系列主張。他的學說集中在道家的經典《老子》一書中。他的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是春秋時期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者愛人等主張。他興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和教學的方法,對后世產生深遠的影響。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他創立的儒家學說后來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古代政治與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我國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第2頁(共2頁)(戰國時期各學派的代表人物聚眾講學,著書立說,提出各種主張,互相取長補短。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繁榮的局面。 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成為我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詩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詩歌總集。它關注現實,所收詩歌中反映了民俗民情、勞動者勤勞勇敢等內容。《詩經》保存了豐富的先秦史料,是我國古典詩歌兩大源頭之一,對后世詩歌創作影響深遠。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創作出一種新體詩歌“楚辭”。 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充分表達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是千古傳誦的抒情長詩。“楚辭”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之一,對后退詩歌創作影響深遠。 )綜上所述,豐富而優秀的中華文化澤被后世。2024-2025 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階段性學習質量抽測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本試卷共 19 小題 滿分 70 分 道德與法治考試時長60 分鐘)考生注意:所有試題必須在答題卡指定區域內作答,在本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 選擇題 (共30 分)本部分共包括 15 小題,每小題2分。下列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錢學森曾說,“6年的中學生活對我的教育很深,對我的一生,對我的知識和人生觀起了很大的作用,有17 個人對我的一生影響深遠,其中 12 個人是求學期間的老師,而中學老師占了7個。”據此回答1-3題:1.認識中學時代,以下說法正確的是①人生發展的收獲期②正處于生命成長的“拔節孕穗期”③帶給我們機遇與挑戰,機遇大于挑戰④給了每個人自我發展的無限可能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2.把握中學時代,錢學森的話啟示我們應該A.不再依靠父母,凡事由自己做主B.珍惜中學時光,努力塑造完美的自己C.把準人生方向,積極追求進步D.懷揣夢想,止于心動3.錢學森感念老師,對此認識正確的有①老師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②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③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唯一傳承者④教師決定了學生未來的幸福生活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第 1頁(共8頁)4.觀察下面漫畫《雨中情》,請你為該漫畫配上合適的解說詞,你會采用的是①親人之間的愛是細致入微的照顧和牽掛②每個家庭中的親情表現形式都是一樣的③親情就是溺愛④愛在家人間傳遞A.②③ B. ②④ C.③④ D.①④下面是某校七年級學生小敏日記的摘錄,據此回答5-8題:日記一: 今天我參加了學校舉辦的以“夢想”為主題的手抄報大賽, 一幅幅作品傳遞出的夢想的力量鼓舞人心,最終我獲得了優秀獎, 同桌說我有繪畫天賦可以擔任宣傳委員,負責班級板報。日記二:初中生活已經過去兩月有余,我從最開始對于學業的手忙腳亂到現在漸漸步入正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做好了規劃。在此過程中家人也給予我充分的支持,我想說“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5.日記一中小敏對于同桌的評價,看法正確的是①要客觀冷靜的分析,既不盲從也不輕視②有助于我們形成對自己更為客觀、完整、清晰的認識③是我們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應完全遵從④只是他人的主觀判斷,不必理會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6. “夢想的力量鼓舞人心”。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A.夢想不斷激發我們對生命的熱情和勇氣B.夢想提升我們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C.夢想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題D.夢想能更好地讓我們認識和改造外部世界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第2 頁 (共8頁)7.日記二中小敏提到了規劃,要做好初中生活規劃應當①勞逸結合,科學用腦②確定個人發展目標③依靠他人的督促和指導④制定行動方案A.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 ②④8.“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曉敏這種愛的表達有助于建設美好家庭,下列言語與建設美好家庭不符的是A 女兒:媽媽,您休息一下,我來洗碗吧B 兒子:媽媽,你別嘮叨了,我已經夠煩了C 媽媽:周末我們一起去看望爺爺奶奶,跟他們聊聊天吧D 爸爸:這次考試你考得不太理想,我們一起來分析原因9.為慶祝新中國成立 75 周年,十一黃金周,各校學生紛紛前往紅色景點“打卡”。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A.學習就是接受和掌握,參觀紅色景點不是學習B.參觀紅色景點浪費時間,不利于學習C.參加類似社會實踐活動是中學生的主要任務D.學習并不局限在學校,參觀紅色景點也是學習10.2024 年 10 月 9 日,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重陽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向全國的老年朋友致以誠摯的佳節問候。對此,從法律層面而言,下列理解正確的是A.孝親敬老是公民的法定義務B.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C.孝親敬老是道德的要求D.孝親敬老是良好家風的體現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第3頁(共8頁)11.我們班的語文老師幽默風趣、數學老師嚴肅認真、英語老師平易近人……面對風格不 同的老師。我們應該A.只接受自己喜歡的風格的老師B.無需理解和接納老師C.尊重并適應不同風格的老師D.希望老師改變自己的風格12. “一生之成敗, 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這句話啟示我們A.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B.交友要慎重選擇, 多交益友C.不要與有缺點的人交往D.交友需要真誠和熱情13.“以金相交,金耗則忘:以利相交, 利盡則散;以勢相交, 勢敗則傾: 以權相 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斷則傷: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 ”讓友誼“成其久遠”需要①與所有人交朋友②關心和尊重對方③正確處理朋友之間的沖突矛盾④被動接受A.①③ B. ②③ C.①④ D. ②④14.“人者固非可孤立生存于世界也,必有群然后人格始能立。”在集體中,我們感受溫暖和力量.集體的溫暖取決于A.集體的聯結度B.集體成員的數量C.集體的共同愿景D.集體環境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第4頁 (共8頁)15.某校七年級一班在運動會開幕式前,班主任老師征集了班級同學意見,大家各抒己見,確定了班級入場檢閱表演方案.有的同學負責排練,有的同學負責音效剪輯,有的同學負責道具制 作……最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說明建設美好集體要A.關注個人利益,堅持個人主義B.我們要堅持集體主義,不要考慮個人利益C.樹立主人翁意識,主動作為,各盡所能D.要善于合作,杜絕競爭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共40 分)本部分共包括4 小題。16. (11 分)某校七年級(1)班同學圍繞“你好!初中生活”開展主題班會,活動需要策劃、主持、板報設計、繪制等工作,請你全程參與其中, 回答下列問題【階段一 自薦工作 我能行】(1)為了更好地認識自己,進而選定在此次班會中的工作。你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自我全 面分析 (3分)【階段二 設計任務 我知道】(2)任務卡:開學以來,我感到初中生活和以前有很大不同。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機會、如……請你補充省略號處的內容。 (答出兩點即可,4分)【階段三 同伴合作 我收獲】班會籌備工作圓滿結束,同學們回想自己在此過程中點點滴滴的收獲:小紅:我在合作中學會了怎樣與同學友好相處。小明: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并改正了它,不斷完善自己。小軍:我感受到集體的團結和力量同時個人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小麗:我體驗到了責任感,實現了一定的自我價值。(3)根據上述同學的發言,你認為集體生活對個人成長有何意義 (答出兩點即可,4分)17. (8 分)【全國道德模范——張桂梅】現任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 11 年,遍訪貧困家庭 1300 多戶,行程十余萬公里。她長期拖著病體工作,用實際行動鋪就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圓夢之路。對自己近乎苛刻的節儉,卻把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 100 多萬元全部投入到貧困山區教育中。她堅守初心、對黨忠誠,響應黨的號召,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融入辦學體系,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張桂梅校長輔就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圓夢之路,表明成就夢想的重要路徑是什么 (2分)(2)“她將堅定的理念融入辦學體系,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體現出教師承擔的使命是什么 (2分)(3)為何說老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出兩點即可,4分)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第6頁(共8頁)18. (11 分)2024年5月30 日,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之江小學的學生們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并祝他們和全國的少年兒童節日快樂。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說,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把家鄉建設好,把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你們這一代人接力奮斗。希望同學們樹立遠大志向,珍惜美好時光,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爭做愛黨愛國、自立自強、奮發向上的新時代好少年,努力成長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1)材料中提到“希望同學們樹立遠大志向”。青少年為何要樹立遠大志向 (2分)(2)回信內容對我們做有夢想的少年有何啟示 (4分)(3)“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接班人,你的夢想是什么 為實現這一夢想,面對初中生活出現的可能與挑戰,我們應如何做 (5分)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第7頁(共8頁)19. (10分)材料一:小敏喜歡和爸爸媽媽分享學校的趣事,并且經常討論在學校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周末一家人會去長輩家看望,或者會去逛圖書館: 家里的大事都是商量之后做出的決定,同學們都很羨慕小敏的家庭氛圍,認為小敏的家庭很幸福美好。(1)運用所學知識,談談家庭幸福美滿的重要條件是什么 (2分)材料二:下面是兩位同學關于建設美好家庭的討論:(2)你贊同誰的觀點 請說明理由. (5分)材料三:小明是我的好朋友。最近他和別的班同學鬧矛盾,約我放學在校門口一起去教訓那人.(3)作為小明的好朋友“我”應該怎樣做并說明理由。 (3分)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第8頁(共8頁)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階段性質量抽測七年級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A c D D c A D B D A c B B A 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16. (11分)(1)①生理狀況來認識自己 (1分):②心理特征來認識自己 (1分):③社會關系來認識自己 (1分)。(2)①富有挑戰的課程和學習任務,帶領我們探索新的知識領域;②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給我們提供更多培養興趣的平臺:③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為我們打開認識社會的大門:④在新的集體生活中,我們涵養品格,提升自我。 (寫出其中兩點即可,每點2分,共4分)(3)①集體生活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②集體生活能帶給我們溫暖:③集體生活有助于我們學會與人交往:④集體生活有助于培養我們的責任感: ⑤集體生活有助于我們發展個性:⑥集體是我們共同成長的園地。 (寫出其中兩點即可,每點2分,共4分)17. (8分)(1) 學習(2分)(2) 教書育人(2分)(3)①老師是我們錘煉品格的引路人:②老師是我們學習知識的引路人:③老師是我們創新思維的引路人:④老師我們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寫出其中兩點即可,每點2分,共4分)18. (11分)(1)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志向是人生的航標,是奮斗的原動力。 (我們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長志。) (2分)(2)做有夢想的少年,應當樹立遠大志向(2分):做有夢想的少年,應當緊扣時代脈搏(2分)。(3)①積極正向的夢想,都可以(2分)。②我們要珍視當下,把握機遇,把準人生方向(1分),積極追求進步,確立更高的發展目標,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1分),努力使自己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中學生(1分)。19. (10分)(1)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關愛(2分)(2) 乙同學(2分)。在家庭生活中,我們都有自己的角色(1分),家庭成員共同分擔、相互協作,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1分)。我們要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家庭責任意識,為家庭建設作出貢獻(1分)。(3) 拒絕、告訴老師或者家長等(1分。其他有拒絕、勸阻效果的行為,都可以得1分)理由:交友需要講原則(2分)。 (學生若具體談,只要能表達出講原則的意思,言之有理即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