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級普通高中學科素養水平監測試卷歷史2025.4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圖1為西周中后期的鄧公銅簋,其幾何紋樣的秩序井然,相較于商代更為簡潔、規整。這一變化體現了(a)鄧公銅簋實物圖()鄧公銅簋局部紋樣圖1A.青銅鑄造技術的進步B.和諧生活的追求C.周人生活方式的變遷D.周禮文化的影響2.《史記·大宛列傳》記載,漢武帝聽聞大宛(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有“汗血馬”,“馬汗血,其先天馬子也”,遂遣使持千金及金馬以求之。大宛拒漢使,引發戰爭,最終漢軍破大宛城,“宛乃出其善馬,令漢自擇之”。據此可知,漢代引入汗血馬A.揭示了中原對西域軍事行動的動因B.推動了養馬技術在絲綢之路上傳播C.折射了物種交流推動區域聯系加強D.標志著西域諸國正式納入朝貢體系高二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3.表1涉及了唐代詩歌在日本的傳播,反映了表1詩人作品內容與影響平安時代日本皇室視為“枕秘”,宮廷設立侍讀官白居易《白氏文集》講解;《源氏物語》引用白詩154處。李白《靜夜思》被收入日本教科書,成為必讀古詩文。日本平安時代文人學習的典范,體現對唐文化的杜甫《春望》推崇。與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呂(晁衡)的贈別詩,反映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唐代文人與日本使節的交往。A.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互鑒B.遣唐使推動了唐詩的傳播C.東亞一體化觀念不斷增強D.中華文化的對外輻射傳播4.元朝時期,一幅標注了從大都至波斯灣的商路地圖顯示,沿途設有密集的驛站和衛所,并標注了“西域香料”“中原瓷器”等貨物集散地。這一現象反映出元朝絲路貿易繁榮主要得益于A.市舶司對貿易的嚴格管理B.蒙古西征與驛站體系完善C.元朝草原絲綢之路的開通D.元朝對西域實現有效管轄5.表2為明清時期西學在中國的傳播情況,這表2史料來源具體內容利瑪竇繪制《坤與萬國全圖》,引入西方地理學知《利瑪竇中國札記》識,并調整地圖以迎合中國“天朝居中”觀念。翻譯歌幾里得幾何學著作,徐光啟稱“百年后必人徐光啟、利瑪竇合譯《幾何原本》人習之”,推動中國數學理論體系的革新。系統介紹西方機械工程原理,包含杠桿、滑輪等力王微、鄧玉函譯《遠西奇器圖說》學知識,推動中國實用技術發展。引進歐洲水利技術,內容涉及灌溉、水庫建設,被收熊三拔、徐光啟合譯《泰西水法》錄于《農政全書》,體現“經世致用”思想。傳教士白晉、雷孝思等參與,采用經緯度法和三角康熙帝組織測繪《皇奧全覽圖》測量法,是中國首部基于科學測繪的全國地圖。因“禮儀之爭”驅逐傳教士,限制西學傳播,導致中雍正禁教令(1724年)西科技交流中斷近百年。A.全面介紹西方自然科學B.推動政府進行系統翻譯C.有利于明清的社會變革D.體現了中西文明的碰撞高二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