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重慶南開中學高2027屆高一(下)期中考試歷史試題本試卷分為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第I卷和第Ⅱ卷都答在答題卡上。第丨卷(單選題共60分)本卷共30題,每題2分,共60分。下列各題四個選項中只有,個選項符合題意,請選出。不選、多選或錯選不給分。1.古代兩河流域文明起源于蘇美爾人,美國學者克萊默對蘇美爾文明予以了高度評價,認為其在公元前三千紀的四大文明區域中“一枝獨秀,在多方面引領當時的世界,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屬于蘇美爾文明成就的是A.最古老的文字一楔形文字B.《漢謨拉比法典》C.最早的史詩《摩訶婆羅多》D.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2.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研究提出“黃金分割”的概念,稱之為“神的比例”。希臘人在人體雕塑、城邦建設中廣泛遵循“黃金比例”理念,包括著名的雅典巴臺農神廟。這反映出古代希臘A.民主政治興盛發展B.神明崇拜的流行C.對理性思維的推崇D.自然科學的發達3.成書于公元前2世紀的《摩奴法典》是古印度國家根據吠陀經與傳統習慣匯編而成的法律文獻。法典中有規定“對于故意殺死武士種姓道德高尚的人,苦行應該是對于殺害婆羅門所要求的四分之一:對于操行可嘉的吠舍,苦行只要八分之一;對準確執行義務的首陀羅,只要十六分之一。”這一條款規定反映了古印度社會A.佛教寬容慈悲的理念B.法律的至上權威C.婆羅門教的統治地位D.森嚴的社會等級4.下圖是公元前3世紀前后在中亞、西亞、小亞細亞地區廣泛流通的貨幣。銀幣的正面是亞歷山大大帝的頭像,頭部前傾,凝視遠方,目光威嚴。銀幣的背面是雅典娜,她倚靠著盾牌,表情堅毅,手中托著飛翔的勝利女神妮姬。該文物可以用于佐證A.絲綢之路貿易往來興盛B.羅馬帝國統治范圍廣闊C.雅典民主政治影響廣泛D.帝國征服推動文化交流5.與希臘諸城邦不同,羅馬公民權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公元212年,羅馬皇帝安東尼努斯頒行了著名的《卡拉卡拉敕令》,規定凡是居住在羅馬帝國范圍之內的自由人全部享有羅馬公民權。這一敕令旨在高2027屆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A.擴大羅馬帝國的統治基礎B.適應民主制度的發展需要C.擴張羅馬帝國的領土疆域D.使羅馬法形成完善的體系6.中世紀晚期,莊園領主為購買城市輸入的精美手工業品需要大量的貨幣,于是由要求農奴服勞役改為征收貨幣地租。農奴為了能夠交納貨幣地租,必須先將自己土地上的收獲物拿到市場上去出售以換回貨幣。這一現象A.導致了領主的統治地位削弱B.有利于農村商品經濟發展C.沖破了西歐封建制度的束縛D.促進了海外貿易空前繁榮7.哥特式建筑是一種興盛于中世紀中后期的建筑風格,最明顯的特征就是高聳入云的尖頂及窗戶上巨大斑斕的玻璃畫,以卓越的建筑技藝表現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強烈情感。這種建筑藝術A.是拜占庭帝國典型的建筑藝術B.反映了西歐世俗文化發展C.傳承了古希臘的人文主義精神D.帶有明顯的宗教文化特色8.1166年神圣羅馬皇帝腓特烈給亞琛商人頒發了特許狀,“他們在皇家的市集中免除通行稅,而且他們可以依自己所愿進行買賣。在市集期間,任何人都不得將商人帶到法庭要求償付債務…但是如果他們在市集期間犯了錯誤,則根據正義進行糾正。”該特許狀的頒布A.摧毀了封建領主的特權B.推動了城市民主的進程C.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D.賦予了城市的政治獨立9.《天方夜譚》其中一個故事寫道:某個城市的窮腳夫幫一個妙齡女郎在一個基督徒開辦的商店里購買了一個金幣的橄欖,又來到一家水果店,買了敘利亞蘋果、阿曼梅子、伊拉克密胡瓜、埃及檸檬、撒爾他尼橙子,還買了伊朗、阿富汗等地特產和亞歷山大的蠟燭、香水等手工業品。據此推斷該城市可能是A.羅馬B.雅典C.巴格達D.亞歷山大10.公元七世紀初期,日本圣德太子下詔建立冠位十二階制度。以德、仁、禮、信、義、智各分大小,組成十二級官銜,并以紫、青、赤、黃、白、黑六種顏色各分濃重的冠帽來區分官位的高低,并按照才能和功績分別授予官職。這一制度的建立A.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響B.削弱了武士階層的特權C.標志日本進入封建社會D.促進佛教在日本的傳播11.印加人以首都庫斯科為中心,修建了3萬多公里的道路交通網絡。兩條縱貫全國的大道,其中一條稱為“高原大道”,寬4.57一7.34米,長5229公里,從哥倫比亞通往現在的阿根廷和智利。印加帝國道路的修建意在A.軍事征服的需要B.推動各地商業貿易往來C.強化國家的統治D.抵御西班牙殖民者侵略高2027屆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高2027級高一(下)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參考答案選擇題:1-5:ACDDA11-15:CBDAB21-25:ACCBA6-10:BDCCA16-20:ABDCD26-30:BDCBC非選擇題:31.(1)特點:官方組織主導:翻譯內容來源廣泛,涉及科學、哲學等多方面;翻譯過程中注意融合創新。(6分)背景:帝國統治者實行開明的文化政策,重視文化發展:帝國經濟繁榮,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帝國地理位置優越,處于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處。(6分)(2)影響: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推動了西歐多領域文化的發展:傳播了理性的思維方式,有利于思想解放和進步:古希臘文化的傳播為14世紀文藝復興做鋪墊;(6分)32.(1)變化:貿易范圍從歐亞大陸擴展到美洲:貿易種類從奢侈品為主到種類大大增加;貿易主導權從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到歐洲殖民國家;貿易路線從傳統印度洋到與大西洋、太平洋齊頭并進(或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任意3點6分)(2)性質:東印度公司是具有國家職能并服務于殖民擴張的商業機構。(2分)影響:促進荷蘭資本主義發展,17世紀成為“海上馬車夫”;促進了世界市場的發展,加強各地區的經濟聯系;對殖民地進行了殘酷的殖民統治和經濟掠奪,帶來了沉重災難:推動了商業經營方式的變革,促進商業蘋命發展。(任意3點6分)33.參考答案示例觀點:工業革命是推動人類文明轉型的“雙刃劍”,既開啟了現代化進程,也埋下了全球矛盾的隱總。(2分)論述:工業革命通過以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的機械化生產實現了生產力的飛躍,人類相繼進入蒸汽、電力時代。英國棉紡織業產量的快速增長,鐵路網絡廣泛拓展,加速了商品流通與人口遷移。工廠制度催生了城市化浪潮,以曼徹斯特為代表的一系列工業城市快速興起。在社會階層方面,工業蘋命造就了中產階級的壯大,如工程師、職業經理人群體等,為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擴展提供了社會基礎。與此同時,工業蘋命大大提升女性的社會地位,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工業蘋命從經濟、社會、政治等方面全方位塑造了現代社會的基本框架。(從技術蘋新與社會進步的角度,突出對現代文明的發展促進作用)(4分)然而,西方的工業化以犧牲奴役弱勢群體為代價。工業革命催生出了兩大對立階級一工業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工業資產階級的壯大建立在對工業無產階級的壓榨剝奪基礎之上。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工廠中童工、工人工作時長等問題突出。工廠煤炭大量使用、生產試卷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一下歷史半期考試試卷_unlocked.pdf 高一下歷史期中試題參考答案_unlocked.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