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調研試卷(A)歷史2025.04(考試范圍:1~63頁滿分:5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考生應把答策直接涂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題卷上的答案無效。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答題卡上本人姓名、考場、考號等信息填寫完整或把條形碼粘貼在指定位置上。一、選擇題(共20小題,20分)下列何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的英文字代號涂寫在答題卡相誠位臀上。1.含嘉倉是隋朝在洛陽修建的最大的時家糧倉。經考占發批,含嘉倉遺址面積達40多萬平方米,有數百個糧窖。含嘉倉遺址印證了隋朝人.國力強盛B.義化繁榮C.侈無度D.日趨衰落2.某史書記載:“牟(貞觀)八年、兒年,頻全豐稔,米斗四五錢,馬牛布野,外含嘉倉樂意圖動則數月不閉。至(貞觀)十五牛,米每斗值兩錢.”出現這一狀況的原因是A.隋文帝發展經濟,統一幣制B.唐太宗精心治理國家,勤于政事(隋煬帝創科舉制,重州賢能).武惻天重視發展生產,愛情人才3.詩史互鑒是研究歷史的重要方法,唐朝劉禹錫的《夜聞商人船中箏》詩云:“大騙高帆一百尺,新聲促柱十三弦。揚州市里商人女,來占汀西明月天。”由此可知,當時揚州入.商業繁榮B.造船技術最高C.外貿發達[).女性開始解放4.郭子儀曾向唐肅宗匯報時局:“東至鄭、汴,達丁徐方(江蘇徐州),北白型懷(河南沁陽),經于相上(河南商丘),人煙撕絕,千里蕭條。”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A.大運河的開通B.安史之亂的影響,回紇軍隊襲擾).黃巢起義的破壞5.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其實質是A.漢族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的并立B.豪強地主勢力發展的結果C.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D.唐末藩鎮制據的延續和擴大6.靺蝸多次派造學生到唐朝求學:南詔崇尚儒學,到成都求學者多達上千人。這表明當吋周邊民族A.經濟文化發展快B.積極學習中原文化C逐漸與漢族融合[).交往交流方式多樣7.唐期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了民族之間的父往、交流和交融。這一結論的佐證史料是22《弘祛大師狀繪問是店朝悶立本《步畢圖玄奘西求法(郵票)H本東良招提寺內的鑒點像AB.C.D.七年級歷史(A)第1頁(共4頁)8.為研究唐朝時期中國和某一國家交往醫學、天文、歷算等科學技術的歷史,小豫同學制作了如下示意圖據此判斷,這·國家是庶朝1.天竺B.新羅音樂廣泛流行于唐潮心間(.口本D).大食9.版印刷術是我國占代的重要發明,是在版料上嘟刻圖文進行印刷的技術。據日前考古成果,雕版印刷術的出現至少是在A.素漢時期B.三國時期C.兩普時期).府制前期10.詩歌創作在唐朝進人了黃金時代。盛唐時,詩風開朗奔放、剛健清新:中唐時,詩風平實淺近,諷喻詩作大量涌現:晚唐時,詩風凝重濃郁.有時凄婉悲愴。這反映出人.唐詩代表了巾國文化最高水平B.社會變遷彬響詩歌風格.文學作品能直接反映正朝史替[).詩人喜好決定唐詩主題11.北宋時設立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權力,如設樞密院分割其軍權,設三司分割其財權。這一設置A.分化事權,加強了皇權B.分T協作,提高了效率C.地方分權,集權于中央D.相互牽制,樸絕了貪腐12.宋制時,山東某州發生旱災,政府發布了一一則開放糧車進行賑災的公告,公告上的署名應該包括知州和A.節度使B.通判(C,宰相I).刺史13.王安石變法數華間,大量荒地變成良山;全國水利山面積大大增加,得益的灌溉民山達到3600多萬前。這表明王安石變法A.促進了北宋農業的發展B.改變了北宋積弱的局面C.扭轉了政府的財政危機D.增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14.七年數三班的同學們在討論宋初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政權的關系時,山現了“宋真宗、澶州城、寇準、議和、歲幣”等內容,你覺得會是A.宋夏議和B.宋遼議和C.宋金議和D.遼金議和15.齊濤在《巾國政治通史》巾寫道:“盡管澶淵之盟常給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木內容還是平等的,北宋并沒行丟太大的面子。…和平實現以后,北宋還能從雙方貿易巾獲得大量盈余,遼初亦可借此獲得其必需品,因而雙方都是劃算的,”材料表明液淵之盟A.遼制獲得巨人利益B.促進雙方經濟交流C.宋朝財產損失重大D.和平無法長久保持16.天祚帝(遼朝末帝)在位期間,籠信蕭泰先、蕭得里底等佞臣,不埋朝政,荒淫無度;宋微宗在位期重用蔡京等燈片,政局混亂、民不聊生。以上材料說明宋、遼被火的共同原因是A.人長起義不斷B.統治者腐敗兒能C.軍隊戰斗力弱D.金軍強大的攻勢17.我國地理學家把長江與黃河之間的秦嶺、淮河看作是我國的一條南北方分界線。淮河在古代被稱為淮水。中國歷史【上曾以淮水為界的兩個政權是A.北宋和遼B.遼和西夏靈C.南宋和金).北宋和金18.下圖所示我國古代民族政權并正示意圖,不正確的是西夏遼西夏金西夏遼州夏金北宋北宋南宋南宋BC.D七年級歷史(A)第2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