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中考歷史一模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中考歷史一模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階段性學業水平質量檢測
九年級歷史試題
(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80分)
說 明 :
1. 本試題分為第I 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44小題。第I 卷為選擇題,共40小題,40分; 第Ⅱ卷為材料解析題,共4小題,40分。
2. 所有題目均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上作答無效。
第I卷(共4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分,共40分) 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韓非子》記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此記載最能佐證北京人的哪一生活特征( )
A.使用打制石器 B.過著群居生活
C.人工取火技術 D.原始農業出現
2.考古學家在對河姆渡遺址的發掘中,發現大片干欄式木構建筑遺跡,并在多數探坑中發現稻谷堆積層,出土了大量石斧、石錛、骨耜、木耜等工具。這說明 ( )
A.使用打制石器并進行漁獵采集 B.掌握建筑技術并從事農業生產
C.處于舊石器時代晚期社會組織 D.實現農業和手工業的明確分工
3.在西周的分封制下,諸侯國是具有一定獨立程度的政治實體,但其與周王室的關系 不是平等的,而是隸屬于西周王朝的行政區,從而形成了以周王室為統治中心,統領天下萬國的統一國家結構形式。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核心特征是( )
A. 諸侯獨立,平等競爭 B.王室集權,高度統一
C.中央松散,地方自治 D.天下共主,層級隸屬
4.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淵源,其中儒家主張以禮治國,為政以 德;道家主張無為而治,順應自然;墨家主張尚賢,選賢任能;法家主張依法治國。據此可知,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主題是( )
A. 思想碰撞,和而不同 B.思想統一,中央集權
C. 以法治國,社會穩定 D.和諧共處,和平發展
5.《史記 ·秦始皇本紀》記載:“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賈誼《過 秦論》提到:“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蕃籬,卻匈奴七百余里。材料中秦始皇的舉措共同 目的是( )
A. 發展經濟,促進交流 B.抵御外敵,開疆拓土
C.統一思想,嚴刑峻法 D.鞏固統一,加強統治
6. 《史記》載:“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此現象直接源于( )
A.休養生息,發展經濟 B.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C.統一貨幣,加強集權 D.開拓西域,物種交流
7. 《后漢書》記載蔡倫“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此記載重在強調( )
A.造紙原料的革新性 B.造紙術的外傳路徑
C.東漢手工業的發達 D.紙張替代簡帛過程
8.南北朝時期《洛陽伽藍記》描述:“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這反映( )
A.江南經濟超過北方 B.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
C.北方經濟文化復興 D.大運河促進南北交流
9.下圖為唐朝畫家閻立本于貞觀三年應詔而作的《職貢圖》,描繪了唐太宗時婆利國和羅剎國(隋唐南亞屬國)千里迢迢前來朝拜的情景。使臣或長須連鬢,或膚色黝黑,或 大袍裹身,或赤膊袒胸,僅圍短裙。該作品( )
A.彰顯民族交往頻繁 B.描繪異域服飾風情
C. 展現社會經濟繁榮 D.反映多元文化交流
10.以下為北宋稅收結構變化表,此變化反映( )
時期 農業稅(萬貫) 非農業稅(萬貫)
至道(995年—997年)末年 2408 400
熙寧十年(1077年) 2162 5110
A.土地兼并嚴重 B.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C. 商品經濟發展 D.重農抑商政策強化
11.斯塔夫里阿諾斯指出:宋朝時,中國首次大規模從事海外貿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國中間商,正朝成為一個海上強國的方向發展。不過,這一潛在的可能性從未實現。宋朝 未能成為“海上強國”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經濟制度限制發展 B.閉關鎖國阻礙海外貿易
C.航海技術落后難以支撐 D.外族入侵中斷貿易路線
12.明太祖敕諭:“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頑。”此舉目的是( )
A. 提高行政效率 B.強化君主專制
C. 完善監察體系 D.削弱藩王權力
13.林則徐根據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結合當時沙俄脅迫清廷開放伊犁,告誡國人: “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下列史實中,最能證明該預言的是 ( )
A. 逼迫清政府賠償4.5億兩白銀 B. 割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C.支持阿古柏侵略中國新疆地區 D.強占臺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
14.洋務派主張“自強”“求富”,但最終未能挽救清政府的根本原因是( )
A.缺乏先進技術人才 B.民用工業舉步維艱
C.未觸動封建制度 D.軍事工業虧損嚴重
15. “日本提出的賠款、割地的各條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聞,三千年所無之變局’。 如照此簽約,后果必然是‘法人窺粵,英人窺滇,……四夷入侵,各示所欲’。”“照此” 簽訂的條約( )
A.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
C.使中國失去了東北西北大片領土
D.使外國公使獲得進駐北京的權利
16.陳旭麓認為:“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國,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這表明辛亥 革 命 ( )
A.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B. 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C.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D.終結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17.1921年,中共一大提出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 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次年,中共二大提出了“消除內亂,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的最低綱領。這表明中國共產黨( )
A.以武裝斗爭為革命方針 B.得到國際支持改變目標
C.正確分析國情調整策略 D.聯合資產階級共同革命
18.毛澤東說:“一國之內,在四周白色政權的包圍中間,產生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紅色政權區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國有這種事。”這一論述意在闡述( )
A.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具有必要性
B.國民黨反動派力量過于強大
C.工農武裝割據符合中國的國情
D. 中國共產黨生存環境很艱難
19.劉伯承在《回顧長征》中寫道:“遵義會議后,我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敵人之間,以為我向東卻又向西,以為我渡江北上卻又遠途回擊,處處主動,生龍活虎,左右敵人。”這段話強調了遵義會議( )
A.實現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B. 撥正了中國革命的前進方向
C.確定了正確的軍事指揮策略 D.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20.縱觀抗日戰爭的全過程,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面抗戰路線,付出了巨大犧牲。這說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 )
A. 主導正面戰場作戰 B. 側重后方建設發展
C. 倡導游擊戰術運用 D. 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21.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記載道:“經過朝鮮戰爭的交手,美國不得不對中國的利益有所顧忌。比如在越南戰爭中,美軍的轟炸機從來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轟炸北越,沒有別的,它怕引起中國的反應。”這反映了( )
A. 抗美援朝戰爭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
B.抗美援朝戰爭后美國放棄霸權政策
C.越南戰爭削弱了美軍軍事力量
D.當時中國已具備最強軍事實力
22.下圖為建國初期我國主要工業品產量變化柱狀圖。其中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的開展 B.三大改造的推行
C 一五計劃的實施 D.改革開放的深入
23.中國問題專家馬丁 · 雅克說:“21世紀始于中國的1978年,這開啟了一個長達 1/4個世紀之久年均兩位數的經濟增長率的年代,中國經濟也得以轉型。……1978年開啟 了一個新的紀元,盡管在那時沒有人意識到這一點。”“1978年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的含義是( )
A.開始實行改革開放 B.開展思想解放運動
C.開始平反冤假錯案 D.提出“一國兩制”構想
24.1992年,被人們稱為中國改革的分水嶺。世界銀行前駐華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曾講道:“如果說此前中國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應該說人們終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這是因為( )
A.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B.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C.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擴大開放
D. 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
25.鄧小平理論是一場以“實事求是”為精神實質的思想解放運動過程中產生的旨在打破精神桎梏、促進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指導思想的總匯,它改革純“公有制”的生產關系融入“私有制”,從高度集中計劃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旨在( )
A. 糾正“文化大革命”錯誤 B.推動政治體制深入改革
C.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D.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26.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十分重視與周邊國家的交往:20世紀50年代,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003年,提出“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來,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這主 要是為了( )
A. 推動政治多極發展 B.應對美國軍事威脅
C.深化合作共謀發展 D. 解決領土糾紛問題
27. 《漢謨拉比法典》石碑浮雕顯示太陽神授予漢謨拉比權杖,這一設計主要意圖是 ( )
A. 宣揚君權神授思想 B.體現法律平等原則
C.強調軍事征服權威 D.鞏固宗教祭祀傳統
28.公元前5世紀,雅典民主制達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領域,公民不分貧富和出身均有參與政治生活的同等權利。雅典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同等權利”主要體現在 ( )
A.公民大會定期召開 B.公職人員抽簽產生
C.按照財產分配權力 D.全體居民直接參政
29. “此前習慣法是口耳相傳、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習慣法時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銅表法》的出現,使刑事訴訟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訴訟的裁決有了確定和公開的法律條文作為準繩,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的司法專斷。”這說明《十二銅表法》 ( )
A.加速帝國軍事擴張 B.推動民主政治發展
C.量刑定罪有法可依 D.削弱羅馬司法權威
30.封君對封臣要盡一些義務或責任,如要維持封臣的生計,確保封臣對土地財產的享有,保護封臣的人身安全;而封臣必須效忠于封君,保證封君安全,不能疏于防衛,不能隨意反叛,不能加害封君的身體和財產。由此可知,西歐封君與封臣之間( )
A.等級界限森嚴 B.義務相互對等
C.權利義務交織 D.關系平等互利
31.西歐中世紀后期,經濟和社會發展出現了如下發展,圖中 處最適合填入的內容是 ( )
A.促進封建經濟發展 B.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
C. 莊園經濟不斷發展 D.大學自治權利得到保證
32.文藝復興掙脫了神的統治,確立了人的尊嚴。但是那時教會勢力仍很強大,人們是不敢公開提出反對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號的。所以馬克思說,人們只能“戰戰兢兢地 請出古代的幽靈”,來為自己壯膽,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材料中“借古喻今”指 的是文藝復興時期( )
A.直接否定基督教教義 B.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C.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 D.借古典文化宣傳新思想
33.新航路開辟前,意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城市一片繁榮;新航路開辟后, 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維爾、英國的倫敦等城市成為新的貿易中心。這反映了新航路的開辟( )
A. 促進資本主義發展 B.推動貿易中心轉移
C.推動工業革命開展 D.導致殖民擴張加劇
34.有學者認為“盡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國永遠地分隔開了,但三國的革命作為資產階級革命不僅有一定的聯系,而且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共同點是( )
A. 都徹底推翻了本國封建君主專制 B.都通過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C.都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 D.都實現了擺脫殖民統治的民族獨立
35.市場上如黑洞般的需求,首先出現在紡織業,因為這個行業的產品與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以更快的速度生產,工匠們的新發明一個接著一個。據此可知,工業革命能迅速展開的重要原因是( )
A.市場需求的推動 B.技術工人的努力
C.政府政策的支持 D.生產技術的突破
36.下面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四幅圖片可以提煉的主題是( )
A.大國博弈各為所需 B.蘇聯出兵助力反攻
C. 同盟聯合共鑄勝利 D.美國參戰改變戰局
37.“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員之間的關系已經破裂,它們盡管還沒有發生軍事沖突,但在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方面,卻已經處于對抗狀態。”這種“對 抗狀態”正式開始于( )
A.歐洲共同體的成立 B.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C.北約和華約的成立 D.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38.在國際舞臺上,新興大國正在演化為一種強大的經濟和政治的綜合力量,沖擊著幾個世紀以來統治世界的“西方中心主義”,逐步形成“多個發展中心”。這表明( )
A.國際新秩序已經建立 B.霸權主義退出歷史舞臺
C.多極化趨勢不斷發展 D.新興大國成為世界主導
39.《聯合國憲章》規定:“采取有效集體辦法,以防止且消除對于和平之威脅,制止侵略行為或其他和平之破壞。”這表明聯合國的宗旨是( )
A.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 B.解決人類生態與人口問題
C.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 D.創造人類全新的生活模式
40.DeepSeek 能根據用戶偏好提供個性化推薦,高效處理大規模數據并挖掘有價值信息,實現多模態數據融合與學習,為用戶提供創作、工作和生活便利。這反映出( )
A.科技發展加速信息傳播 B.人工智能便利生產生活
C. 網絡技術提升學習效率 D.人工智能促進經濟增長
第Ⅱ卷(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0分)
41. 博物館承載著歷史,凝結著記憶,是看得見的民族精氣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與脈。青島某校同學們策劃了“考察歷史博物館”主題探究活動,請你一起參加。(10分) 第一站:參觀青島博物館
圖1炊煮器 (大汶口文化時期) 圖2刀幣 圖3宋鈞窯乳釘鼓式洗
(1)任務一:請從以上三件展品中任選一件提取歷史信息。(2分) 第二站:瞻仰烈士紀念館
圖4王盡美(1898-1925)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山東黨組織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大力發展黨組織,領導工人罷工運動,貢獻卓越。 1925年因積勞成疾病逝于青島,時年27歲 圖5鄧恩銘(1901-1931)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山東黨組織早期組織者和領導者,曾發動青島膠濟鐵路工人大罷工。1931年,因叛徒出賣,在濟南慷慨就義,時年30歲 圖6李蔚農(1895-1925)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領導青島三次工人大罷工。1925年,被反動軍警逮捕,后押赴團島刑場秘密殺害,時年30歲
(2)任務二:請概括上圖三位烈士共同的革命事跡,并寫出其事跡所蘊含的精神品質。(3分)
第三站:巡覽海軍博物館
圖7一級革命文物----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的關防印信 圖8一級革命文物----401“長征一號”核潛艇 圖9一級革命文物----王偉的飛行頭盔
(3)任務三:根據上圖革命文物并結合所學知識,就中國該如何向海圖強寫出你的見解。(3分)
第四站:領略青島城市展覽館
圖10昔日荒涼之地 圖11今日宜居之城
(4)任務四:根據上面兩幅圖片及自己對青島的認識寫一段城市推介詞。(2分)
42.人類文明進程中的每一次重大躍遷都鐫刻著制度革新的印記,它是文明突圍的破冰之刃,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核心引擎。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 秦國實行商鞅變法,“為田開阡陌封疆”,“除井田,民得買賣”,即廢除原有的井田制度,按軍功授田,重新規劃土地,設立地標,明確土地四至,同時設立官職保護 私有土地不受侵犯,允許土地買賣。至此,私人土地的所有權依法確立了下來。這樣就破 壞了奴隸制的生產關系,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
——摘編自劉新文《先秦土地制度變遷》
材料二 日本明治維新之所以獲得成功,主要原因是它順應了社會發展的潮流,在一個堅強的資產階級化的下級武士集團的領導下,對內注重國家體制重構與經濟體制改革的密切 配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對外吸收和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 驗,并能及時克服和糾正前進道路上所出現的工作失誤和偏差,從而走上了一條符合日本 當時國情的道路。
——摘編自陳利今《日本明治維新為什么會成功 》
材料三 注重實際的列寧認識到讓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經濟政策,這一政策允許局部地區恢復資本主義。農民們被準許在公開市場上出售他們的農產品,私人可以經營小商店和小工廠。農民和新商人都能雇傭勞力,并能保留他們在經營中獲得的利 潤……到1926年時,工農業產量已達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
材料四 1929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1039億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85億美元了,美國損失了一半的財富……富蘭克林 · 羅斯福的“新政”開創了市場經濟的新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市場規律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干預這只“看得見的手”聯合起來,共同影響經濟,市場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時得以發揮。
(1)根據材料一歸納“破壞了奴隸制的生產關系”的具體措施。(2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日本明治維新“經濟體制改革”的具體舉措,并回答國家體制發生了怎樣的重構 (2分)
(3)根據材料三,概括新經濟政策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列寧認為讓步不可避免的原因。(2分)
(4)根據材料四,概括羅斯福新政所開創的“市場經濟的新模式”的特點。(2分)
(5)綜合上述改革,談談你獲得的啟示。(2分)
43. “經濟全球化是時代潮流,其方向從未改變、也不會改變。”閱讀下列材料,回 答問題。(10分)
材料一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乾隆帝《敕諭英吉利國王書》
材料二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
——《南京條約》
材 料 三 1978年,中國開啟改革開放進程,沿海城市如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成為經濟特區。隨后,我國還相繼開放沿海港口城市。開放沿海城市促使中國加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使得我國對外貿易規模持續拓展,吸引外資數量接連攀升。中國制造業產品暢銷全球 各地,并且通過引入國外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實現技術水準與生產管理能力的躍升,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與現代化進程加快。
——摘編自王檜林《中國現代史》
材料四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經濟全球化
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 。
——習近平《共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材料一中清統治者的認識促成了什么政策的產生 這樣的政策給當時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2分)
(2)1840年英國的大炮迫使中國融入世界。請你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給中國帶來的影響。(2分)
(3)改革開放后,中國主動融入世界。請你根據材料三概括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的發展模式對中國現代化進程起到的推動作用。(2分)
(4)材料四認為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是什么 談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應如何積極參與并推動這一進程 (4分)
44.青島的近代史,是一部用殖民傷痕、民族血性書寫而成的微型“中國近代史”。 請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10分)
1897年11月 德國借口巨野教案出兵占領膠州灣,強簽《膠澳租借條約》,膠澳正式淪為德國的殖民地,山東成了德人的勢力范圍
1898年10月12日 德皇命名膠澳租借地的市區為青島
1897年-1914年 德國在青島殖民統治
1914年9月 日本軍隊先后在龍口和嶗山仰口登陸,進攻駐青島的德軍
1914年11月 德軍投降,日本開始對青島的殖民統治,進行掠奪性開發
1919年1月 巴黎和會召開,操縱會議的帝國主義不顧中國代表的強烈反對,將青島的主權和山東的權益一概交與日本
1919年5月4日 五四運動爆發,學生們在運動中提出了"還我青島"的口號
1921年12月 華盛頓會議召開,中國代表再一次要求無條件收回青島
1922年2月4日 中日代表簽定《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及《附約》,日本答應將山東的主權交還中國
1922年12月10日 日本正式向中國交還青島行政權,但青島的經濟命脈被日本工商業資本長期控制
1923年初 中國共產黨在青島開展革命活動。后建立青島支部,領導反帝愛國斗爭
1938年1月10日 青島再度淪陷于日本侵略者統治之下。日本對青島人民施行嚴酷統治,瘋狂掠奪青島的資源
1945年8月 日本投降后,國民黨接管青島,與美國勾結進行反動統治,中國共 產黨領導青島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
1949年6月2日 青島解放,真正回到中國人民手中
(1)根據表格所列史實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青島淪為德國殖民地的時代背景。(2 分)
(2)根據表格所列史實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22年中國能夠收回山東主權的原因。(2分)
(3)選擇材料中相互關聯的事件,結合所學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闡述或 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不少于200字,6分)一.單項選擇題
1~40 題:BBDAD/AABBC/ABBCB/DCCCD/ACADD/CABCC/BDBCA/CBCAB
二、材料分析題
41.(1) 選擇圖 1 歡杰器:大汶口文化時期的陶器,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審美情趣。
(2) 三位烈士共同參與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的組織和領導工作,領導工人運動,為革命事業貢 獻了生命。體現了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3) 中國向海圖強需要加強海軍力量建設,發展海洋科技,維護國家海洋權益。
(4) 青島是一座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現代化的都市風貌, 是宜居宜業的理想之地。
42.(1) 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買賣,按軍功授田。
(2) 明治維新的經濟體制改革包括殖產興業、土地改革等;國家體制重構為建立君主立憲制。
(3) 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發展商品經濟;原因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引發嚴重危機。
(4) 羅斯福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模式。
(5) 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需結合國情,與時俱進。
43.(1) 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
(2) 《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 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促進了對外貿易,吸引了外資,推動了技術進步和經濟發。
(4) 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中國應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技創新, 加強國際合作。
44.(1) 19 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德國占領青島是其表現之一;第二次工業革命, 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工業國開始對外擴張
(2) 中國在華盛頓會議上據理力爭,加上國際輿論的壓力,促使日本歸還山東主權;五四運動后民族覺醒
(3) 觀點:青島的近代史是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縮影。結合相關史實闡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市| 老河口市| 遵义市| 敖汉旗| 阿克苏市| 富源县| 荣昌县| 荔波县| 崇信县| 嘉义市| 伊金霍洛旗| 弥勒县| 玉屏| 乡城县| 古浪县| 鲁山县| 图木舒克市| 通化市| 呼伦贝尔市| 株洲县| 鄂州市| 休宁县| 舞钢市| 乌兰县| 罗山县| 遵义县| 巴林右旗| 西平县| 富民县| 高碑店市| 湘乡市| 晋江市| 临海市| 海安县| 军事| 蕲春县| 精河县| 南通市| 千阳县| 迁安市| 永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