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安徽專版——2025屆高考生物學4月模擬預測卷(有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安徽專版——2025屆高考生物學4月模擬預測卷(有解析)

資源簡介

安徽卷——2025屆高考生物學4月模擬預測卷
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細胞各部分結構分工合作,共同執行細胞的各項生命活動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內質網是一個內腔不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統,與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的合成有關
B.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組成的纖維狀網架結構,與細胞運動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
C.生物膜系統由細胞器膜、細胞膜和核膜等構成,具有相同的組成成分、結構和功能
D.細胞核具有核膜、核仁等結構,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質通過被動運輸進出細胞核的通道
2.某種連續分裂的動物細胞,細胞周期如圖所示,包括G1期(8h)、S期(8h)、G2期(6h)和M期(2h)。現有該種細胞若干,為使所有細胞處于細胞周期同一時相,需按如下步驟操作:①在培養液中添加過量TdR(一種DNA合成抑制劑),培養細胞足夠長時間;②去除TdR,培養細胞10h;③再次添加過量TdR,培養細胞足夠長時間。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進行操作①后,原處于S期的細胞停滯于S/G2交界處
B.進行操作①后,原處于M期的細胞停滯于G1/S交界處
C.進行操作②后,培養液中沒有處于S期的細胞
D.進行操作③后,所有細胞都停滯于G1/S交界處
3.研究人員對某森林生態系統一年內的能量流動進行了研究,結果如表(單位:J·m-2·a-1)。根據表中信息分析,下列有關該生態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
生產者 植食性動物 肉食性動物 分解者
流入能量 9.8×108 1.5×108 2.1×107 -
呼吸散失量 6.1×108 8.1×107 1.6×107 1.7×108
A.肉食性動物處于食物鏈的第三營養級
B.相鄰營養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都相同
C.初級消費者攝入的總能量是1.5×108J·m-2·a-1
D.該生態系統未利用的能量約為1.03×108J·m-2·a-1
4.大腸桿菌的RNA聚合酶功能強大,可以自主解開雙鏈DNA,并進行RNA的合成。合成出的RNA一端,很快會結合核糖體合成多肽鏈。某同學繪制了一幅大腸桿菌轉錄和翻譯的模式圖,請同學們進行評議。下列有關該圖的評議,正確的是( )
A.RNA聚合酶沿模板鏈移動的方向應該是從5′向3′
B.RNA聚合酶結合位置應該包含整個DNA的解鏈區
C.雙鏈解開的DNA應該在RNA合成結束后恢復雙螺旋
D.圖中移動的3個核糖體上已合成的肽鏈長度應該相同
5.脈孢霉的二倍體合子會先進行減數分裂產生四個單倍體細胞,緊接著再進行一次有絲分裂,產生的8個孢子在子囊中按分裂的順序依次排列,如圖所示。觀察基因型為Aa的脈孢霉子囊中孢子的顏色,基因型為A的孢子呈深色,基因型為a的孢子呈淺色,以下①~④四種不同的結果中,支持細胞中同源染色體間A所在的染色體片段與a所在的染色體片段的交換發生在DNA復制之后的是( )
(假設只發生一次交換)
A.① B.② C.③④ D.②③④
6.溫度可以影響酶的活性,但是溫度本身也可以加快化學反應的速率。如圖表示溫度影響酶促反應作用的機理,其中曲線a表示不同溫度下的化學反應速率,曲線b表示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曲線c表示溫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圖中1位點酶活性大于2位點酶活性
B.酶活性對酶促反應的影響程度可能大于溫度
C.曲線a還可以表示不同溫度下底物所含能量
D.酶活性最大時對應的溫度與酶促反應的最適溫度相同
7.細胞是一個獨立的生命系統,新陳代謝是其基本特征之一,每時每刻都有物質的輸入和輸出。如圖為細胞中由轉運蛋白介導的物質跨膜運輸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兩種轉運蛋白跨膜轉運物質時必須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釋放的能量
B.兩種轉運蛋白均只能轉運一種分子
C.通道蛋白每次運輸時分子或離子均不與通道蛋白結合
D.載體蛋白只用于主動運輸,通道蛋白只用于協助擴散
8.水稻雄性不育性狀由細胞質基因和細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用S表示細胞質不育基因,N表示細胞質可育基因。用R(R1、R2)表示細胞核中可恢復育性的基因,其等位基因r(r1、r2)無此功能。只有當細胞質中含有S基因,細胞核中r基因純合時,植株才表現為雄性不育。當細胞質中含有S基因,細胞核中R1和R2基因同時存在時,植株表現為雄性可育,若此時細胞核中只有R1或R2基因,則植株表現為部分花粉可育。當細胞質中含有N基因時,無論細胞核中含有什么基因,植株都表現為雄性可育?,F發現一雄性可育R品系,將其與雄性不育植株雜交得到F1,F1自交得F2,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R品系植株的基因型是S(R1R1R2R2)或N(R1R1R2R2)
B.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S(r1r1r2r2)或N(r1r1r2r2)
C.F2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的比例是1/8
D.R基因一定是通過影響S基因的表達而使育性恢復
9.抗體一藥物偶聯物(ADC)通常由抗體、連接子和有效載荷(如細胞毒素)三部分組成。ADC技術與蛋白降解療法相結合,誕生了一種全新的藥物形式一抗體偶聯降解劑(DAC)。從結構上看,DAC與傳統的ADC具有相似之處,而DAC的有效載荷(如PROTAC,即蛋白降解劑)并非傳統的細胞毒性藥物,而是具有蛋白降解功能的分子。下列關于ADC與DAC的敘述,錯誤的是( )
A.ADC與DAC都是由抗體、連接子和有效載荷組成
B.ADC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因為腫瘤細胞的變異而產生耐藥性,而DAC通過降解靶蛋白,有望降低這種風險
C.若蛋白降解劑的藥效弱于ADC中的毒素,則DAC需要更高的載藥量
D.抗原一抗體復合物通過主動運輸進入細胞內的溶酶體,在溶酶體中,DAC被降解,釋放出有效載荷
10.如圖表示某植株的非綠色器官在不同O2濃度下,單位時間內O2吸收量和CO2釋放量的變化(假設細胞呼吸分解的有機物全部為葡萄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O2濃度為0時,該器官進行無氧呼吸
B.若圖中BD=1/3DE,此狀態下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為1:1
C.在儲藏果蔬時,往往需要采取降低溫度、氧氣含量等措施
D.無氧呼吸最弱時的O2濃度為E點對應的O2濃度,同時也是蔬菜和水果的保鮮最佳點
11.科學家在研究生長素作用時發現在沒有施加外源生長素的情況下,去掉了尖端的胚芽鞘植株依然可以生長。生長速度大小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實驗的自變量實際是生長素的濃度
B.ab段生長速度逐漸下降與生長素被降解有關
C.b點生長素濃度最大,抑制頂端生長
D.如果繼續切除頂端,則平衡時的生長速度小于c點對應速度
12.基因組印記是指僅來源于一方親本的同源基因表達,而來自另一親本的則不表達,相應基因稱為印記基因,如圖所示。其中只表達父本基因而母本基因不表達的稱為母源印記基因,IGF2和H19均是印記基因,受ICR基因與轉錄因子的共同作用而在親本中表達不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印記基因的遺傳符合孟德爾遺傳定律
B.IGF2和H19基因分別是母源印記基因和父源印記基因
C.推測增強子是IGF2基因表達所必需的
D.DNA只要發生了甲基化,就不能表達
13.神經元的軸突末梢可與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或胞體構成突觸。通過微電極測定細胞的膜電位變化,如圖所示。PSP1和PSP2分別表示突觸a和突觸b后膜的電位變化(-70mV表示的是靜息電位)。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突觸a、b前膜釋放的遞質分別是興奮性神經遞質和抑制性神經遞質
B.此圖若是反射弧的一部分,則突觸后神經元相連的就是感受器
C.PSP1曲線向上的峰值由Na+或Ca2+內流形成
D.當突觸a、b前膜同時釋放遞質時突觸后神經元有可能無膜電位的變化
14.在寒冷環境下,人體體溫的調節受甲狀腺激素的影響,甲狀腺激素分泌受下丘腦一垂體一甲狀腺軸調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寒冷環境下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增多受神經一體液調節
B.下丘腦中的感受器感受到寒冷信號時會產生興奮
C.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體現出放大激素調節效應的分級調節和多級的負反饋調節
D.垂體受損會導致血液中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含量升高
15.大口黑鱸魚以太陽魚為食。研究者分析統計了在有大口黑鱸魚作為捕食者存在和沒有捕食者存在的條件下,太陽魚取食環境中水草的環境所占的比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大口黑鱸魚捕食太陽魚獲得的能量全部用于自身的生長、發育和繁殖
B.調查太陽魚的種群密度可以采用標記重捕法
C.當有大口黑鱸魚存在時,太陽魚可能會利用水草降低被捕食的風險
D.有無捕食者存在,太陽魚的生態位不同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16.(12分)C4植物在維管束周圍有兩種不同類型的細胞,靠近維管束的內層細胞稱為鞘細胞,圍繞著鞘細胞的外層細胞是葉肉細胞。圍繞著維管束鞘細胞周圍的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具有發達的基粒,而維管束鞘細胞的葉綠體幾乎無基粒(或沒有發育良好的基粒)。葉肉細胞里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經PEP羧化酶的作用,與CO2結合,形成四碳雙羧酸(G)。這些四碳雙羧酸轉移到鞘細胞里,通過脫羧酶的作用釋放CO2,后者在鞘細胞葉綠體內經核酮糖-1,5-二磷酸(RuBP)羧化酶作用,進入碳循環。這種由PEP形成四碳雙羧酸,然后又脫羧釋放CO2的代謝途徑稱為C4途徑。維管束鞘細胞的CO2進入卡爾文循環。如圖為C4植物玉米光合作用部分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玉米的維管束鞘細胞的葉綠體不能進行正常的光反應是因為_______,在維管束鞘細胞中可進行暗反應,且需要葉肉細胞光反應產生的_____和______的參與。
(2)若圖中X為四碳雙羧酸,則Y為________(填數字)碳化合物,Z為__________(填數字)碳化合物,請用方程式的形式表示出生成Z的過程:__________。
(3)由圖分析可得出,玉米細胞的PEP羧化酶具有的特點是________。
(4)若玉米的光合作用強度為6g·h-1呼吸作用強度為2g·h-1,則在適宜溫度條件下,長時間每天交替進行12h光照、12h黑暗,該植物能正常生長的原因是________。如果該植物原干重xg,先置于暗處4h后干重為(x-1)g,然后光照4h后干重為(x+2)g,則總光合速率為______g·h-1。
17.(10分)如圖為某人工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圖解,能量單位為J·cm-2·a-1,A、B、C代表不同的營養級,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方框A中的能量代表的含義為_____。
(2)圖中X的含義是_____,能量從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傳遞效率為_____,能量從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傳遞效率為_____。(均保留小數點后1位)
(3)由圖可知,下一營養級不能得到上一營養級的全部能量,原因是_____,能量流動的特點為_____。
(4)若要提高該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你的基本思路是_____。
18.(10分)傳統的疫苗需要將滅活或減活的病毒注射進人體,mRNA則是模仿病毒攻擊,調動機體免疫反應。如圖是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發揮作用的過程?;卮鹣铝袉栴}:
(1)脂質體的基本支架是_____,其進入細胞后以_____方式將藥物釋放出來。
(2)常見的抗原呈遞細胞有_____(答出3種),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激活B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的S蛋白的肽段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做出這種判斷的依據是______。
(3)結合圖示分析輔助性T細胞在特異性免疫中的作用_______。
(4)已知脂質體在體內運輸藥物時,容易被巨噬細胞當作異物吞噬,請你設計一個可以使脂質體在體內停留稍長時間的方法:_____。
19.(11分)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在染色體上存在五種關系:第一種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第二種是位于同源染色體上且雙顯性基因在一條染色體上并完全連鎖,第三種是位于同源染色體上且一顯一隱基因在一條染色體上并完全連鎖,第四種是位于同源染色體上且雙顯性基因在一條染色體上并連鎖互換,第五種是位于同源染色體上且一顯一隱基因在一條染色體上并連鎖互換。(基因互換率x是指重組合的配子數占總配子數的比例,親代發生互換的性原細胞的百分比為基因互換率的2倍。且基因互換率x的取值范圍為0甲:顯隱(A_bb)=18.75%,隱顯(aaB_)=18.75%
乙:顯隱(A_bb)=9%,隱顯(aaB_)=9%
丙:顯隱(A_bb)=24%,隱顯(aaB_)=24%
回答下列問題:
(1)等位基因是指________。
(2)某學校的興趣小組對此雙雜合AaBb自交后代只有單顯表型的比例進行探究,看能否建立一種模型以快速分辨出這兩對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及連鎖互換情況。兩對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及連鎖互換的五種情況下,雙雜合AaBb自交后代單顯表型Y的比例如表:
兩對等位基因的位置關系及連鎖互換類型 第一種 第二種 第三種 第四種 第五種
雙雜合子AaBb自交后代單顯表型Y的比例 Y1 =3/8 Y2 Y3 Y4 Y5
①表中Y2值為______,Y3值為______,Y4值的范圍為______,Y5值的范圍為______。
②題干中甲、乙和丙這三種情況下,A、a和B、b這兩對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及連鎖互換情況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根據表中信息作出判斷。
(3)通過觀察表中雙雜合子AaBb自交后代單顯表型Y的比例,發現這五種情況下Y的值各不相同,由此建立了如圖所示的數學模型。由此模型可快速判斷出上述雙雜合子AaBb自交后代單顯表型比例出現乙種結果,則A、a和B、b這兩對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及連鎖互換情況應為第__________種情況,而若為丙種結果則應為第______種情況。此模型中的因變量是_____。
20.(12分)為確認引起新疆某基層團場長途調運后備母牛發病死亡的病因,通過多種研究證實,引起該母牛發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長途運輸誘發的應激綜合征,主要致病菌為巴氏桿菌和支原體,并伴有附紅細胞體混合感染。針對多殺性巴氏桿菌(PM)、牛支原體(M.BOVIS)、牛病毒性腹瀉病毒(BVDV)、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IBRV)進行PCR及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結果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
(1)由圖1實驗結果發現在460bp處均出現與目的片段一致的條帶,說明_______。
(2)支原體PCR鑒定:將肺部組織用PPLO固體培養基培養(注:支原體常用培養基為PPLO),可觀察到煎荷包蛋樣菌落。典型菌落的特異性PCR擴增和瓊脂糖凝膠電泳獲得了與預期大小一致的長度為238bp的片段(圖2),證明_______。
(3)請描述圖3關于IBRV和BVDV的PCR檢測結果:______。
(4)引物是在進行PCR時必須具備的,引物的作用是_______。
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一般需要在引物的____端添加限制酶識別序列,其中構建基因表達載體的目的是______。
(5)在DNA測序工作中,需要將某些限制酶的限制位點在DNA上定位,使其成為DNA分子中的物理參照點,這項工作叫作“限制酶圖譜的構建”?,F擬用限制酶Hind Ⅲ、BamH I及兩者的混合物分別降解一個4kb(1kb即1千個堿基對)大小的線性DNA分子,降解產物分別進行凝膠電泳,在電場的作用下,降解產物分開,如圖4所示:
據此構建這兩種限制酶在該DNA分子上的“限制酶圖譜”如圖5,若圖5中C位點為BamH I一個切割位點,則CD之間的片段長度為_____kb,B點為_____酶的酶切位點,D點為______酶的酶切位點。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內質網是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的合成加工場所和運輸通道。它由膜圍成的管狀,泡狀或扁平囊狀結構連接形成一個連續的內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統,A錯誤;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架結構,維持著細胞的形態,錨定并支撐著許多細胞器,與細胞運動、分裂、分化以及物質運輸,能量轉化,信息傳遞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B正確;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這些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和結構很相似,但又有區別,不完全相同,C錯誤;大分子物質通過核孔進出細胞核的方式不是被動運輸,D錯誤。
2.答案:A
解析:TdR是一種DNA合成抑制劑,可抑制DNA合成,故進行操作①后,原處于S期的細胞會停滯于該時期,原處于M期的細胞會沿著細胞周期運轉,最后停滯于G1/S交界處,A錯誤、B正確。進行操作①后,所有細胞都處于S期或G1/S交界處。由題干信息可知細胞周期包括G1期(8h)、S期(8h)、G2期(6h)和M期(2h),則進行操作②后,會使所有停滯于G1/S交界處的細胞通過S期而進入G2期,停滯于S期的細胞將處于G2期、M期或G1期,C正確。結合C項分析可知,進行操作③后,處于G2期、M期或G1期的細胞將沿著細胞周期運轉,最終停滯于G1/S交界處,D正確。
3.答案:D
解析:肉食性動物不一定捕食植食性動物,也可能捕食其他肉食性動物,因此肉食性動物不一定處于食物鏈的第三營養級,A錯誤;相鄰營養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一般在10%~20%,不一定都相同,B錯誤;流入植食性動物的能量為初級消費者的同化量,攝入量=同化量+糞便中的能量,因此初級消費者攝入的總能量應大于1.5×108J·m-2·a-1, C錯誤;該生態系統未利用的能量=生產者同化的能量一所有生物通過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9.8×108-(6.1×108+8.17×10+1.6×107+1.7×108)=1.03×108(J·m-2·a-1),D正確。
4.答案:C
解析:RNA聚合酶沿模板鏈移動的方向應該是從3′向5′,A錯誤;轉錄時,RNA聚合酶與模板鏈的啟動子結合,啟動轉錄,不包含整個DNA的解鏈區,B錯誤;細胞內遺傳信息傳至RNA后,RNA從DNA鏈上釋放,而后DNA雙螺旋恢復,C正確;圖中移動的3個核糖體上已合成的肽鏈長度不同,D錯誤。
5.答案:D
解析:由題意可知,二倍體合子的基因型是Aa,若同源染色體之間A所在的染色體片段與a所在的染色體片段發生了交換,且交換發生在DNA復制之后,則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結束后,同源染色體分離,產生的兩個細胞的基因型都是Aa,每個細胞經歷減數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兩個子細胞的基因型分別為A、a,經歷一次有絲分裂,形成的8個孢子的基因型分別是A、A、a、a、A、A、a、a或A、A、a、a、a、a、A、A或a、a、A、A、A、A、a、a或a、a、A、A、a、a、A、A,因此D符合題意。
6.答案:D
解析:通過題圖b曲線可知,1位點的酶活性大于2位點的酶活性,A說法正確;隨著溫度的升高,化學反應速率不斷升高,酶活性逐漸下降,而酶促反應速率卻是先升高后突然降低,故推測酶活性對酶促反應的影響程度可能大于溫度,B說法正確;加熱可以為化學反應提供能量,故隨著溫度升高,底物所含能量也在不斷升高,曲線a可以表示不同溫度下底物所含能量,C說法正確;通過題圖可以看出,酶活性最大時對應的溫度與酶促反應的最適溫度不同,D說法錯誤。
7.答案:C
解析:題圖中載體蛋白順濃度梯度轉運物質的方式為協助擴散,不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通過通道蛋白轉運物質的方式也為協助擴散,A錯誤;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都需要轉運蛋白,一種轉運蛋白可能轉運多種物質,如Na+-K+泵,B錯誤;通道蛋白只容許與自身通道的直徑和形狀相適配、大小和電荷相適宜的分子或離子通過,分子或離子通過通道蛋白時不與通道蛋白結合,C正確;通道蛋白參與協助擴散,載體蛋白可參與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D錯誤。
8.答案:A
解析:通過F2的分離比是9:6:1可知,F1的核基因型是R1r1R2r2,而親本中雄性不育株的基因型只能是S(r1r1r2r2),故推測R品系植株的基因型是S(R1R1R2R2)或N(R1R1R2R2),A正確,B錯誤;F2基因型是9/16S(R1_R2_)、3/16S(R1_ r2r2)、3/16S(r1r1R2_)、r1r1、1/16S(r1r1r2r2)、3/15S(r1r1R2_),可以自交產生雄性不育植株的是4/15S(R1r1R2r2)、2/15S(R1 r1r2r2)、2/15S(r1r1R2r2)由于細胞核中只有R1或R2基因時,植株表現為部分花粉可育,故無法得出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的比例,C錯誤;R基因使育性恢復的機制題干中并未說明,D錯誤。
9.答案:D
解析:由題干可知,ADC與DAC都是由抗體、連接子和有效載荷組成,A敘述正確;ADC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因為腫瘤細胞的變異而產生耐藥性,而DAC通過降解靶蛋白,即使抗原發生改變,但是抗原還是蛋白質,DAC依然可以降解改變后的抗原,所以DAC有降低耐藥性風險,B敘述正確;若蛋白降解劑中藥物的穩定性和有效性弱于ADC中的毒素,為達到一定的藥效,DAC需要更高的載藥量,C敘述正確;抗原一抗體復合物通過胞吞作用進入細胞,再通過膜融合進入溶酶體,在溶酶體中,DAC被降解,釋放出有效載荷(蛋白降解劑),D敘述錯誤。
10.答案:D
解析:O2濃度為0時,該器官只能進行無氧呼吸,A敘述正確;有氧呼吸產生CO2的量與消耗葡萄糖量之比為6:1,無氧呼吸產生C O2的量與消耗葡萄糖量之比為2:1,若BD=1/3DE,說明有氧呼吸產生的CO2量是無氧呼吸產生的CO2量的3倍,故此狀態下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為1:1,B敘述正確;降低溫度可減弱呼吸酶的活性,從而減弱呼吸作用,有氧呼吸需要氧氣,降低氧氣含量也能減弱呼吸作用,因此在儲藏水果、蔬菜時,往往需要采取降低溫度、O2含量等措施,其目的是減弱果蔬的呼吸作用,以減少有機物的消耗,C敘述正確;無氧呼吸最弱時的O2濃度為C點對應的O:濃度,蔬菜和水果的保鮮最佳點為CO2釋放量最低點F點,D敘述錯誤。
11.答案:C
解析:橫坐標是切除頂端后的時間,根據縱坐標及生長素的作用機理可以推測剛切除頂端后,頂端生長素含量較低,隨著時間的延長,被切除頂端后的切口會恢復頂端的功能,產生生長素,故該實驗的自變量實際上是生長素的濃度,A說法正確;ab段生長速度逐漸下降的原因是剛切除頂端,原有生長素逐漸被降解,新的生長素還沒有產生,生長素濃度很低,導致生長速率下降,且b點生長素濃度最低,B說法正確,C說法錯誤;根據a點和c點的數值推測,如果繼續切除頂端,則達到平衡時的生長速度小于c點對應速度,每切一次,能達到的最大生長速率都會降低一點,D說法正確。
12.答案:D
解析:印記基因的表達與不表達相當于一對等位基因,這對等位基因的遺傳符合孟德爾遺傳定律,A說法正確;由題圖可知,IGF2在雌性中不表達而在雄性中表達,屬于母源印記基因,H19在雌性中表達而在雄性中不表達,屬于父源印記基因,B說法正確;雄性中增強子表達最終引起IGF2基因表達,故增強子是IGF2基因表達所必需的,C說法正確;DNA的表達程度與甲基化程度有關,甲基化程度強,可能不表達,甲基化程度弱,表達程度可能弱,D說法錯誤。
13.答案:B
解析:由題圖可知,突觸a前膜釋放的遞質會引起突觸a后膜電位由-70mV漸漸升高,表明此遞質為興奮性神經遞質,而突觸b前膜釋放的遞質會引起突觸b后膜電位由-70mV漸漸下降,表明此遞質為抑制性神經遞質,A敘述正確;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組成,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興奮沿著反射弧傳導并由突觸前膜向突觸后膜傳遞,由題圖可知突觸后神經元的興奮是由胞體向軸突方向傳導的,所以其相連的部分不可能是感受器,B敘述錯誤;PSP1曲線向上的峰值表示的是動作電位產生的上升階段,是由膜外Na+或Ca2+內流形成,C敘述正確;突觸a、b前膜分別釋放興奮性神經遞質和抑制性神經遞質,可能導致突觸后神經元產生的正負兩種電位變化相互抵消,膜電位不發生變化,D敘述正確。
14.答案:B
解析:寒冷會刺激皮膚上的溫度感受器產生興奮傳至下丘腦,使其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此過程為神經調節: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進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進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這一過程為體液調節,故寒冷環境下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增多受神經一體液調節,A敘述正確,B敘述錯誤。當甲狀腺激素增多時會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相關激素,使甲狀腺激素含量維持相對穩定,其中存在著能放大激素調節效應的分級調節和維持甲狀腺激素相對穩定的多級負反饋調節,C敘述正確。垂體受損導致甲狀腺激素的分泌減少,甲狀腺激素的減少反饋到下丘腦,由于這個信號會持續刺激下丘腦釋放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因此垂體受損會導致血液中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含量升高,D敘述正確。
15.答案:A
解析:大口黑鱸魚捕食太陽魚獲得的能量即同化量會用于自身的生長、發育和繁殖以及呼吸作用,A敘述錯誤;太陽魚活動范圍大,調查其種群密度可以采用標記重捕法,B敘述正確;據題圖分析可知,當有大口黑鱸魚存在時,取食環境均存在水草,而當大口黑鱸魚不存在時,取食生境中存在水草的比例極低,表明太陽魚可能會利用水草降低被捕食的風險,C敘述正確;有無捕食者存在,太陽魚的種間關系等不同,生態位不同,D敘述正確。
16.(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2分)答案:(1)維管束鞘細胞的葉綠體中幾乎無基粒(或沒有發育良好的基粒),缺乏光反應所需的色素和酶(2分);ATP;NADPH
(2)3(三);5(五);2C3C5+(CH2O)(2分)
(3)在葉肉細胞中能利用較低濃度的CO2合成C4
(4)每天凈光合作用量為6×12-2×24=24(g)>0(2分);1
解析:(1)由題意可知,玉米的維管束鞘細胞的葉綠體中幾乎無基粒(或沒有發育良好的基粒),缺乏光反應所需的色素和酶,所以不能進行正常的光反應,在維管束鞘細胞中可進行暗反應,但需要葉肉細胞光反應生成的ATP和NADPH的參與。
(2)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過程為CO2固定和C3的還原,C3的還原過程生成Z,即2C3C5+(CH2O),所以若題圖中X為四碳雙羧酸,則Y為C3,Z為C5。
(3)由題圖分析可得出,玉米細胞的PEP羧化酶在葉肉細胞中可利用低濃度的CO2合成C4,然后轉移到維管束鞘細胞中釋放出CO2進行暗反應過程。
(4)光合作用強度為6g·h-1,呼吸作用強度為2g·h-1,每天交替進行12h光照、12h黑暗,凈光合作用量為6×12-2×24=24(g)>0,因此植物能生長。若該植物置于暗處4h后干重減少1g,說明呼吸速率為1g /4h=0.25(g·h-1);4h然后光照4h后干重增加3g/4h,說明凈光合速率為0.75(g·h-1),故總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0.75+0.25=1(g·h-1)。
17.(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0分)答案:(1)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
(2)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2.7%(2分);15.6%(2分)
(3)各營養級生物體內的大量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同時上一個營養級的部分能量被下一個營養級利用,還有少數能量被分解者利用(2分);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4)增加生態系統組分,使營養結構更復雜、補充適當的物質和能量
解析:(1)A、B、C代表不同的營養級,A為第一營養級,所以方框A中能量代表含義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
(2)題圖中X是各營養級生物經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分析題圖可知,第三營養級同化的總能量為0.05+0.25+5.1+2.1=7.5(J·cm-2·a-1),扣除有機物輸入的能量后,從第二營養級得到的能量為2.5J·cm-2·a-1;第二營養級同化的總能量為0.5+4+9+2.5=16(J·cm-2·a-1),扣除有機物輸入的能量后,從第一營養級得到的能量為14J·cm-2·a-1;第一營養級同化的總能量為3+23+70+14=110(J·cm-2·a-1),所以能量從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傳遞效率為14÷110×100%≈12.7%。第三營養級從第二營養級獲得的同化量是2.5J·cm-2·a-1,第二營養級的同化量是16J·cm-2·a-1(注意:有機物輸入的2也為第二營養級的同化量),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2.5÷16×100%≈15.6%。
(3)各營養級生物體內的大量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同時上一營養級的部分能量被下一營養級利用,還有少數能量被分解者利用,所以能量不能百分百地流入下一營養級。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4)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與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有關,營養結構越復雜,食物網越復雜,抵抗力穩定性越高,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越強,因此可以增加生態系統組分,使營養結構更復雜,從而提高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對于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還應投入相應的物質和能量。
18.(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0分)答案:(1)磷脂雙分子層;胞吐或與細胞膜融合
(2)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B細胞(3分);攝取并加工處理抗原,并將抗原信息暴露在細胞表面,以便呈遞給其他免疫細胞;不同;B細胞與細胞毒性T細胞表面的抗原受體不同
(3)同時介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4)在脂質體的表面添加相應組織相容性抗原,讓巨噬細胞將脂質體當成機體自身細胞一樣識別(2分)
解析:(1)脂質體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利用磷脂分子的親水性和疏水性將其攜帶的藥物放在不同的部位進行運載。其釋放藥物的方式是與細胞膜融合或直接胞吐。
(2)常見的抗原呈遞細胞有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和B細胞,抗原呈遞細胞可以攝取和加工處理抗原,并且可以將抗原信息暴露在細胞表面,以便呈遞給其他免疫細胞。B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表面的抗原結合受體不同,故其識別的S蛋白的肽段也不同。
(3)輔助性T細胞可以在體液免疫中產生細胞因子以及與B細胞接觸而激活B細胞,也可以在細胞免疫中通過釋放細胞因子加強細胞毒性T細胞的功能,即可同時介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4)免疫細胞具有“識別自己,排拆異己”的功能,每個物種的細胞表面都具有組織相容性抗原,機體自身的免疫細胞可以識別,從而不會對其進行攻擊。為使脂質體在體內停留稍長時間,可在脂質體的表面添加相應組織相容性抗原,讓巨噬細胞將脂質體當成機體自身細胞。
19.(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1分)答案:(1)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狀不同形態的基因
(2)①0;1/2;0②能
(3)四;五;兩對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及連鎖互換類型
解析:(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上且控制同一性狀不同形態的基因。
(2)①雜合子AaBb自交會出現以下五種性狀分離比。
第一種:兩對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其自交后代表型及概率為9/16雙顯:3/16顯隱:3/16隱顯:1/16雙隱,其單顯(顯隱和隱顯)表型的概率為Y1=3/16+3/16=3/8。
第二種: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上且雙顯性基因在一條染色體上并完全連鎖。其自交后代表型及概率為3/4雙顯:1/4雙隱,單顯表型的概率為Y2=0。
第三種: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上且一顯一隱基因在一條染色體上并完全連鎖。其自交后代表型及概率為2/4雙顯:1/4顯隱:1/4隱顯,單顯表型的概率為Y3=1/4+1/4=1/2。
第四種: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上且雙顯性基因在一條染色體上并連鎖互換。假設基因互換率為x,其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1-x)/2AB、(1-x)/2ab、x/2Ab和x/2aB其自交后代表型及概率為(1-x)2+2/4A_B_、1-(1-x)2/4A_bb、1-(1-x)2/4aaB_和(1-x)2/4aabb,單顯表型的概率為Y4=1-(1-x)2/4+1-(1-x)2/4=1-(1-x)2/2,因基因互換率的取值范圍為0第五種: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上且一顯一隱基因在一條染色體上并連鎖互換。假設基因的互換率為x,那么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1-x)/2Ab、(1-x)/2aB、x/2AB和x/2ab,其自交后代表型及概率為2+x2/4A_B_、1-x2/4A_bb、1-x2/4aaB_和x2/4AABB,單顯表型的概率值為Y5=-x2/4+-x2/4=-x2/2,因基因互換率的取值范圍為0(3)乙種結果的雙雜合子AaBb自交后代單顯表型比例為9%+9%=18%,在Y4的范圍內,所以為第四種類型,而丙種結果的雙雜合AaBb自交后代單顯表型比例為24%+24%=48%,在Y5的范圍內,所以為第五種類型。兩對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及連鎖互換類型的不同,會導致雙雜合子AaBb自交后代單顯表型比例不同,所以在如題圖所示的數學模型中兩對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及連鎖互換類型應是因變量。
20.(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2分)答案:(1)該母牛感染了多殺性巴氏桿菌
(2)分離株為牛支原體
(3)病牛血液BVDV、IBRV的PCR檢測未獲得目的條帶,檢測結果為陰性(2分)
(4)使DNA聚合酶從引物3'端開始連接脫氧核苷酸,保護擴增片段的特異性(2分);5;讓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穩定存在,并遺傳給下一代,同時使目的基因能夠表達和發揮作用(2分)
(5)0.3;BamH I ;Hind Ⅲ
解析:(1)題圖1對分離純化的菌落進行PCR擴增、瓊脂糖凝膠電泳,結果發現在460bp處均出現與目的片段一致的條帶,測序結果說明該母牛感染了多殺性巴氏桿菌。
(2)肺部組織用PPLO固體培養基培養,可觀察到煎荷包蛋樣菌落,說明該組織中可能含支原體。典型菌落的特異性PCR擴增和瓊脂糖凝膠電泳獲得了與預期大小一致的長度為238bp的片段,證明分離株為牛支原體。
(3)由題圖3可看出,病牛血液BVDV、IBRV的PCR檢測未獲得目的條帶,檢測結果為陰性。
(4)引物在進行PCR時是必須具備的,它可使DNA聚合酶從引物3'端開始連接脫氧核苷酸;另外,引物與模板的特異性結合,還能保證擴增片段的特異性。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一般需要在引物的5'端添加限制酶識別序列,其中構建基因表達載體的目的是讓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穩定存在,并遺傳給下一代,同時使目的基因能夠表達和發揮作用。
(5)根據題圖4中限制酶BamH I單獨切割DNA能形成1.8kb、1.3kb和0.9kb三種長度的DNA分子,表明該線性DNA分子上有2個BamH I酶切位點,限制酶Hind Ⅲ將DNA切割為2段(2.8kb和1.2kb),故該線性DNA分子上有一個限制酶Hind Ⅲ酶切位點,如圖所示,則CD之間片段長度為0.3kb,B點為BamH I酶的酶切位點,D點為Hind Ⅲ酶的酶切位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景山区| 称多县| 白河县| 五家渠市| 东辽县| 合阳县| 文安县| 临夏县| 江安县| 韶山市| 张家港市| 临汾市| 麟游县| 巢湖市| 都匀市| 沙田区| 乐清市| 兴宁市| 道真| 迁西县| 南皮县| 门源| 延庆县| 麟游县| 平江县| 县级市| 罗山县| 江源县| 固安县| 越西县| 柳林县| 德江县| 平遥县| 广饶县| 忻城县| 惠水县| 徐闻县| 扶沟县| 淮安市| 杭州市| 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