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下)七年級期中質量檢測歷史試題(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考試形式:閉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1.閱讀中國古代時間軸,關于②階段特征表述正確的是先秦/1三國兩晉①南北棚時翔②金完時翔明清時期!·遼宋夏公元前221年220年581年907年1368年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D.繁榮與開放的時代2.隋朝大運河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運河基礎上開鑿,利用了黃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趨勢,貫通了不同水系之間的水路交通。這一工程建設方法體現了A.發展經濟的理念B.保護生態的理念C.順應自然的理念D.與民休息的理念3,唐太宗曾對大臣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br/>這表明他A,認識到體恤百姓對治理國家的重要性B.認為治理國家必須加強對百姓的剝削C.創立科舉制度以擴大官吏選拔的范圍D.為擴大其統治基礎而創立了殿試制度4.下圖是小歷在學習唐朝歷史后所做總結,依據所學判斷,圖示中①②對應的歷史人物A.①唐高祖、②唐玄宗B.①唐太宗、②唐玄宗元盛世負髓飄C.①唐太宗、②武則天安史之亂克現之治農民起義D.①武則天、②唐玄宗、t5.如下圖,犁的變化最能反映出0A,古代人民的勞動智慧B.唐朝灌溉工具的改進C.政府重視農業的發展D.唐朝手工業十分發達直轅型曲轅犁6.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七年級()班歷史興趣小組在學習唐朝時收集到下面一組文物圖片(如下圖),它們的歷史價值在于東羅馬帝因企幣大度人何黑人俑鑒直(687—763)塑像A.凸顯了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B.見證了唐朝繁榮開放的社會風氣C.為研究中外交流提供重要史料D.體現了唐朝手工業技術領先世界CS掃描全能王3億人警在用的掃描ApP7、下面與唐代有關的繪畫作品能夠反映出當時1114項是最h女性穿紗衣游玩《弈棋仕女圖》(局部)《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A.民族關系融洽B.文學創作繁榮C.社會風氣開放D.農民收入增加8.博物館見證歷史風華。某博物館計劃推出唐代專題展覽,根據下面展出的三幅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是貫通了身斃?!?br/>文成公主塑像《步輦圖》(局部)唐蕃會盟碑局部拓片A.多彩藝術B.對外交流C.經濟繁盛D.民族交融9.和親是唐朝主要的民族交流方式。縱觀整個唐朝,尤以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最能說明這一點。“文成公主入藏”是在A.公元7世紀50年代B.公元7世紀40年代C.公元6世紀40年代D.公元6世紀50年代10.下列三幅圖可用于研究銘「成校秘趣仔素醴李白像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局部)唐代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局部)A.多彩的文化藝術·B.詩歌的異彩紛呈C.書法創作的豐富D.畫作類型的廣泛11.黃巢《不第后賦菊》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首詩表達了作者A.推翻腐朽統治果敢堅決B.熱衷考取功名光宗耀祖C.渴望躋身唐朝官僚行列D.堅持孤芳自賞與世無爭12.漢武帝時期,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監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宋太祖時期,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權力。據此可知,兩位皇帝的共同目的是A.鞏固大一統王朝B.強化國家對經濟的管理C.減輕農民的負擔D.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13.澶淵之盟后,雙方在邊境地區開展貿易,宋用絲織品、稻米、茶葉等換取遼的羊、馬、駱駝等。這直接能說明澶淵之盟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P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歷史期中質量抽測參考答案及評分說明一、選擇題:本題共 28小題,每小題 2分,共 56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選項 D C A B A C C D B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選項 A D B C B C C D A D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選項 D A B D B A B C二、非選擇題:共 4題,共 44分。29.(8分)【答案】信息與闡述:平民百姓通過學習,經過考試,人朝為官;狀元柳公權的書法自成一體,為“柳體”至今成為人們學習模仿的字帖。可以說狀元柳公權名副其實??婆e考試,促進了人們學習知識,從而提高了國民素質,這是國家發展的基礎。(言之有理即可)30.(12分)【答案】(1)積極意義: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或促進了唐蕃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2分)。史實: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會盟碑。(2分)(2)開明的民族政策(2分)。方式:和親、會盟、游牧民族改革、冊封、設置機構等(任答 4點,4分)。(3)我們要樹立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友好的民族意識。(2 分)31.(12分)【答案】(1)宋代人口特點:南方人口比例超過北方。(2 分)(2)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原因:農業生產技術提高,如水稻品種改良(占城稻的引進和推廣);水利工程的興修;商業繁榮,城市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糧食的需求增加等。(4分,糧食作物 2 分;原因2 分,一點 1 分言之有理即可)(3)表現:全國大都市增加;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出現夜市和早市。(4 分,一點 2 分言之有理即可)(4)因素:人口增長(特別是南方人口增長);農業發展;商業繁榮。(2 分,一點 1 分言之有理即可)32.(12分) 【答案】(1)玄奘。(2)觀點:文化交流促進文化發展。論述:唐代與眾多國家通使交好,各國使臣、商人、留學生云集,他們將唐朝先進知識帶回本國,同時也將本國文化傳入唐朝,如中印交流中,印度佛教、音樂等傳入中國,中國造紙、蠶絲等傳入印度,豐富了彼此文化。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了唐朝的佛教、建筑、醫學、書法等文化,對日本的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綜上所述,文化交流能促進文化的發展和繁榮。評價標準:一等(9-10分):觀點體現主題且明確;緊扣觀點,根據材料內容或所學相關知識進行論述,史論結合,條理清楚。二等(7-8分):觀點體現主題且明確;圍繞觀點,根據材料內容或所學相關知識進行論述但不夠周全,歷史試題答案 第 1頁(共 2頁)史論結合,條理清楚。三等(5-6分):觀點體現主題且較明確,圍繞觀點,根據材料內容或所學相關知識進行論述,史論結合一般;條理不夠清楚。四等(0-4分):觀點不明確或沒有體現主題;對材料有一定理解,有自己的論述,史論結合不夠合理;條理不清楚。歷史試題答案 第 2頁(共 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歷史答案.pdf 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