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合江縣 2025年春期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素養過程性監測 八年級 歷史試卷(考試時間 : 4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 1分,共 15分)1. 構建時空觀念對學習歷史十分重要。新中國經歷若干歷史時期,以下歷史時期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 是:A. 初建社會主義一一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探索一一改革開放一一鞏固新生政權 B. 鞏固新生政權一一初建社會主義一一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探索一一改革開放 C. 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探索一一改革開放一一鞏固新生政權一一初建社會主義 D. 改革開放一一鞏固新生政權一一初建社會主義一一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探索2 .1951年 4月 22 日,阿沛 · 阿旺晉美率領的西藏代表團抵達北京,和平談判終于開啟。對立、僵持、 相互退讓、再度出現僵持,談判可謂一波三折。懂大局、善理解的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與西藏地方政府代 表最終簽訂了《十七條協議》,實現了西藏的和平解放。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A.祖國大陸實現了和平統一 B.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C.西藏和平解放的艱難性 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3 .金沖及在《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簡本)》中曾評價某歷史事件: “ 從此,帝國主義再也不敢輕易地 作出以武力侵略新中國的嘗試,保證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得到了一個長時間內相對穩定的和平環 境。” 上述材料所述歷史事件:A.使祖國大陸實現了完全統一 B.保證了新中國土改的順利進行C.開拓了新中國外交的新局面 D.捍衛了新中國國家安全4 .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以下可用于研究抗美援朝的一 手史料是:A.電視劇《跨過鴨綠江》 B.某同學整理的相關學習筆記C.小說《遠東. 朝鮮戰爭》 D.朝鮮戰場上的防御工事照片5 .下表是 1950—1952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及人均糧食數量表,表中數據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項目 1950年 1951年 1952年糧食/萬噸 13213 14369 16392棉花/萬噸 69. 2 103. 1 130.4人均糧食/千克 239. 4 255. 2 285. 2A. 進行了土地改革 B. 新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國家C. 開展了人民公社化運動 D. 成立了農業生產合作社6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建成了大型汽車生產基地,試制成功了第一架噴氣式飛機,建成了第一個制造機床的工廠,新建了武漢和包頭大型煉鋼廠、建成了洛陽拖拉機廠和哈爾濱軸承廠,還在蘭 州建成了大型煉油基地。這說明:A.東北成為我國工業發展基地 B.我國初步改變了工業落后面貌 C.我國鋼鐵工業已領先于世界 D.我國實現生產資料所有制轉變 7 .百年黨史是一部偉大的奮斗史, 其中包括許多具有特殊意義的事件。下圖@處的事件:A. 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 從此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B.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C. 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D. 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8.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的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是:A. 開展土地改革 B. 發展社會生產力 C. 貫徹科學發展觀 D. 調整國民經濟9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如圖中三位英雄人物的紀念館相繼建成,他們共同體現出來的時代精神是:鐵人 王進喜 黨的好干部 焦裕祿 解放軍好戰士 雷鋒A. 改革創新、與時俱進 B.同仇敵愾、國際主義C. 艱苦創業、無私奉獻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10 .1995年,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 搞好大的,放活小的” 方針,通過股份制、租賃、破產、出售 等方式,大力推動小型國有企業改革。這說明:A.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促進生產力發展 B.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在不斷深化C. 我國積極推行現代企業制度 D. 私有制經濟占據了主導地位1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形成了一個 “ 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 的對外開放格局。下列對這個格 局的表述正確的是:A.經濟特區一沿海開放城市一內地一沿海經濟開放區B.內地一經濟特區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沿海開放城市 C.沿海開放城市一內地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經濟特區D.經濟特區一沿海開放城市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內地12 .在革命戰爭年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改革開 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二者 的共同點是:A.走 “ 農村包圍城市” 的道路 B.實事求是,從中國國情出發C.“ 以階級斗爭為綱” D.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13. 特定時代詞語語匯中的 “ 高頻詞 ” ,表征著歷史的延續與變遷。如圖為中國共產黨某一次全國代表 大會政治報告中出現的部分高頻詞的次數統計。此次大會確立的奮斗目標是:A.盡快從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B.首次提出建設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偉大目標 C.停止階級斗爭為綱,實行改革開放D.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14 .實現中國夢需要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團結奮斗,每個人都應在 “ 中華號” 巨輪上齊心協力、奮力前 行,每個人都應成為實現中國夢的參與者、書寫者。這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A. 凝聚中國力量 B. 堅持獨立自主 C. 弘揚中國精神 D. 堅持改革開放15 .中國共產黨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 “ 打虎” 、 “ 拍蠅” 、 “ 獵狐” ,反腐 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A.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從嚴治黨 D.全面依法治國二、非選擇題(25分)(10分) 16.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雖歷經曲折,但也取得了舉世矚目成就。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任務。【曲折探索】材料一 :1953--1976年工農業總產值變化表時段(年) 工農業總產值平均增長率1953----1958 14.6%1958----1962 0.6%1962----1966 15.7%( 1 )依據上述表格三個時段的數字變化,歸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歷程所呈現的特點。任選一時段,結 合所學知識分析變化的原因。( 3 分)【偉大轉折】材料二:國外一學者提出了“ 21世紀始于中國的 1978年 ” 的觀點,某學生借用這句話設計了這張主題演講的圖片。( 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 “ 21 世紀始于中國的 1978 年” 的理解。( 3 分)【特色之路】材料三 如圖是某歷史學習小組繪制的年代尺( 3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補充年代尺中 “ □ ” 處的內容,并為該年代尺提煉一個主題。談談 你對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 4 分)(10分) 17.新中國的民主與法治發展是一個承前啟后,與時俱進,整體發展的歷史過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法治起步】(材料一:)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新民主 主 義 即 人 民 民 主 主 義 的 國 家. . . . . . 國家政權屬于人民,人 民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為各級 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 府;圖 一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場 圖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 領》( 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一會議確立的制度。根據圖二文件內容,概括中華人民共和 國國家權力歸屬,并說出該文件在當時起到的作用。( 3 分)【憲法奠基】材料二 1954年 9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 ﹣ -1954年憲法,這在當時的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大事。它與此前的法律文件相比,它是中國法治歷程 中的一個偉大進步。------周永坤《五四憲法的得失與啟示》( 2 )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 1954 年憲法所體現的 “ 偉大進步” 之處。( 3 分)【曲折發展】材料三 在這場所謂的“ 大革命 ” 中,包括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內的大批中央黨政軍領導干部、民主黨派 負責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眾受到誣陷和迫害。黨和政府的各級機構長期陷于癱瘓和不正常狀態。公安、 檢察、司法等專政機關和維護社會秩序的機關都被搞亂了。----- 《中國共產黨簡史》( 3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場 “ 大革命 ” 具體指什么歷史事件。概括這場 “ 大革命 ” 對 我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造成的影響。( 2 分)【法與時移】材料四 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探索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雖然仍陳發展完善之中,但事實已經證明 了其具有巨大優越性,我們要堅定制度自信,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毫不 動搖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走下去。----- 《廣泛、真實、管用的民主》(4)根據材料四,指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綜合以上材料,請談談你對我國民主法治建設 的認識。( 2 分)18.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進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閱讀下列表格材料并選擇其中兩 個歷史事件,以 “ 中國共產黨勇于改革 ” 為主題撰寫一篇小論文。 (5分)(要求:有醒目標題,史論結合,邏輯清晰,書寫工整,詳略得當, 100字左右。 )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78年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開----摘編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合江縣 2025年秋春期學生學業水平檢測期中試卷(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是對共同綱領的繼承和發展等。(3分,答出3點即可)17.(3)事件:文化大革命;(1分))八年級歷史學科評分意見 一、選擇題(每題 1分,共 15分)17.( 1 )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1 分)權利歸屬:國家權力屬于人民( 1 分) 作用:起到臨時憲法的作用。( 1 分)17.( 2 )進步之處:五四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題 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 案 B C D D A B C B C C D B D A C二、非選擇題(25 分)16.( 1 ) 特點:增長---下降----增長(或國民經濟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1 分) 說明:(史實正確即可 2 分)1953---1958 年增長原因:農業上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生產合作社;工業上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或 中共八大制定正確方針);1958--1962 年下降原因:社會主義總路線、 “ 大躍進” 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忽視客觀經濟規律;自然災害 嚴重。1962---1966 年增長原因:提出八字方針,調整國民經濟;召開七千人大會,實事求是總結經驗教訓;16.( 2 )理解: 1978 年召開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 分)。 ①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 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②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 史性決策;③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④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 的偉大征程。(以上四要點,任答一點即可得 2 分)16.( 3 )內容:鄧小平理論。( 1 分 )(錯別字不給分)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馬 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時代化。( 1 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 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 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 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路。( 2 分,答到任意兩點即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關鍵要素:堅持黨的領導、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黨的基 本路線、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共同富裕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必由之路】影響:民主法治受到踐踏(或破壞)( 1 分) 17.(4)基本方略:依法治國;( 1 分)認識:民主與法治建設是國家穩定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必須不斷加強和完善;加強民主與法治建設, 才能推動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等。( 1 分,言之有理即可)18.(5 分)選擇: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共十四大召開(任選兩個) 示例:中國共產黨勇于改革促發展。論述:1956 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 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 2 分)1978 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面對 積累下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中國共產黨重新規劃了發展路線,及時糾正錯誤,在思想、政治、組織 等方面進行全面撥亂反正,并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2 分)1992 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開,大會提出了必須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 還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次會議為中國在新的歷史時期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理論指導, 為中國經濟改革指明了方向。結論:歷史實踐證明,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能夠取得輝煌的成就,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及其具 有的勇于改革的魄力。( 1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