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中學業水平質量監測試題八年級歷史學科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第I卷為單項選擇題,共25道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1234568910111213答案BC又DDCDBAA題號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CADBDCCDAB二、第Ⅱ卷為非選擇題,共3道題,26題16分,27題16分。第28題18分,共50分。26.(1)作用:臨時憲法。(2分)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分)(2)工業化(或:實現工業化)。(2分)鞍山鋼鐵公司、武漢鋼鐵公司、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武漢長江大橋等(任意一個即可)(2分)(3)關系: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2分)決策:改革開放(2分)(4)①:鄧小平理論:(2分)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分)27.(1)主題:農村生產關系調整(或新中國農業發展歷程)。(2分)排序:②①③(2分)(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2分)安徽鳳陽小崗村;(2分)共同影響:都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都促進了農業發展;都提高了農村生產力。(2分)(3)評分標準(6分)水平等級擬定的觀點材料運用與論述賦分標準明確,有新意或緊扣自己的觀點加以論述,運用材料中兩個A(5-6)分有思想深度以上史實,能夠做到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能夠圍繞觀點論述,運用了材料中的史實,&明確(3-4)分但不夠充分或不夠典型,條理基本清楚不夠明確有論述或說明,但材料或史論結合不充分(1-一2)分觀點、論述與材料無關,或僅僅重復材料中0沒有凝練出觀點(0)分的史實要求:至少選擇兩個歷史事件,觀點明確,史論體現所擬觀點主旨,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楚。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給分。示例:論題:我國新中國成立后的經濟政策調整立足于本國國情闡述:新中國成立時,我國還有占全國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區尚未完成土地改革,為滿足廣大農民迫切要求獲得土地的需要,19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了部分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廢除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若經濟建設的開展,為適應我國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的現實需求,1953年開始進行三大改造,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成,至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也適應了我國經濟建設的需要。總之,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進行了幾次經濟政策的調整,這些政策都立足于我國國情,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鞏固政權的需要。28.(1)主要任務: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2分)典型代表:王進喜、焦裕祿、雷鋒。(寫出兩個得2分)(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4分)(3)變化:對外貿易迅猛發展。(2分)原因:黨的正確領導: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促進了生產力迅速發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加入WT0使中國與世界經濟真正接觸;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同亞歐之間的經濟聯系等。(任答兩點得4分)(4)愛國者治港(2分)一國兩制(2分)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中學業水平質量監測試題八年級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I卷(單項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答卷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已的姓名、準考證號、座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定的位置。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注意事項見答題卡,答在本試卷上不得分。第I卷(共50分)第I卷為單項選擇題,共25道愿,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中國青年》第22期由中國青年社于1949年10月15日出版發行。首頁刊印社論《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內頁刊印《新的中國,新的人民》等文章,文章標題中“新的人民”是指A.新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B.中國人民獲得了獨立自主C.新中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D.中國人民推翻了資本主義2.1949年,西藏宗教領袖之一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致電毛主席,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談判。這一事件標志著A.開辟歷史的新紀元B.土地改革已經完成C.祖國大陸獲得統一D.我國實現完全統一3.在兩國國力極不對稱的情況下,志愿軍同朝鮮軍民密切配合,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等,連續進行5次戰役,此后血戰上甘嶺…經過艱苦卓絕的戰斗,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取得了勝利。這場戰爭A.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B.摧毀了我國的封建土地制度C.使中國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D.使世界走向徹底的和平發展4.圖1所示是我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改革。這次改革圖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八年級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Quark夸克高清掃描還原文檔A.推動了解放戰爭的勝利B.建立了公私合營的制度C.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D.農民成為了土地的主人5.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華福感。1952年農民產生“獲得感和幸福感”是因為A.人民公社化運動B.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C.土地改革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6.實現工業化,是近代中國仁人志士共同的追求和理想。但貝是到了新中國成立,中國才獲得建設國家工業化的基本條件。黨中央決定1953年開始實施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這是實行由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的重要開端。這一計劃的實施A.集中主要力量發展輕工業B.為新中國培養大量航天人才C.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D.中因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7.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公布前,曾有1.5億人民參加討論,提出118萬條修改和補充意見。這說明該憲法A是我國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B.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憲法C.是我國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D.是我國實現偉大復興的保證8.1953年6月,毛澤東同志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設想變為現實,通過組織生產合作社等形式實現了對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逐步推廣的方法是A.自愿互利B.共同富裕C.典型示范D.批量建設9.“山東玉皇糧油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國著名的中華老字號。公司位于山東臨沂縣城,始建于1950年,在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時,它接受的改造形式是A.全部沒收B.中外合資C.互助合作D.公私合營10.如圖2所示,1957一1961年我國農業生產總值發生了變化,其中1961年這一段的農業生產總值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共中央開始調整國民經濟,實行的舉指是(億元)我國農業生產總值變化示意圖70m6050403019571958195919601961(年)圖2A.中共八大B.八字方針C.改革開放D.經濟建設11.史料是歷史學習的更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當事人或歷史現場遺留下的歷史材料。下列可用于研究“第八年級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Quark夸克高清掃描還原文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山東省平邑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pdf 平邑縣2025年八年級歷史學科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