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陜西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信息卷(A)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本試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為選擇題,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3.考生領到試卷后,必須按規定在試卷上填寫姓名、考籍號、座位號。4.所有答案必須在答題卡上指定區域內作答。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 (選擇題 共50分)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計50分。在每小題所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何尊是西周早期的青銅器,內底所鑄銘文提到周武王滅商后決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何尊是研究西周政治的 ( )A.圖像史料 B.文獻史料 C.實物史料 D.口述史料2.“尚儉”是戰國時期某一學派創始人思想特點,主要體現在節用、節葬和非樂三個方面。這一思想不僅被該學派強調,還被其他學派所倡導。下列選項中,屬于這一學派的思想主張是 ( )A.“相生相勝” B.“夫尚賢者,政之本也”C.“以法為教” D.“道之以德,齊之以禮”3.漢武帝為打擊豪強勢力并滿足反擊匈奴戰爭的財政需求,采取的措施是 ( )A.實行鹽鐵官營 B.開辟絲綢之路 C.頒布“推恩令” D.設立河西四郡4.唐代是中國文學發展的一個高峰,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代,以下為唐朝各個時期的詩歌成就。這( )時期 代表人物 特征初唐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唐代詩歌走向興盛的準備階段,雖有齊梁詩風影響,但也出現新的轉機盛唐 李白、杜甫 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浪漫主義、現實主義中唐 白居易 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明白曉暢,通俗易懂晚唐 溫庭筠、李商隱、杜牧 溫詩綺麗柔靡,李詩晦澀A.表明唐詩由最初繁盛逐漸走向沒落 B.推動了唐朝科舉取士重視詩詞歌賦C.凸顯了唐朝在科技領域的巨大成就 D.反映唐代不同時期的社會發展狀況5.論及中國古代某一官員,有學者介紹說:“(其)職權是“掌鈞國政,贊詔命,厘憲典,議大禮'。凡皇帝下達的詔令,由他擬進與宣布;其他官員奏事的本章,由他呈進,并代擬批旨。”據此判斷,該官員最有可能是 ( )A.御史大夫 B.中書門下 C.參知政事 D.內閣官員6.17世紀中葉,沙皇俄國的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城。康熙前期,清軍圍攻侵占雅克薩的俄軍,迫使沙俄同意進行談判.1689年,兩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其意義在于 ( )A.至此中國邊皿得以穩固 B.進一步奠走了清朝疆域C.劃定中俄兩國西部邊界 D.刺激了西方列強的侵略7.太平天國運動代表了近代中國人民尋求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下列著作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8.英國《泰晤士報》曾報道:“太后進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國公使夫人)的手,好幾分鐘沒有放開。她渾身顫抖,抽泣哽咽地說進攻使館區是極大的錯誤,她后悔莫及。”這一報道出現于 ( )A.鴉片戰爭后 B.第二次鴉片戰爭后C.甲午中日戰爭后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9.從武昌起義到11月9日,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全國有湖北、湖南、陜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江蘇、貴州、安徽、廣西、福建、廣東13個省和上海市等地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的原因有 ( )①“東南互保”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統治的根基 ②“三民主義”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③“立憲運動”的失敗使立憲派轉而支持革命 ④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0.“毛澤東在會上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進入中央政治局的領導核心,在組織上保證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黨中央的確立。此后,在毛澤東等人指揮下,紅軍靈活機動地變換作戰方向,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敵方重兵之間,處處主動。”材料所述的“會議”是 ( )A.八七會議 B.遵義會議 C.洛川會議 D.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1.一幅漫畫作品,可以“植入”豐富直觀、生動可視的歷史場景。右圖是汪子美在《救亡漫畫》雜志上發表的漫畫作品,反映了全民族抗戰時期的一場戰役。結合圖片信息判斷,這場戰役()A.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B.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狂妄企圖C.打破了日軍的“囚籠政策”D.是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12.標語口號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國人民大團結萬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這些口號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B.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C.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D.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13.四川攀枝花市本來是一個人煙稀少的小村落。20世紀60年代后,國家財政對四川投入資金量超過380億元,使攀枝花市迅速成為了一座以鋼鐵為核心的城市。此舉 ( )A.標志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起步 B.旨在貫徹“多快好省”的方針C.應對了日趨緊張的國際局勢 D.落實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要求14.對于下面童謠的解讀,最準確的是 ( )《七月一日,我們祝福您》A.慶祝黨的誕生,歌頌祖國富強 B.恢復合法席位,構建世界和平C.發展經濟特區,促進對外開放 D.頌揚“一國兩制”,捍衛國家統一15.2022年11月,一位科技工作者在微博上摘抄了蘇東坡的名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并在下方注釋道:“歷史將記住今天,中國在“天上宮闕'長期有人了。”這反映出我國 ( )A.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 B.巨型計算機已研制成功C.載人航天技術取得重大成就 D.西氣東輸工程捷報頻傳16.世界古代某一地區的文明成就包括“《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創造了從1到9的數字,發明了“0'”。這一地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17.“1453年,征服者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個新的紀元,帝國的紀元,正式開始了。這個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魯斯海峽(連接黑海和地中海)而屹立,一只腳踏在亞洲,另一只腳踏在歐洲。”材料中“這個新的巨人”是指 ( )A.波斯帝國 B.拜占庭帝國 C.阿拉伯帝國 D.奧斯曼帝國18.有人說,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只是剛剛撕開了套在人類身上的“籠子”,啟蒙運動則進一步撕裂了套在人類身上的“籠子”。這三者都 ( )A.具有鮮明的反封建特征 B.推進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C.著重強調人的平等自由 D.促進歐洲思想的徹底解放19.據下表可知,這三個國家分別是 ( )某學者對三個國家憲政的部分表述① 他們憑借理性進行前人未嘗試過的大膽創建,構建了一套雙重分權的復合式政治制度② 國家外形沒有任何改變,但權力的中央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國家主權轉到了國會一邊③ 就像一個對自己的作品(政體)永遠難以滿意的孩童,在海灘上一遍遍地、無休無止地用沙礫構筑他理想的城堡A.①美國②英國③法國 B.①英國②法國③美國C.①美國②德國③法國 D.①德國②法國③美國20.有學者指出:“這個時期逐步出現了技術進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進工業企業不再滿足于接受技術創新并利用它們,而是通過精心的、有計劃的科研與試驗來追尋這種技術創新······科學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業中的成長孕育已經達到了這樣一種程度,以至于企業都開始資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這個時期”是指 ( )A.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B.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C.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D.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21.這個革命“使經濟文化并不發達的俄國在短時間內擺脫了封建殘余的束縛和剝削階級的統治,建立起新型的無產階級專政,開辟出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這個革命” ( )A.是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第一次嘗試 B.推翻了沙皇的專制統治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 D.加速了資本主義的崩潰22.下圖是1947年美國人畫的一幅漫畫。與“?”處對應的內容應是()A.斯大林體制B.北約的成立C.華沙組織D.馬歇爾計劃23.從1965年至1981年,英國用在社會福利方面的政府支出,占全年總支出的比例從16%上升到25%;而在瑞典,該比例從19%上升到33%。這種變化有利于 (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B.促進科技發展C.減輕國家財政負擔 D.維護社會穩定24.1961年,加納領導人克瓦米·恩克魯瑪在一份聲明中說:“今天,非洲的政治局勢是令人振奮的······如此之多的國旗飄揚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他指的是 ( )A.萬隆會議順利召開 B.中非合作論壇成功舉辦C.不結盟運動的發展 D.民族獨立運動席卷非洲25.根據英國一家慈善組織正式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前26個大富豪的資產,相當于地球上最貧窮38億人口的全部財產。這反映出 ( )A.糧食安全問題日趨嚴峻 B.貧富分化十分嚴重C.治理貪污腐敗任重道遠 D.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共50分)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第26題20分,第27題14分,第28題16分,計50分)26.(20分)正確的改革或創新會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梁武帝派大臣陳慶之護送魏北海王元顥回洛陽,在宴會上陳慶之大言不慚:“魏朝甚盛,猶曰五胡。正朔相承,當在江左。”言詞中充滿著對北魏的蔑視,自以為長江以南才是“正朔”的所在。但是當他護送元顥到達洛陽,親眼目睹(北魏都城)洛陽舊貌換新顏、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回到梁朝后,對人談起“正朔”時,觀點大變:“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識,口不能傳。”-摘編自樊樹志《國史十六講》材料二 對晚唐、五代以來,因武將權重導致藩鎮割據、王朝頻繁更替的弊端,(宋)太祖深有體驗。即位的次年,他便向趙普詢問對策:“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計,其道何如?”趙普回答:“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太祖對趙普的建議極為贊賞······為解決藩鎮割據問題,太祖、太宗取消各地節度使兼領駐地附近若干州、郡的制度,縮小其轄區和權力,將藩鎮的財權和司法權收歸中央,令藩鎮選拔屬下精兵補充中央禁軍,并逐步撤罷藩鎮,將節度使陸續調入汴京,解除兵權,擔任閑職。-摘編自王家范等《大學中國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導致北魏都城洛陽“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的重大改革,并概述這一改革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影響。(10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趙普認為唐末以來政局動蕩的根本原因,并概括太祖、太宗“為解決藩鎮割據問題”而采取的措施及這些措施收到的積極效果。(10分)27.(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20世紀初,隨著中國民族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迫切要求擺脫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束縛,實行民主政治。然而,袁世凱倒行逆施,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如何能夠使得那個時代真正走出傳統的思維框架,而不僅僅是推翻帝制,成為以陳獨秀、魯迅、胡適、吳虞等人為代表的那一代激進思想家們所思考的重心。他們以西方的“科學”“民主”為旗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了激烈的批判。-摘編自鄭師渠《中國近代史》材料二 對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這是正常的。不只是經濟特區問題,更大的問題是農村改革,搞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廢除人民公社制度。開始的時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來,第二年超過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這是就全國范圍講的。開始搞并不踴躍呀,好多人在看。我們的政策就是允許看。允許看,比強制好得多。我們推行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搞強迫,不搞運動,愿意干就干,干多少是多少,這樣慢慢就跟上來了。-摘編自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1992年)(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新文化運動的歷史背景及影響。(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共作出改革開放重大決策的會議名稱,并概括鄧小平此次談話的觀點及對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意義。(8分) 出,顏答王28.(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哥倫布大交換”一詞流傳極廣。在15世紀歐洲人到達他們所稱的“美洲”的時候,洋蔥、橄欖、咖啡豆、桃子、小麥、水稻、香蕉、甘蔗、蜜蜂等歐洲物種也隨之來到了這片大陸。-摘編自[巴西]麗思·塞德雷斯《來到美洲:創造新的社會-生態景觀》材料二 進入20世紀90年代,跨國公司迅猛發展,它們通過把世界各國納入全新的國際生產分工體系,使各國的生產活動密切聯系,相互依賴,相互滲透,連成一體。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的誕生,把貿易、投資和服務的國際化提高到新的水平。進入21世紀,隨著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經濟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經濟發展的同時,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經濟失控的風險。-摘編自普通高中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哥倫布大交換”出現的背景及影響。(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冷戰結束后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特點,并指出20世紀90 A 年代以來,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是如何應對的。(8分)2025年陜西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信息卷(A)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一部分(選擇題 共50分)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計50分)1.C 2.B 3.A 4.D 5.D 6.B 7.C 8.D 9.A 10.B11.B 12.B 13.C 14.D 15.C 16.C 17.D 18.A 19.A 20.B21.C 22.D 23.D 24.D 25.B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共50分)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第26題20分,第27題14分,第28題16分,計50分)26.(20分)(1)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主要內容:推行均田制、三長制和租調制;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以漢族服飾取代鮮卑服飾;朝中禁鮮卑語,改說漢語;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高門士族通婚。(答出三點即可得6分)歷史影響:順應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趨勢,大大緩解了民族矛盾;促進了北魏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為以后北方統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礎。(答出一點即可得2分)(2)根本原因:藩鎮權力過大,君弱臣強。(2分)措施: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長官知州,設通判負資監督;設諸路轉運司統管地方財政,保證各州賦稅絕大部分上繳朝廷;收歸地方兵權,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定期更換駐地。(答出三點即可得6分)積極效果:強化了中央集權,有效地預防了內部動亂,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定。(2分)27.(14分)(1)歷史背景: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迫切要求實行民主政治;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逆流;先進知識分子和思想家的推動。(答出兩點即可得4分)影響: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準備;后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答出一點即可得2分)(2)會議名稱: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2分)核心觀點: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2分)意義:此次談話推動了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要意義;是鄧小平理論形成一個完整體系的重要標志。(答出兩點即可得4分)28.(16分)(1)背景:新航路開辟;美洲的“發現”;人口遷移;早期殖民擴張開展。(答出兩點即可得4分)影響:豐富了各洲的物種;改變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境狀態;促進了全球的聯系;導致了各種疾病的傳播。(答出兩點即可得4分)(2)特點:經濟全球化向縱深發展;從生產聯系到貿易、投資和服務全面國際化;經濟全球化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等。(答出兩點即可得4分)應對: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以誠相待、普惠共享;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的走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如加入亞太經合組織);提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答出兩點即可得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