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歷史模擬練習卷本試卷共11頁,60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和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選題I: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唐代規定左丞統吏部、戶部、禮部,右丞統兵部、刑部、工部。左丞與右丞兩個官職所隸屬的中央機構是( )A.中書省 B.尚書省 C.門下省 D.樞密院2.距今約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在北方遼河上游的紅山文化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現了較大規模的祭壇和神廟。在長江下游與它屬于同一時期的文化遺存是( )A.大汶口文化 B.龍山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良渚文化3.隋唐時期,政府開始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考生需具備哪些條件方可參加考試?( )A.必須是貴族子弟 B.必須通過地方官員的推薦C.不論出身,只要通過資格審查即可 D.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4.漢初,貨幣由郡國鑄造,也允許民間私鑄,造成了幣制混亂、商賈造幣營利等現象。于漢武帝將鑄幣權收歸中央。由此推斷,漢武帝幣制改革( )A.強化了君主專制制度 B.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C.杜絕了偽造貨幣現象 D.引發了漢初“七國之亂”5.《清實錄》記載,乾隆六年全國人口總數為1.43億,到乾隆五十九年,人口增長至3.13億。《清實錄》采取的紀年方式是( )A.年號 B.廟號 C.謚號 D.公元6.歷史學家陳旭麓認為,辛亥革命是一條分界線,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變成了人民公敵,“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成為一種時代意識。他意在說明民國初年( )A.民主共和政體得以確立 B.社會習俗得以全面改觀C.民主共和觀念廣泛傳播 D.社會思想文化全面轉型7.原日本侵華士兵三谷翔回憶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時說:“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廣場上,我望見一堆堆尸體,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婦女甚至還有孩子……慘不忍睹……陸軍做得太無恥、太過分。”該材料A.可以反映當時日本人民的反戰運動 B.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掃蕩”政策C.對于揭發日軍侵華暴行有重要價值 D.可以證實南京國民政府消極抵抗8.1950年至1954年,中國向越南提供了價值1.6億元人民幣的物資援助。1953年11月,中國決定將朝鮮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的借款一筆勾銷,并無償援助朝鮮8億元人民幣。《中國統計年鑒》顯示,列入“一五”計劃中的援外資金達到國家基建投資的1/10。這些援外舉動( )A.著眼于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B.加速了中蘇關系破裂的進程C.助長了黨中央的“左”傾錯誤 D.是對“求同存異”方針的實踐9.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涌現出一大批熱愛祖國、奉獻人民、自強不息、砥礪前行、積極進取、崇德向善的全國道德模范。下列選項中,屬于其中代表的是( )A.王進喜 B.雷鋒 C.華羅庚 D.黃大年10.1950年,毛澤東在首次全國勞模表彰大會致賀詞中談到:“你們是全中華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動各方面人民事業勝利前進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聯系廣大群眾的橋梁。”這表明勞模表彰( )A.順應了工業化發展的趨勢 B.推動了社會主義改造進行C.完善了新中國的基層治理 D.貫徹實行了黨的群眾路線11.廣為傳唱的《愛我中華》,是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會歌,反映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與興盛,新中國在民族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1946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內蒙古自治區 B.1995年頒布了《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白皮書C.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了“三個離不開” D.1985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12.北洋政府時期與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選官制度的相同點是( )①文官考試開始步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②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③考試分類初步體系化、內容專業化④甄別不經考試,助長了腐敗之風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3.1854年,時任安徽巡撫的福濟上奏稱:“安徽疊被滋擾,失事之地較多……兵火之際,不易催科……惟有仰懇天恩,俯準將咸豐三年應征錢糧展限緩辦,俾藩司匯齊卷宗,細心核辦催征。”這一局面的出現源于( )A.政治局勢的動蕩 B.政府財政的惡化C.西方列強的入侵 D.太平天國的失敗14.羅斯福曾對兒子說:假如沒有中國,日本可以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沖向中東,聯合德國夾攻,在近東會師,隔離俄國,吞并埃及,切斷通過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據此能夠得出的正確結論是A.中國支援了二戰各個戰場的軍事行動 B.羅斯福夸大了中國對二戰結局的影響C.中國抗戰為二戰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D.羅斯福強調了中美加強合作的重要性15.下圖為“大航海時代前的世界貿易示意圖”。解讀正確的是( )A.歐洲商人直接同亞洲建立商業聯系 B.阿拉伯商人推動東西方的商品交流C.體現馬尼拉大帆船貿易的運行路線 D.形成圍繞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16.1870年,英國頒布法令,規定多數重要文官職位必須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文官委員會有權獨立決定文官的基本錄用條件。這一規定( )A.開創了西方文官制度先河 B.實現了政治和管理的分離C.降低了中央機構行政效率 D.確保了文官隊伍清正廉潔17.美國學者威爾·杜蘭在談到伊麗莎白女王(1558年—1603年在位)與議會之間的關系時指出:“女王早期的國會高貴大方地順從她;中期的國會憤怒地服從她;晚期的國會卻幾乎要起來革命”,這是英國歷史合乎邏輯的發展。英國政治的這一變化反映出( )A.君主立憲制度的發展 B.議會階級屬性的變化C.新生社會力量的成長 D.工業生產方式的擴展18.建國初土地改革后,我國農村農戶一年的勞動成果,除了扣除補償生產資料的消耗和交納國家的農業稅外,絕大部分用于全家人的生活消費,農戶不僅不可能持續地擴大再生產,有時連簡單的再生產也難以維持。這可用于說明( )A.土地改革成效顯著 B.土地私有制符合我國的國情C.農業長期停滯不前 D.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19.南宋時,每逢大比之年,天下士子到達杭州的時間往往以四川士子為最晚,究其原因,“蜀士嗜利,多引商貨押船,致留滯關津”。其實,當時很多地方的士子都攜帶家鄉土特產到杭州販賣,并“買物回程”,這也是一種解決路費的辦法。這種現象說明( )A.科舉制度喪失了本來功能 B.杭州城市職能開始轉型C.經濟發展沖擊了傳統觀念 D.讀書人的經濟狀況惡化20.1972年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美國發表這聲明直接意圖在( )A.緩和中美關系,集中對抗蘇聯 B.警告臺獨勢力和國際反華勢力C.緩和中美關系,促進中國統一 D.應對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沖擊21.有學者認為,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區報》發表的《東方風來滿眼春》,與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可并稱為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關頭的雄文”。兩篇“雄文”的共同作用是( )A.指明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 B.打破了思想僵化的局面C.明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 D.加快了改革開放的步伐22.明清時期,太湖流域的南潯鎮、震澤鎮等地所產生絲,在國際市場上被稱為“湖絲”或“輯里絲”,用它們織成的絲綢暢銷全世界。這表明當時( )A.傳統經濟結構瓦解 B.大量的黃金流入中國C.與外部有一定聯系 D.工商業市鎮開始興起23.《廣東軍務記》記載:“十一日,(三元里)鄉民仍鳴鑼傳遞,富者捐資,貧者出力,備乃器械,持乃糗糧,響應風從,不謀而合者遙遙百有余里,聚至百有余鄉。將方、圓兩炮臺四面圍住,各處設伏,奮呼攻打,晝夜不息。”由此可知,當時( )A.清廷已淪為洋人朝廷 B.民眾團結一致勇于反擊侵略C.列強入侵已深入內地 D.國家主權意識已經普遍形成24.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會上毛澤東指出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這次會議召開的背景是( )A.北伐戰爭勝利進軍 B.中央紅軍到達陜北C.中國全面抗戰開始 D.解放戰爭即將勝利25.有學者認為近代中國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始于甲午中日戰爭失敗。依據學者觀點,“覺醒”應該始于( )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C.戊戌變法 D.義和團運動26.下圖是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由此可知,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始于A.全面內戰爆發時 B.戰略反攻開始前C.三大戰役進行中 D.渡江戰役結束后27.如圖所示是一幅名為《勢如破竹》的時事漫畫,發表于1911年11月的《神州日報》上。該漫畫的寓意是( )A.清廷統治土崩瓦解 B.革命思想蓬勃發展C.反帝力量迅速發展 D.資產階級力量整合28.英國議會自產生后,其角色就在不斷變化。13世紀時,它主要為封建貴族服務;在專制時代,它是專制王權的統治工具;“光榮革命”后,它成為民主政治的權力中心。這一變化( )A.源于英國民主自由的傳統 B.實現了啟蒙思想的政治理念C.確立了英國君主立憲政體 D.體現傳統與現實的有效融合29.15—17世紀,西方列強主要在亞洲交通要道建立殖民據點,而18世紀后他們將殖民據點擴大為大面積的殖民地。這種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 )A.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B.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程度存在差異C.殖民掠奪的貪婪性 D.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30.自17世紀后期起約兩百年的時間里,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英、美、法、德等國先后建立起來。資產階級代議制核心是( )A.堅持廣泛民主性的原則 B.選舉產生的議會代表民意C.廢除或限制君主的權力 D.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架構二、單選題II: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31.中國以1955年的萬隆會議為契機開始了對非文化外交。改革開放后,中國對非文化外交的主要任務在于推動中非政治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促進中非經貿合作。這體現出中非關系( )A.以政治文化交流為主 B.促進了全球治理變革C.開創南南合作新模式 D.向著深度和廣度發展32.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圳是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深圳……用40年時間走過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這是中國人民創造的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這表明A.國家戰略引領城市發展 B.經濟實力推動城市轉型C.地理位置決定城市職能 D.一國兩制打造示范城市33.如果為下列圖片擬定一個學習主題,最恰當的是( )A.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B.“一五”計劃的輝煌成就C.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起步 D.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成就34.梁啟超在甲午戰爭后曾言:“今之言變法者,其犖葷大端,必曰練兵也,開礦也,通商也,斯固然矣”,然而“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 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由此可見,梁啟超( )A.認識到洋務運動的不足 B.主張改革舊式官制C.反對引進西方科學技術 D.力求實行共和政體35.1862年,江西巡撫沈葆楨為“教案”一事派官員到民間密訪。如表為當時官民部分對話,對話折射出當時( )問:你們地方官同紳士主意如何? 答云:官府紳士,總是依他(傳教士)。做官的止如圖日無事,騙一日俸薪,到了緊急時候,他就走了,幾時顧百姓的身家性命!紳士也與官差不多……A.地方官府應對新形勢無力 B.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C.中西文化間的隔膜與沖突 D.傳教士為列強侵華服務36.下圖為上海銀行博物館收藏的一枚中國貨幣史上面額最大的紙幣,面值高達60億元,折合金圓券1萬元,在當時只能買到77粒大米。其作為史料可以用來研究A.國民革命時期的經濟狀況 B.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C.日本在淪陷區的經濟掠奪 D.陷入崩潰的國統區經濟37.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提出西方的議會“實暗合經義之精,非能為新創之治也”,企圖以此來減少變法阻力。但有學者指出,百日維新時期新政詔書頻發,然其在實踐中卻常常被化為無形,很多內容只是流于表面粉飾而無實效,多數地方官員持觀望或者抵制的態度。這說明( )A.維新派未能突破中體西用思想 B.戊戌變法的舉措過于冒進C.變法缺乏深入開展的實際條件 D.變法排斥西方的政治制度38.1880年,經元善主持上海機器織布機局招股,他提到:“溯招商、開平股份,皆唐(唐廷樞)徐(徐澗)諸公因友及友,輾轉邀集。今之登報招徠,自愿送入者,從此次始。”結果收效顯著,募集資金遠超原定40萬兩。據此可知( )A.近代股票市場開始形成 B.洋務企業組織形式走向近代化C.興辦實業已成社會共識 D.洋務運動依賴大眾傳媒的發展39.中國古代有大量外來的農作物傳入并推廣種植。秦漢到唐宋之間傳進來的基本上叫“胡”,例如胡蘿卜、胡椒、胡瓜等;宋到明清時期傳入的基本上叫“番”或者“洋”,例如番薯、番茄、洋芋等。外來作物命名的變化反映了( )A.精耕細作農業模式的發展 B.民間對外來事物接受態度不同C.對外貿易路線的重要變化 D.西方殖民侵略不斷加深的影響40.考古人員在內蒙興隆洼遺址清理出距今8000多年前的170余座半地穴式房址,這些房址排布均勻,遺址外圍以圍壕環繞。考古人員在遺址內篩選出1500多粒碳化粟和黍的種子,還發現了許多石鏟、石磨盤、石磨棒、陶器等器物。據此可知當時( )A.原始人群采集狩獵遷徙不定 B.聚落之間軍事沖突頻繁C.居民已定居并從事農業生產 D.階級分化貧富差別明顯41.1983年,荷蘭開始對疾病保險金征收所得稅;1995年,法國也推行社會保險制度改革,擴大保險金的征收范圍、限制醫療保險的開支范圍、提高國家公務員和國有部門職工退休年齡等。這些做法( )A.加速歐洲政治一體化的發展進程 B.強化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C.有利于社會保障體系的可持續性 D.推動社會保障的全面市場化42.1947年3月,西北野戰軍取得了一個大勝仗。圖5是其態勢圖。此次勝利( )A.正式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 B.是中共貫徹外線作戰思想的典范C.利于粉碎國民黨的重點進攻 D.取決于人民解放軍數量上的優勢43.中古世紀的西歐,教士們的重要任務是宣講教義,時刻不忘告誡人們必須孝敬父母,不許偷盜、奸淫、殺人、貪戀別人的財物等。由此可知( )A.基督教壓抑了人性的自由和發展 B.教會訓誡凌駕于法律之上C.基督教具有一定的社會教化功能 D.教會強化了對人們的控制44.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發生了嚴重的難民危機。據統計,截至1915年12月,有200多萬難民被列車帶到了東方,而整個一戰期間,俄國難民數量至少在500萬以上。難民的大規模流動給俄國造成了嚴重的治理困境,工人罷工、農民騷亂、士兵嘩變此起彼伏。這一現象( )A.加劇了俄國社會危機 B.表明資產階級政府失去民心C.導致了俄國退出一戰 D.說明社會主義革命時機成熟45.下圖中所反映的狀況( )A.開啟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B.推動全球治理機制的改革C.加快了兩極格局的瓦解 D.刺激區域經濟集團化發展46.如圖為1926年9月6日《廣州國民日報》一插圖漫畫,漫畫上寫著“帝國主義者御用的國際聯盟現又在日內瓦開會了”,“表面!是謀國際間之和平,骨子里是各帝國主義者之暗斗”。該漫畫揭示了( )A.“全體一致”原則符合當時和平發展需求 B.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帝國主義的暫時妥協C.國聯淪為美英控制戰后國際新秩序的工具 D.大國協調、歐洲均勢為特征的國際法建立47.2022年初俄烏沖突爆發之后,戰場逐漸蔓延到了金融領域,美國及其西方盟國對俄羅斯采取了全方位的貨幣金融的制裁和封鎖,重現了冷戰時期貨幣與安全共振的權力邏輯。這反映了( )A.貨幣金融成為大國博弈的武器 B.美元開始建立霸權地位C.美國以此加強對西歐經濟援助 D.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重建48.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西歐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隨著社會需求的日益擴大,社會福利支出的范圍,水平都出現了大幅激增,一些國家的社會福利支出甚至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1/3。由此可推知,西歐國家的福利制度( )A.提高了民眾工作積極性 B.深受國家干預政策影響C.實現了社會的公平正義 D.改變了貧富懸殊的現狀49.1936年上海的城市人口已逾300萬,位居“世界第五、遠東第二”,供上海使用的發電設備容量已達26.62萬千瓦,占全國總容量的45.5%,每日入夜上海灘燈火通明,以致“不夜城”成為了上海的代名詞。這可以從側面反映出當時中國( )A.輕重工業的比例趨于合理 B.城市化進程迅速發展C.現代化水平步入世界前列 D.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50.觀察下圖,該版畫( )A.刻畫了根據地生產運動的盛況 B.展示了蘇區女性投身建的設的熱情C.宣傳了解放區土改運動的景象 D.反映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浪潮三、雙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四個選項中,只有兩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全選對的3分,其余情況不得分。51.進入21世紀后,美國仍以“世界警察”自居,經常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大旗干涉他國內政,到處扶植他國反政府力量,或者支持一國反對一國,制造他國混亂。這反映出( )A.全球和區域合作方興未艾 B.美國奉行霸權主義的政策C.美國喪失了超級大國地位 D.世界和平遭遇到嚴重挑戰52.二戰后初期,蘇聯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工作重心從戰爭轉向和平建設。蘇聯( )A.農業、輕工業落后的局面徹底改變 B.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C.成為世界第一經濟、政治和軍事強國 D.取得了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巨大成就53.屬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A.紡紗機 B.蒸汽機 C.電燈 D.汽車54.在改革中,以勃列日涅夫為首的蘇聯領導集團固守計劃經濟等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于資本主義的理論教條,批判“市場社會主義”,為改革設置了新的禁區,這就從根本上堵塞了對改革進行探索的思路,使改革邁不開步子。這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 )A.在理論上的僵化和保守 B.提升了蘇聯的綜合國力C.難于突破計劃經濟體制 D.增強了蘇聯的軍事優勢55.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江南制造總局以及京師同文館等機構翻譯的西學著作增多,據學者統計,江南制造總局1868—1879年共出版翻譯的西書98種,銷售31111部。對此解讀正確的有( )A.傳統的夷夏觀念已經被徹底摒棄 B.有識之士對內憂外患進行了反思C.地主階級向西方學習已走向實踐 D.洋務思想為變法提供了理論依據56.1999年,美國、英國、俄羅斯、中國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體組成了二十國集團(G20),其成員涵蓋面廣,代表性強,包含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G20在全球事務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的有效多邊機制。可見,二十國集團是( )A.世界多極化在經濟領域的重要體現 B.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經濟組織C.亞太地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合作組織 D.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和全球經濟治理的新機制57.林則徐編撰的《四洲志》對西方國家民主制度尤其是美國民主制度作了詳細介紹,認為美國“雖不立國王,僅設總領,而國政操之輿論,所言必施行,有害必上聞。事簡政速,令行禁止,與賢辟所治無異。此又變封建郡縣官家之局,而自成世界者”。由此可知,林則徐( )A.認識到西方制度的進步性 B.具有一定程度的開放意識C.積極傳播西方的民主觀念 D.主張推行西方的民主政治58.朱元璋頒旨繪制的《大明混一圖》將中國描繪的異常龐大,而將印度半島、印度洋、阿拉伯半島、波斯灣及非洲大陸描繪的比實際更小。該圖著重描繪了明朝各級治所、山脈、河流的相對位置,鎮寨堡驛、渠塘堰井、湖泊澤池、邊地島嶼以及古遺址、古河道等共計一千余處。這( )A.推動了明初朝貢貿易的發展 B.體現了天朝上國的理念C.實現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D.制約了明朝的長遠發展59.毛澤東在總結井岡山斗爭成功經驗時指出:“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這表明( )A.加強政治思想教育有利于提高紅軍戰斗力 B.土地革命與根據地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C.紅軍粉碎了國民黨發動的第五次“圍剿” D.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落到了實處60.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汴京“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由此可見,北宋時期( )A.城市商業活動打破時間限制 B.白銀是主要的流通貨幣C.經濟重心出現了南移的趨勢 D.都城的商品交易規模大參考答案1.【答案】B2.【答案】D3.【答案】C4.【答案】B5.【答案】A6.【答案】C7.【答案】C8.【答案】A9.【答案】D10.【答案】D11.【答案】C12.【答案】D13.【答案】A14.【答案】C15.【答案】B16.【答案】A17.【答案】C18.【答案】D19.【答案】C20.【答案】A21.【答案】B22.【答案】C23.【答案】B24.【答案】D25.【答案】C26.【答案】C27.【答案】A28.【答案】D29.【答案】B30.【答案】B31.【答案】D32.【答案】A33.【答案】A34.【答案】A,B35.【答案】A36.【答案】D37.【答案】C38.【答案】B39.【答案】C40.【答案】C41.【答案】C42.【答案】C43.【答案】C44.【答案】A45.【答案】B46.【答案】B47.【答案】A48.【答案】B49.【答案】D50.【答案】C51.【答案】BD52.【答案】BD53.【答案】CD54.【答案】AC55.【答案】BC56.【答案】AD57.【答案】AB58.【答案】BD59.【答案】AD60.【答案】A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