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主題五 人體生理與健康專題08 人體的營養、呼吸、循環和泌尿考情概覽:理解課標要求,把握命題方向,總結出題角度。中考新考法:從新情境、新設問、跨學科等方向洞察中考新考法。真題透視:精選真題,歸類設置,完整展現中考試題的考查形式。要點速記:核心考點必背速記,突破重難點新題特訓:選用最新優質題、創新題,鞏固考點復習效果。課標學業要求 考點 考向 考法1、人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各系統協調統一,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 2、運用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消化與吸收、均衡膳食等知識,設計一份合理的食譜。 3、人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各系統協調統一,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 4、從結構與功能的角度,說明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方面的差別;說明體循環和肺循環的相互聯系。 5、學會根據血常規、尿常規等化驗的主要結果初步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況。 人體通過消化系統從外界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 考向一 消化系統 考法1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考法2 消化系統的組成 考法3 消化和吸收的過程 考法4 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考法5 消化系統相關實驗人體通過呼吸系統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考向二 呼吸系統 考法1 體內的氣體交換 考法2 肺與外界氣體交換人體通過循環系統進行體內的物質運輸 考向三 循環系統 考法1 血管 考法2 血液 考法3 心臟和血液循環人體主要通過泌尿系統排出代謝廢物和多余的水 考向四 泌尿系統 考法1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考法2 泌尿系統相關疾病(新情境)1.(2024·江蘇徐州·中考真題)大豆在我國有幾千年的種植史,以大豆為材料制作的豆制品種類多樣,富含優質的植物蛋白,還含有糖類、脂肪、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豆制品中的蛋白質在口腔中被唾液初步消化B.蛋白質被胃液、胰液、膽汁等最終消化成氨基酸C.蛋白質和糖類、脂肪、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消化后都被小腸吸收D.青少年正值快速生長發育階段,建議多食用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答案】D【分析】大豆富含蛋白質,蛋白質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蛋白質在胃里進行初步消化,在小腸徹底分解為氨基酸。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詳解】A.豆制品中的蛋白質在胃中被胃液初步消化,故A錯誤。B.蛋白質的最終消化主要依賴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和小腸中的胰蛋白酶等,膽汁不直接參與蛋白質的消化,而是幫助脂肪的消化乳化,故B錯誤。C.膳食纖維是不可被消化吸收的人體營養成分,而蛋白質、糖類、脂肪等營養物質會在小腸內被吸收,故C錯誤。D.蛋白質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青少年正值快速生長發育階段,需要更多的優質蛋白質以支持生長和發育,因此多食用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是合理的,故D正確。故選D。(新設問)2.(2024·江蘇南通·中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胰腺是兼具外分泌和內分泌功能的腺體(如下圖所示)。胰腺中的胰島是內分泌部,呈小島狀,細胞間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有利于胰島細胞分泌的激素進入血液。胰島中有多種內分泌細胞,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胰島 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可以降低血糖。胰腺的外分泌物為胰液,由胰腺中的腺泡細胞分泌。胰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進入小腸,參與蛋白質、脂肪、淀粉等各類物質的進一步消化。食物的性狀、氣味以及食物對口腔、食道、胃和小腸的刺激都可通過神經反射引起胰液的分泌。急性胰腺炎是胰液中的消化酶被異常激活后,對胰腺及其周圍組織進行自身消化的化學性炎癥,會引起劇烈的疼痛。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因素有很多,如酗酒、暴飲暴食、長期高脂高蛋白飲食等。急性胰腺炎患者在飲食方面要嚴格控制,急性期要嚴格禁食,待癥狀稍微緩解后要以清淡的流食為主,嚴格限制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1)正常人進食后血糖濃度上升, (選填“胰島素”或“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以維持血糖含量的穩定。人看到美味的食物后分泌胰液,屬于 (選填“條件”或“非條件”)反射。(2)血液流經胰島后,氧氣含量 (選填“升高”或“降低”)。胰島分泌的激素進入腺體的毛細血管,隨血液循環先后到達心臟的四個腔,最后到達的腔是 。(3)食物中的蛋白質在 (填器官名稱)中被初步分解。胰液、腸液中的消化酶將脂肪最終分解為 ,被小腸吸收。(4)根據材料,急性胰腺炎患者癥狀稍微緩解后,推薦其食用 (單選)。A.米湯 B.老母雞湯 C.鯽魚湯 D.牛奶(5)根據材料,請就健康生活提一條合理的建議: 。【答案】(1) 胰島素 條件(2) 降低 左心室(3) 胃 甘油和脂肪酸(4)A(5)均衡膳食或不暴飲暴食(合理即可)【分析】(1)淀粉的消化從口腔開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夠將部分淀粉分解為麥芽糖,當淀粉和麥芽糖進入小腸后,由于小腸中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的酶,因此,淀粉等糖類物質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為葡萄糖;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開始于小腸,小腸內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時,肝臟分泌的膽汁也進入小腸,膽汁雖然不含消化酶,但膽汁對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夠促進脂肪的消化,脂肪在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徹底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2)反射分為簡單反射(也稱非條件反射)和復雜反射(也稱條件反射)。簡單反射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如腦干、脊髓)參與即可完成。復雜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簡單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是一種高級的神經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3)血液循環是指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根據循環途徑的不同,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部分。其中體循環的路線是: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肺循環路線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詳解】(1)胰島素有調節體內糖的吸收、利用和轉化的功能。如促進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從而降低血糖濃度,維持血糖穩定。因此正常人進食后血糖濃度上升,胰島素分泌增多,以維持血糖含量的穩定?!叭丝吹矫牢兜氖澄锖蠓置谝纫骸笔巧鷣砭陀械姆菞l件反射。(2)體循環的路徑是: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動脈將富含養料和氧氣的血液送到身體各器官的毛細血管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將運來的養料和氧氣供細胞利用,同時把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運走。這樣血液由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變成含氧少的靜脈血。肺循環路徑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胰島位于體循環的路徑上,因此血液流經胰島后,氧氣含量降低。胰島分泌的胰島素進入腺體的毛細血管后隨血液循環先后到達心臟的四個腔的路徑為: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因此最后到達的腔是左心室。(3)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在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所含的蛋白質酶的作用下,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開始于小腸,小腸內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時,肝臟分泌的膽汁也進入小腸,膽汁雖然不含消化酶,但膽汁對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夠促進脂肪的消化,脂肪在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徹底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食物中的蛋白質在胃中被初步分解。胰液、腸液中的消化酶將脂肪最終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被小腸吸收。(4)根據材料可知,“急性胰腺炎患者癥狀稍微緩解后要以清淡的流食為主,嚴格限制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B老母雞湯、C鯽魚湯、 牛奶中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所以不推薦其食用;而A米湯中富含淀粉,因此可推薦食用,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5)根據材料,請就健康生活提一條合理的建議:均衡膳食,不暴飲暴食(合理即可)。 考向一 消化系統考法1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1.(2024·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端午佳節,粽葉飄香。下列粽子的食材中糖類含量較高的是( )A.糯米 B.咸蛋黃 C.花生種子 D.臘肉【答案】A【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水等六大類營養物質,它們各具有一定的作用。【詳解】A.包粽子用的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屬于糖類,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質,A符合題意。B.咸蛋黃中主要含有蛋白質和脂肪,B不符合題意。C.花生中主要含有脂肪,C不符合題意。D.豬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質,D不符合題意。故選A。2.(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我們吃的米飯和面包中的營養物質主要是( ?。?br/>A.淀粉 B.脂肪 C.蛋白質 D.維生素【答案】A【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水等六大類營養物質,其中糖類、脂肪、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物質,并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糖類是主要的供能物質,能為人體提供能量;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與人體的生長發育以及細胞的修復和更新有重要關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備用能源,一般存儲在皮下備用。水、無機鹽、維生素不能提供能量。【詳解】糖類是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糖類也是構成細胞的一種成分,我們吃的米飯、面包中,含量最多的營養物質是淀粉等糖類。故選A。考法2 消化系統的組成3.(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下列關于消化和吸收的敘述,正確的是( )A.膽汁具有消化酶,能消化脂肪B.蛋白質在胃內被徹底消化C.胃和大腸沒有吸收功能D.大部分甘油和脂肪酸被毛細淋巴管吸收【答案】D【分析】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消化道是食物經過的通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器官;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臟、胰腺、胃腺、腸腺等器官,可以分泌消化液幫助消化食物。【詳解】A.肝臟分泌的膽汁不含消化酶,但其中的膽鹽可以乳化脂肪,將大的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脂肪與消化液的接觸面積,促進脂肪的消化,A錯誤。B.蛋白質在胃內被初步消化成多肽,在小腸內徹底消化成氨基酸,B錯誤。C.胃能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大腸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部分維生素,C錯誤。D.糖類、蛋白質、脂肪被消化后的終產物在小腸內被吸收;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的毛細血管吸收的是氨基酸和葡萄糖,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的毛細淋巴管吸收的是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大部分甘油和脂肪酸被毛細淋巴管吸收,D正確。故選D。考法3 消化和吸收的過程4.(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為避免藥物對胃產生刺激,制藥廠常把藥物封裝在淀粉制成的膠囊中給人服用。根據淀粉在消化道內的消化情況分析,其原理是( )A.胃能消化淀粉,藥物慢慢滲出B.淀粉在口腔初步消化,便于吞咽C.胃不能消化淀粉,膠囊經胃進入小腸D.淀粉在胃里消化,便于藥物快速吸收【答案】C【分析】食物中含有的淀粉的消化從口腔開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夠將部分淀粉分解為麥芽糖。 當淀粉和麥芽糖進入小腸后,由于小腸中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 因此,淀粉等糖類物質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為葡萄糖。【詳解】ACD.由分析可知,胃對淀粉沒有消化作用。人們利用這個特性,把對胃有刺激作用的藥物放在由淀粉制成的膠囊里直接吞服,這樣就可以避免藥物對胃的刺激,AD錯誤,C正確。B.淀粉雖然在口腔內能被初步消化,但淀粉制成的膠囊是直接吞服,B錯誤。故選C。5.(2024·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生物學的結構與功能觀是重要的生命觀念之一。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小腸內表面具有皺襞和絨毛,可增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積B.鯽魚的身體有胸鰭和腹鰭各一對,可感知水流和測定方位C.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的瓣膜能加速血液流動D.綠色開花植物的花粉萌發形成花粉管,有利于植物的傳粉【答案】A【分析】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F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或行為,可從生物的器官特征去分析。【詳解】A.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這是與小腸的結構特點相適應的:小腸長約5~6m,小腸內具有腸液、胰液和膽汁等多種消化液;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于營養物質被吸收,A正確。B.鯽魚的身體兩側各有一條側線,是鯽魚的一種感覺器官,能夠測定方位,感知水流和水溫;胸鰭和腹鰭可保持魚體平衡,B錯誤。C.心臟內的瓣膜:房室瓣是位于同側心房和心室之間的瓣膜,只能向心室開;動脈瓣是位于心室與動脈之間的瓣膜,只能向動脈開。這些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保證血液只能朝一個方向流動(心房→心室→動脈),不能加速血液流動,C錯誤。D.綠色開花植物的花粉萌發形成花粉管,有利于植物的受精,D錯誤。故選A。考法4 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6.(2024·江蘇鹽城·中考真題)下列疾病中可以通過食用加碘鹽來防治的是( )A.地方性甲狀腺腫 B.色盲 C.糖尿病 D.白血病【答案】A【分析】地方性甲狀腺腫是由于飲食中缺碘導致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的疾病。色盲是一種遺傳病,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疾病,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詳解】A.食用加碘鹽可以補充碘元素,預防和治療由于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狀腺腫,A正確。B.色盲是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遺傳病,食用加碘鹽對其沒有防治作用,B錯誤。C.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食用加碘鹽不能防治,C錯誤。D.白血病是造血干細胞的惡性疾病,食用加碘鹽無法防治,D錯誤。故選A。7.(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多吃可以預防( )A.壞血病 B.佝僂病 C.腳氣病 D.夜盲癥【答案】A【分析】維生素是一些小分子有機物,雖然不構成人體細胞的原料,也不是細胞的能量物質,但它們是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所必需的物質。人體一旦缺乏維生素,就會影響正常的生長和發育,還會引起疾病。【詳解】A.壞血病是由缺乏維生素C所致,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多吃可以預防壞血病,故A符合題意。B.佝僂病發生于兒童生長發育時期,多因缺乏維生素D缺乏所致,與維生素C無必然聯系,故B不符合題意。C.腳氣病是因缺乏維生素B1所致,與維生素C無必然聯系,故C不符合題意。D.夜盲癥是因缺乏維生素A所致,與維生素C無必然聯系,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考法5 消化系統的相關實驗8.(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小明同學細嚼饅頭時感覺有甜味,他想通過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試管編號 實驗材料 水浴溫度 水浴時間 鑒定試劑 現象1號 饅頭碎屑 清水2ml 37℃ 10min 碘液2滴2號 饅頭碎屑 唾液? 37℃ 10min 碘液2滴A.2號試管應加入2ml唾液B.兩支試管中加入清水和唾液后要充分攪拌C.放在37℃的水浴中保溫是為了模擬人體口腔溫度D.2號試管不變藍的原因是唾液使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答案】D【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出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詳解】A.探究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即除探究條件不同之外,其它條件都要相同且適宜;本實驗的變量為唾液,故2號試管應加入2ml唾液,A不符合題意。B.為了使饅頭碎屑與唾液充分混合,兩支試管中加入清水和唾液后要充分攪拌,B不符合題意。C.37℃是唾液淀粉酶發揮消化作用的最適宜溫度;因此實驗過程中,應將實驗裝置放在37℃的水中進行水浴加熱,這是模擬口腔溫度,為了保證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如此實驗才能成功,C不符合題意。D.淀粉遇到碘液會變藍色,常用碘液檢驗是否存在淀粉。2號試管內有唾液,滴加碘液不變藍,只能證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且唾液使淀粉分解成麥芽糖,而不是葡萄糖,D符合題意。故選D。9.(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下列選項中,實驗材料與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選項 實驗名稱 實驗材料 使用目的A 制作并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碘液 染色B 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 檢測二氧化碳C 觀察葉片的結構 雙面刀片 制作葉片的橫切面D 探究口腔內的化學性消化 唾液 分解蛋白質A.A B.B C.C D.D【答案】D【分析】染色體是細胞核內的容易被堿性顏料染成深色的物質。【詳解】A.結合分析可知,為了便于在視野中觀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細胞核,會用堿性染料碘液進行染色,A正確。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因此,在驗證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中,用澄清的石灰水檢測是否產生了二氧化碳,B正確。C.顯微鏡下觀察的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的;因此,觀察葉片的結構,需用雙面刀片將葉片橫切,以便制作葉片的橫切面,便于在顯微鏡下觀察,C正確。D.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將淀粉分解成麥芽糖;因此,探究口腔內的化學性消化時,放唾液的目的是分解淀粉,D錯誤。故選D。10.(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在課后服務活動中,某班同學為了測定食物中的能量,選擇核桃仁、花生仁、黃豆和大米進行探究,結果如下表所示,請據此回答:食物名稱 核桃仁 花生仁 黃豆 大米質量/克 20 20 20 ①水/毫升 50 50 50 50溫度上升/℃ 30 22 14 13(1)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2)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四種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3)實驗中,食物被燒掉的物質是有機物,剩下的灰燼是 。(4)表格中,①應該為 克。(5)因為實驗過程中有能量損失,所以實驗測定的能量比食物實際含有的能量 (填“高”或“低”)。【答案】(1)哪種食物含有的能量多(2)核桃仁(3)無機鹽(4)20(5)低【分析】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為了使實驗有說服力,實驗中一定要設置對照組。在設計對照實驗時,要遵循單一變量的原則。【詳解】(1)根據題意:某班同學為了了解核桃仁、花生仁、黃豆和大米中誰含有的能量多,可知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哪種食物含有的能量多?(2)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四種食物燃燒后,使水溫上升最多的是核桃仁,因此,核桃仁里含能量最多。(3)有機物一般分子大,含碳,能燃燒。實驗中,食物被燒掉的物質是有機物,剩下的灰燼是無機鹽。(4)為了遵循單一變量原則,表格中,①應該為20克。(5)因為實驗過程中通常有能量損失,所以實驗測定的能量比食物實際所含能量低。易錯易混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糖類、脂肪、蛋白質既是組織細胞的構成物質,又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但是發揮作用的主次不同:蛋白質以供給原料為主,糖類以供給能量為主,脂肪是儲備能源。它們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順序為:糖類、脂肪、蛋白質。 (2)腳氣病≠腳氣:腳氣病是缺少維生素B1引起的,腳氣是真菌感染引起的,兩者的病因和癥狀都不同。 (3)長期吃素的人也不會患夜盲癥的原因是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蘿卜素可在人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 2、消化和吸收: (1)并不是食物中的所有營養成分都必須經過消化才能被吸收,維生素、水和無機鹽不需要消化可直接被吸收。 (2)消化液并不都含有消化酶:膽汁是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只能對脂肪進行物理性消化。 3、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1)收集唾液前要用涼開水漱口,目的是清除口腔內的雜質,以免影響實驗結果。 (2)實驗中要用37℃的溫水為試管保溫,因為37℃與人體的體溫相當,是唾液淀粉酶活性較高的溫度,能保持酶的活性。 (3)試管在溫水中放5~10分鐘為宜,目的是讓饅頭中的淀粉充分消化,實驗效果明顯。 (4)饅頭碎屑和充分振蕩分別模擬了口腔中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 (5)如果實驗最后觀察到的現象是兩支試管內都變藍色,可能的原因有唾液的量不足、溫度不適宜、恒溫水浴的時間不夠、饅頭碎屑太多等。 考向二 呼吸系統考法1 體內的氣體交換(2024·江蘇南通·中考真題)嬰兒出生后,胸廓自然擴大,外界氣體第一次吸入肺。氣體排出時經過喉部,沖擊聲帶而發出聲音,這就是嬰兒的第一次啼哭。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A.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 B.胸廓容積擴大引起肺回縮C.喉是氣體的通道,也是發聲的器官 D.呼氣時可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答案】B【分析】嬰兒在子宮里面的時候是靠臍帶呼吸的,出生剪短臍帶以后,肺部張開開始自己呼吸了,第一聲啼哭表示嬰兒脫離母體。嬰兒的第一聲啼哭代表第一次呼吸。【詳解】A.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它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積供氣體交換,使得氧氣可以進入血液,同時二氧化碳可以從血液中釋放出來,A正確。B.當胸廓容積擴大時,由于胸廓內的氣壓降低,實際上會引起肺的擴張,而不是回縮。肺的擴張使得肺內的氣壓進一步降低,從而有利于外界氣體進入肺,B錯誤。C.喉部不僅是氣體的通道,它還包含了聲帶。當氣體從肺部排出并沖擊聲帶時,聲帶會振動并發出聲音。這就是人們發聲的基本原理,C正確。D.在呼氣過程中,肺部不僅排出氧氣交換后剩余的二氧化碳,還會排出一些水蒸氣。這些水蒸氣來自肺部和呼吸道的濕潤表面,D正確。故選B。考法2 肺與外界氣體交換(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下圖表示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和泌尿系統的關系,請據圖回答問題:(1)當外界空氣進入人體肺泡后,① 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與 結合。血液在肺泡處進行氣體交換后 血變成 血。(2)循環系統中的動力器官是 。血液循環可以分為體循環和 循環兩部分。血液由 心室進入肺動脈,再流經肺部的 網,最后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3)泌尿系統形成尿液的過程中,需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 作用和腎小管的 作用,正常人的尿液與糖尿病人相比不含 。【答案】(1) 氧氣 血紅蛋白 靜脈 動脈(2) 心臟 肺 右 毛細血管(3) 過濾 重吸收 葡萄糖【分析】圖中①氧氣。血液循環由體循環和肺循環組成。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質(如血漿中的一 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過濾到腎小囊的腔內,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壁的上皮細胞重吸收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沒有被重吸收的物質如一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則形成了尿液。【詳解】(1)血紅蛋白的特性:在氧高的地方與結合,在氧低的地方與氧分離。當外界空氣進入人體肺泡后,①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與血紅蛋白結合。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此時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2)心臟能收縮和舒張,推動著血液在血管內不停地流動,因此,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血液循環可以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部分。肺循環血液由右心室進入肺動脈,再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最后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3)泌尿系統形成尿液的過程中,需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質(如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過濾到腎小囊的腔內,形成原尿。腎小管重吸收的是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形成尿液。正常人的尿液與糖尿病人相比不含葡萄糖。解題技巧 判斷吸氣還是呼氣的方法 根據氣流的方向(氣體總是由壓強大的地方向壓強小的地方移動)。 (1)外界壓強>肺內壓強:氣體由外界進入肺。 (2)外界壓強<肺內壓強:氣體由肺排到外界。 (3)外界壓強=肺內壓強:吸氣、呼氣結束的一瞬間。 考向三 血液循環系統考法1 血管(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如圖是人體的三種血管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血管①管壁厚,彈性大,是動脈B.血管②管腔大,管壁薄,是靜脈C.血管③管壁最薄,管腔最細,是毛細血管D.在意外受傷的情況下,血管②破裂最危險【答案】D【分析】題圖中:①是動脈,②是靜脈,③是毛細血管。【詳解】A.動脈是血液從心臟流向全身各處的血管,其管壁較厚,彈性大,能夠在心臟收縮時承受較大的壓力,并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A正確。B.靜脈是血液從全身各處流回心臟的血管,其管腔較大,管壁較薄,彈性較小,這有助于血液在重力和靜脈瓣的作用下順利流回心臟,B正確。C.毛細血管是連接動脈和靜脈的微小血管,其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腔也極細,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這樣的結構特點使得毛細血管能夠成為血液和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主要場所,C正確。D.雖然靜脈破裂會導致出血,但由于靜脈內的血液壓力較低,且靜脈管壁較薄,具有一定的收縮性,因此出血速度相對較慢,出血量也較少。相比之下,動脈內的血液壓力較高,如果動脈破裂,將會導致大量、快速的出血,這可能會迅速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意外受傷的情況下,動脈破裂才是最危險的,D錯誤。故選D。考法2 血液(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下列血液的成分和結構中,在人體出現急性炎癥后,數量明顯增多的是( )A.紅細胞 B.白細胞 C.血小板 D.血紅蛋白【答案】B【分析】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構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紅細胞的功能是運輸氧氣,血小板的作用是止血和加速凝血。【詳解】白細胞可以作變形運動,身體某處有病菌時,白細胞會穿過毛細血管壁,吞噬病菌,對人體有防御和保護作用。所以,在人體出現急性炎癥后,數量明顯增多的是白細胞,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3.(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張華的父親因感到身體不適到醫院就診,經醫生檢查,心率為90次/分,血壓為16/10.7千帕,血常規化驗結果如下。根據測量和化驗的結果,推斷該人測定值不正常的項目及可能患有的疾病分別是( )醫院檢驗科報告單 No.00312267姓名:張×× 性別:男 年齡:45歲化驗項目 測定值 正常參考值RECK紅細胞計數> 3.39×1012/L↓ (3.5~5.5)×1012/LWBC(白細胞總數) 4.8×109/L (4.0~10.0)×109/LPLT(血小板計數) 140×109/L (100~300)×109/LHGB(血紅蛋白) 121g/L 120~160g/L報告日期:2024年××月××日 檢驗者:××× 報告者:×××A.血壓、高血壓B.白細胞總數、急性炎癥C.紅細胞計數、貧血D.血紅蛋白、貧血【答案】C【分析】(1)血壓是流動的血液對血管壁造成的側壓力。血壓主要是由心臟的泵血作用產生的。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體循環的動脈血壓,可以在上肢的肱動脈處測得。血壓太高和太低都不利于身體健康。心臟收縮時,動脈血壓最高,稱為收縮壓;心臟舒張時,動脈血壓最低,稱為舒張壓。健康成年人的動脈血壓,一般維持在收縮壓12~18.7千帕、舒張壓8~12千帕。血壓經常超過18.7/12千帕,就稱為高血壓;經常低于12/6.7千帕,則稱為低血壓。(2)血常規化驗單中有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等的數量,可通過與正常值對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詳解】A.根據分析(1)可知,血壓經常超過18.7/12千帕,就稱為高血壓;張xx的血壓為16/10.7千帕,血壓正常,沒有高血壓,A錯誤。B.白細胞的主要功能為吞噬病菌,防御病菌等,人體出現炎癥時血液中的白細胞的數量會明顯增多;張xx的血常規化驗單中白細胞總數在正常參考值范圍內,因此沒有急性炎癥,B錯誤。CD.紅細胞內有血紅蛋白,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當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少或血紅蛋白含量過少時,人會患貧血。張xx的血常規化驗單中紅細胞計數低于正常參考值,血紅蛋白檢測數值正常,會患貧血,C正確,D錯誤。故選C。4.(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高原訓練有利于運動員提高運動成績,主要是增加了血液中的( )A.血漿 B.紅細胞 C.白細胞 D.血小板【答案】B【分析】(1)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構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2)紅細胞里有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叫血紅蛋白;紅細胞之所以呈紅色,就是因為含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與氧容易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與氧容易分離;血紅蛋白的這一特性,使紅細胞具有運輸氧的功能。【詳解】A.血漿的主要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代謝廢物,訓練后不會有明顯變化,A不符合題意。B.紅細胞具有運輸氧的功能,生活在高原地區的人血液中紅細胞含量一般較高,從而能增強血液對氧的運輸,使機體能適應空氣稀薄的環境。因此,運動員常需要進行高原訓練,以適應空氣稀薄的環境,訓練后其血液中明顯增加的成分是紅細胞,B符合題意。C.白細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對人體有保護和防御作用,訓練后不會有明顯變化,C不符合題意。D.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訓練后不會有明顯變化,D不符合題意。故選B。考法3 心臟和血液循環(2024·江蘇鹽城·中考真題)下列四種器官中屬于循環系統的是( )A. B. C. D.【答案】B【分析】人體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和血液組成。【詳解】A.腦屬于神經系統,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故A不符合題意。B.血液循環系統主要由心臟和血管構成。心臟就像一臺機器的發動機,人體內的血液在心臟和血管中循環流動的動力,就是來自于心臟的跳動,所以心臟屬于循環系統的主要器官,故B符合題意。C.胃屬于消化系統的器官,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作用,故C不符合題意。D.腎臟屬于泌尿系統,能夠形成尿液,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024·江蘇徐州·中考真題)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以肺結核最為常見。20世紀80年代以來,結核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結核病作為重點控制的傳染病之一。如圖是人體血液循環示意圖,①-③表示血管。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從傳染病角度分析,引發結核病的結核桿菌屬于 。(2)結核病主要經呼吸道傳染。結核桿菌被吸入肺泡后,血液和組織器官中的吞噬細胞可吞噬和殺傷部分結核桿菌,引起炎癥反應。這種免疫類型屬于 免疫。(3)結核桿菌除引發肺部病變,還會經肺靜脈到達心臟的 (填心腔名稱),再通過 (填序號)播散到全身其他器官,引發多器官的病變。(4)為預防結核病的傳播,正確的做法有____(多選)。A.及時隔離結核病患者 B.多開窗通風,保持環境衛生C.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 D.計劃接種流感疫苗【答案】(1)病原體(2)非特異性(3) 左心房 ①(4)ABC【分析】(1)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措施。(2)抗體是指抗原物質侵入人體后,刺激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抵抗該抗原物質的特殊蛋白。(3)人體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皮膚、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阻擋殺死病原體,清除異物,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溶解、吞噬和消滅病菌,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產生抗體,消滅病原體,屬于特異性免疫。①主動脈,②上腔靜脈,③下腔靜脈。【詳解】(1)從傳染病角度分析,引發結核病的結核桿菌是這種傳染病的病原體,它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因此,結核桿菌屬于病原體。(2)結核病主要經呼吸道傳染。當結核桿菌被吸入肺泡后,它們會遇到血液和組織器官中的吞噬細胞。這些吞噬細胞能夠吞噬和殺傷部分結核桿菌,從而引發炎癥反應。這種由吞噬細胞參與的免疫反應屬于非特異性免疫,它是人體先天具有的、不針對某一特定病原體的防御功能。(3)結核桿菌在肺部引發病變后,還會通過血液循環播散到全身其他器官。它們首先會經肺靜脈到達心臟的左心房,因為肺靜脈是與左心房相連的。然后,血液會從左心房流入左心室,再通過①主動脈將結核桿菌播散到全身其他器官,引發多器官的病變。(4)A.及時隔離結核病患者:這可以防止結核桿菌通過呼吸道傳播給其他人,A正確。B.多開窗通風,保持環境衛生:這有助于降低空氣中結核桿菌的濃度,減少感染的風險,B正確。C.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通過鍛煉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從而增強對結核桿菌的抵抗力,C正確。D.計劃接種流感疫苗并不能預防結核病的傳播。流感疫苗是針對流感病毒的,而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因此接種流感疫苗對預防結核病沒有作用,D錯誤。故選ABC。解題技巧 1、血液: (1)從結構層次上看,血液屬于組織,向新鮮血液中加入檸檬酸鈉溶液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凝固。 (2)新鮮血液中若不加抗凝劑,會出現凝固現象,固體部分為血塊,液體部分為血清,血清與血漿的主要區別是血清中不含纖維蛋白原。 (3)判斷三種血細胞的方法: ①數量:視野內最多的是紅細胞,其次是血小板,最少的是白細胞。 ②大小:最大的是白細胞,最小的是血小板。 ③細胞核的有無:有核的是白細胞,無核的是成熟的紅細胞和血小板。 (4)紅細胞呈雙面凹的圓餅狀,能擴大表面積,利于運輸氧氣。 (5)血涂片中不易觀察到白細胞和血小板的原因: ①少:血液中白細胞的數量比紅細胞少。 ②小:血小板個體比紅細胞個體小。 ③顏色:白細胞和血小板無色透明。 (6)大面積燒傷患者輸血時最好只輸入血漿,因為燒傷時主要丟失的是水分和組織液等。 (7)嚴重貧血患者輸血時輸入濃縮的紅細胞懸液,因為貧血患者的紅細胞數量過少或血紅蛋白濃度過低。 (8)某些出血性疾病患者輸血時輸入濃縮的血小板懸液或含凝血物質的血漿,以促進止血。 2、血管: (1)選用尾鰭色素較少的小魚作為實驗材料,是因為色素較多會影響觀察血液的流動情況。 (2)實驗開始時,要用濕紗布包裹小魚,而且在觀察過程中還要時常用滴管往紗布上滴水,目的是保持魚體濕潤,保證小魚正常的呼吸不受影響。 (3)在顯微鏡下區分三種血管的方法: ①根據血流方向區分,即血流方向為:動脈→毛細血管→靜脈。 ②根據血管是分支還是匯總區分:動脈血管逐漸分支;靜脈血管逐漸匯總;毛細血管內的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徑最小。 3、心臟: (1)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看,心臟屬于器官,主要由發達的肌肉組織(心肌)構成。 (2)判斷心臟左右的方法:壁厚的一側為左側,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心尖偏向左側。 (3)動脈瓣并不位于動脈內,而是位于心室和動脈之間,靜脈辦多位于四肢的靜脈內。軀干較大的靜脈內,靜脈辦比較少或沒有靜脈瓣;而受重力影響較大的四肢靜脈內,靜脈辦則比較多。 (4)心房和心室不能同時收縮,但能同時舒張和交替收縮。房室瓣和動脈瓣不能同時開放和同時關閉,始終都是交替開放和關閉的。 (5)人體中有三種瓣膜:動脈瓣、靜脈辦、房室辦,其中名稱與位置一致的瓣為靜脈瓣、房室瓣,而動脈瓣并不在動脈里,而在心臟里。 4、血液循環: (1)不要誤認為體循環在先,肺循環在后:兩者不存在先后順序,是同時進行的,且輸出的血量也一樣。 (2)頭頸部和上肢的靜脈匯總形成上腔靜脈,與右心房相連;下肢和軀干部的靜脈匯總形成下腔靜脈,也與右心房相連。 (3)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本質區別是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與營養物質的量無關。動脈血是指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血液,而靜脈血是指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血液。 (4)一般來說,動脈血中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較多,但不絕對,比如小腸動脈中的營養物質就比小腸靜脈中的少;肺靜脈的含氧量高于肺動脈。 (5)判斷血管內血液性質的方法:一般來說,在體循環中,動脈內流的是動脈血,靜脈內流的是靜脈血;在肺循環中,動脈內流的是靜脈血,靜脈內流的是動脈血。 考向四 泌尿系統考法1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7.(2024·江蘇徐州·中考真題)在學習人體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時,同學們利用吸管、線繩、皮球等材料,通過人手模擬腎單位等相關結構。下列模型能用來演示“腎小管重吸收”的是( ?。?br/>A. B.C. D.【答案】C【分析】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它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尿素等廢物不會被重新吸收,剩下的尿素、多余的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詳解】A.這個模型用手勢模擬液體的流動,但沒有明顯的重吸收過程的表現,A錯誤。B.此模型用吸管貫穿手掌中部,暗示液體流過,沒有明顯的重吸收過程的表現,B錯誤。C.模型通過吸管和線繩模擬了液體流過腎小管時的調節與重吸收過程。這種設計能夠表現原尿中的物質在流過腎小管時逐步被選擇性吸收回到血液中的過程,適合演示“腎小管重吸收”,C正確。D.此模型使用一個球,沒有能直接表現腎小管重吸收的過程,D錯誤。故選C。(2024·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健康人體一晝夜產生的原尿可達150L,但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約為1.5L。在尿液的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結構是下圖中的( )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答案】D【分析】圖中:①入球小動脈,②出球小動脈,③腎小球,④腎小囊,⑤腎小管。【詳解】血液流經腎小球時,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無機鹽和葡萄糖等物質通過腎小球的過濾作用,過濾到腎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吸收,這些被重吸收的物質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無機鹽、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個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卻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發生了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 D。考法2 泌尿系統相關疾病(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如果某人驗尿發現其中有血細胞和蛋白質,你估計發生病變的部位可能是( )A.腎小囊 B.腎盂 C.腎小管 D.腎小球【答案】D【分析】尿液的形成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濾過作用、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連續的過程。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通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詳解】A.腎小囊內的液體是原尿,A不符合題意。B.腎臟中形成的尿液,經過腎盂流入輸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內暫時儲存,B不符合題意。C.腎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能把原尿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C不符合題意。D.腎小球的結構類似濾過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分子較大的蛋白質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質都可以通過濾過屏障進入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腎小球發生病變時,腎小球的通透性會增加,原來不能濾過的蛋白質和血細胞被濾過到腎小囊腔;而腎小管對這些物質沒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現蛋白質和血細胞,D符合題意。故選D。解題技巧 【分析比較】排泄和排遺: 1.排泄 :(1)概念: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2)途徑: ①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②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③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排遺:食物消化后的殘渣形成的糞便排出體外的過程。 【分析比較】判斷尿液、原尿和血漿: 第一步:找到“葡萄糖”和“蛋白質”含量為“0”的一組,確定為尿液; 第二步:找到“蛋白質”含量最高,確定為血漿。一、消化系統構成1.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小腸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胃 腺: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質消化腺 肝 臟:分泌膽汁,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將脂肪乳化為脂肪微粒胰 腺:分泌胰液,含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質的酶腸 腺:分泌腸液,含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質的酶2.小腸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1)長:5~6米;增加面積,利于消化和吸收(2)大:內表面有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增加面積,利于消化和吸收(3)?。盒∧c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只由一層上皮細胞,利于吸收(4)多:多種消化液,利于消化二、消化過程1.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吸收的成分,分為: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胃腸的蠕動,輔助促進化學消化。化學性消化:各種消化酶使食物中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淀粉 初始口腔: 淀粉 麥芽糖 葡萄糖蛋白質 初始 胃: 蛋白質 氨基酸脂肪 初始小腸: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2.吸收:(1)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2)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 大腸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維生素小腸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無機鹽和維生素。三、呼吸過程:肺與外界氣體交換 肺內氣體交換 氣體運輸 組織細胞呼吸作用1、肺與外界氣體交換(1) 呼吸頻率:一分鐘16次左右(2) 吸氣: 膈肌、肋間肌收縮→膈頂下降→胸廓體積擴大→肺內氣壓下降→氣體吸入呼氣: 膈肌、肋間肌舒張→膈頂上升→胸廓體積縮小→肺內氣壓上升→氣體呼出提示:吸氣是主動,要收縮;膈頂方向與氣體方向一致(3) 這一過程是通過呼吸運動完成的,動力來自肌肉收縮。2、人體內氣體交換(1)肺內的氣體交換:由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當吸入的空氣到達肺泡時,空氣中的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隨呼氣的過程排除體外。(2)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血液中的氧氣運送到組織細胞處,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氧氣可以透過較薄的血管壁進入到組織細胞內,同時,細胞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也通過擴散作用進入到血液中。進入細胞的氧氣,最終在細胞內的線粒體中參與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四、血液的成分和功能1、血漿(1)形態:淡黃色半透明液體。(2)組成: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3)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2、血細胞五、血管種類 流 向 結 構 特 點動脈 從心臟到全身 深壁厚,彈性大,管腔小,流速快靜脈 從全身回到心臟 壁薄,彈性小,管腔大,流速慢毛細血管 連通最小動脈 和最小靜脈 最薄、最慢、最細,僅由一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僅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六、心臟的結構(1)心臟內的瓣膜①分類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間的瓣膜(只能向心室開)動脈瓣:位于心室與動脈之間的瓣膜(只能向動脈開)②特點:只能向一個方向開。③作用:防止血液倒流,保證血液只能朝一個方向流動——心房→心室→動脈。(2)心臟工作示意圖七、體循環和肺循環(1)體循環①途徑: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②結果: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含氧較少顏色暗紅)。(2)肺循環①途徑:右心室→肺動脈→肺部的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②結果: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含氧較多顏色鮮紅)。八、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一)尿的形成1.過濾作用腎單位的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起過濾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過濾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人體每天形成的原尿約有180升。2.重吸收作用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就形成了尿液。人體每天排出的尿液約有1.5升。(二)尿的排出1.排出途徑:腎臟形成尿液→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2.膀胱:尿的形成是連續的,排出是間斷的,主要是因為膀胱具有暫時貯存尿液的作用。3.排尿的意義:排出廢物;調節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1.北方人過年喜歡包餃子吃,用和好的面粉做餃子皮,用蔬菜、肉類、調味品等做餡。餃子中為人提供能量的主要成分是( ?。?br/>A.調味品 B.餃子皮 C.蔬菜 D.肉類【答案】B【分析】餃子是北方過年常吃的一種食品,由面粉、蔬菜、肉類、調味品等多種食材制成。餃子皮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是為人提供能量的主要成分。【詳解】A.調味品主要用于增添食物的風味,一般不含或含有極少量的能量,因此不是餃子中為人提供能量的主要成分,A錯誤。B.餃子皮由面粉制成,面粉富含淀粉,淀粉在人體內經消化作用轉變為葡萄糖被吸收進入血液,成為血糖,為人體提供能量,是餃子中為人提供能量的主要成分,B正確。C.蔬菜中主要含有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雖然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但不提供直接能量,故C錯誤。D.肉類富含蛋白質和脂肪,可以為人體提供能量,但其提供能量的主要形式是蛋白質和脂肪,而不是淀粉或葡萄糖,且其在餃子中的含量通常較少,D錯誤。故選B。二、選擇題2.2024年2月9日,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專門錄制視頻在中國空間站給大家拜年。航天員生命活動所需能量主要來自( )A.蛋白質 B.無機鹽 C.糖類 D.脂肪【答案】C【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類營養物質: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每一類營養物質都是人體所必需的。食物所含的六類營養物質中,為人體提供能量的是糖類、脂肪和蛋白質,而水、無機鹽、維生素不提供能量。【詳解】食物中營養物質分為能源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和非能源物質(水、無機鹽、維生素)。糖類是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一種成分;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蛋白質還能被分解,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無機鹽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原料;維生素對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有重要的作用。水、無機鹽、維生素不提供能量??梢?,選項中的營養物質中,航天員生命活動所需能量主要來自糖類,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3.小強在觀察小魚尾鰭血液流動時,看到如下兩段血管,①②③分別表示三種不同的血管。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①的管壁比②厚 B.①內的血流速度比②快C.③的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D.③的管腔只允許白細胞單行通過【答案】D【分析】血管包括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圖可知,①動脈,②靜脈,③毛細血管。【詳解】AB.動脈把心臟中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大多分布在身體較深的部位,管壁較厚、彈性大,管腔較小,血流速度最快。靜脈把血液從全身各處送回心臟,有的分布較深,有的分布較淺,管壁較薄,彈性小管腔較大,血液速度慢,分析可知,①動脈的管壁比②靜脈厚 ,①動脈內的血流速度比②靜脈快,AB正確。CD.毛細血管是連接最小動脈和最小靜脈之間的血管,數量多,分布廣,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腔很小,只允許紅細胞呈單行通過,血液速度最慢,有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所以③毛細血管的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腔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C正確,D錯誤。故選D。4.生物課上,晨晨用自制的簡易裝置模擬吸煙有害健康,如下圖,A為普通衛生紙,B為實驗后的衛生紙。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A.用手擠壓瓶子,模擬呼氣的過程 B.瓶子回彈過程,瓶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C.瓶內有煙霧,模擬吸煙時煙霧進入肺 D.衛生紙B發黃,說明吸煙有害健康【答案】B【分析】呼吸運動是人體胸廓有節律的擴大和縮小。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吸氣時,膈肌與肋骨間的肌肉收縮,胸廓擴張,肺隨之擴大,肺內氣壓降低,肺內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氣體入肺;當膈肌和肋骨間的肌肉舒張時,胸廓縮小,肺隨之縮小,肺內氣壓升高,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氣體出肺。【詳解】A.用手擠壓瓶子,氣體出瓶子,模擬的是呼氣過程,A正確。B.瓶子回彈過程,模擬的是吸氣過程,瓶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B錯誤。C.瓶子模擬肺,煙霧進入瓶內,模擬吸煙時煙霧進入肺,C正確。D.衛生紙B發黃的原因是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殘留在衛生紙上,說明有害物質會侵入肺,對健康有害,D正確。故選B。三、綜合題5.馬拉松比賽受到大眾的歡迎。賽前早餐要以清淡為主;賽中要調整好呼吸,注意補充水分;賽后要迅速保溫、補水等。如圖為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請分析作答:(1)人體進行圖中過程①時,膈頂部 (填“上升”或“下降”),肺內氣壓 。(2)淀粉的消化開始于 ,在消化道中最終被分解為葡萄糖。(3)細胞代謝的終產物二氧化碳排出體外的途徑有 (填圖中序號)。(4)運動員沖刺時,觀眾情緒激動,促使腎上腺分泌較多的 ,進入周圍的毛細血管,隨血液循環到全身各處,對人體起調節作用。(5)蛋白質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對生命活動有重要意義,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能與氧結合或分離”。請再寫出人體中的一種蛋白質及其作用: 。【答案】(1) 下降 減小(2)口腔(3)②(4)腎上腺素(5)抗體可以幫助清除抗原(或胰島素可以幫助降低血糖)【分析】圖中①吸氣、②呼氣、③排遺、④排尿、⑤排汗。【詳解】(1)吸氣時,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2)淀粉在口腔內被唾液淀粉酶最初分解成麥芽糖,最終在小腸中被腸液、胰液分解為葡萄糖。(3)二氧化碳的排出主要通過呼吸系統,由肺部呼出體外,因此對應圖中的序號②。(4)當人經歷某些刺激(例如興奮,恐懼,緊張等)腎上腺會分泌出腎上腺素,能讓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氣),心跳與血液流動加速,瞳孔放大,為身體活動提供更多能量,使反應更加快速。因此,運動員沖刺時,觀眾情緒激動,促使腎上腺分泌較多的腎上腺素,進入周圍的毛細血管,隨血液循環到全身各處,對人體起調節作用。(5)蛋白質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對生命活動有重要意義,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能與氧結合或分離”。人體中的一種蛋白質及其作用,如:抗體可以幫助清除抗原、胰島素可以幫助降低血糖。6.人體如同一臺精密的儀器,從外界攝取營養,吸收氧氣,經循環運輸抵達組織細胞,分解代謝后再將無用廢物排出人體。下圖是跟上述過程相關的系列結構,請分析回答問題:(1)圖一中發生的是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氣體b能從肺泡進入血液,是通過 作用實現的;產生氣體a的生理活動主要在組織細胞的 中進行,該氣體最終通過呼吸道排出人體時,肋間肌處于 狀態。(2)某同學的早餐食譜包括油條、餡餅、西紅柿蛋湯和蘋果,其中含有的脂肪成分首先會被圖四中[ ] 的分泌物乳化成微粒,然后在③內徹底分解為 。(3)圖二為人體心臟結構示意圖,當房室瓣關閉、動脈瓣打開時,左右心室的狀態為 ;蛋白質經消化分解為 ,吸收進入人體后,如果要通過血液循環運送到腦部,流經心臟四腔的先后順序是 (用圖中字母和箭頭表示)。(4)圖三為腎單位結構示意圖,健康人的⑦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 ;請寫出①中葡萄糖從暫時離開血液到又回歸血液的路徑: (用圖中序號和箭頭表示)。若某人尿液中檢測出葡萄糖,經核查腎單位沒有發生病變,請分析可能出現的原因是 。(5)“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重要的生物學觀點,請結合圖中各部特點,試舉例加以說明: 。【答案】(1) 氣體的擴散 線粒體 舒張(2) ①肝臟 甘油和脂肪酸(3) 收縮 氨基酸 A→C→B→D(4) 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①→④→②→⑤→⑥ 胰島分泌胰島素不足(5)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且毛細血管纏繞在肺泡的周圍,有利于氣體的交換;腎單位數量多,有利于血液的凈化;小腸很長,里面有多種消化液和豐富的小腸絨毛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合理即可)【分析】(1)人在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收縮→胸骨和肋骨向上向外移動(膈肌頂部下降)→胸廓擴大、胸腔容積增大→肺擴張→肺內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呼氣時,肋間肌和膈肌舒張→胸骨和肋骨向下向內移動(膈肌頂部回升)→胸廓縮小、胸腔容積減小→肺借彈性回縮→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排出外界。(2)心臟跳動一次,就是心臟收縮和舒張各一 次。心臟每次跳動的過程是:先兩個心房收縮,此時兩個心室舒張,房室瓣處于打開狀態,而動脈瓣處于關閉狀態;接著兩個心房舒張,此時兩個心室收縮,心臟房室瓣處于關閉狀態,而動脈瓣處于打開狀態;然后兩個心房和兩個心室同時舒張,心臟房室瓣處于打開狀態,而動脈瓣處于關閉狀態。心臟就是這樣周而復始的跳動著。(3)血液循環包括肺循環和體循環,二者是同時進行的。肺循環的路線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體循環的路線是: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各處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4)尿液的形成經過了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過濾)作用,以及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尿酸等就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原尿中對人體有用的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就會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到血液中,其余的成分形成了尿液。若腎小管發生病變,原尿中的葡萄糖就不能全部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進入血液,尿液中就會出現葡萄糖。(5)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每個腎臟大約有100多萬個腎單位,每個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6)觀圖可知,圖一中的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圖二中的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圖三中的①是入球小動脈,②是腎小囊,③是出球小動脈,④是腎小球,⑤是腎小管,⑥是腎靜脈,⑦是收集管(集合管);圖四中的①是肝臟,②是胃,③小腸,④是大腸。【詳解】(1)人體內的氣體交換包括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和組織里的氣體交換,都是通過氣體擴散作用實現的。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就是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圖一中發生的是肺泡內的氣體交換,當吸氣后,外界的氣體進入肺泡,肺泡中b氧氣的濃度高于血液中氧氣的濃度,b氧氣就會由肺泡擴散進入血液,而血液中a二氧化碳的濃度高于肺泡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就會擴散進入肺泡,因此氣體b氧氣能從肺泡進入血液,是通過氣體擴散作用實現的;細胞是進行呼吸作用的基本單位,細胞中的線粒體是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因此產生氣體a二氧化碳的生理活動主要在組織細胞的線粒體中進行的;該氣體通過呼氣排出體外,在呼氣時肋間肌和膈肌都是舒張的,因此該氣體最終通過呼吸道排出人體時,肋間肌處于舒張狀態。(2)圖四中的①是肝臟,它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其能夠分泌膽汁,在膽汁中不含消化酶,能夠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從而促進脂肪的消化,肝臟分泌的膽汁首先進入膽囊,然后通過膽囊上導管流入小腸。在消化道中,消化脂肪主要器官是小腸,食物中的脂肪首先在小腸內膽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胰液和腸液的作用下最終消化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某同學的早餐食譜包括油條、餡餅、西紅柿蛋湯和蘋果,其中含有的脂肪成分首先會被圖四中①肝臟的分泌物乳化成微粒,然后在③小腸內徹底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3)圖二為人體心臟結構示意圖,當房室瓣關閉、動脈瓣打開時,左右心房舒張,左右心室收縮,通過收縮產生動力,左右心室中的血液就會壓入動脈。 在消化道中,消化蛋白質的器官有胃和小腸,食物中的蛋白質首先在胃內胃液的作用下初步消化分解,然后進入小腸內在胰液和腸液的作用下最終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并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腦部的路線是:小腸→肝門靜脈→肝靜脈→下腔靜脈→A右心房→C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B左心房→D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腦部。因此,流經心臟四腔的先后順序是:A右心房→C右心室→B左心房→D左心室。(4)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原尿中對人體有用的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就會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到血液中。因此,圖三為腎單位結構示意圖,健康人的⑦收集管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根據尿液的形成,①入球小動脈中葡萄糖從暫時離開血液到又回歸血液的路徑是:①入球小動脈→④腎小球→②腎小囊→⑤腎小管→⑥腎靜脈。胰島分泌的胰島素能夠調節糖在體內的吸收、利用和轉化,從而降低血糖濃度,維持血糖穩定。若胰島分泌的胰島素不足,會導致血糖濃度升高,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大量的葡萄糖就會進入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由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有限的,就不能把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新吸收到血液中,尿液中就會出現葡萄糖。因此,若某人尿液中檢測出葡萄糖,經核查腎單位沒有發生病變,請分析可能出現的原因是胰島分泌胰島素不足。(5)“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重要的生物學觀點。圖中能夠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有: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且毛細血管纏繞在肺泡的周圍,肺泡數量多,擴大了氣體交換面積,有利于氣體的交換;腎單位數量多,腎小囊壁和腎小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腎小管周圍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有利于血液的凈化;小腸很長,里面有多種消化液,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有利于消化和吸收等(合理即可)。7.如圖1為人體部分生命活動示意圖①~⑨表示生理過程,a、b表示兩種氣體,A、B表示與毛細血管相連的血管。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內填數字)(1)圖中①②③⑨表示人體的呼吸過程,過程②⑨都是通過氣體的 作用實現的。腦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在排出體外過程中,隨血液循環一定會流經心臟的 心室。(2)蛋白質在小腸內被徹底分解為 。在胰腺的分泌活動中,過程 (填序號)屬于內分泌腺的分泌過程,它分泌的 能夠降低血糖的濃度。(3)血液經過程⑦在腎小囊內形成 ,然后經過程⑧ 作用,形成尿液。(4)足球是多人合作項目,鍛煉機體協調配合能力。如圖2所示,劉剛“看到隊友射來的球后,迅速起腳射門”屬于 反射,控制此類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 ,球在劉剛眼中的成像部位是[ ]。【答案】(1) 擴散 右(2) 氨基酸 ⑥ 胰島素(3) 原尿 腎小管的重吸收(4) 條件/復雜 大腦皮層 2【分析】圖1中:①肺的通氣、②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③氣體在血液中運輸、④消化、⑤胰腺分泌胰液、⑥胰島分泌胰島素、⑦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⑧腎小管重吸收作用、⑨組織處的氣體交換。a二氧化碳、b氧氣、A動脈、B靜脈。圖2中:1晶狀體,2視網膜,3視神經,4大腦,5上行傳導束,6下行傳導束,7脊髓內的神經中樞,8傳入神經,9傳出神經,10感受器。【詳解】(1)肺泡里的氣體交換是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肺泡里的氧氣擴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交換的結果是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組織細胞里的氣體交換是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血液中的氧氣擴散進入血液,組織細胞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血液,交換的結果是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結合分析和題圖可知,過程②肺泡里的氣體交換和⑨組織細胞處的氣體交換都是通過氣體的 擴散作用實現的。腦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經過頭部的靜脈→上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部的毛細血管,擴散進入肺泡內,通過呼吸排出體外,所以隨血液循環一定會流經心臟的右心室。(2)蛋白質在胃中開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該酶可把蛋白質分解成多肽。進入小腸后,在小腸腸腺分泌的腸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質和多肽被徹底分解成氨基酸。在胰腺的分泌活動中,過程⑥屬于內分泌腺的分泌過程,它分泌的胰島素能夠降低血糖的濃度。(3)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連續的過程。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血液經過程⑦在腎小囊內形成原尿,然后經過程⑧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4)條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梢?,劉剛“看到隊友射來的球后,迅速起腳射門”屬于條件反射,控制此類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層。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再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在視網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這些感光細胞產生的神經沖動,沿著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視覺,所以球在劉剛眼中的成像部位是2視網膜。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主題五 人體生理與健康專題08 人體的營養、呼吸、循環和泌尿考情概覽:理解課標要求,把握命題方向,總結出題角度。中考新考法:從新情境、新設問、跨學科等方向洞察中考新考法。真題透視:精選真題,歸類設置,完整展現中考試題的考查形式。要點速記:核心考點必背速記,突破重難點新題特訓:選用最新優質題、創新題,鞏固考點復習效果。課標學業要求 考點 考向 考法1、人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各系統協調統一,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 2、運用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消化與吸收、均衡膳食等知識,設計一份合理的食譜。 3、人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各系統協調統一,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 4、從結構與功能的角度,說明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方面的差別;說明體循環和肺循環的相互聯系。 5、學會根據血常規、尿常規等化驗的主要結果初步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況。 人體通過消化系統從外界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 考向一 消化系統 考法1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考法2 消化系統的組成 考法3 消化和吸收的過程 考法4 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考法5 消化系統相關實驗人體通過呼吸系統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考向二 呼吸系統 考法1 體內的氣體交換 考法2 肺與外界氣體交換人體通過循環系統進行體內的物質運輸 考向三 循環系統 考法1 血管 考法2 血液 考法3 心臟和血液循環人體主要通過泌尿系統排出代謝廢物和多余的水 考向四 泌尿系統 考法1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考法2 泌尿系統相關疾病(新情境)1.(2024·江蘇徐州·中考真題)大豆在我國有幾千年的種植史,以大豆為材料制作的豆制品種類多樣,富含優質的植物蛋白,還含有糖類、脂肪、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豆制品中的蛋白質在口腔中被唾液初步消化B.蛋白質被胃液、胰液、膽汁等最終消化成氨基酸C.蛋白質和糖類、脂肪、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消化后都被小腸吸收D.青少年正值快速生長發育階段,建議多食用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新設問)2.(2024·江蘇南通·中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胰腺是兼具外分泌和內分泌功能的腺體(如下圖所示)。胰腺中的胰島是內分泌部,呈小島狀,細胞間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有利于胰島細胞分泌的激素進入血液。胰島中有多種內分泌細胞,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胰島 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可以降低血糖。胰腺的外分泌物為胰液,由胰腺中的腺泡細胞分泌。胰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進入小腸,參與蛋白質、脂肪、淀粉等各類物質的進一步消化。食物的性狀、氣味以及食物對口腔、食道、胃和小腸的刺激都可通過神經反射引起胰液的分泌。急性胰腺炎是胰液中的消化酶被異常激活后,對胰腺及其周圍組織進行自身消化的化學性炎癥,會引起劇烈的疼痛。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因素有很多,如酗酒、暴飲暴食、長期高脂高蛋白飲食等。急性胰腺炎患者在飲食方面要嚴格控制,急性期要嚴格禁食,待癥狀稍微緩解后要以清淡的流食為主,嚴格限制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1)正常人進食后血糖濃度上升, (選填“胰島素”或“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以維持血糖含量的穩定。人看到美味的食物后分泌胰液,屬于 (選填“條件”或“非條件”)反射。(2)血液流經胰島后,氧氣含量 (選填“升高”或“降低”)。胰島分泌的激素進入腺體的毛細血管,隨血液循環先后到達心臟的四個腔,最后到達的腔是 。(3)食物中的蛋白質在 (填器官名稱)中被初步分解。胰液、腸液中的消化酶將脂肪最終分解為 ,被小腸吸收。(4)根據材料,急性胰腺炎患者癥狀稍微緩解后,推薦其食用 (單選)。A.米湯 B.老母雞湯 C.鯽魚湯 D.牛奶(5)根據材料,請就健康生活提一條合理的建議: 。 考向一 消化系統考法1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1.(2024·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端午佳節,粽葉飄香。下列粽子的食材中糖類含量較高的是( )A.糯米 B.咸蛋黃 C.花生種子 D.臘肉2.(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我們吃的米飯和面包中的營養物質主要是(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質 D.維生素考法2 消化系統的組成3.(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下列關于消化和吸收的敘述,正確的是( )A.膽汁具有消化酶,能消化脂肪B.蛋白質在胃內被徹底消化C.胃和大腸沒有吸收功能D.大部分甘油和脂肪酸被毛細淋巴管吸收考法3 消化和吸收的過程4.(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為避免藥物對胃產生刺激,制藥廠常把藥物封裝在淀粉制成的膠囊中給人服用。根據淀粉在消化道內的消化情況分析,其原理是( )A.胃能消化淀粉,藥物慢慢滲出B.淀粉在口腔初步消化,便于吞咽C.胃不能消化淀粉,膠囊經胃進入小腸D.淀粉在胃里消化,便于藥物快速吸收5.(2024·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生物學的結構與功能觀是重要的生命觀念之一。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小腸內表面具有皺襞和絨毛,可增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積B.鯽魚的身體有胸鰭和腹鰭各一對,可感知水流和測定方位C.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的瓣膜能加速血液流動D.綠色開花植物的花粉萌發形成花粉管,有利于植物的傳粉考法4 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6.(2024·江蘇鹽城·中考真題)下列疾病中可以通過食用加碘鹽來防治的是( )A.地方性甲狀腺腫 B.色盲 C.糖尿病 D.白血病7.(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多吃可以預防( )A.壞血病 B.佝僂病 C.腳氣病 D.夜盲癥考法5 消化系統的相關實驗8.(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小明同學細嚼饅頭時感覺有甜味,他想通過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試管編號 實驗材料 水浴溫度 水浴時間 鑒定試劑 現象1號 饅頭碎屑 清水2ml 37℃ 10min 碘液2滴2號 饅頭碎屑 唾液? 37℃ 10min 碘液2滴A.2號試管應加入2ml唾液B.兩支試管中加入清水和唾液后要充分攪拌C.放在37℃的水浴中保溫是為了模擬人體口腔溫度D.2號試管不變藍的原因是唾液使淀粉分解成葡萄糖9.(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下列選項中,實驗材料與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選項 實驗名稱 實驗材料 使用目的A 制作并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碘液 染色B 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 檢測二氧化碳C 觀察葉片的結構 雙面刀片 制作葉片的橫切面D 探究口腔內的化學性消化 唾液 分解蛋白質A.A B.B C.C D.D10.(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在課后服務活動中,某班同學為了測定食物中的能量,選擇核桃仁、花生仁、黃豆和大米進行探究,結果如下表所示,請據此回答:食物名稱 核桃仁 花生仁 黃豆 大米質量/克 20 20 20 ①水/毫升 50 50 50 50溫度上升/℃ 30 22 14 13(1)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2)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四種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3)實驗中,食物被燒掉的物質是有機物,剩下的灰燼是 。(4)表格中,①應該為 克。(5)因為實驗過程中有能量損失,所以實驗測定的能量比食物實際含有的能量 (填“高”或“低”)。易錯易混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糖類、脂肪、蛋白質既是組織細胞的構成物質,又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但是發揮作用的主次不同:蛋白質以供給原料為主,糖類以供給能量為主,脂肪是儲備能源。它們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順序為:糖類、脂肪、蛋白質。 (2)腳氣病≠腳氣:腳氣病是缺少維生素B1引起的,腳氣是真菌感染引起的,兩者的病因和癥狀都不同。 (3)長期吃素的人也不會患夜盲癥的原因是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蘿卜素可在人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 2、消化和吸收: (1)并不是食物中的所有營養成分都必須經過消化才能被吸收,維生素、水和無機鹽不需要消化可直接被吸收。 (2)消化液并不都含有消化酶:膽汁是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只能對脂肪進行物理性消化。 3、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1)收集唾液前要用涼開水漱口,目的是清除口腔內的雜質,以免影響實驗結果。 (2)實驗中要用37℃的溫水為試管保溫,因為37℃與人體的體溫相當,是唾液淀粉酶活性較高的溫度,能保持酶的活性。 (3)試管在溫水中放5~10分鐘為宜,目的是讓饅頭中的淀粉充分消化,實驗效果明顯。 (4)饅頭碎屑和充分振蕩分別模擬了口腔中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 (5)如果實驗最后觀察到的現象是兩支試管內都變藍色,可能的原因有唾液的量不足、溫度不適宜、恒溫水浴的時間不夠、饅頭碎屑太多等。 考向二 呼吸系統考法1 體內的氣體交換(2024·江蘇南通·中考真題)嬰兒出生后,胸廓自然擴大,外界氣體第一次吸入肺。氣體排出時經過喉部,沖擊聲帶而發出聲音,這就是嬰兒的第一次啼哭。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A.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 B.胸廓容積擴大引起肺回縮C.喉是氣體的通道,也是發聲的器官 D.呼氣時可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考法2 肺與外界氣體交換(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下圖表示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和泌尿系統的關系,請據圖回答問題:(1)當外界空氣進入人體肺泡后,① 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與 結合。血液在肺泡處進行氣體交換后 血變成 血。(2)循環系統中的動力器官是 。血液循環可以分為體循環和 循環兩部分。血液由 心室進入肺動脈,再流經肺部的 網,最后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3)泌尿系統形成尿液的過程中,需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 作用和腎小管的 作用,正常人的尿液與糖尿病人相比不含 。解題技巧 判斷吸氣還是呼氣的方法 根據氣流的方向(氣體總是由壓強大的地方向壓強小的地方移動)。 (1)外界壓強>肺內壓強:氣體由外界進入肺。 (2)外界壓強<肺內壓強:氣體由肺排到外界。 (3)外界壓強=肺內壓強:吸氣、呼氣結束的一瞬間。 考向三 血液循環系統考法1 血管(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如圖是人體的三種血管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血管①管壁厚,彈性大,是動脈B.血管②管腔大,管壁薄,是靜脈C.血管③管壁最薄,管腔最細,是毛細血管D.在意外受傷的情況下,血管②破裂最危險考法2 血液(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下列血液的成分和結構中,在人體出現急性炎癥后,數量明顯增多的是( ?。?br/>A.紅細胞 B.白細胞 C.血小板 D.血紅蛋白3.(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張華的父親因感到身體不適到醫院就診,經醫生檢查,心率為90次/分,血壓為16/10.7千帕,血常規化驗結果如下。根據測量和化驗的結果,推斷該人測定值不正常的項目及可能患有的疾病分別是( )醫院檢驗科報告單 No.00312267姓名:張×× 性別:男 年齡:45歲化驗項目 測定值 正常參考值RECK紅細胞計數> 3.39×1012/L↓ (3.5~5.5)×1012/LWBC(白細胞總數) 4.8×109/L (4.0~10.0)×109/LPLT(血小板計數) 140×109/L (100~300)×109/LHGB(血紅蛋白) 121g/L 120~160g/L報告日期:2024年××月××日 檢驗者:××× 報告者:×××A.血壓、高血壓B.白細胞總數、急性炎癥C.紅細胞計數、貧血D.血紅蛋白、貧血考法3 心臟和血液循環(2024·江蘇鹽城·中考真題)下列四種器官中屬于循環系統的是( )A. B. C. D.(2024·江蘇徐州·中考真題)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以肺結核最為常見。20世紀80年代以來,結核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結核病作為重點控制的傳染病之一。如圖是人體血液循環示意圖,①-③表示血管。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從傳染病角度分析,引發結核病的結核桿菌屬于 。(2)結核病主要經呼吸道傳染。結核桿菌被吸入肺泡后,血液和組織器官中的吞噬細胞可吞噬和殺傷部分結核桿菌,引起炎癥反應。這種免疫類型屬于 免疫。(3)結核桿菌除引發肺部病變,還會經肺靜脈到達心臟的 (填心腔名稱),再通過 (填序號)播散到全身其他器官,引發多器官的病變。(4)為預防結核病的傳播,正確的做法有____(多選)。A.及時隔離結核病患者 B.多開窗通風,保持環境衛生C.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 D.計劃接種流感疫苗解題技巧 1、血液: (1)從結構層次上看,血液屬于組織,向新鮮血液中加入檸檬酸鈉溶液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凝固。 (2)新鮮血液中若不加抗凝劑,會出現凝固現象,固體部分為血塊,液體部分為血清,血清與血漿的主要區別是血清中不含纖維蛋白原。 (3)判斷三種血細胞的方法: ①數量:視野內最多的是紅細胞,其次是血小板,最少的是白細胞。 ②大小:最大的是白細胞,最小的是血小板。 ③細胞核的有無:有核的是白細胞,無核的是成熟的紅細胞和血小板。 (4)紅細胞呈雙面凹的圓餅狀,能擴大表面積,利于運輸氧氣。 (5)血涂片中不易觀察到白細胞和血小板的原因: ①少:血液中白細胞的數量比紅細胞少。 ②小:血小板個體比紅細胞個體小。 ③顏色:白細胞和血小板無色透明。 (6)大面積燒傷患者輸血時最好只輸入血漿,因為燒傷時主要丟失的是水分和組織液等。 (7)嚴重貧血患者輸血時輸入濃縮的紅細胞懸液,因為貧血患者的紅細胞數量過少或血紅蛋白濃度過低。 (8)某些出血性疾病患者輸血時輸入濃縮的血小板懸液或含凝血物質的血漿,以促進止血。 2、血管: (1)選用尾鰭色素較少的小魚作為實驗材料,是因為色素較多會影響觀察血液的流動情況。 (2)實驗開始時,要用濕紗布包裹小魚,而且在觀察過程中還要時常用滴管往紗布上滴水,目的是保持魚體濕潤,保證小魚正常的呼吸不受影響。 (3)在顯微鏡下區分三種血管的方法: ①根據血流方向區分,即血流方向為:動脈→毛細血管→靜脈。 ②根據血管是分支還是匯總區分:動脈血管逐漸分支;靜脈血管逐漸匯總;毛細血管內的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徑最小。 3、心臟: (1)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看,心臟屬于器官,主要由發達的肌肉組織(心肌)構成。 (2)判斷心臟左右的方法:壁厚的一側為左側,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心尖偏向左側。 (3)動脈瓣并不位于動脈內,而是位于心室和動脈之間,靜脈辦多位于四肢的靜脈內。軀干較大的靜脈內,靜脈辦比較少或沒有靜脈瓣;而受重力影響較大的四肢靜脈內,靜脈辦則比較多。 (4)心房和心室不能同時收縮,但能同時舒張和交替收縮。房室瓣和動脈瓣不能同時開放和同時關閉,始終都是交替開放和關閉的。 (5)人體中有三種瓣膜:動脈瓣、靜脈辦、房室辦,其中名稱與位置一致的瓣為靜脈瓣、房室瓣,而動脈瓣并不在動脈里,而在心臟里。 4、血液循環: (1)不要誤認為體循環在先,肺循環在后:兩者不存在先后順序,是同時進行的,且輸出的血量也一樣。 (2)頭頸部和上肢的靜脈匯總形成上腔靜脈,與右心房相連;下肢和軀干部的靜脈匯總形成下腔靜脈,也與右心房相連。 (3)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本質區別是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與營養物質的量無關。動脈血是指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血液,而靜脈血是指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血液。 (4)一般來說,動脈血中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較多,但不絕對,比如小腸動脈中的營養物質就比小腸靜脈中的少;肺靜脈的含氧量高于肺動脈。 (5)判斷血管內血液性質的方法:一般來說,在體循環中,動脈內流的是動脈血,靜脈內流的是靜脈血;在肺循環中,動脈內流的是靜脈血,靜脈內流的是動脈血。 考向四 泌尿系統考法1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7.(2024·江蘇徐州·中考真題)在學習人體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時,同學們利用吸管、線繩、皮球等材料,通過人手模擬腎單位等相關結構。下列模型能用來演示“腎小管重吸收”的是( ?。?br/>A. B.C. D.(2024·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健康人體一晝夜產生的原尿可達150L,但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約為1.5L。在尿液的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結構是下圖中的( )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考法2 泌尿系統相關疾病(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如果某人驗尿發現其中有血細胞和蛋白質,你估計發生病變的部位可能是( )A.腎小囊 B.腎盂 C.腎小管 D.腎小球解題技巧 【分析比較】排泄和排遺: 1.排泄 :(1)概念: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2)途徑: ①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②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③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排遺:食物消化后的殘渣形成的糞便排出體外的過程。 【分析比較】判斷尿液、原尿和血漿: 第一步:找到“葡萄糖”和“蛋白質”含量為“0”的一組,確定為尿液; 第二步:找到“蛋白質”含量最高,確定為血漿。一、消化系統構成1.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小腸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胃 腺: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質消化腺 肝 臟:分泌膽汁,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將脂肪乳化為脂肪微粒胰 腺:分泌胰液,含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質的酶腸 腺:分泌腸液,含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質的酶2.小腸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1)長:5~6米;增加面積,利于消化和吸收(2)大:內表面有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增加面積,利于消化和吸收(3)?。盒∧c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只由一層上皮細胞,利于吸收(4)多:多種消化液,利于消化二、消化過程1.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吸收的成分,分為: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胃腸的蠕動,輔助促進化學消化。化學性消化:各種消化酶使食物中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淀粉 初始口腔: 淀粉 麥芽糖 葡萄糖蛋白質 初始 胃: 蛋白質 氨基酸脂肪 初始小腸: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2.吸收:(1)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2)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 大腸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維生素小腸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無機鹽和維生素。三、呼吸過程:肺與外界氣體交換 肺內氣體交換 氣體運輸 組織細胞呼吸作用1、肺與外界氣體交換(1) 呼吸頻率:一分鐘16次左右(2) 吸氣: 膈肌、肋間肌收縮→膈頂下降→胸廓體積擴大→肺內氣壓下降→氣體吸入呼氣: 膈肌、肋間肌舒張→膈頂上升→胸廓體積縮小→肺內氣壓上升→氣體呼出提示:吸氣是主動,要收縮;膈頂方向與氣體方向一致(3) 這一過程是通過呼吸運動完成的,動力來自肌肉收縮。2、人體內氣體交換(1)肺內的氣體交換:由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當吸入的空氣到達肺泡時,空氣中的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隨呼氣的過程排除體外。(2)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血液中的氧氣運送到組織細胞處,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氧氣可以透過較薄的血管壁進入到組織細胞內,同時,細胞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也通過擴散作用進入到血液中。進入細胞的氧氣,最終在細胞內的線粒體中參與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四、血液的成分和功能1、血漿(1)形態:淡黃色半透明液體。(2)組成: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3)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2、血細胞五、血管種類 流 向 結 構 特 點動脈 從心臟到全身 深壁厚,彈性大,管腔小,流速快靜脈 從全身回到心臟 壁薄,彈性小,管腔大,流速慢毛細血管 連通最小動脈 和最小靜脈 最薄、最慢、最細,僅由一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僅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六、心臟的結構(1)心臟內的瓣膜①分類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間的瓣膜(只能向心室開)動脈瓣:位于心室與動脈之間的瓣膜(只能向動脈開)②特點:只能向一個方向開。③作用:防止血液倒流,保證血液只能朝一個方向流動——心房→心室→動脈。(2)心臟工作示意圖七、體循環和肺循環(1)體循環①途徑: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②結果: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含氧較少顏色暗紅)。(2)肺循環①途徑:右心室→肺動脈→肺部的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②結果: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含氧較多顏色鮮紅)。八、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一)尿的形成1.過濾作用腎單位的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起過濾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過濾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人體每天形成的原尿約有180升。2.重吸收作用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就形成了尿液。人體每天排出的尿液約有1.5升。(二)尿的排出1.排出途徑:腎臟形成尿液→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2.膀胱:尿的形成是連續的,排出是間斷的,主要是因為膀胱具有暫時貯存尿液的作用。3.排尿的意義:排出廢物;調節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1.北方人過年喜歡包餃子吃,用和好的面粉做餃子皮,用蔬菜、肉類、調味品等做餡。餃子中為人提供能量的主要成分是( ?。?br/>A.調味品 B.餃子皮 C.蔬菜 D.肉類2.2024年2月9日,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專門錄制視頻在中國空間站給大家拜年。航天員生命活動所需能量主要來自( )A.蛋白質 B.無機鹽 C.糖類 D.脂肪3.小強在觀察小魚尾鰭血液流動時,看到如下兩段血管,①②③分別表示三種不同的血管。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A.①的管壁比②厚 B.①內的血流速度比②快C.③的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D.③的管腔只允許白細胞單行通過4.生物課上,晨晨用自制的簡易裝置模擬吸煙有害健康,如下圖,A為普通衛生紙,B為實驗后的衛生紙。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用手擠壓瓶子,模擬呼氣的過程 B.瓶子回彈過程,瓶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C.瓶內有煙霧,模擬吸煙時煙霧進入肺 D.衛生紙B發黃,說明吸煙有害健康三、綜合題5.馬拉松比賽受到大眾的歡迎。賽前早餐要以清淡為主;賽中要調整好呼吸,注意補充水分;賽后要迅速保溫、補水等。如圖為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請分析作答:(1)人體進行圖中過程①時,膈頂部 (填“上升”或“下降”),肺內氣壓 。(2)淀粉的消化開始于 ,在消化道中最終被分解為葡萄糖。(3)細胞代謝的終產物二氧化碳排出體外的途徑有 (填圖中序號)。(4)運動員沖刺時,觀眾情緒激動,促使腎上腺分泌較多的 ,進入周圍的毛細血管,隨血液循環到全身各處,對人體起調節作用。(5)蛋白質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對生命活動有重要意義,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能與氧結合或分離”。請再寫出人體中的一種蛋白質及其作用: 。6.人體如同一臺精密的儀器,從外界攝取營養,吸收氧氣,經循環運輸抵達組織細胞,分解代謝后再將無用廢物排出人體。下圖是跟上述過程相關的系列結構,請分析回答問題:(1)圖一中發生的是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氣體b能從肺泡進入血液,是通過 作用實現的;產生氣體a的生理活動主要在組織細胞的 中進行,該氣體最終通過呼吸道排出人體時,肋間肌處于 狀態。(2)某同學的早餐食譜包括油條、餡餅、西紅柿蛋湯和蘋果,其中含有的脂肪成分首先會被圖四中[ ] 的分泌物乳化成微粒,然后在③內徹底分解為 。(3)圖二為人體心臟結構示意圖,當房室瓣關閉、動脈瓣打開時,左右心室的狀態為 ;蛋白質經消化分解為 ,吸收進入人體后,如果要通過血液循環運送到腦部,流經心臟四腔的先后順序是 (用圖中字母和箭頭表示)。(4)圖三為腎單位結構示意圖,健康人的⑦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 ;請寫出①中葡萄糖從暫時離開血液到又回歸血液的路徑: (用圖中序號和箭頭表示)。若某人尿液中檢測出葡萄糖,經核查腎單位沒有發生病變,請分析可能出現的原因是 。(5)“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重要的生物學觀點,請結合圖中各部特點,試舉例加以說明: 。7.如圖1為人體部分生命活動示意圖①~⑨表示生理過程,a、b表示兩種氣體,A、B表示與毛細血管相連的血管。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內填數字)(1)圖中①②③⑨表示人體的呼吸過程,過程②⑨都是通過氣體的 作用實現的。腦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在排出體外過程中,隨血液循環一定會流經心臟的 心室。(2)蛋白質在小腸內被徹底分解為 。在胰腺的分泌活動中,過程 (填序號)屬于內分泌腺的分泌過程,它分泌的 能夠降低血糖的濃度。(3)血液經過程⑦在腎小囊內形成 ,然后經過程⑧ 作用,形成尿液。(4)足球是多人合作項目,鍛煉機體協調配合能力。如圖2所示,劉剛“看到隊友射來的球后,迅速起腳射門”屬于 反射,控制此類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 ,球在劉剛眼中的成像部位是[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備戰2025年中考生物真題分類匯編(江蘇專用)專題08人體的營養、呼吸、循環和泌尿(原卷版).docx 備戰2025年中考生物真題分類匯編(江蘇專用)專題08人體的營養、呼吸、循環和泌尿(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