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主題二 生物的多樣性專題02 植物和動物的主要類群考情概覽:理解課標要求,把握命題方向,總結出題角度。中考新考法:從新情境、新設問、跨學科等方向洞察中考新考法。真題透視:精選真題,歸類設置,完整展現中考試題的考查形式。要點速記:核心考點必背速記,突破重難點新題特訓:選用最新優質題、創新題,鞏固考點復習效果。課標學業要求 考點 頻次 考向1、說明生物的不同分類等級及其相互關系,初步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 2、對于給定的一組生物,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征對其進行分類。 3、分析不同生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關注外來物種入侵對生態安全的影響,認同保護生物資源的重要性。 4、主動宣傳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保護生物多樣性。 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群。 5年4考 考向一判斷植物實例所屬類群考向二 各類群植物的特征動物的主要類群 5年3考 考向四 動物的主要特征和分類1.(新情境)(2024·江蘇徐州·中考真題)地球上的生物種類繁多,形態各異。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細胞結構的是( )A.流感病毒 B.藍細菌C.水綿 D.草履蟲2.(新情境)(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深圳灣公園可以觀察到白鷺,白鷺獨特的喙非常適合捕食淺水中的魚類和甲殼類。下列圖片中,白鷺是( )A. B.C. D. 考向一 判斷植物實例所屬類群考法1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1.(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猴面包樹是非洲草原特有的樹種,樹干高20米左右,胸徑達15米以上,樹冠直徑可達50米,當地居民又稱猴面包樹為“大胖子樹”。猴面包樹雖然外形奇特,但果實汁多微甜,是猴、猩猩十分喜愛的食物。由此可推斷它可能屬于下列哪類植物( )A.蕨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特別提醒 明確分類的依據,如根據種子有無果皮包被來區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同時,回憶并準確記憶各類植物的特征,避免混淆。最后,作答要規范,條理清晰。 考向二 各類群植物的特征(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下列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中,不能用種質庫保存種子的方式進行保護的是( )A.銀杉 B.玉龍蕨 C.水松 D.藤棗特別提醒 明確分類的依據,如根據種子有無果皮包被來區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同時,回憶并準確記憶各類植物的特征,避免混淆。最后,作答要規范,條理清晰。 考向三 動物的主要特征和分類1.(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下列動物中屬于魚類的是( )A.鯨魚 B.章魚 C.鱈魚 D.鱷魚2.(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鯨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 其前肢和尾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適應海洋生活。在下列特征中,最能說明鯨屬于哺乳動物的是( )A.食物主要為小型集群性魚類和烏賊 B.體溫總是保持在36℃左右C.通常每胎產一仔,以乳汁哺育幼鯨 D.心率一般為9~10次/分3.(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蘇州太湖特產中的“三白”白魚、白蝦、銀魚分別屬于( )A.魚類、軟體動物、環節動物 B.魚類、節肢動物、軟體動物C.魚類、環節動物、軟體動物 D.魚類、節肢動物、魚類特別提醒 根據動物的主要特征,如體態、呼吸方式、生殖方式等,進行細致區分。最后,確保答案準確,邏輯清晰。一、植物類群1.種子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2.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都能開花并結出果實和種子)裸子植物:種子是裸露的,沒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區別:種子外有無果皮包被3.一朵花通常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最主要的結構是:花蕊(雌蕊和雄蕊)4.雌蕊(一個)包括:柱頭、花柱和子房;雄蕊(多個)包括:花藥(有花粉:過敏源)和花絲5.花的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6.果實的結構:果皮(外果皮、中果皮和內果皮)和種子;我們吃的水果果肉實際上是果實的中果皮;被子植物的“被子”是指:果皮7.植物界數量最多、最高等的是:被子植物8.“裸子植物故鄉”是:中國(裸子植物種類最多)馬尾松的松球果是種子。9.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包括蕨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藻類植物10.被子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常見的樹木、花草、蔬菜、水果以及糧食,雪蓮、金魚藻、駱駝刺、大王花、菟絲子等)裸子植物:根、莖、葉、種子(松、杉、柏(除卷柏)、銀杏和蘇鐵)【銀杏是“活化石”,種子是白果可食用】蕨類植物:根、莖(地下生長)、葉(···蕨、貫眾、滿江紅、桫欏、卷柏、芒萁等)苔蘚植物:莖、葉(無輸導組織)(···蘚、地錢)藻類植物:無器官(單細胞:小球藻、衣藻;多細胞:水綿、海帶、紫菜等)11.貫眾的地上部分為葉(葉片和葉柄),莖很短在地下生長,莖上長有許多須狀的根。貫眾到了夏天,葉的背面長有褐色斑點—孢子囊。12.酸性紅土壤的指示植物是:芒萁13.煤是由什么植物形成的:蕨類植物14.能監測空氣污染的是:苔蘚植物(原因:葉薄一層細胞,對有毒氣體敏感)15.苔蘚植物為什么矮小:沒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莖葉沒有輸導組織苔蘚植物假根的作用:固著植物體16.苔蘚植物葉的作用:①光合作用;②吸收水分和無機鹽17.蕨類植物的什么部分可以食用:葉1是裸子植物雪松 ;2是被子植物荷花;3是苔蘚植物葫蘆蘚;4是蕨類植物貫眾⑴由低等到高等:3412; ⑵無真根的是:3苔蘚植物;⑶葉既能光合作用又能吸收水分無機鹽的是3苔蘚植物;動物類群1.水中常見的動物種類有魚類(如鯽魚、帶魚、鯊魚)、腔腸動物(如珊瑚蟲、水母、海葵、 海蜇、水螅)、扁形動物(如渦蟲)、節肢動物(龍虱、昆蟲、蝦、蟹、蜘蛛、蜈蚣)、軟體動物(如:河蚌、蝸牛、烏賊、 魷魚、章魚、螺螄、鮑魚、貽貝) 、兩棲動物(如青蛙、蟾蜍、大鯢又稱娃娃魚、蠑螈)、哺乳動物(如鯨)等,其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是節肢動物。2.鯽魚的身體分為:頭、軀干、尾三部分鯽魚的體型:紡錘形(減少阻力)鯽魚的體色:背部深灰色,腹部銀白色(有利于捕食,且在水里不易被敵害發現)鯽魚的體表:有鱗片,分泌粘液(減少阻力)鯽魚的呼吸器官:鰓鯽魚的運動器官:主要是魚鰭,胸鰭、腹鰭各一對;背鰭、臀鰭、尾鰭各一個(胸鰭、腹鰭保持魚體平衡,尾鰭控制前進方向)鯽魚前進的動力: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鯽魚的感覺器官:側線(感知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測定方位,幫助魚避開障礙物)鯽魚的升降器官:鰾(調節身體比重,使魚停留在不同的水層)形形色色的魚:黃鱔、鰻鱺、海馬、小丑魚等3.河蚌生活在江河湖泊、池沼的底部,前端鈍圓,后端稍尖軟體動物都有柔軟的身體,大多用鰓呼吸。河蚌的呼吸器官:鰓 河蚌的運動器官:斧足河蚌形成貝殼的部位:外套膜 形成珍珠層的部位:外套膜4.①沿海常見的海洋魚類有鯧魚、比目魚、帶魚、黃姑魚等②四大家魚(淡水魚):青魚、草魚、鳙魚和鰱魚③混合養殖的好處是可以充分利用水域的立體空間和各種天然餌料,以達到高產的目的。④軟體動物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食用、藥用(如鮑魚的殼和烏賊的內殼(海螵鞘))、培育珍珠5.哺乳動物分三類:①卵生,如鴨嘴獸②有袋類,如袋鼠③絕大多數哺乳動物[如:河馬、樹懶、袋鼠、豬等]。絕大多數哺乳動物生活在陸地,也有生活在水中的如鯨、海豚等,也有可以在空中飛行的如蝙蝠。最高等的動物是哺乳動物它的特征是:①體表被毛 ②運動迅速 ③體溫恒定 ④胎生 ⑤哺乳6.哺乳動物特有的結構是:膈;哺乳動物特有的特征是:胎生、哺乳7.胎生、哺乳的意義:提高后代存活率8.家兔的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全身被毛,其中絨毛具有保溫作用;用肺呼吸;9.家兔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是:小腸10.家兔消化管很長,盲腸粗大有利于植物纖維的消化11.家兔的體腔被膈分為胸腔和腹腔,胸腔中有心臟和肺12.爬行動物有蜥蜴、壁虎、蛇、龜、鱉和鱷等,身體一般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用肺呼吸,體溫不恒定屬于變溫動物,有冬眠習性。13.家鴿適應飛行生活的特征結構 適應飛行生活的特征體形 呈流線型(減少空氣阻力)翼 寬大的翼骨骼 輕而堅固,長骨中空,充滿空氣;頭骨很薄肌肉 胸骨兩側胸肌發達,為飛行提供動力呼吸 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但是只有肺能進行氣體交換消化 食量大,消化快,直腸短,不存糞便、體溫 心臟四腔,血液運輸氧的能力強,心跳快;體溫恒定;14.昆蟲的共同特征:①身體分為頭、胸、腹;②頭部有1對觸角、1對復眼和1個口器;③胸部有3對足和2對翅15.蝗蟲的呼吸器官是:氣管16.蝗蟲的外骨骼的作用:①支撐身體;②保護體內的各種器官;③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17.蝗蟲的1對觸角有什么作用:觸覺和嗅覺;蝗蟲的3個單眼有什么作用:感光;蝗蟲的1對復眼有什么作用:視覺器官18.滅蝗最好在什么期進行:幼蟲期19.蝗蟲的外骨骼不能隨身體生長而長大, 所以有蛻皮現象。金蠶脫殼,“殼”是外骨骼20.蝗蟲胸部有3對分節的足和2對翅[前中足適于行走, 后足發達,適于跳躍,前翅堅硬,用于保護, 后翅很薄,適于飛翔。1.(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一夜海潮河水滿,鱸魚清曉入池塘。”鱸魚游泳時,維持魚體平衡的部位主要是( )A.胸鰭 B.背鰭 C.尾鰭 D.臀鰭2.(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某小組的同學在討論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時,提出下列看法,其中錯誤的是( )A.食量大,消化能力強B.體溫恒定,適應性強C.直腸很短,不存糞便D.前肢變成翼,骨骼薄而輕3.(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長喙天蛾常被誤認為蜂鳥,長喙天蛾的主要特征是( )A.體表被覆羽毛 B.體溫恒定 C.身體分節 D.具有堅硬的卵殼4.(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金蟬脫殼”中的“殼”指的是蟬的( )A.內骨骼 B.外骨骼 C.表皮 D.皮膚5.中國是裸子植物的故鄉,以下屬于裸子植物的是( )①紫菜 ②貫眾 ③銀杏 ④竹子 ⑤金錢松A.①②③ B.④⑤ C.③⑤ D.②③④6.出土于我國河南省的彩陶缸,距今已有6000多年。彩陶缸上有一幅“鸛魚石斧”圖案,如圖1所示。關于此圖案的說法錯誤的是A.魚和鸛均屬于無脊椎動物B.魚的形態與水生生活相適應C.鸛的長腳有利于在淺水區域捕食D.“草→魚→鸛”是一條完整的食物鏈7.化石證據顯示,200萬年前大熊貓的食性從雜食進化成幾乎以竹子為食。相比其他動物的食物,竹子堅硬難以咀嚼和消化,供能更少。科學家研究大熊貓時發現:①下頜結構及咀嚼肌發達②腸道遠短于其他植食性動物③參與消化的腸道菌群與雜食性動物黑熊的更相似④日均移動距離小于500米⑤與其他動物相比,睡眠時間更長,以上支持大熊貓適于以竹子為食的事實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8.第十四屆全運會的吉祥物朱朱、熊熊、羚羚、金金(如圖1)是以朱鹮、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為原型,分別寓意奔向新時代、喜迎八方客、同享新生活、共筑中國夢。(1)朱鹮、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家均建立了相應的 對它們進行就地保護。(2)朱鹮屬于鳥類,其身體呈流線型,體表被覆 ,前肢特化為翼,這些特征與其飛行生活相適應。你還知道朱鹮的哪些特征與其飛行生活相適應? (寫出一條即可)。(3)大熊貓、羚牛和金絲猴都屬于哺乳動物,這類動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 。(4)我國科研人員監測一組健康的野生大熊貓時發現:大熊貓在主要以竹筍為食的季節,比在主要以竹葉為食的季節更胖。竹筍和竹葉中的部分營養成分相對含量如圖2所示。請根據圖2中的數據和所學知識分析,在主要以竹筍為食的季節,大熊貓體重顯著增加的原因。 。9.草原上生活著多種多樣的生物,如圖1所示。根據圖1中動物的不同特征,可繪制圖2所示的動物分類圖,其中①~④代表不同動物。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草原上,所有生物和 共同組成草原生態系統。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能量最終來自 。(2)生物體的結構與其生活的環境是相適應的。鷹被覆羽毛,前肢變成 ,胸部肌肉發達,適于高空飛行;圖2中③有堅韌的外骨骼,胸部有 ,既適于行走和跳躍、又適于飛翔。(3)圖2中代表蚯蚓的是 (填序號)。在“探究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特征”的實驗中,可依據環帶靠近身體 (選填“前端”或“后端”)的特征,分辨蚯蚓的前后端。10.夏季的草地上常見蝗蟲在草葉上飛來蹦去,翻開草下濕潤的土壤,也常見蚯蚓在土壤中扭轉翻騰。請對蚯蚓和蝗蟲兩位“鄰居”進行比較,完成相關問題:(1)觀察蚯蚓,可以發現:蚯蚓的身體由多個 的體節構成,身體前后部區別不大,靠 輔助運動,各部分器官分化不明顯。蚯蚓需要保持體表 以保障體內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因此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2)相對于蚯蚓的外形特征,蝗蟲也有多個體節,但不同體節形態結構差異較大,且分別組合成了不同的部分,其中 部有專門的 器官,可以比蚯蚓更有效的發現敵害;其 部有三對分節的 ,善于跳躍,有兩對翅,適于飛行,這都使得蝗蟲比蚯蚓能更有效逃避敵害及不利的環境;蝗蟲體表包被著 ,能有效防止體內水分蒸發,比蚯蚓的生活范圍更為廣闊。(3)由以上分析可知:蝗蟲比蚯蚓適應環境的能力更 。11.(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鳥類有多種適應飛行生活的特征,生物興趣小組在學習鳥類相關內容時,用吸管、皮筋、大氣球、小氣球、紅/藍細線等材料制作了一個鳥類的呼吸模型。下圖1到圖3分別是家鴿的外形、肌肉以及呼吸模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如圖1,家鴿身體呈 ,可以減少飛行的阻力。(2)如圖2,附著在胸骨上發達的[①] 可驅動雙翼上下扇動,利于飛行。(3)圖3模擬鳥類呼吸的模型中,大氣球模擬的是鳥類呼吸系統中的 ,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小氣球模擬的是 ,儲存大量空氣,能輔助呼吸。向吸管中鼓入新鮮空氣,發現大小氣球均鼓起,松開后發現小氣球中的氣體通過大氣球進入吸管并排出,這一過程模擬了鳥類特有的呼吸方式: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主題二 生物的多樣性專題02 植物和動物的主要類群考情概覽:理解課標要求,把握命題方向,總結出題角度。中考新考法:從新情境、新設問、跨學科等方向洞察中考新考法。真題透視:精選真題,歸類設置,完整展現中考試題的考查形式。要點速記:核心考點必背速記,突破重難點新題特訓:選用最新優質題、創新題,鞏固考點復習效果。課標學業要求 考點 頻次 考向1、說明生物的不同分類等級及其相互關系,初步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 2、對于給定的一組生物,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征對其進行分類。 3、分析不同生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關注外來物種入侵對生態安全的影響,認同保護生物資源的重要性。 4、主動宣傳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保護生物多樣性。 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群。 5年4考 考向一判斷植物實例所屬類群考向二 各類群植物的特征動物的主要類群 5年3考 考向四 動物的主要特征和分類1.(新情境)(2024·江蘇徐州·中考真題)地球上的生物種類繁多,形態各異。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細胞結構的是( )A.流感病毒 B.藍細菌C.水綿 D.草履蟲【答案】A【知識點】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和生活、藻類、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病毒的結構特征【分析】細菌都是由一個細胞組成的,細菌的細胞內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結構,但都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動物細胞的結構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植物細胞的結構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葉綠體(綠色部分)和液泡組成。【詳解】A.流感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A正確。B.藍細菌屬于細菌,細菌都是由一個細胞組成的,細菌的細胞內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結構,但都沒有成形的細胞核,B錯誤。C.水綿屬于藻類植物,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葉綠體、液泡組成,C錯誤。D.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結構,D錯誤。故選A。2.(新情境)(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深圳灣公園可以觀察到白鷺,白鷺獨特的喙非常適合捕食淺水中的魚類和甲殼類。下列圖片中,白鷺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多種多樣的鳥【分析】生物在進化過程中,都形成了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結構特點。【詳解】A.如圖A所示鳥的喙非常短,不適合在水中捕食,A錯誤。B.如圖B所示鳥的喙較短,不適合在水中捕食,B錯誤。C.如圖C所示鳥的喙短而尖,適合啄食蟲類,C錯誤。D.白鷺常常棲息在海濱、水田,其喙大而長,適于捕食淺水中的魚類和甲殼類,D正確。故選D。 考向一 判斷植物實例所屬類群考法1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1.(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猴面包樹是非洲草原特有的樹種,樹干高20米左右,胸徑達15米以上,樹冠直徑可達50米,當地居民又稱猴面包樹為“大胖子樹”。猴面包樹雖然外形奇特,但果實汁多微甜,是猴、猩猩十分喜愛的食物。由此可推斷它可能屬于下列哪類植物( )A.蕨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答案】D【知識點】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分析】根據植物的繁殖方式,一般把植物分成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兩大類,其中孢子植物不結種子,但產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是植物界中較高等的一個類群,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詳解】A.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的比較高大,蕨類植物也不結種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屬于孢子植物;蕨類植物的生殖離不開水,適于生活在陰濕處,A錯誤。B.苔蘚植物有莖、葉的分化,但是無根,只有假根,體內無輸導組織,植株矮小,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B錯誤。C.裸子植物具有發達的根、莖、葉,種子裸露,沒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沒有花、果實這兩個器官,C錯誤。D.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種器官,種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根據題干“猴面包樹雖然外形奇特,但果實汁多微甜,是猴、猩猩十分喜愛的食物“的描述,可以推斷猴面包樹是被子植物,D正確。故選D。特別提醒 明確分類的依據,如根據種子有無果皮包被來區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同時,回憶并準確記憶各類植物的特征,避免混淆。最后,作答要規范,條理清晰。 考向二 各類群植物的特征(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下列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中,不能用種質庫保存種子的方式進行保護的是( )A.銀杉 B.玉龍蕨 C.水松 D.藤棗【答案】B【知識點】蕨類植物【分析】綠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類群: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其中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都用孢子繁殖,屬于孢子植物。【詳解】ACD.銀杉、水松、藤棗都用種子繁殖,因此它們都可以用種質庫保存種子的方式進行保護,ACD不符合題意。B.玉龍蕨屬于蕨類植物,用孢子繁殖,因此不能用種質庫保存種子的方式進行保護,B符合題意。故選B。特別提醒 明確分類的依據,如根據種子有無果皮包被來區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同時,回憶并準確記憶各類植物的特征,避免混淆。最后,作答要規范,條理清晰。 考向三 動物的主要特征和分類1.(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下列動物中屬于魚類的是( )A.鯨魚 B.章魚 C.鱈魚 D.鱷魚【答案】C【知識點】魚的主要特征及與其水中生活相適應的特點【分析】魚類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體表大都覆蓋有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靠尾部和軀干部的左右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來不斷向前游動。【詳解】A.鯨魚屬于哺乳動物,胎生和哺乳,體腔內有膈,有牙齒分化,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A錯誤。B.章魚屬于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體外有外套膜,B錯誤。C.鱈魚屬于魚類,生活在水中,體表大都覆蓋有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C正確。D.鱷魚屬于爬行動物,體表覆蓋角質鱗片,用肺呼吸,體溫不恒定,會隨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D錯誤。故選C。2.(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鯨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 其前肢和尾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適應海洋生活。在下列特征中,最能說明鯨屬于哺乳動物的是( )A.食物主要為小型集群性魚類和烏賊 B.體溫總是保持在36℃左右C.通常每胎產一仔,以乳汁哺育幼鯨 D.心率一般為9~10次/分【答案】C【知識點】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分析】哺乳動物的特征有體表被毛,牙齒有門齒、臼齒和犬齒的分化,體腔內有膈,心臟四腔,用肺呼吸,大腦發達,體溫恒定,胎生哺乳等。【詳解】食物主要為小型集群性魚類和烏賊、體溫總是保持在36℃左右、心率一般為9~10次/分,都不屬于哺乳動物特有的特征,因此都不能說明鯨屬于哺乳動物,A、B、D不符合題意;鯨魚通常每胎產一仔,以乳汁哺育幼鯨,表明鯨是胎生、哺乳,因此最能說明鯨屬于哺乳動物,C符合題意。【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3.(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蘇州太湖特產中的“三白”白魚、白蝦、銀魚分別屬于( )A.魚類、軟體動物、環節動物 B.魚類、節肢動物、軟體動物C.魚類、環節動物、軟體動物 D.魚類、節肢動物、魚類【答案】D【知識點】環節動物、魚的主要特征及與其水中生活相適應的特點【分析】1.魚類的特征有:終生生活在水中,身體可分為頭部、軀干部、尾部三個部分;體表大都覆蓋有鱗片,減少水的阻力;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靠尾部和軀干部的左右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來不斷向前游動。2.節肢動物的身體許多體節構成的,并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也分節,包括昆蟲綱、多足綱、蛛形綱、甲殼綱。【詳解】太湖白魚是一種肉食性經濟魚類;白蝦屬于節肢動物中的甲殼綱;太湖銀魚最初是一種海魚,后來在太湖定居并茁壯成長,它有鱗、有骨,也屬于魚類。所以蘇州太湖特產中的“三白”白魚、白蝦、銀魚分別屬于魚類、節肢動物、魚類。故選D。特別提醒 根據動物的主要特征,如體態、呼吸方式、生殖方式等,進行細致區分。最后,確保答案準確,邏輯清晰。一、植物類群1.種子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2.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都能開花并結出果實和種子)裸子植物:種子是裸露的,沒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區別:種子外有無果皮包被3.一朵花通常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最主要的結構是:花蕊(雌蕊和雄蕊)4.雌蕊(一個)包括:柱頭、花柱和子房;雄蕊(多個)包括:花藥(有花粉:過敏源)和花絲5.花的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6.果實的結構:果皮(外果皮、中果皮和內果皮)和種子;我們吃的水果果肉實際上是果實的中果皮;被子植物的“被子”是指:果皮7.植物界數量最多、最高等的是:被子植物8.“裸子植物故鄉”是:中國(裸子植物種類最多)馬尾松的松球果是種子。9.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包括蕨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藻類植物10.被子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常見的樹木、花草、蔬菜、水果以及糧食,雪蓮、金魚藻、駱駝刺、大王花、菟絲子等)裸子植物:根、莖、葉、種子(松、杉、柏(除卷柏)、銀杏和蘇鐵)【銀杏是“活化石”,種子是白果可食用】蕨類植物:根、莖(地下生長)、葉(···蕨、貫眾、滿江紅、桫欏、卷柏、芒萁等)苔蘚植物:莖、葉(無輸導組織)(···蘚、地錢)藻類植物:無器官(單細胞:小球藻、衣藻;多細胞:水綿、海帶、紫菜等)11.貫眾的地上部分為葉(葉片和葉柄),莖很短在地下生長,莖上長有許多須狀的根。貫眾到了夏天,葉的背面長有褐色斑點—孢子囊。12.酸性紅土壤的指示植物是:芒萁13.煤是由什么植物形成的:蕨類植物14.能監測空氣污染的是:苔蘚植物(原因:葉薄一層細胞,對有毒氣體敏感)15.苔蘚植物為什么矮小:沒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莖葉沒有輸導組織苔蘚植物假根的作用:固著植物體16.苔蘚植物葉的作用:①光合作用;②吸收水分和無機鹽17.蕨類植物的什么部分可以食用:葉1是裸子植物雪松 ;2是被子植物荷花;3是苔蘚植物葫蘆蘚;4是蕨類植物貫眾⑴由低等到高等:3412; ⑵無真根的是:3苔蘚植物;⑶葉既能光合作用又能吸收水分無機鹽的是3苔蘚植物;動物類群1.水中常見的動物種類有魚類(如鯽魚、帶魚、鯊魚)、腔腸動物(如珊瑚蟲、水母、海葵、 海蜇、水螅)、扁形動物(如渦蟲)、節肢動物(龍虱、昆蟲、蝦、蟹、蜘蛛、蜈蚣)、軟體動物(如:河蚌、蝸牛、烏賊、 魷魚、章魚、螺螄、鮑魚、貽貝) 、兩棲動物(如青蛙、蟾蜍、大鯢又稱娃娃魚、蠑螈)、哺乳動物(如鯨)等,其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是節肢動物。2.鯽魚的身體分為:頭、軀干、尾三部分鯽魚的體型:紡錘形(減少阻力)鯽魚的體色:背部深灰色,腹部銀白色(有利于捕食,且在水里不易被敵害發現)鯽魚的體表:有鱗片,分泌粘液(減少阻力)鯽魚的呼吸器官:鰓鯽魚的運動器官:主要是魚鰭,胸鰭、腹鰭各一對;背鰭、臀鰭、尾鰭各一個(胸鰭、腹鰭保持魚體平衡,尾鰭控制前進方向)鯽魚前進的動力: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鯽魚的感覺器官:側線(感知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測定方位,幫助魚避開障礙物)鯽魚的升降器官:鰾(調節身體比重,使魚停留在不同的水層)形形色色的魚:黃鱔、鰻鱺、海馬、小丑魚等3.河蚌生活在江河湖泊、池沼的底部,前端鈍圓,后端稍尖軟體動物都有柔軟的身體,大多用鰓呼吸。河蚌的呼吸器官:鰓 河蚌的運動器官:斧足河蚌形成貝殼的部位:外套膜 形成珍珠層的部位:外套膜4.①沿海常見的海洋魚類有鯧魚、比目魚、帶魚、黃姑魚等②四大家魚(淡水魚):青魚、草魚、鳙魚和鰱魚③混合養殖的好處是可以充分利用水域的立體空間和各種天然餌料,以達到高產的目的。④軟體動物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食用、藥用(如鮑魚的殼和烏賊的內殼(海螵鞘))、培育珍珠5.哺乳動物分三類:①卵生,如鴨嘴獸②有袋類,如袋鼠③絕大多數哺乳動物[如:河馬、樹懶、袋鼠、豬等]。絕大多數哺乳動物生活在陸地,也有生活在水中的如鯨、海豚等,也有可以在空中飛行的如蝙蝠。最高等的動物是哺乳動物它的特征是:①體表被毛 ②運動迅速 ③體溫恒定 ④胎生 ⑤哺乳6.哺乳動物特有的結構是:膈;哺乳動物特有的特征是:胎生、哺乳7.胎生、哺乳的意義:提高后代存活率8.家兔的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全身被毛,其中絨毛具有保溫作用;用肺呼吸;9.家兔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是:小腸10.家兔消化管很長,盲腸粗大有利于植物纖維的消化11.家兔的體腔被膈分為胸腔和腹腔,胸腔中有心臟和肺12.爬行動物有蜥蜴、壁虎、蛇、龜、鱉和鱷等,身體一般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用肺呼吸,體溫不恒定屬于變溫動物,有冬眠習性。13.家鴿適應飛行生活的特征結構 適應飛行生活的特征體形 呈流線型(減少空氣阻力)翼 寬大的翼骨骼 輕而堅固,長骨中空,充滿空氣;頭骨很薄肌肉 胸骨兩側胸肌發達,為飛行提供動力呼吸 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但是只有肺能進行氣體交換消化 食量大,消化快,直腸短,不存糞便、體溫 心臟四腔,血液運輸氧的能力強,心跳快;體溫恒定;14.昆蟲的共同特征:①身體分為頭、胸、腹;②頭部有1對觸角、1對復眼和1個口器;③胸部有3對足和2對翅15.蝗蟲的呼吸器官是:氣管16.蝗蟲的外骨骼的作用:①支撐身體;②保護體內的各種器官;③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17.蝗蟲的1對觸角有什么作用:觸覺和嗅覺;蝗蟲的3個單眼有什么作用:感光;蝗蟲的1對復眼有什么作用:視覺器官18.滅蝗最好在什么期進行:幼蟲期19.蝗蟲的外骨骼不能隨身體生長而長大, 所以有蛻皮現象。金蠶脫殼,“殼”是外骨骼20.蝗蟲胸部有3對分節的足和2對翅[前中足適于行走, 后足發達,適于跳躍,前翅堅硬,用于保護, 后翅很薄,適于飛翔。1.(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一夜海潮河水滿,鱸魚清曉入池塘。”鱸魚游泳時,維持魚體平衡的部位主要是( )A.胸鰭 B.背鰭 C.尾鰭 D.臀鰭【答案】A【知識點】魚的主要特征及與其水中生活相適應的特點【分析】魚類有生活在水中,魚體表大都覆蓋有鱗片,減少水的阻力,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靠尾部和軀干部的左右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來不斷向前游動。【詳解】魚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游泳。腹鰭起平衡作用,胸鰭起平衡和轉換方向的作用,尾鰭保持魚體前進方向,背鰭有保持魚體側立作用,臀鰭有協調其它各鰭。魚的游泳是靠身體的尾部的擺動和各種鰭的協調作用而實現。因此,鱸魚游泳時,維持魚體平衡的部位主要是胸鰭和腹鰭,A正確,BCD錯誤。故選A。2.(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某小組的同學在討論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時,提出下列看法,其中錯誤的是( )A.食量大,消化能力強B.體溫恒定,適應性強C.直腸很短,不存糞便D.前肢變成翼,骨骼薄而輕【答案】B【知識點】鳥類的主要特征及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分析】鳥類與其飛行生活相適應的結構特點為:前肢變成翼;體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溫作用;身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飛行時的阻力;氣囊輔助肺完成雙重呼吸,可以供給充足的氧氣;食量大消化能力強,能供給身體充足的營養物質,以便產生更多的能量來飛行;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腸很短,隨時排便,能減輕體重。【詳解】A.鳥類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強,能供給身體充足的營養物質,以便產生更多的能量來飛行,A不符合題意。B.鳥類的體溫恒定,增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但這不是鳥類適于飛行生活的特點,B符合題意。C.鳥類的直腸短,產生的糞便能隨時排出體外,減輕飛行時的體重,C不符合題意。D.鳥類前肢變成了翼,適于飛行;并且鳥類的骨有的薄,胸部和腰部的脊椎骨愈合在一起,比較長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內充氣體,這樣的骨骼既可以減輕身體的重量,又能加強堅固性,適于飛行,D不符合題意。故選B。3.(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長喙天蛾常被誤認為蜂鳥,長喙天蛾的主要特征是( )A.體表被覆羽毛 B.體溫恒定 C.身體分節 D.具有堅硬的卵殼【答案】C【知識點】節肢動物【分析】節肢動物包括昆蟲綱、甲殼綱、蛛形綱、多足綱等;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體表覆蓋著保護內部器官、防止水分蒸發的外骨骼,具三對足、兩對翅,足和觸角均分節。由題圖可以看出,長喙天蛾有三對足、兩對翅,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屬于節肢動物中的昆蟲。【詳解】A.體表被覆羽毛是鳥類的特征,A錯誤。B.根據動物的體溫是否恒定,可以把動物分為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體溫不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是恒溫動物,恒溫動物只有兩類:鳥類和哺乳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是變溫動物,除了鳥類和哺乳動物,其它動物都為變溫動物。長喙天蛾屬于節肢動物,是變溫動物,體溫不恒定,B錯誤。C.由分析可知,長喙天蛾屬于節肢動物中的昆蟲,身體分節,C正確。D.長喙天蛾屬于昆蟲,產的卵沒有卵殼,D錯誤。故選C。9.4.(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金蟬脫殼”中的“殼”指的是蟬的( )A.內骨骼 B.外骨骼 C.表皮 D.皮膚【答案】B【知識點】節肢動物【解析】昆蟲的發育為變態發育,分為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兩種方式。【詳解】昆蟲的體表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散失,這是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之一。外骨骼不能隨著昆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所以在金蟬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有脫掉原來的外骨骼的現象,這就是蛻皮,因此“金蟬脫殼”的殼是外骨骼,B正確。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5.中國是裸子植物的故鄉,以下屬于裸子植物的是( )①紫菜 ②貫眾 ③銀杏 ④竹子 ⑤金錢松A.①②③ B.④⑤ C.③⑤ D.②③④【答案】C【分析】植物分為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藻類、苔蘚、蕨類是孢子植物,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區別是種子外面有無果皮包被著。【詳解】A.紫菜是藻類植物,貫眾 是蕨類植物,銀杏是裸子植物,A錯誤。B.竹子是被子植物,金錢松是裸子植物,B錯誤。C.銀杏和金錢松都是裸子植物,C正確。D.貫眾 是蕨類植物,銀杏是裸子植物,竹子是被子植物,D錯誤。故選C。6.出土于我國河南省的彩陶缸,距今已有6000多年。彩陶缸上有一幅“鸛魚石斧”圖案,如圖1所示。關于此圖案的說法錯誤的是A.魚和鸛均屬于無脊椎動物B.魚的形態與水生生活相適應C.鸛的長腳有利于在淺水區域捕食D.“草→魚→鸛”是一條完整的食物鏈【答案】A【分析】1、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外部形態結構,還要比較動物的內部構造和生理功能,并結合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地理分布情況等。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這種關系的,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詳解】A.魚和鸛均體內都有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因此屬于脊椎動物,A符合題意。B.魚體呈梭型,可以減少游泳時水的阻力;用鰓呼吸,適于吸收水中的氧氣,因此魚的形態與其水生生活相適應,B不符合題意。C.鸛的長腳有利于其在淺水區域捕食,適于生活在淺水沼澤地區,C不符合題意。D.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魚、鶴都是動物,適于消費者,而食物鏈的起點必須是生產者,因此“草→魚→鸛”是一條完整的食物鏈,D不符合題意。故選A。7.化石證據顯示,200萬年前大熊貓的食性從雜食進化成幾乎以竹子為食。相比其他動物的食物,竹子堅硬難以咀嚼和消化,供能更少。科學家研究大熊貓時發現:①下頜結構及咀嚼肌發達②腸道遠短于其他植食性動物③參與消化的腸道菌群與雜食性動物黑熊的更相似④日均移動距離小于500米⑤與其他動物相比,睡眠時間更長,以上支持大熊貓適于以竹子為食的事實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答案】C【分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是一個重要的生物學原理,它描述了生物體的各個部分(如細胞、組織、器官等)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相互協調,以確保生物體能夠高效地完成其生命活動。【詳解】①下頜結構及咀嚼肌發達:這支持了大熊貓能夠咀嚼堅硬且難以咀嚼的竹子。因為竹子相比其他食物更為堅硬,所以需要一個強大的咀嚼系統來應對,符合題意。②腸道遠短于其他植食性動物:這實際上并不支持大熊貓以竹子為食的適應性。因為竹子難以消化,通常需要較長的腸道來充分吸收營養。大熊貓的短腸道可能意味著它們從竹子中吸收的營養較少,不符合題意。③參與消化的腸道菌群與雜食性動物黑熊的更相似:這并未支持大熊貓雖然主要吃竹子,但其消化系統仍然保留了一定的雜食特性,能夠處理不同類型的食物,不符合題意。④日均移動距離小于500米:這支持了大熊貓以竹子為食的適應性。因為竹子在它們的棲息地中相對豐富,所以大熊貓不需要像其他動物那樣移動很長的距離來尋找食物,符合題意。⑤與其他動物相比,睡眠時間更長:這也支持了大熊貓以竹子為食的適應性。由于竹子提供的能量較少,大熊貓需要更多的休息時間來保存能量,符合題意。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①、④和⑤都支持大熊貓以竹子為食的適應性,C符合題意。故選C。8.第十四屆全運會的吉祥物朱朱、熊熊、羚羚、金金(如圖1)是以朱鹮、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為原型,分別寓意奔向新時代、喜迎八方客、同享新生活、共筑中國夢。(1)朱鹮、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家均建立了相應的 對它們進行就地保護。(2)朱鹮屬于鳥類,其身體呈流線型,體表被覆 ,前肢特化為翼,這些特征與其飛行生活相適應。你還知道朱鹮的哪些特征與其飛行生活相適應? (寫出一條即可)。(3)大熊貓、羚牛和金絲猴都屬于哺乳動物,這類動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 。(4)我國科研人員監測一組健康的野生大熊貓時發現:大熊貓在主要以竹筍為食的季節,比在主要以竹葉為食的季節更胖。竹筍和竹葉中的部分營養成分相對含量如圖2所示。請根據圖2中的數據和所學知識分析,在主要以竹筍為食的季節,大熊貓體重顯著增加的原因。 。【答案】(1)自然保護區(2) 羽毛 進行雙重呼吸(3)胎生哺乳(4)竹筍脂肪含量更高,容易導致大熊貓體重顯著增加。【分析】大熊貓,一般稱作“熊貓”,哺乳類,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其數量十分稀少,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體色為黑白相間,被譽為“中國國寶”。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在中國四川、陜西等周邊山區,被稱為動物界的活化石。【詳解】(1)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2)鳥類適于空中飛翔的形態結構特點:鳥類的體形呈流線型,可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翼是鳥的飛行器官;鳥的骨有的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較長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內充氣體,這樣的骨骼既可以減輕身體的重量,又能加強堅固性;龍骨突的兩側有發達的肌肉——胸肌,牽動兩翼可完成飛行動作;鳥的食量非常大,有喙沒有牙齒;鳥類有氣囊,與肺相通,呼吸為雙重呼吸,可以供給充足的氧氣。(3)哺乳動物的特征有:體表被毛,牙齒有門齒、臼齒和犬齒的分化,體腔內有膈,心臟四腔,用肺呼吸,大腦發達,體溫恒定,胎生哺乳。大熊貓、羚牛和金絲猴都屬于哺乳動物,這類動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4)根據圖2中的數據可知:竹筍脂肪含量更高,容易導致大熊貓體重顯著增加。脂肪是能量來源的重要物質,但是脂肪一般是儲存在體內作為備用能源。9.草原上生活著多種多樣的生物,如圖1所示。根據圖1中動物的不同特征,可繪制圖2所示的動物分類圖,其中①~④代表不同動物。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草原上,所有生物和 共同組成草原生態系統。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能量最終來自 。(2)生物體的結構與其生活的環境是相適應的。鷹被覆羽毛,前肢變成 ,胸部肌肉發達,適于高空飛行;圖2中③有堅韌的外骨骼,胸部有 ,既適于行走和跳躍、又適于飛翔。(3)圖2中代表蚯蚓的是 (填序號)。在“探究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特征”的實驗中,可依據環帶靠近身體 (選填“前端”或“后端”)的特征,分辨蚯蚓的前后端。【答案】(1) 非生物環境/非生物成分 太陽能(2) 翼 3對足和2對翅(3) ④ 前端【分析】(1)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2)圖2中①灰兔、②麻雀、③蝗蟲、④蚯蚓。【詳解】(1)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在草原上,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環境共同組成草原生態系統。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能量最終來自太陽能。(2)鷹屬于鳥類,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胸部肌肉發達,適于高空飛行。圖2中③蝗蟲屬于節肢動物,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胸部著生有3對足和2對翅,既適于行走和跳躍、又適于飛翔。節肢動物代表動物有:各種昆蟲、甲殼動物、蜘蛛、蜈蚣等。(3)圖2中④表示蚯蚓;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身體呈圓筒形,有許多環形體節構成,靠前端有環帶;靠體壁發達的肌肉與剛毛配合完成蠕動,依靠濕潤的體壁完成呼吸。故可依據環帶靠近身體前端的特征,分辨蚯蚓的前后端。10.夏季的草地上常見蝗蟲在草葉上飛來蹦去,翻開草下濕潤的土壤,也常見蚯蚓在土壤中扭轉翻騰。請對蚯蚓和蝗蟲兩位“鄰居”進行比較,完成相關問題:(1)觀察蚯蚓,可以發現:蚯蚓的身體由多個 的體節構成,身體前后部區別不大,靠 輔助運動,各部分器官分化不明顯。蚯蚓需要保持體表 以保障體內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因此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2)相對于蚯蚓的外形特征,蝗蟲也有多個體節,但不同體節形態結構差異較大,且分別組合成了不同的部分,其中 部有專門的 器官,可以比蚯蚓更有效的發現敵害;其 部有三對分節的 ,善于跳躍,有兩對翅,適于飛行,這都使得蝗蟲比蚯蚓能更有效逃避敵害及不利的環境;蝗蟲體表包被著 ,能有效防止體內水分蒸發,比蚯蚓的生活范圍更為廣闊。(3)由以上分析可知:蝗蟲比蚯蚓適應環境的能力更 。【答案】 彼此相似 剛毛 濕潤 頭 感覺 胸 足 外骨骼 強【分析】蚯蚓屬于環節動物,由體節構成,靠剛毛運動,靠濕潤的體壁呼吸。蝗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蝗蟲的體表有外骨骼,具有保護和支持體內柔軟器官的作用以及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的作用,適于陸地生活。【詳解】(1)蚯蚓身體細長約由100多個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因此屬于環節動物,前段稍尖,后端稍圓,在前端有一個分節不明顯的環帶,用濕潤的體壁呼吸,剛毛輔助運動。(2)蝗蟲頭上兩根感覺須,身體分為頭、胸、腹,兩對翅膀三對足,里面是肉外是骨(外骨骼),蝗蟲頭部具有專門的感覺作用。胸部長有兩對翅膀三對分節的足,因此蝗蟲的運動方式為:飛行和跳躍。蝗蟲的體表有外骨骼,具有保護和支持體內柔軟器官的作用以及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的作用。(3)由(2)分析可知蝗蟲的特點使得它比蚯蚓更加適合陸地環境。【點睛】掌握動物的結構和特點是解題的關鍵。11.(2024·江蘇無錫·中考真題)鳥類有多種適應飛行生活的特征,生物興趣小組在學習鳥類相關內容時,用吸管、皮筋、大氣球、小氣球、紅/藍細線等材料制作了一個鳥類的呼吸模型。下圖1到圖3分別是家鴿的外形、肌肉以及呼吸模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如圖1,家鴿身體呈 ,可以減少飛行的阻力。(2)如圖2,附著在胸骨上發達的[①] 可驅動雙翼上下扇動,利于飛行。(3)圖3模擬鳥類呼吸的模型中,大氣球模擬的是鳥類呼吸系統中的 ,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小氣球模擬的是 ,儲存大量空氣,能輔助呼吸。向吸管中鼓入新鮮空氣,發現大小氣球均鼓起,松開后發現小氣球中的氣體通過大氣球進入吸管并排出,這一過程模擬了鳥類特有的呼吸方式: 。【答案】(1)流線型(2)胸肌(3) 肺 氣囊 雙重呼吸【知識點】鳥類的主要特征及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分析】鳥類多數營飛行生活,其結構特征總是與其生活相適應的。如前肢變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適于飛行;身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飛行時的阻力等。【詳解】(1)鳥與飛行相適應的外部形態結構特點有: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小飛行過程中的空氣阻力。前肢變成翼,使鳥能振翅高飛或平穩滑翔。(2)鳥的骨骼與飛行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有:骨骼輕、薄、堅固,有的骨內部中空,有的骨愈合,能減輕體重;胸骨有高聳的龍骨突,可附著發達的①胸肌,為飛行提供強大的動力。(3)該實驗用吸管、皮筋、大氣球、小氣球,紅藍吸管細線等材料制作了一個鳥類的呼吸模型,其中吸管模擬氣管,大氣球模擬肺,小氣球模擬氣囊。鳥類的肺沒有肺泡,只有呼吸性細支氣管,大氣球表面的紅藍細線模擬了毛細血管。小氣球代表的氣囊表面沒有毛細血管,不應該纏繞紅藍細線,此處沒有氣體交換的功能。鳥類體內有發達的氣囊,它分布于內臟之間、肌肉之間和骨的空腔里,氣囊都與肺相通,有儲存空氣、協助呼吸的功能,呼吸方式為雙重呼吸,該模型體現了鳥類的雙重呼吸這特點。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備戰2025年中考生物真題分類匯編(江蘇專用)專題02植物和動物的主要類群(原卷版).docx 備戰2025年中考生物真題分類匯編(江蘇專用)專題02植物和動物的主要類群(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