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么.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下前5課+選擇性必修3。最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如合題目要求的。1.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唐朝墩古城遺址,近年來因出土大量建筑遺存和珍貴文物等而受到酃外界關注。古城遺址中不僅發掘出大量遺物,還發現了唐代院落遺址、佛寺遺址、羅馬式浴場長遺址和景教寺院遺址等重要建筑遺存。這些遺存可用來說明A.絲綢之路開啟東西方交流區B.唐代絲綢之路以文化交流為主C.中華文明開放包容的特征都D.唐代新疆居民精神生活較豐富2.梵蒂岡某博物館館藏的絲質編絳,經鑒定制作于公元2世紀,其材質是中國產的絲綢,而其工拓藝則源自西亞敘利亞的作坊。這可以佐證韻A.絲綢之路推動羅馬絲織業繁榮B漢朝的商人大量定居于敘利亞C敘利亞商人主導絲綢之路貿易D.羅馬帝國與漢朝存在貿易往來 7世紀中葉時,新羅創造出一種“吏讀”的方法,利用漢字的音表示朝鮮的助詞、助動詞等,放在漢字中間,幫助閱讀漢文。開成二年(公元837年),新羅旅唐學生有200余人,這些學生歸國后使漢文學在朝鮮得到廣泛傳播。據此可知,當時中國A.促進了世界文化發展B.向外傳播了文化信息C.大量吸收了異質文化D.對外交流具有互鑒性4.《太平圣惠方》是宋朝官修的一部醫學方書,當時便被傳至朝鮮半島、日本等地。元代以后,該書文本在國內逐漸散佚不全。晚清至民國時期,日本保存的南宋刊本和日本抄本陸續回流至【高二歷史第1頁(共6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小人兒'H以J八月1〈州B.日本本土醫學缺乏創造性C.東亞國家皆傾慕中華文化D.醫書編寫有賴政府的支持乾隆帝在新疆設立專門的商務機構以協調貿易活動,并派遣使節團訪問中亞各國,重新開通了多條貿易線路。在新疆逐步引入全國統一的制錢和銀兩的同時,乾隆帝還就地取材,使用新疆自產的紅銅,融人當地傳統鑄幣工藝,發行“紅錢”。這些做法A.注重對外展現大國形象B.旨在增強民族國家認同C,突破了閉關自守的政策D.有利于西域商路的復蘇6.伏爾泰以中國元雜劇《趙氏孤兒》為藍本,改編創作了《中國孤兒》,將原作以復仇為主題轉化成以儒家文化與野蠻文化的沖突為主題。該劇在巴黎上演后轟動一時,很快被譯成多種語言。這可用于說明A.伏爾泰推崇儒家倫理價值觀B.西方文化逐漸喪失自身特色C.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啟蒙運動D.民族之間的文化存在矛盾性圖1所示為1932年創辦于上海的《機聯會刊》上所刊登的某染織廠廣告《賢德的夫人》(局部)。圖中配文稱,這位夫人“一切物件,喜用國貨”,她腹中的“小國民尚未出世”,但她已經預備去買國產布料為其做衣服。這可用于印證,此時上海的服飾文化A.蘊含家國情懷德門凸顯中西合璧夫.宣揚抗日救亡D.助力工業振興圖18.進人21世紀,中國先后承辦了三屆世界遺產大會,并且積極參與設置議題、提出政策主張等工作。截至2023年12月,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所認定項目超過10萬項。這最能體現,當代中國A.文化遺產數量增多B.承擔文化大國責任C.積極參與國際合作D.傳統文化不斷復興9.《漢謨拉比法典》第196條與第200條的規定,常被人們合稱為“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但上述規定,僅適用于第一等級的人之間,如果是第一等級之人導致第二等級之人眼盲,只需依法賠償固定數額的白銀;如果受害者是奴隸,賠償金額僅為奴隸價格的一半。這說明《漢謨拉比法典》A.彰顯契約精神B.富于人道色彩C.具有階級特性D.是習慣法匯編【高二歷史第2頁(共6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