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八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質量監測卷歷史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1中國學習西方的共和政體而形成了獨屬于中國的“新一屆政協”,它植根于中國的歷史、社會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現代國家政治建設中突顯中國氣派、民族神韻,具有極強的容納性與適應力。材料意在說明(A.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正式建立B.國家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C.政協的職能發生了重大轉變D.民主政治的建設要符合國情2.天安門廣場原本是皇家專用的一塊禁地,不準百姓通行,1949年9月,政府下令整修天安門廣場場地,以供群眾集會使用。10月1日,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慶祝新中國成立。天安門廣場用途的變化反映了()A.人民的地位得到提高B.中國己經徹底消滅剝削階級C.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D.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3毛澤東曾說,抗美援朝運動最大限度地把全國人民動員起來,投入到支援前方、恢復經濟的斗爭中。經過努力,國民經濟的恢復工作于1952年下半年提前半年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于1953年開始。這一論述旨在強調抗美援朝()A.激發了人民革命熱情和生產積極性B.提高了共產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C.贏得了經濟建設所需要的和平環境D.抵御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擴張4.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農民、農業和農村問題。下側兩幅圖片體現的歷史事件的共同之處是()解放戰爭時判射放區農氏在分的土地上新器標《中華人氏共和國土地改長法£受到廣大農民的荔殘調護A.保障了解放戰爭的勝利B.解放了農村生產力C.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D.確立了土地公有制5.“1954年9月,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有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的代表人物,有勞動模范、戰斗英雄,有著名的文學、藝術、利學、教育工作者,有工商界、宗教界人士,還有少數民族、海外華僑代表,”材料反映了該會議()A.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B.參會代表具有廣泛性C.維護了各民族大團結D.確立了最高權力機關6.下表反映的是20世紀50年代我國閣書出版社發生的變化,與該變化趨勢鑒整州關的是S八年級歷史第1頁(共8頁)年份私營出版社(家)國營出版社(家)國營所占總數比例(%)19501842712.819533566214.819542907019.41955197780.2A.土地改革的實施B.工業化全面進行C.社會主義改造的開展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推行7.下面是某同學進行單元復習時整理的知識小結,其反映的主題是(開啟了改東開放經濟發生米重調難,和社會主義現代建》讓會生義從木度,初明給同家造成三大損尖化建設新時明形成業體系和民經濟休系獻起“大躍進“文化大行開中北十一第…個五組:大改遺金面社會到的商潮和人民作命”麗:中金會。計劃開蚧開義建設F始公社化運動開始開始拔亂反正1953年1956年1958年1966年I97R年A.新中國成立與政權鞏固B.社會主義建設在曲折中發展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D.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繁榮8請你為班級“走進勞動模范,追求時代精神”板報補全內容,“”處應填(時代精神:焦裕祿王進喜鄧稼先雪鋒(1932—1964)(1921—1970)(1924-1986))(1940—1962)A.開天辟地、敢為人先B.不畏強暴、血戰到底C.視死如歸、寧死不屈D.自力更生、艱苦創業9.思維導圖有助于幫助學生理清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式。下圖空白處應填寫(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全面撥亂反正奠定思想基礎前提A.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B.南方談話C.形成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D.中共八大的召開10.學者蕭冬連指出:“農村改革是農民對政策底線的沖擊與地方上開明的領導人相互推動,-一步一步獲得共識,形成全國性政策的過程…最終農村改革對增產的顯著效果為自己獲得了合法性,農民的選擇成就了中國的改革,”這里所說的“政策底線”應指()S八年級歷史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