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北京交大附中高一(下)期中歷 史2025.4說明:本試卷共8頁,共100分。考試時長60分鐘。第一部分(選擇題 共60分)本部分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繪制示意圖是整理歷史知識的重要方法。下圖①處應填寫的內容是A.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 B.國營經濟的建立C.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 D.人民政權的鞏固2.1952年創作的歌曲《我們要和時間賽跑》唱道:“火車在飛奔,車輪在歌唱,裝載著木材和食糧,運來了地下的礦藏,多裝快跑快跑多裝,把原料送到工廠,把機器帶給農莊,我們的力量移山倒海,勞動的熱情無比高漲。”這首歌曲A.吹響了全國土地改革的號角 B.彰顯了拼搏奮斗的時代精神C.掀起了社會主義改造的浪潮 D.凸顯“一五”計劃的重大成就3.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廣大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形成了具有特定內涵的時代精神。以下屬于這一時期杰出代表人物的有①焦裕祿 ②鄧稼先 ③王進喜 ④楊利偉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4.新中國成立后,新中國政府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而是在新的基礎上經過談判同外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這一外交方針被稱為A.“另起爐灶” 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C.“一邊倒”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5.下圖為1978年和1987年全國工業總產值中各經濟成分所占比重圖。各經濟成分比重變化的原因是A.提出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B.經濟體制改革持續推進C.比較完整工業體系的建成 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6.下列圖片所反映的史實,按時間排序正確的是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②③7.進入新時代,我國制定法律行政法規125件,修改法律行政法規560多件次;2020年,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典化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誕生。以上現象反映出A.社會保障事業取得重大成就 B.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C.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D.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8.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在全球范圍內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沿線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世界銀行統計“一帶一路”中長期看將幫助全球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這說明該倡議A.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 B.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C.推動了地區熱點問題的徹底解決 D.拓寬了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合作領域9.以下有關人類文明產生的重大階段性事件,按出現的先后排序排列正確的是①社會分工出現 ②農業和畜牧業產生③階級和國家產生 ④私有制產生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②①10.英國學者馬丁·貝爾納在其著作《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亞非之根》中,批判了關于希臘文明起源的傳統觀點,提出希臘文明的源頭在西亞和北非。下列希臘文明成果,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①字母文字 ②雕刻藝術 ③民主政治 ④冶鐵技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在《漢謨拉比法典》中,涉及盜竊、搶掠、高利貸、財產糾紛的條款最多,對債務奴隸和土地租佃也有不少規定,法典提及十項手工業,多與建筑、武器制造有關。該材料可以佐證此時的古巴比倫王國①社會分化 ②城市衰落 ③社會穩定 ④工商業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12.《大唐西域記》中有這樣的記載,“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羅門,凈行也。”“二曰剎帝利,王種也。”“三曰吠奢,商賈也。”“四曰戍陀羅,農人也。”書中記錄的是A.西亞的君主制度 B.埃及的法老制度 C.印度的種姓制度 D.雅典的民主制度13.古羅馬博物學家普林尼曾寫道:“賽里斯國林中產絲,馳名宇內······今乃見鑿通金山,遠赴賽里斯國以取衣料。”而中國《魏略》中載:“(大秦)多璆琳、瑯玕、神龜、明珠、夜光璧。東南通交趾,又水道通益州永昌郡。多出異物。”這些記載A.體現了當時海上商路的發達B.佐證了東西文明的交流往來C.表明了古羅馬手工業的進步 D.展示了東方養蠶繅絲的實情14.制作知識卡片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下面為學生制作的某帝國的知識卡片,據此推斷該帝國是A.亞歷山大帝國 B.拜占庭帝國 C.阿拉伯帝國 D.波斯帝國15.在中世紀歐洲,如果附庸一方違背約定,領主可以拋棄附庸;同樣,如果領主不履行諾言,附庸同樣可以離棄領主。這反映出中世紀西歐封君封臣制·地跨歐亞非三大洲A.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B.具有雙向契約特征C.帶有嚴格等級性質 D.封君封臣地位平等16.查士丁尼統治時期,為了打破西亞地區對絲綢貿易的壟斷,拜占庭帝國設法獲取中國的養蠶技術和絲織品加工的工藝。至公元6世紀中葉,發源于中國的絲織業,從原料生產到紡織成品這一整套技術完全傳入了拜占庭帝國的統治區。這反映出A.中國與東羅馬有經貿往來的途徑 B.阿拉伯帝國是中西文化交流橋梁C.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交通巔峰 D.奧斯曼帝國影響東西方貿易往來17.據史載,從公元630年起,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團,多則五六百人,少則一二百人,除隨從和水手外,還有大批留學生、學問僧和各種文化技術人員。這一時期中日交流A.推動了活字印刷術的外傳 B.促進了中國唐朝社會的全面轉型C.造就了東南亞文化圈繁榮 D.推動日本中央集權制國家的建立18.以下關于古代世界的解釋,史實與結論對應準確的是史實 結論① 瑪雅人發展了以種植玉米為主的農業,建立了眾多城市國家,發明了獨特的文字,采用20進制 瑪雅文化將印第安文明推到頂峰② 16世紀桑海擊敗馬里,達到極盛。桑海實行中央集權,擴大對外貿易,興建學校,鼓勵文化發展 東非地區曾經存在著比較發達的文明古國③ 阿拉伯人白塔尼的《薩比天文歷表》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伊本·西那的《醫典》長期用作西歐的醫學標準教科書 阿拉伯科學成就的傳播有助于歐洲自然科學發展④ 朝鮮高麗王朝在中央設立三省六部制,將地方劃分為十道,仿照均田制推行田柴科制度,引入科舉考試選拔官員 高麗王朝的制度建設深受唐朝文化的影響A. ①③ B. ②④ C.①④ D. ③④19.1526年,一位非洲國王控訴說,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將他們賣掉,以至于我們國家的人口正在大量喪失;1549年,巴西的種植園已經有了非洲人勞作的記錄。材料可以佐證A.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B.三角貿易已出現 C.工業革命的沖擊 D.殖民體系最終確立20.1531年,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在安特衛普開業;1602年,荷蘭建立起新型股份制貿易公司;1694年,經英國國王特許,英格蘭銀行創立;17世紀后,倫敦證券交易所成為國際證券交易中心。這反映了A.歐洲貿易中心的轉移 B.工業革命的不斷推進C.商業經營方式的創新 D.世界市場的開始形成21.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人發明的玻璃鏡風靡歐洲。相比之前的銅鏡,玻璃鏡讓人們能夠看清自己,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極大地影響了個人的自我認同,這反映了A.禁欲觀念的消亡 B.理性主義的流行C.啟蒙思想的傳播 D.人文主義的興起22.下列符合馬丁·路德主張的是①人的靈魂獲救依靠自己的信仰 ②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③以理性和科學的光芒驅散蒙昧 ④力主采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3.牛頓取得的物理學成就彰顯了人類理性的偉大,促使人們形成對自然規律的崇拜,進而發展出探尋人類社會客觀規律和構想未來理想社會的熱忱。這說明A.科學革命對于啟蒙運動的推動 B.哥白尼的“日心說”具有充分合理性C.宗教改革推動民族國家的形成 D.宗教改革促使了信徒的信仰更加堅定24.下表為世界近代史上一些國家頒布的重要法律文獻,其共同點有國家 時間 法律文獻英國 1689年 《權利法案》美國 1787年 1787年憲法德國 1871年 《德意志帝國憲法》法國 1875年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①都是在推翻封建專制制度的背景下頒布的 ②其目的均為維護資本主義政治變革的成果③均確立起三權分立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 ④都為本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英國作為君主立憲制的典型代表,其政治制度的特征是①內閣掌握行政權,對議會負責 ②首相由皇帝任命,對皇帝負責③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 ④君主權力受到法律的限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6.如圖所示,1830年后英國煤產量迅速增長,其原因是A.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B.珍妮紡紗機的推廣C.發電廠的廣泛建立 D.內燃機的廣泛應用27.1851年英國進行了一次人口調查,大不列顛10歲以上人口1576萬,就業人口達709萬,其中婦女就業人口243萬,占總人數的34.3%。而其中紡織業更是婦女的天下,據統計,棉紡業占56.4%,毛紡織占69.5%,絲織和麻織業占70.5%。這說明A.資產階級民主強調了男女平等的權利 B.英國絲織業和麻織業水平高于棉織業C.第一國際推動了英國女權運動的興起 D.機器化生產推動就業人口結構的變化28.某學生撰寫一篇歷史小論文,題目為《工業革命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他梳理的目錄如下,你認為合理的是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29.恩格斯指出,馬克思是一位天才的革命家,是世界上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但他的英名和他的事業,人類將永遠不會忘記。下列有關馬克思對人類歷史發展貢獻的表述正確的是A.推動社會主義運動從一個國家向多個國家的擴展B.提出社會主義革命可能在一國率先取得勝利理論C.第一次系統完整的闡述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D.促進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30.巴黎某公墓的一面墻上刻寫著“紀念1871年5月21-28日公社犧牲者”。其所紀念事件的歷史意義在于A.它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嘗試 B.它標志著歐洲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C.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D.它使社會主義理論從空想發展到科學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共40分)31.建國后,國家不斷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建設。(6分)序號 史事① 1949年《共同綱領》和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都明確規定“各民族一律平等”② 1949-1965年,在民族地區初步建立起小學、初中、高中到高等教育的預科、大學專科、本科的少數民族教育體系③ 1951年,政務院發布規范民族稱謂、地名和匾額等名稱的指示,糾正歷史上留下來的,帶有歧視或侮辱性的稱呼④ 1953-1957年,中央政府圍繞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的初步工業基礎,其中40個項目布局在民族地區⑤ 1964年,中央啟動大規模“三線建設”,在貴州、云南、青海、寧夏及豫西、湘西、桂西北等三線建設重點區域,形成若干新的工業中心⑥ 1991年,歷時30年基本完成民族叢書的編撰和出版,記錄了中國各民族從起源至21世紀初的歷史發展進程,合計403冊,9000多萬字⑦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興建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海30萬噸鉀肥工程等重大項目,在民族地區建立重要工業生產基地從上表中任選史事,寫出序號,從民族政策與國家發展的角度,提煉出兩個主題,對其中一個主題進行說明。(6分)要求:每個主題至少有2則史事。32.中古時期的歐洲(6分)瑯城是法國北部一個比較富裕的工商業城市,為了擺脫主教高德理的統治,12世紀初,瑯城的居民湊了一大筆贖金,跟國王、副主教締結了瑯城獲得自治權的協定。向高德理和國王路易六世買回了城市的自治權。但是,高德理背信棄義,又要重新統治瑯城。居民聞訊十分憤怒,1112年,居民發動起義,成立“公社”,殺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向瑯城頒發特許狀,承認城市自治權力和工商特權,明確市民的權利和義務。依據材料二,概括瑯城獲得自治權的方式。結合所學,指出城市自治對西歐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6分)33.新航路的開辟,帶給世界巨大的變化。(16分)材料一14世紀的星盤材料二馬尼拉大帆船(西班牙在太平洋貿易中使用的船只)(版畫)材料三16世紀,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更為開闊。歐洲探險家和他們的追隨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間建立了聯系。各個人群之間的互動反過來產生了規模空前的交流,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會和文化區域。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種群方面的:植物、糧食作物、動物、人口以及病菌都傳播到未曾到達過的地區。航海探險喚醒了商業貿易的繁榮,為了尋求貿易機會,歐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碼頭。到18世紀中葉,他們已經建立起環球貿易和交通網絡。-摘編自【美】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分別指出材料一、二、三的史料類型。結合所學,說明三則史料在研究新航路開辟中的價值。(6分)材料四16、17世紀各大洲之間商品與物資流向示意圖(2).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敘述16、17世紀貴金屬(金銀)的流動情況,指出其對歐洲、亞洲和世界的影響。(10分)34.自畫像。(6分)15 世紀以來,意大利人熱衷于古典文化,并效法古羅馬人定制藝術品以獲得不朽榮譽,自畫像作為一個獨立門類發展起來。畫家多在宗教、歷史等場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威尼斯人改進了制鏡技術,阿爾伯蒂的《論繪畫》分析了數學、幾何學與繪畫的關系,推動了自畫像寫實風格的發展。畫中人物脫離場景,獨立呈現。丟勒、提香等人繪制了多幅自畫像。丟勒在自畫像上寫道:“我,丟勒,在28歲時用永不褪色的顏料畫下了我自己。"16、17世紀后,歐洲出現自畫像收藏熱潮,倫勃朗一人就創作了70余幅自畫像,萊奧波爾多·德·美第奇則收藏了79幅自畫像。閱讀材料,提取信息,結合所學,闡釋15-17世紀西方自畫像的發展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征。(6分)(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論結合,邏輯清晰)。35.(6分)馬克思主義與第一國際材料一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中指出:人類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工人階級遭受剝削的原因在于生產資料的私有制,資本家通過掌控生產資料剝削工人階級。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剩余價值被資本家占有,并轉化為資本。維系這個體制的是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無產階級要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權,實現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和政治民主,并大力發展生產力。材料二第一國際時期,一些所謂的“社會主義”流派對當時的工人運動頗有影響。其主張或觀點見下表:流派 主張或觀點蒲魯東主義 保護私有財產,反對階級斗爭,反對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資產階級政府,主張通過和平的改良主義的途徑來建立無政府主義社會。巴枯寧主義 私有財產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存在繼承權,繼承權使財產一代一代傳下去,造成嚴重的貧富分化。主張無政府主義,“徹底地破壞國家和一切國家機器”。工聯主義 要求工人“克制自己”,“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資”;關心“如何加強和保護勞動的權利,同時又不破壞資本的合法權利”;反對暴力革命形式的階級斗爭。--摘編自魏承均、范佩偉《第一國際時期各個機會主義的特點》對照閱讀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材料二中三處錯誤主張或觀點,并說明其為什么是錯誤的。(6分)參考答案1-5DBAAB 6-10 DCBAB 11-15 BCBAB16-20ADDBC 21-25DAACC 26-30ADCCA31.(6分)示例:主題1:①③,民族平等政策加強民族團結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2:②⑥,保護民族文化豐富中華文化內涵;主題3:④⑤⑦,發展民族經濟推動國家現代化發展。(2分,每個主題1分)民族平等政策促進民族團結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建設。(主題)1949年《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各民族一律平等。(1分,分述史事①與主題關系)1951年政務院指示,糾正了歷史遺留的民族不平等的稱呼,在實際生活中貫徹民族平等政策。(1分,分述史事②與主題關系)兩者加強了民族團結,有助于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和牢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分,總述①②與主題關系)32.(6分)方式:金錢贖買;武裝暴動;與封建主談判。(3分)影響:推動工商業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推動市民階層和資產階級的形成;推動市民文化的形成和世俗大學的產生,促進文化教育事業發展;有利于王權的加強和民族國家的形成。(3分)33.(16分)(1)(6分)類型:材料一為實物史料;材料二為圖像史料;材料三為文獻史料。價值:羅盤作為實物史料可以和文獻史料對照,可用于佐證和研究新航路開辟的條件;版畫再現新航路開辟中貿易的過程與盛況,可與文獻史料記載互證;文獻則多角度總結了新航路開辟對世界歷史產生的影響,增進讀者對新航路開辟的整體理解。三則史料各有側重,從不同角度論證新航路的開辟,都具有一定參考價值。(6分)(2).(10分)情況:歐洲殖民者從非洲、美洲掠奪了大量金銀(2分)歐洲人用白銀購買亞洲商品,白銀的大量流入亞洲(2分)對歐洲影響:隨著金銀大量流入歐洲,引發價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解體,推動了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的資本主義發展。(3分)對亞洲影響:刺激了亞洲商品經濟發展。(1分)對世界的影響:世界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世界市場開始形成。(2分)34.(6分)15~17世紀的西方,自畫像數量增加,出現自畫像收藏熱潮。畫中人物獨立呈現,寫實風格突出,借助簽名強調自我,這與制鏡技術和繪畫理論進步密切相關,折射出意大利等地工商業城市興起,新興的資產階級經濟實力增長及文藝復興解放思想,肯定人的價值的時代特征。35.(6分)答案示例:錯誤觀點1:反對階級斗爭。理由: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錯誤觀點2:反對暴力革命,主張和平的改良主義。理由: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只有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錯誤觀點3:徹底的無政府主義,反對建立任何國家機器。理由:馬克思主義認為,只有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和政治民主,才能大力發展生產力,最終消滅階級對立和階級本身。錯誤觀點4:認為工人工資與其付出的勞動相匹配。理由: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錯誤觀點5:廢除繼承權即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將廢除繼承權作為社會革命的內容。理由: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得到了國家政權的保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