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題 3 分,共 48 分)二、非選擇題(共 52 分)17. (14 分)(1) 工業革命的推動,生產力發展,商品經濟繁榮;資本主義代議制在歐美國家逐步確立,政治環境相對穩定;法律制度的完善,商標制度的產生和發展為品牌提供了法律保護 。(6 分)(2) 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借助電視、網絡等高新技術;品牌具有民族特色且趨向全球化;品牌理論研究進入新高度 。(6 分)(3) 品牌發展與科技進步、經濟發展、政治環境密切相關;品牌發展有利于推動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播 。(2 分)18. (12 分)(1) 一戰前非洲人民的反帝斗爭奠定基礎;十月革命的影響;非洲民族資產階級及知識分子隊伍壯大;二戰中法西斯國家戰敗,英法等殖民國家被削弱;社會主義陣營的壯大,鼓舞了非洲人民的斗爭 。(6 分)(2) 政局動蕩;貧困問題嚴重;經濟結構單一,糧食問題突出;中小企業發展艱難 。(4 分)(3) 加強國際合作,爭取外部支持;發展教育,提高國民素質;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民族經濟 。(2 分)19. (14 分)(1) 宋代經濟繁榮,為書院發展提供物質基礎;重文輕武政策的推行,社會重視教育;名師宿儒熱衷于教育教學和學術研究,推動書院發展;理學的興起與發展,需要傳播場所 。(6 分)(2) 特點:通過頒布法令推動發展;不斷修正完善;受戰爭影響,注重保證教育有序發展 。(4 分)影響:提高了高等教育質量;完善了教育管理方式;推動高等教育走向規范與成熟;為國家培養了人才,推動了社會進步 。(4 分)20. (12 分)C.開啟了文藝復興的歷程D.拉開了近代科學的序幕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考試4.希羅多德在《歷史》開篇中說:“把這些研究成果發表出來,是為了保存人類的功業,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們遺忘.”司馬遷在闡述《史記》撰寫宗旨時說:“究天歷史試卷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由此可知,他們都(A.真實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貌B.受到大一統時代的影響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C.展現豐富的歷史與神話傳說D.具有歷史學家的使命感注意事項:5.下表所示為古代朝鮮部分文人的室名(齋號)。.據此可知()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喜懼堂獨樂堂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不知軒樂山亭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在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學而齋詠歸齋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求仁樓觀逝亭A.古代朝鮮建筑技術較為發達一、選擇題:本試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B.儒家文化對朝鮮的影響明顯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C.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1.有學者將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劃分為中原文化區、山東文化區、燕遼文化區、甘D.古代朝鮮全盤吸收中國文化青文化區、江浙文化區和長江中游文化區六個區域,形成了類似“花朵”的結構,中6.清朝初期,統治者在東北地區推行招民是荒政策,內地漢族移民的大量涌入使滿族人原文化區是“花心”,其他五個文化區是“花瓣”。該學者的觀點(對農業和商業的參與度逐漸提高。到乾隆時期,盛京(今遼寧省沈陽市)一帶人們的A.強調了中原文化的源頭性和優越性生活由漁獵兼農牧、崇尚勇武到知農務本、向文尚仁轉變。這反映出(B.體現出中華文明起源具有同步性A.文化交流推動社會發展C.突出了中國早期區域文化的獨特性B.內地居民主要向東北遷移D.凸顯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征C.中原文化向邊疆的傳播2.明末清初,徐光啟等編撰的《崇禎歷書》和康熙皇帝召集學者編訂的《歷象考成》D.南北經濟發展已趨向平衡均吸納了西方有關月亮的科學知識。民國時期,天文學家陳遵媯撰寫的《天文學掇論》7.澳大利亞最初是英國的天然監獄,移民主要是流放犯。牧羊業興起后,大批自由移詳述了月地距離、月球大小、質量等內容。這一時期,教科書、大眾期刊、學生叢書民前來圈地養羊,使得澳大利亞自由移民人數大大超過了流放犯人數。1851年“淘金等也紛紛介紹月亮知識。據此可知,這一時期的中國()熱”興起,自由移民蜂擁而至,此時澳大利亞移民人口結構已經以自由移民為主了。A.傳統文化呈現西傳態勢該變化緣于(B.孕育了近代科學精神A.澳大利亞的氣候適宜C.徘徊于傳統科學范式B.英國民眾反對犯人流放澳大利亞D.天文學成就居世界前列C.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3.在中世紀,歐洲大學整個課程設置只有文法、算學、幾何等幾門基礎學科。阿拉伯D.英國工業革命迫切需要海外市場帝國文化傳入歐洲后,英國、德國等公立學校的學科設計均與阿拉伯專科大學有內在8.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以來,大量敘利亞人淪為難民。這些難民不但涌向周邊國家,聯系。到文藝復興時期,歐洲高等學校的課程更是受阿拉伯大學影響加入了天文學、還通過取道地中海、繞道巴爾干半島等方式涌入歐洲,使歐洲國家遭過了前所未有的邏輯學、修辭學等課程。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傳播(難民潮。對此認識正確的是(A.推動了歐洲大學的發展A.全球治理機制的缺位B.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B.戰爭是難民形成的主要因素C,中東地區的持續動蕩[離二歷史第1頁共8頁】[高二歷史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參考答案.docx 吉林省德惠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