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成都外國語學校2024-2025學年度下期半期考試高二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2.本堂考試75分鐘,滿分100分。3.答題前,考生務必先將自己的姓名、學號填寫的答題卷上,并使用2B鉛筆填涂。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第I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16小題,滿分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據統計,目前已發現的蘇美爾時期的泥板中,至少有五千塊屬于文學作品,內容包括神話、史詩、故事、格言等。蘇美爾城邦中還有一個相當活躍的知識階層,他們有專門的學校,叫做“泥板書屋”。這反映了()A.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B.人文藝術的包容性C.文明間的交流密切 D.區域文明的多元性2.公元前2世紀,以西塞羅為代表的羅馬史家在歷史書寫中往往秉筆直書;至公元1世紀初,羅馬的歷史書寫則逐漸轉向隱喻和曲筆。這一變化()A.受到了希臘化時代的影響 B.彌合了貴族與平民的矛盾C.維護了歷史敘述的客觀性 D.反映了古羅馬政體的變遷3.中世紀時,法國首都巴黎人口眾多,居民來源復雜,職業多樣,因此設立市政街區作為基層治理組織。市政街區以鄰里關系為基礎,結合選舉參政權利和軍事自衛義務將市民和城市緊密聯系到一起。這一治理模式()A.有利于法國民族國家的形成 B.有利于城市自治運動的發展C.沖擊了法國的二元政治格局 D.推動了社會階層的流動融合4.12世紀初,由于人口過剩,尼德蘭各地的人們通過排干沼澤洼地、建筑堤防等方式獲取新的土地。這里的封建領主把新土地交給去那里安家落戶的“客籍民”,他們只需要向領主繳納地租,且擁有自由的身份。這表明()A.封建領主加強對農民的剝削 B.尼德蘭農業技術取得了進步C.人口壓力推動農業經濟繁榮 D.傳統封建生產關系受到沖擊5.9世紀初,日本齋部廣成《古語拾遺》之序云:“蓋聞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貴賤老少口口相傳?!?世紀末,日本人創造了取楷書漢字偏旁的“片假名”及漢字偏旁草體化的“平假名”。不久后“漢字和漢文在日本只是作為一種表記工具而已,日本的漢文不再是中國的漢文了”。據此可知,日本民族文字的創制和使用()A.有利于中國書法在日本傳播 B.改變了日本民眾的文化習慣C.加快了日本文明發展的進程 D.反映出中華文明影響力下降6.東非沿海地區城邦文化的真正發展與繁榮,是在公元7世紀之后。因為自那以后,印度洋貿易文化圈才真正發展起來,并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地中海貿易文化圈而成為中世紀世界經濟與文化的中心。這一現象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阿拉伯帝國的興起 B.拜占庭帝國的衰亡C.班圖人的民族大遷徙 D.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7.英荷學者對于海洋的主權有不同的闡述。雙方的觀點分歧體現了當時英荷兩國()主要著作 基本觀點荷蘭學者格勞秀斯的《論海洋自由》(1609) “海洋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為任何人的私有財產,因為自然不僅允許而且強使人們共同使用不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不能在海洋自身上建立任何私有權”英國學者塞爾登的《海洋封閉論》(1635) “依據自然法和萬民法,海洋并非為所有人共同所有,而是如同陸地一般,能夠被私人所占有,成為私有財產”“不列顛海域的統治權或與大不列顛島相鄰的海域現在是而且一直是不列顛帝國的一部分或附屬”A.對私有財產權的界定不同 B.致力于劃分海洋勢力范圍C.爭奪海洋秩序話語主導權 D.積極推行自由主義的政策8.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英國掀起煙草消費的熱潮。煙草商極為注重商業宣傳,煙草廣告會虛構黑人和白人吸煙者聚在一起享受煙草的畫面,煙草紙上會描繪英國人通過傳教拯救美洲土著靈魂的故事。這表明當時的英國()A.殖民主義滲入商業文化 B.美洲文化影響社會風尚C.文化侵略推動商業革命 D.商業發展沖擊種族歧視9.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英國外貿比重表外貿對象 歐洲 亞、非和美洲時間 1699-1701 1772-1774 1699-1701 1772-1774出口占比 58.7% 31.8% 10.3% 31.1%進口占比 68.1% 47.4% 31.9% 52.6%據上表可知,這一時期英國外貿比重的變化()A.有利于英國貿易安全 B.重構了全球貿易體系C.得益于自由貿易政策 D.鞏固了世界工廠地位10.下表是意大利思想家馬希里奧·費希諾、托馬斯·康帕內拉的論述。二者的論述()思想家 論述馬希里奧·費希諾(1433-1499年) 正是人的精神重建了這個動搖的宇宙,正是通過人的行動,物質世界被不斷改變并趨向它曾由之產生的那些精神的領域。托馬斯·康帕內拉(1568-1639年) 人在世界中......是一個思考者。當人思考時,他想得比太陽更遠甚至超越天堂;他思考許許多多的世界,它們的無限性。A.主張建立全新的宇宙觀念 B.質疑天主教會的正統地位C.帶有鮮明的理性主義色彩 D.強調探索人類的內心世界11.馬丁·路德在研究《圣經》原典時,受到“義人必因信得生”啟發,便萌生信仰重于儀式的想法。1536年,加爾文編訂《基督教原理》時,力圖使該書內容符合羅馬帝國早期的基督教教義,極力反對天主教的等級觀念。這表明,歐洲宗教改革()A.彰顯人文思想 B.迎合世俗王權 C.蘊含理性精神 D.帶有復古色彩12.18世紀中葉,英國眾議院議長昂斯勞指出:“大臣們是不大喜歡國會的,他們從不將事情拿到那里商討,只是將那些非得到立法機關通過不可的問題帶去。”這反映出當時英國()A.議會失去對內閣的監督權 B.責任內閣制已經初步形成C.內閣與議會矛盾不可調和 D.立法權與行政權開始分離13.伏爾泰指出:“若以為一個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神明制訂出哪怕一條這樣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類的心意。人都是為了一己的私利才欺騙別人的。”這一主張旨在()A.否定封建神學理論 B.揭示人類的自私本性C.抨擊君主專制制度 D.強調法律創立的艱難14.下圖為創作于1831年的英國漫畫《鏟除“衰敗選邑”》,圖中的樹干上題寫著“衰敗的選邑制度”(rottenboroughsystem),左側人群手中高舉寫有“改革”(reform)字樣的斧頭。該漫畫A.意在鼓舞民眾去爭取普選權 B.反思經濟增長對生態的破壞C.反映了工業時代的社會訴求 D.號召工人階級進行社會革命15.下圖為1763-1790年北美殖民地與英國(包括英格蘭和蘇格蘭)的進出口價值變化圖1763年=100)據此可知()A.南北戰爭影響美英經濟互動 B.北美實現了對英國的貿易順差C.獨立運動未能擺脫對英依賴 D.經濟發展缺乏獨立的制度保障16.182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法案將美國平均關稅從20%提高到40%以上,被時人稱為“可憎法案”,下圖為“可憎法案”投票表決結果分布圖。這一結果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經濟模式存在差異 B.自由主義思潮盛行C.政治斗爭日益激烈 D.黑人民權運動興起第II卷(非選擇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希臘半島在地理上被眾多海灣和延綿的山地分割成了大小不一、互不統屬的單元。公元前6世紀初開始,古代雅典城邦內部經歷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斗爭,貴族權力不斷被削弱,雅典政治逐步走向民主化。在雅典,一個公民是一個兵士、一個法官,并且還是政府會議中的一分子。柏拉圖曾描述:“人們看到建筑師、鐵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無差別地站起來發言,不管他們富裕還是貧窮,是貴族還是普通人?!毖诺溥€構建了一套預防權力集中的機制。如議事會常設機構,采取的是10個部落輪流當政的辦法,議事會的負責人也由抽簽決定,每天更換,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兩次擔任負責人。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種特殊的政治體制,相對于整個世界而言,雅典民主政治波及的區域和影響是有限的。雅典民主政治存續的基礎是以人們生存和安全利益基本一致為特征的小國寡民的城邦,其民主觀念來自于史前的民主傳統。-摘編自張慧、張文偉《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的體現。(5分)材料二古羅馬道德立法萌芽于公元前5世紀,這一時期的道德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貴族與上層平民進行政治斗爭的工具。共和中后期和帝制時期,道德立法高度發展,獨裁者利用它來作為集中權力手段。在道德立法的不斷推進中,法律人格平等的意識不斷深入,居官守法、同罪同罰等原則得到較好地貫徹。此外,它還強調精英階層的道德示范作用,在懲罰上多以經濟處罰、限制政治能力和流放為主,罕見肉刑和死刑等重刑。雖然抑奢法律僅關注餐桌奢侈,這意味著其它炫耀性消費成為合法的奢侈品,但其所蘊含的價值指向承載起傳遞統治者意識形態的作用。-摘編自李偉芳《古羅馬共和向帝制轉變時期道德立法研究》(2)根據材料二,分析古羅馬時期道德立法的特征及其影響。(8分)材料三中世紀的基督教會是一個有著獨立體系的國際組織,有著獨立于世俗政權控制的權力。同時教會在與國家爭奪權力的過程中提出的限制王權的理論及其實際采取的措施也對人們后來反對專制主義的斗爭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基督教成立之初,為取得人民的擁護,它的各種教義代表著廣大人民的利益,體現一種原始民本、平等的觀念。從本源上來說,基督教思想與自然法觀念本來就具有某種親和之處,《圣經》中就曾表示自然本性與法律應該具有內在的一致性。歐洲宗教改革時,馬丁·路德等人以《圣經》為依據,重新提出平等思想,為新興資產階級提供了平等觀念的思想武器。“在極端的情形下,世俗統治者執意不聽從教會的道德指導,有良知的基督徒甚至得放棄對國家的忠誠,擔負起建立新政治秩序的革命責任?!?br/>-摘編自楊騏萌《試論中世紀西歐宗教思想對近代民主政治的影響因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中世紀西歐宗教思想中影響近代民主政治發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2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劉祚昌先生)對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的內容和編寫方法做了實質性的改進,使以往干巴巴的世界史變成了生動活潑、有血有肉、有聲有色的活生生的歷史。其概要如下:教材編寫方法 教材的內容采取了整體史學的宏觀研究法和比較研究法,站在全人類的大視角,對世界歷史進行縱橫交錯的宏觀把握。 改變了以往世界史只注重政治、經濟史的做法,增加了社會史的內容。加強了對近代西方政治、經濟、思想和社會思潮的研究力度。重視對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研究。重視歷史人物的研究等。-摘編自陳海宏、吳倩《劉祚昌先生的世界史研究》請對劉祚昌先生關于世界近代史教材編寫的觀點進行評析。(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607年,英國在弗吉尼亞建立殖民地。起初,殖民地處境非常困難,殖民者遭受著饑荒、瘧疾帶來的困擾,幾乎難以維持。1612年,約翰·羅爾夫成功地種植了第一批煙草,給弗吉尼亞帶來了希望。那時,煙草作為一種奢侈品,價格高昂,英國市場上的西班牙煙草價格常常達到18先令/鎊。很快,煙草成為弗吉尼亞唯一的出口商品。北美南部密布的河流、港灣和亞熱帶氣候,為煙草的種植提供了生產條件和運輸條件。英國不斷開辟南部殖民地,并鼓勵煙草生產。在切薩皮克,英國賦予它生產煙草的壟斷權,限制并減少從他國輸入煙草,禁止英國本土生產煙草。英國還在北美殖民地推行“人頭權”,即新移民可以通過較小的價格獲得若干畝土地。到17世紀上半期,英屬加勒比殖民地與英屬北美殖民地形成了緊密聯合的整體,生產的煙草高達125萬磅。1622-1638年,英國從美洲殖民地的煙草進口中所獲收益從6.1萬英鎊增加到200萬英鎊。英國還利用殖民地將大量煙草出口到荷蘭、葡萄牙、意大利等歐洲國家,賺取高額利潤。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英國掀起了煙草消費的熱潮,英國煙草商使用了一系列的營銷策略,煙草廣告把吸煙的樂趣描述為即刻與煙草的黑人生產者接觸并統治他們的幻想,通過在煙草與帝國的“愛國”愿景之間建立關聯,這些圖像呼應了許多其他形式的殖民主義宣傳文學。-改編自荊玲玲《美洲奴隸制煙草種植業與英帝國的興起》等(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屬美洲殖民地煙草種植業發展的有利條件。(8分)(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英屬美洲殖民地煙草種植業發展的影響。(7分)高二歷史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B D C A C A A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B C C C A17(1)表現:實行直接民主,公民享有較充分的公民權力;強調人民主權和平等性;實行輪番而治。(1點2分,2點4分,3點5分)(2)特征:服務于政治,突出統治者意識;以權貴階層為主體;重民輕刑的人文精神;部分法律可操作性有限。(每點2分,共4分)影響:積極:強化了道德作為社會調控機制的作用;豐富了法律的內容,推動了羅馬法律體系的發展;促進法治精神的強化;促進古羅馬由共和制向帝制的轉變;局限:對提高羅馬社會道德風貌的作用有限;無法全面從法律層面化解社會危機;損害了自由精神。(每點2分,共4分;須辯證視之,正反各2分)(3)因素:有限王權理論;原始民本、平等觀念;基督教思想與自然法觀念的親和;反抗暴政的精神。(6分)作用:為新興資產階級提供了平等、民主觀念;為近代民主政治中限制王權,推翻君主專制提供了理論依據;有助于構建資產階級法律。(6分)18略19(1)適宜的自然條件;有利的市場時機;英國重商主義政策保護;優越的移民政策;黑人奴隸制提供了勞動力。(每點2分,任答四點,共8分)(2)鞏固和擴大了英屬美洲殖民地,促進了英屬美洲殖民體系的形成;促進了英帝國商品市場的擴展;促進了英國的資本原始積累;宣傳了殖民文化,改變了英國民眾的文化觀念;推動了黑奴貿易的發展;促進了物種交流;推動了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點2分,2點4分,3點6分,4點7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