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魯科版五四學制生物六下第2章第2節魚類一、選擇題1.一些動物的名稱里有“魚”字,卻不屬于魚類。下列動物中,真正屬于魚類的是( )A.章魚 B.鱷魚 C.草魚 D.娃娃魚2.下列動物中屬于軟體動物的是( )A. B.C. D.3.“探究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征”常選用鯽魚進行探究。圖是鯽魚的外形圖。有關結論錯誤的是( )A.鯽魚身體呈流線型,①光滑、無黏液B.②下的鰓腔內有鰓,鰓是其呼吸器官C.鯽魚游泳時,③④⑥⑦⑧起協調作用D.⑤能感知水流方向、速度和測定方位4.以下不屬于海水魚的是( )A.海馬 B.鯉魚 C.鯊魚 D.石斑魚5.《九魚圖》是現代畫家宋守友所作的一幅國畫,九條可愛的錦鯉在水中嬉鬧,寓意著長長久久,吉祥如意。錦鯉在水中“嬉鬧”的動力來自于( )A.所有魚鰭的協調擺動B.胸鰭的擺動C.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D.尾鰭的擺動6.下列動物屬于魚類的是( )A.鯊魚 B.鱷魚 C.鮑魚 D.鯨魚7.萌萌同學探究鯽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征,做了相關記錄,下列記錄中錯誤的是( )A.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少阻力B.靠軀干部和尾部的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C.呼吸器官是肺,皮膚輔助呼吸D.鱗片表面有黏液,可起保護作用8.“探究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征”常選用鯽魚進行探究。圖是鯽魚的外形圖。有關結論錯誤的是( )A.鯽魚游泳時,③④⑥⑦⑧起協調作用B.身體呈流線型,有利于克服阻力在水中運動C.鯽魚身體呈流線型,①光滑、無黏液D.⑤能感知水流方向、速度和測定方位9.如圖是魚在水中呼吸的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魚不斷地由口吞入水,這是魚在呼吸B.魚的鰓絲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C.血液流過鰓時,與水發生氣體交換D.與①處相比,圖中②處的水中氧氣增多10.魚在水中的運動器官主要是鰭,其中能夠控制魚體前進方向的鰭是( )A.胸鰭 B.尾鰭 C.腹鰭11.下列動物中,都屬于淡水魚的一組是( )①中華鱘②鳙魚③青魚④海馬⑤鯖魚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12.魚在水中游泳時,水流過鰓,水中溶解的氣體成分的變化是( )A.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加 B.氧氣增加,二氧化碳減少C.氧氣和二氧化碳都增加 D.氧氣和二氧化碳都減少13.下列有關魚的說法錯誤的是( )A.魚獲得氧氣的結構是鰓絲B.魚體表覆鱗片且有黏液,減少游泳時的阻力C.魚游泳時的動力來自魚尾與軀干的擺動D.魚鰭是魚的附屬結構,沒有用14.下列四種名稱都有魚的動物,符合魚的概念,屬于魚類的是( )A.鯨魚 金魚 B.章魚 河豚 C.海馬 中華鱘 D.海豚 海馬15.早在宋代,我國就有“四大家魚”混合養殖技術。下圖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魚分布的水域和食物來源。下列分析錯誤的是魚的類別 分布的水域 食物來源鰱魚 上層 藻類等浮游植物鳙魚 中上層 水蚤等浮游動物草魚 中下層 水底生長的水草青魚 底層 水底的螺螄、蚌等動物A.青魚所捕食的螺螄和蚌屬于軟體動物B.投放的魚苗越多,該池塘魚的產量就越高C.魚塘中保持一定數量的鰱魚,可以緩解“水華”現象D.“四大家魚”混合養殖,可以充分利用水域的立體空間和天然餌料二、填空題16.各種魚鰭的作用鯽魚的運動器官主要是鰭,有胸鰭和腹鰭各一對,背鰭、臀鰭和尾鰭各一個。胸鰭和腹鰭能夠 ,尾鰭能夠 。鯽魚游泳時,靠 的動力,各種魚鰭起著協調作用。17.魚類用 呼吸,用 游泳。18.鯽魚能在水中進行游泳是因為它的運動器官是 。19.夏季,常常可以看到池塘中的魚在黎明時浮頭甚至跳出水面的現象,而在天亮以后,魚停止了浮頭。魚在黎明時浮頭的直接原因是 。20.魚的身體大多呈 型,這種體形有利于減小魚在水中運動時的阻力。水中的魚是用 呼吸的,而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動物海豚和鯨是用肺呼吸的。三、連線題21.連線題,將下列動物和它屬于的動物種類用線條連接起來。(1)渦蟲 A.線蟲動物(2)蛔蟲 B.魚類(3)海馬 C.軟體動物(4)章魚 D.扁形動物四、實驗探究題22.小貝為了說明魚鰓脫離水和在水中的不同狀態,做了以下實驗。根據所學回答問題:a.手指并攏(如圖甲),掌心緊貼桌面白紙,用鉛筆沿手畫出一條輪廓線。b.5個手指分開(如圖乙),掌心緊貼桌面白紙,用鉛筆沿手畫出一條輪廓線。 (1)魚鰓是魚的 器官。(2)實驗中,手指模擬了圖丙魚鰓中 (填序號)所示結構,圖 模擬的是魚在水中時魚鰓的狀態。(3)由此實驗可推測,魚兒離不開水的原因是鰓絲離開水后會粘連在一起,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填“變大”或“變小”),從而導致魚缺氧死亡。23.現有大小和生長狀況相同的小鯉魚若干,金魚缸、涼開水(溶解在水中的氧氣已經除去)、池塘水等。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探究魚在水中呼吸時,利用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氣。提出問題:魚在水中呼吸時,利用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氣 (1)作出假設: 。(2)設計探究方案:①取兩個大小相同的魚缸,編號為甲、乙,向甲中加入2000ml的池塘水,那向乙中應加入 。②分別取10條小鯉魚放入甲、乙兩金魚缸中觀察,10分鐘后并記錄鯉魚的不同表現。(3)實驗現象:一段時間后,發現甲中的小鯉魚 ,而乙中的小鯉魚 。(4)在實驗中,為什么不能只用一條小鯉魚做實驗?原因是 。根據現象,得出實驗結論:魚在水中呼吸時,利用溶解在水中的氧氣。五、判斷題24.帶魚和大黃魚是能在海水中生活的魚類。( )25.鯽魚身體兩側的側線能夠感知水流的方向。( )六、綜合題26.如圖是鯽魚的外部形態圖,請你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鯽魚體呈 ,游泳時可減少阻力。(2)鯽魚在水中游泳時靠胸鰭和腹鰭維持身體的 。靠[ ] 掌握前進的方向。(3)鯽魚在水中游泳時口和鰓蓋后緣在不停地張合,這是魚在 。(4)鯽魚的鰓絲呈鮮紅色,是因為其內密布大量的 ,所以適于在此處進行氣體交換。流經鰓的血液氧的含量會 ,二氧化碳的含量會 。27.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研學過程中拍到了圖甲所示的生物圖片,并按圖乙中的分類方法進行了生物分類。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乙中的①對應圖甲中的 ,該生物和②細胞結構上的最大區別是 。(2)圖甲中的蕨對應圖乙中的 (填序號),蕨類植物在進化過程中出現了 等器官,依靠 繁殖后代。圖甲中的向日葵對應圖乙中的 (填序號),其種子外有 包被,其是植物進化的最高等類群。(3)圖甲中的蝴蝶對應圖乙中的 。⑥分別對應圖甲中的 ,⑤對應圖甲的生物適應環境的特點是 (寫出一點即可)。七、資料分析題28.閱讀資料,回答問題。美麗而又富饒的海底世界生活著一群自由自在的海洋生物,為了加深對海洋生物的了解,小明去參觀了海洋館。在貝類館里,有著多種多樣的貝類,如牡蠣、珍珠貝、扇貝等,它們的殼有著美麗的顏色;在珊瑚館里,有很多來自西南太平洋海域的活珊瑚、活海葵,在海葵觸手間還有游動的小丑魚,小丑魚用鰓呼吸;小明還在表演區看到好多種喂食秀表演,有企鵝、海豹等喂食秀,其中小企鵝走路左搖右擺很可愛,海豹雖然看起來圓圓胖胖的,但在水中游泳可是很矯健的。通過這次參觀,小明了解到很多海洋動物的知識,也理解了保護海洋環境要從自己做起,同時,他也呼吁大家更加珍惜海洋和保護海洋生物。(1)牡蠣、珍珠貝和扇貝都屬于 動物。(2)海葵能感知來自各個方向的刺激,通過體表的 來捕獲獵物、進行防御。(3)小丑魚、海豹和企鵝中,用鰓呼吸的動物是 。(4)為合理開發和保護海洋魚類資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①全面禁止捕撈②制定相應法律規定③控制漁網網眼大小④實行休漁期,劃分休漁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請寫一段話或一首詩來表達你對動物的真摯情感 (合理即可)。29.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在中國傳說有“水怪”的地方很多,新疆的喀納斯湖、青海的青海湖、吉林長白山的天池、河南泌陽的銅山湖、四川的獵塔湖、湖北神農架長潭和西藏文部湖都傳說有“水怪”出沒。專家調查發現,喀納斯“水怪”可能是一種被稱為巨型哲羅鮭的冷水型魚類。巨型哲羅鮭是兇猛的食肉型魚類,小魚、野生水禽、大水鼠、水獺甚至比自己體型大的同類都可成為它的食物。(1)喀納斯“水怪”的身體呈流線型,這種體形有利于 。(2)喀納斯“水怪”的體表覆蓋細鱗,鱗片的表面有滑滑的黏液,起 的作用。(3)專家判斷喀納斯“水怪”屬于魚,一是因為它通過 呼吸,二是因為它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 ,以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C2.B3.A4.B5.C6.A7.C8.C9.D10.B11.A12.A13.D14.C15.B16. 保持體的平衡 制魚體前進的方向 部和軀干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向前17. 鰓 鰭18.鰭19.此時池水中氧氣含量最少,魚為了能呼吸到足夠的氧氣只有浮頭從空氣中吸取氧氣20. 梭/流線 鰓21.(1)---D;(2)---A;(3)---B,(4)---C22.(1)呼吸(2) ③ 乙(3)變小23.(1)魚在水中呼吸時,利用溶解在水中的氧氣(2)2000mL涼開水(3) 存活 死亡(4)避免實驗偶然性24.正確25.正確26.(1)流線型(2) 平衡 ③尾鰭(3)呼吸(4) 毛細血管 增加 減少27.(1) 大腸桿菌 沒有成形的細胞核(2) ② 根、莖、葉 孢子 ③ 果皮(3) ④ 兔子 用鰓呼吸/用鰭游泳28.(1)軟體(2)刺細胞(3)小丑魚(4)B(5)保護野生動物,就是關愛人類自己(合理即可)29.(1)減少在水中游泳時的阻力(2)保護身體和減少游泳時的阻力(3) 鰓 游泳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