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 - 2025 學年(下)南陽六校高一年級期中考試歷史答案1. 答案:B。公元前 18 世紀西亞地區宣揚“君權神授”“君權至上”且為人民造福的法典是《漢謨拉比法典》,它宣示了古巴比倫國王的至上權威 ,B正確;波斯帝國形成于公元前 6 世紀,A錯誤;此時西亞處于奴隸社會,C錯誤;法典維護的是奴隸主階級利益,并非基層社會公平正義,D錯誤。2. 答案:B。古印度列國時代,剎帝利和吠舍從事多種職業,經濟地位有差異,反映出等級結構復雜,B正確;種姓制度隔閡未打破,A錯誤;材料未體現社會矛盾緩和,C錯誤;材料與血緣觀念無關,D錯誤。3. 答案:C。羅馬共和國時期文學中大量借鑒希臘元素,表明文化交流推動羅馬文學發展,C正確;羅馬共和國未被希臘武力征服,A 錯誤;材料未涉及亞歷山大東征,B 錯誤;文藝復興興起于 14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D 錯誤。4. 答案:A。中世紀西歐工商業發展,城市市民階層興起,推動封建等級制度演變,A正確;當時西歐君主專制未強化,B 錯誤;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于 14 - 15 世紀,C 錯誤;民族國家形成于 16 - 19 世紀,D錯誤。5. 答案:D。哈里發麥蒙興建“智慧宮”,反映出阿拉伯帝國重視文化教育事業,D正確;僅“智慧宮”不能說明經濟發展鼎盛和學術成就領先世界,A、B錯誤;材料未體現東西方文化融合,C 錯誤。6. 答案:A。古代美洲金字塔用于祭祀神靈和觀察天象,反映出宗教活動與天文觀測緊密結合,A正確;材料未體現神權與王權關系,B錯誤;不能僅依據金字塔用途判斷建筑技術水平,C錯誤;古代美洲以農業為基礎,并非以祭司階層為核心,D錯誤。7. 答案:C。伊比利亞半島的氣候、地理條件有利于遠航,這可用于說明西葡兩國成為開辟新航路先驅的原因,C正確;意大利興起文藝復興主要是經濟、文化因素,A錯誤;材料未體現英法成為世界強國的條件,B錯誤;材料與荷蘭成為海上強國無關,D 錯誤。8. 答案:D。16 世紀后全球聯系初步建立,中國茶傳播到世界各地,D正確;茶葉價格下降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是主要因素,A、B錯誤;價格革命主要影響物價和社會階級關系,與茶葉傳播無關,C 錯誤。9. 答案:B。17 世紀歐洲人對上帝的認識促使人們探索自然,促進了近代科學發展,B 正確;這一認識未改變對上帝的信仰,A 錯誤;啟蒙運動興起于 17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主要活躍于 18世紀,C錯誤;材料未否定天主教會權威,D 錯誤。10. 答案:B。17 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建立了近代政治制度,促進了經濟發展,B正確;工業革命開始于 18世紀 60 年代,A 錯誤;價格革命發生于 16 - 17 世紀,C 錯誤;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于 19世紀末 20 世紀初,D錯誤。11. 答案:D。1787 年憲法制定者擔心過度民主導致社會秩序混亂,所以對人民基本權利只字未提,D 正確;人民對自由平等的追求未減弱,A 錯誤;材料未體現聯邦政府權力強化,B 錯誤;憲法制定者并非忽視人民權利,C 錯誤。12. 答案:A。日本“鹿鳴館外交”中上流社會學習西方社交禮儀,踐行了“文明開化”政策,A正確;“開始走向近代化”表述錯誤,B錯誤;日本未達到外交平等目標,C 錯誤;“全盤西化”說法絕對,D錯誤。13. 答案:A。20 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電氣工業生產比重和產品出口方面差異大,反映出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A正確;材料未體現德國經濟壟斷程度,B 錯誤;材料不能說明美德科技創新成就最突出,C錯誤;僅從電氣工業發展不能得出英法經濟發展速度放慢,D錯誤。14. 答案:D。巴黎公社是國際工人運動的成果,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發展,D正確;材料未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影響,A錯誤;材料強調巴黎公社與國際工人運動關系,未涉及對馬克思主義學說的豐富發展,B錯誤;國際工人協會成立于 1864 年 ,C錯誤。15. 答案:D。西方學者和探險家參加的會議后,各國派人到非洲考察,加劇了列強在非洲的爭奪,D正確;三角貿易在 19世紀已衰落,A錯誤;會議目的是為列強侵略非洲服務,B 錯誤;會議加劇了列強矛盾,C錯誤。16. 答案:B。伊朗立憲革命通過憲法,規定國家制度等內容,有助于國家近代化,B正確;伊朗立憲革命未結束君主統治,A 錯誤;伊朗未實現民族獨立,C錯誤;立憲革命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務,D錯誤。17. (1):疆域遼闊,地跨亞非歐;民族眾多,文化宗教多樣;實行行省制和軍區制,政治制度有效;宗教政策寬容。(2):促進了不同地區經濟文化交流;推動了地區的統一和發展;為后世國家治理提供了借鑒;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化的融合。18. (1):曼徹斯特紡織業發展,對煤炭需求大增;原有運輸方式無法滿足需求;公爵的推動和議會支持;工業革命前夕技術積累。(2):降低了運輸成本,促進了工業和商業發展;加強了地區間聯系,推動城市化進程;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為工業革命深入發展創造條件。19. (1):新航路開辟,葡萄牙擁有航海優勢;教皇支持;在非洲沿海建立據點;與當地酋長和奴隸販子勾結;非洲部落戰爭頻繁。(2):非洲民族解放運動興起,民族意識覺醒;一戰后歐洲列強實力削弱;國際社會對殖民主義的譴責;非洲國家爭取獨立的斗爭。20. 示例:論題:啟蒙運動推動了社會變革。闡述:啟蒙思想家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提出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思想,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理論武器。如法國大革命,深受啟蒙思想影響,《人權宣言》體現了啟蒙運動的理念,推動法國從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轉變。美國獨立戰爭后制定的 1787 年憲法,也借鑒了啟蒙思想家的三權分立學說,建立起民主共和制國家。啟蒙思想還傳播到世界其他地區,影響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促進了當地的民族解放和社會進步。總之,啟蒙運動有力地推動了歐洲及世界其他地區的社會變革,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