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注意事項:1.歷史試卷滿分70分,歷史和道德與法治考試的時間共120分鐘。2.本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試題卷”共4頁,“答題卷”共2頁。請務必在“答題卷”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3.答題過程中可以參考教科書和其他資料。請獨立思考,誠信答題。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卷”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下圖是甲骨文“男”字的構形及釋文,其造字意圖最直接體現古代男性的職責是田(田地):X(“來”的象形。耒:翻土工具)A.農耕生產B.狩獵采集C.征戰御敵D.祭祀占卜2.陜西寶雞出土的西周青銅器“何尊”上刻有四個字“宅茲中國”,意為“我要以此為中心,統治天下”,這是“中國”二字被發現的最早的考古學證據。西周“宅茲中國”統治天下的政治制度是A.中央集權制度B.郡縣制C.分封制D行省制3戰國時期,面對社會動蕩與制度劇變,諸子百家提出不同的治國主張,但均試圖回應時代核心矛盾。諸子思想最根本的出發點是A.追求個體精神超脫B.重建社會秩序與治理C.倡導平等與兼愛非攻D探索人性本質與價值4.漢武帝為削弱諸侯王勢力,采取“使諸侯王得分戶邑以封子弟”的政策。這一措施是A.刺史制度B.尊崇儒術C鹽鐵官營D推恩令5.16世紀來華傳教士利瑪竇在書信中詳細描述科舉考試,稱其為“中國最智慧的發明”。這一記載說明A.科舉制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鑒B.科舉制引起西方知識界的關注C.傳教士成為科舉考試的參與者D.科舉制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6.“從元朝宣政院到清朝駐藏大臣,從北庭都元帥府到伊犁將軍,歷代中央政府對邊疆的治理措施一脈相承、漸趨完善。”這一現象本質上反映了A.中外交往范圍的擴大B,邊疆地區經濟的開發C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7湯因比曾指出:“在一個民族的文明進程中,當兩種文化發生沖突、撞擊、融合、整合之時,知識分子便作為一種‘變壓器'而出現、存在。”1915年出現的“變壓器”發起了A.戊戌變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運動D五四運動8.美國記者斯諾在《西行漫記》中寫道:“長征是軍事史上最偉大的史詩之一…它保證了整個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生存。”這一評價強調長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