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慶云縣學業質量檢測考試七年級生物試題 2025.4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共100分。考試時間為70分鐘。2.答卷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考試科目涂寫在答題卡上。考試結束后,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3.選擇題選出答案后,都必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編號(ABCD)涂黑,如需改動,必須先用橡皮擦干凈,再改涂其它答案。4.請將非選擇題的答案按要求答在答題卡上的指定區域內,否則一律無效。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一、選擇題(下列每個小題的四個選線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將正確答案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編號(ABCD)涂黑,每小題2分,共50分)1.小麥、玉米是我縣主要的糧食作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它們都是單子葉植物 B.它們的根系都是須根系C.根吸收的水通過導管運輸 D.它們種子的營養物質主要儲存于子葉中2.如圖所示,農民在移栽幼苗時,植物根部常常帶一大土坨,下列解釋不正確的是( )A.有利于提高樹苗的成活率B.可以防止樹苗出現萎蔫現象C.防止樹苗的幼根和根毛受到損傷D.有利于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機物3.一株玉米從出苗到結實,大約需消耗 200千克以上的水,其中只有約 2.2千克被自身利用,其余大部分的水用于玉米的蒸騰作用,下列實例中與此生理活動相關的是 ( )A.蔬菜在低溫環境下儲存 B.移栽樹木時,剪去部分枝葉C.玉米與花生間作套種 D.早春播種后,覆蓋地膜4.秦媽媽買來一些辣椒幼苗,栽種在自家菜園中適時適量澆水,但一段時間后,辣椒苗長得瘦弱矮小,葉片顏色發黃。你建議小秦媽媽應適當補充 ( )A.氮肥 B.磷肥 C.鉀肥 D.鈣肥5.如圖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葉片結構及葉片下表皮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與3屬于營養組織B.5與6都能進行光合作用C.通過4進出葉片的氣體有水蒸氣、氧氣和二氧化碳D.3中的導管可以運輸水、無機鹽和有機物6.許多古樹經過千百年的風雨洗禮后長勢變弱。為了挽救這些“活文物”,古樹專家常使用生根液來提高古樹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能力。承擔這一功能的主要是根尖的( )A.根冠 B.分生區 C.伸長區 D.·成熟區7.某同學在學習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礎上做了一個實驗:將點燃的蠟燭分別放在不同密封的玻璃罩里,實驗處理方案如表所示,蠟燭最先熄滅的一組是( )組別 實驗材料 實驗條件1組 一支點燃的蠟燭+綠色植物 光照2組 一支點燃的蠟燭 光照3組 一支點燃的蠟燭+綠色植物 黑暗4組 一支點燃的蠟燭 黑暗A.1組 B.2組 C.3組 D.4組8.向日葵籽粒有時會出現空殼(殼即果皮)現象。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殼是由胚珠發育而成的 B.空殼向日葵必經歷了傳粉和受精C.花期若遇連綿陰雨不影響空殼率 D.人工輔助授粉可降低空殼率9.百合是一種常見的觀賞花卉,也是藥食兼用的保健食品和常用中藥,如圖是百合花的結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百合花是兩性花 B.③中含有胚珠C.百合屬于被子植物 D.利用扦插繁殖屬于有性生殖10.蠶豆種子的形成和萌發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蠶豆種子中能發育成幼苗的結構是胚 B.②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C.蠶豆種子必須在土壤中才能萌發 D.干癟的蠶豆種子不能萌發形成健壯幼苗11.將4粒蠶豆種子浸泡后剝去種皮,1粒有蟲眼,另外3粒做如圖所示的處理。在適宜條件下培養,結果有1粒沒有發芽,它是 ( )12.如圖是葉芽及其發育成的枝條結構示意圖,圖中1~9代表相應結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1是生長點能使莖伸長B.按著生位置分,6是葉芽8是花芽C.4可發育成9,9中有導管和篩管D.5可發育成8,摘除6可促進8的生長13.在課外實踐活動中,研究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培育豆芽,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應該選取完整有活力的種子 B.網格盤有利于種子獲取空氣C.必須放在有光的條件下才能長出豆芽 D.下層水盤需要定期補充水分14.呼吸作用是綠色植物的重要生理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植物細胞中有機物的分解必須有氧氣參與 B.植物呼吸作用只發生在花、果實、種子中C.植物通過呼吸作用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D.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不能同時進行15.如圖為洋蔥根尖的結構及部分生理過程,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根尖生長最快的部位是bB. a區表皮細胞形成根毛,擴大了吸收面積C. c區屬于分生組織,細胞能進行①過程D.幼根的生長主要依賴于b與a結構16.據圖分析,下列有關植物生殖方式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①②③均是植物的生殖方式 B.①②是無性生殖,③是有性生殖C.②必須在無菌的條件下進行 D.①②與③相比產生的后代對環境具有更強的適應性17.與克隆獼猴“中中”“華華”的生殖方式不相同的是 ( )A.家燕將卵產于巢內繁殖 B.大腸桿菌的分裂繁殖C.利用組織培養大量繁殖番茄 D.利用地下莖繁殖竹子18.黑墨脫森林幾乎每天晚上都會下雨,橫紋樹蛙直接將裸露的蛙卵產在湖邊樹葉尖上,雨水順著樹葉流到葉尖滋潤著蛙卵。由此可知 ( )A.橫紋樹蛙的受精過程在體內完成B.橫紋樹蛙的生殖方式是卵生C.橫紋樹蛙的卵殼具有保護作用 D.橫紋樹蛙的發育可以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19.關于生物的生殖、發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筑巢育雛是鳥類都要經歷的生殖發育過程B.鳥的生殖和發育擺脫了對水環境的依賴C.卵生提高了青蛙的成活率 D.家蠶的發育要經歷卵→若蟲→成蟲20.下列語句描述了生物生殖發育過程中的現象,一一對應不正確的是 ( )A.蜻蜓點水———產卵 B.梁上雙飛燕,青蟲喂黃嘴———育雛C.風吹綠水皺,蛙鳴翠荷驚————求偶 D.誰家新燕啄春泥——孵卵21.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我們應積極植樹造林。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植樹造林可使得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實現動態平衡B.植樹造林能有效地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C.植樹造林直接或間接地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D.植物生長過程中會提高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22.無土栽培是直接用營養液培養植物的方法,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按比例配置的營養液營養豐富,可多次重復使用B.營養液中缺含氮的無機鹽,植株就會矮小瘦弱,葉片發黃C.植物生長的不同時期,需要無機鹽的量是不同的D.無土栽培時向培養液中泵入空氣,能促進根細胞的呼吸23.如圖為家蠶和蝗蟲發育過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二者發育中都有蛻皮現象B.發育過程都屬于完全變態發育C.家蠶b、d階段的食物不同D.蝗蟲比家蠶的發育過程少蛹期24.為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分別將適量且等量的種子裝入兩個已滅菌的密閉保溫瓶,其他環境條件相同且適宜,多次測定相關數據并繪成如圖所示曲線。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若y表示瓶內溫度,則a是萌發的種子測得B.若y表示有機物含量,則b是煮熟的種子測得C.若y表示瓶內氧氣含量,則c是萌發的種子測得D.若y表示瓶內二氧化碳含量,則c是煮熟的種子測得25.如圖為A瓶內種子和B 玻璃罩內植物進行生理活動的實驗裝置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裝置A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瓶內種子的蒸騰作用B.裝置A種子為裝置B植物生理活動提供了足量的氧氣C.光照和黑暗中裝置B內植物的生理作用類型沒有變化D.關閉閥門,裝置B可模擬二氧化碳與氧氣的平衡關系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0分)二、簡答題(每空1分,共50分)26.(10分)南瓜原產于南美洲,明代傳入中國。因其產量大、易成活、營養豐富,荒年可以代糧,也稱“飯瓜”“米瓜”。根據學習的生物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小秦將花盆中的土壤疏松后,把若干粒南瓜種子播種在其中,噴灑適量的水,并做了如圖一所示的處理,這一系列措施可以為種子萌發提供 (寫出一條即可)等環境條件。(2)南瓜植株生長期間需要適時施用復合肥。復合肥中,占比最多的是含 的三類無機鹽;南瓜的幼苗主蔓生長迅速,在長出8~10片葉時,進行了打頂處理(摘掉頂芽),促使南瓜植株萌發更多的側蔓,以后能多開花。摘下的頂芽中有 組織,能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3)南瓜有兩種不同的花(如圖二),從花的特征推測,南瓜是依靠 (選填“風”或“昆蟲”)傳粉的植物;為提高南瓜的產量,有經驗的果農也會將當日開放的雄蕊與雌花的柱頭“對花”,該過程在生物學上稱為 ,其中只有 (填“甲”或“乙”)花能結出南瓜。剖開成熟的南瓜,里面有多粒種子,這是因為雌蕊中含有多個 。(4)圖三是南瓜植株兩天中有機物積累量的變化趨勢。在曲線中 (用字母表示)段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少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最終南瓜植株生長了,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 (填“多于”或“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5)南瓜的莖是側匐生長的,為南瓜莖搭架能減少枝葉的互相遮擋,使南瓜接受更充分的光照,有利于促進南瓜的 作用。27.(9分)玉米原產于美洲,明朝時期傳入中國。慶云縣立足縣域自然條件,大力推廣精量播種、深耕深松等玉米種植關鍵技術,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I如圖是玉米的生長發育過程及部分結構示意圖。(1)將24粒經過清水浸泡的玉米種子平均分成3組,分別作如下處理:組別 1 2 3處理方式 將胚乳全部切掉 將胚乳切掉一半 不做處理幾天后,第1組種子沒有萌發;第2組種子萌發,幼苗瘦弱;第3組種子萌發,幼苗健壯;這說明 。因此,播種時應選用粒大飽滿的種子。(2)玉米開花的季節恰逢連綿陰雨,導致成熟的玉米果穗上有缺粒現象。其根本原因是花粉被雨水沖濕 (落),使頂端的花粉不易落到其他植株的雌花的柱頭上,從而影響了 傳粉,為解決這一問題,在玉米開花時,同學們可以對玉米進行 。Ⅱ如圖a~c表示植物的某些生理作用。(3)有人計算出一株玉米從出苗到結實的一生中,大約需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右圖所示這些水中大部分參與了植物體的[] ,玉米在植株生長的過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 填“a”“b”或“c”)提供,玉米的c過程的實質是 。Ⅲ一般提高玉米產量常施用化肥。望著收割后遺留的玉米秸稈,提出問題:“秸稈還田配合施用化肥,能否減少化肥用量 ”為此,查閱有關論文,相關實驗數據如下表:“秸稈還田配合施用化肥用量對小麥畝產量的影響”實驗數據表組別 秸稈還田情況 施用化肥用量 (%) 畝產量 (公斤)1組 全部還田 90 548.42組 全部還田 80 583.23組 全部還田 70 474.34組 不還田 100 474.1注:化肥用量100%是指不還田情況下的常規用量。(4)據表中數據,畝產量最高的是 組,全部還田情況下,只考慮化肥成本,每公斤玉米投入成本最高的是 組。(5)由表中數據可看出:秸稈還田配合施用化肥,小麥畝產量增加,說明秸稈還田配合施用化肥 (填“能”或“不能”)減少化肥用量。28.(8分)番茄果實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番茄紅素,營養價值高。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利用勞動實踐園地開展了栽培番茄的實踐活動,以下是他們活動的時間記錄單。實踐記錄單實踐目的 通過參與番茄的種植活動,了解作物種植的相關知識任務一:育苗 (1)播種前先松土,是因為種子的萌發需要________。番茄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___________。任務二:定苗移栽 (2)番茄植株應合理密植,保持行距50至80厘米,株距30至60厘米,這樣做能保證番茄有效地進行______作用,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有時候還需要對番茄幼苗進行移栽,同學們選擇為提高其成活率選擇在陰天傍晚進行移栽,理由是_____。任務三:田間管理 (3)隨著番茄幼苗的生長,小組同學發現植株葉片發黃,根據學習的生物知識初步判斷可能是由缺氮引起。同學們決定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實驗中對番茄植株進行無土栽培,其中一組采用缺氮的營養液,另一組采用等量_____營養液進行培養,其他條件均保持相同且適宜,一段時間后觀察葉片是否變黃。 (4)不同的無機鹽對植物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在番茄的開花結果期,應多施________肥。任務四:采摘后管理 (5)夏季番茄收獲后,為延長保鮮時間,同學們在儲存番茄時應適當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溫度。任務五:研后拓展 (6)溫室大棚可以滿足反季節番茄的栽培。從有利于番茄生長的角度考慮,在設計并建造溫室大棚時,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條即可)。29.(8分)無論動物植物還是微生物都具有產生后代的能力,生物通過生殖和發育,生生不息。如圖是幾種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方式,請據圖回答問題。(1)圖一中 M 表示的發育過程稱為 。(2)圖二中如果D表示個體發育的起點,請寫出家蠶一生的發育過程 (用字母和箭頭連接),為提高吐絲量,可設法延長其中的[ ] 期。(3)圖三為丹頂鶴卵的結構示意圖。每年春秋季節丹頂鶴在黃河三角洲濕地遷徙停歇,留在濕地內的丹頂鶴進入繁殖季節,交配產卵,能發育成雛鳥的結構是[ ] 。(4)圖四所示的植物生殖若以大葉草櫻桃為砧木,紅燈櫻桃為接穗,則所結果實與 (選填“大葉草”或“紅燈”)櫻桃相同,操作成活的關鍵是 緊密結合。(5)興趣小組同學繪制了某些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示意圖如圖五所示,①代表受精過程,②代表發育過程,不可以用圖五表示的是圖 。若圖五中生物體代表青蛙,過程①屬于 受精。30.(8分)生物學社團的同學們分成三組,開展了對植物生理活動的探究。請你一起參與并回答相關問題:(1) “求知者”組的同學們設計了圖一所示的裝置,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①他們先將裝置中的所有葉片進行了一晝夜的暗處理,目的是 ;②A瓶中的葉片沿圖中位置切斷葉脈,切口上、下兩部分對照,可以探究 是不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則需選擇 (填圖中字母)兩組進行對照;若要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則需選擇 (填圖中字母)兩組進行對照。(2)“探索者”組:選擇種子作為實驗材料,探究呼吸作用過程中是否釋放了能量。同學們挑選了1000粒飽滿的黃豆種子,按圖二進行操作(兩個溫度計的初始示數相同)12小時后再次讀取兩個溫度計的示數。你預期12小時后,溫度明顯升高的是 組,使瓶內溫度升高的熱量主要來自有機物的分解。請寫出該生理活動的表達式: 。(3) “發現者”組:選擇幼苗作為實驗材料,探究呼吸作用過程中是否發生了物質變化。同學們先培養出一些健壯的小麥幼苗,然后組裝了如圖三所示的裝置。12小時后打開閥門,按壓塑料袋,使其中的氣體進入澄清的石灰水(如圖四)。同學們觀察到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植物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了 ,他們選用不透光塑料袋的原因是: 。31.(7分) “唯有此花開不厭,一年長占四時春。”月季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其花色豐富多彩,花型優美多姿,有“花中皇后”之稱。某生物學興趣小組開展了裁培月季的實踐活動,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回答相關問題。任務一:了解月季的繁殖方式(1)通過查閱資料,同學們了解到月季有多種繁殖方式,如播種、扦插、嫁接、壓條、分株等。生活中人們常采用扦插的方式繁殖月季,與播種相比,該繁殖方式有哪些優點 (答出一點即可)。任務二:采用扦插的方式繁殖月季(2)圖二中,同學們將枝條上端剪成平口,而下端剪成斜口的原因是 。(3)同學們截取了若干月季枝條 (長為5cm),平均分為三組 (如圖1)。并對每組進行不同處理后培養35天,統計各組成活率,結果如圖2。由圖2結果顯示, 組的成活率最高。據圖1推測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該組 ,從而使其光合作用更強,能產生更多的有機物,利于扦插幼苗的成活。任務三:探究生根劑對月季扦插的影響同學們發現在栽培月季的過程中,生根劑可以提高月季的成活率。于是同學們對“生根劑對月季扦插的影響”進行了多次探究,實驗結果如下表:生根劑濃度 (mg/L) 小林的檢測指標 樂樂的檢測指標 (只統計已生根的枝條)生根率 根的數量 (條/支) 根的長度(cm/條)0 80.2 14.79 5.27200 82.14 16.43 5.83400 92.17 24.18 8.46600 88.65 19.66 6.94(4)生根劑濃度為0mg的一組,在本實驗中起 作用。小林通過計算生根率,認為生根劑濃度為 最有利于月季扦插。(5)在小林的實驗基礎上,樂樂添加了對根的數量和長度等相關指標的檢測,你認為樂樂的做法是否有必要 請說出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B D D A B C A C序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C B C C A A C D B…二、綜合題(共30分)21. (6分)(1)蕨類植物、裸子植物(2)從水生到陸生(3)原始大氣;原始海洋(4)氨基酸;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22. (6分)(1)3; 5(2)變異;遺傳(3)適應性; 自然選擇23. (6分)(1)鷹和狐貍;鷹、蛇、狐貍(2)丙; ①②③(3)植物、鷹(4)減少CO 排放:綠色出行 (如步行、騎自行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增加( 吸收:積極參與植樹造林活動。24. (6分)(1)4; 1(2)875;單向流動、逐級遞減(3)25(4)含碳有機物25. (6分)(1)光合;太陽能(2)秸稈的處理方式(或是否焚燒秸稈)(3)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4)選擇將秸稈粉碎埋入土壤的方式;該方式既能為土壤提供有機肥,又能避免焚燒秸稈帶來的環境污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