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名校聯考普通高中2025屆高三年級適應性演練歷史本試卷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記載,大禹建都“追中”于“大嵩山”之“河”旁。登封“王城崗城址”、新密“新砦城址”與偃師“二里頭城址”,被認為是夏朝早、中、晚期都城所在地,它們都在“大嵩山”區域內,與商代的都城鄭州商城、偃師商城、洹北商城與殷墟等均在當時的“天下之中”。這體現了A,建都理念與中央集權的契合B.城市政治職能的加強C.空間秩序與政治理念的結合D.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2.《商君書·墾令》有“重關市之賦”的規定;《漢書·王莽傳》言及秦“置奴婢之市”;東晉《華陽國志·蜀志》謂成都“市張列肆”;成書于南北朝之前的《三輔黃圖》,載富平津(今河南孟津)西南二十五里處有“直市”。這表明當時A.重農抑商政策強化B.城市坊市分區制度瓦解C.社會階層流動頻繁D.商業貿易具有一定保障3.唐高宗后期,吐蕃蠶食西域,綠洲諸族附而旋叛,(絲綢之路)陸路諸道很快陷入壅塞狀態,海路交通則一直平穩發展。武則天時期,中印海路網絡暢通便利,當時從南海到波斯灣乃至紅海、非洲東南海岸之間的萬里航線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史稱“廣州入海夷道”。這可用于說明當時A.國內外形勢影響水陸交通B.政治態勢制約中外關系發展C.造船工藝水平大幅度提高D.全國經濟重心已經開始南移【·25屆高三適應性演練·歷史第1頁(共8頁)】表1北宋財政歲人品種構成變遷表品種及指數時期錢(貫)五谷(石)絹布(匹)草(圍)天禧五年2653萬,1002983萬,1001456萬,1003000萬,100治平年間3682萬,1392694萬,90875萬,602940萬,98元祐元年4848萬,1832445萬,82151萬,10799萬,27表1數據的變化主要緣于A.紙幣流通的廣泛B.商品經濟的發展C.積弱局面的凸顯D.賦稅制度的變革表2明代社學教規簡表推行者條例內容其他相關條例所遵教規立社學興舉社學牌牌行嶺北道訓蒙大意、教約自定興舉社學;王陽明頒行社學教條訓蒙、教約《訓蒙大意》批立社學師行零都縣與《教約》立社學者老名呈建立社學牌這反映出當時A.理學世俗化的傾向突出B.“致良知”主張已經深入人心C.傳統教化方式發生嬗變D.“格物致知”的理論開始萌芽6.光緒初年以后,清廷相繼在十六個國家派遣常駐或兼駐使節并部分建立使館,出使大臣由朝廷大員及各省督撫不拘資格保舉,使官職員則由出使大臣自行決定,期滿后則須同進退。使館人員大都屬于臨時差遣的性質,當時使臣多不諳熟外文,“清季遣使數十年而外交人才仍屬寥寥”。這可用于佐證清朝晚期A.傳統選官制度革故鼎新B.中央權力的不斷下移C.外交近代化的曲折發展D.宗藩關系受到了沖擊7.1905年,河北保定設立習藝所及清苑實習工廠,資金1000元,主要從事紡織產品生產。1910年,在南京南洋賽會中,保定習藝所生產的線帶、衣料及被面獲金質獎,而保定工藝局生產的絲、棉織被面、褥面則獲銀質獎。材料表明A,西方對中國經濟侵略受阻B.清末新政客觀上助推了經濟發展C.商品經濟取代了自然經濟D.民族工業發展助推經濟結構優化【·25屆高三適應性演練·歷史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