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惠東縣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中學業質量監測生物2025.4試卷共6頁,卷面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一、單選題(1-12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3-16題每小題4分,共16分)1.內環境是細胞直接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是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下列過程發生在人體內環境中的是()A.抗原和抗體的結合B.食物中的蛋白質被消化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D.胰島素的合成2.下列關于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敘述正確的是()A.“談虎色變”屬于非條件反射的現象B.“老馬識途”是非條件刺激強化的結果C.條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D.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的建立都需要學習和訓練3.動物和人體某些激素的分泌存在“下丘腦一垂體一X軸”的分級調節。下列有關激素分級調節軸的敘述,錯誤的是()A.X可以是甲狀腺、性腺或腎上腺皮質B.甲狀腺激素的靶器官只有下丘腦和垂體C.垂體細胞膜上存在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受體D.給成年公雞注射睪酮,下丘腦和垂體的分泌活動減弱4.當人被銀環蛇咬后會引起機體出現一系列反應。如圖是α-銀環蛇毒引發機體免疫反應的部分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Q銀環蛇毒細胞①物質A3④A.細胞①是抗原呈遞細胞,能識別α-銀環蛇毒,但不具有特異性B.細胞②是輔助性T細胞,與ā-銀環蛇毒一起作為信號激活細胞③C.物質A是細胞因子,物質B是抗體,都參與特異性免疫過程D.當再次被銀環蛇咬傷后,細胞④會快速產生大量抗體5.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別插入三株藏麥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別從不同的方向給以光照(如圖所示)。培養一段時間后,胚芽鞘的生長情況是()7光光光出A.a不彎曲、b不彎曲、c向右彎曲B.a不彎曲、b向左彎曲、c向右彎曲C.a不彎曲、b不彎曲、c向左彎曲D.a向左彎曲、b不彎曲、c向左彎曲高二生物第1頁共6頁6.黔靈山獼猴種群數量變化會受密度制約因素和非密度制約因素的影響。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種因素對獼猴種群死亡率的影響。下列說法錯誤的是()100%臥A.甲因素可能是流行性傳染病甲B.乙因素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C.隨種群密度增大,甲因素對種群的制約作用增強D.甲、乙因素的調節作用都是通過負反饋調節實現的0種群密度7.群落的B多樣性是指某特定時間點,沿某一環境因素梯度,不同群落間物種組成的變化,其可用群落a和群落b獨有的物種數之和與群落a、b物種數總和的比值表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群落中物種在不同地段的分布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C.若兩群落之間的物種組成差異較大,則其B多樣性較低D.人類活動可能會改變群落的物種組成,甚至改變群落的優勢種8.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或其方法的敘述,正確的是()A.用標記重捕法調查種群數量時,被捕過的動物難以再次捕捉,則導致估計值偏低B.基于預實驗基礎的探究NAA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不需設置空白對照C.利用誘蟲器來采集土壤中小動物主要是利用了其趨光、趨濕、避高熱的習性D.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中,將培養液滴在計數板上后,蓋上蓋玻片進行計數9.幽門螺旋桿菌(能分解對熱不穩定的尿素)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潰瘍的主要致病菌。從帶菌者胃黏膜樣本中分離出該細菌,相關實驗步驟和方法不合理的是()A.選擇培養基應以尿素為唯一氮源,制備時應先滅菌后加入無菌尿素B.若要判斷選擇培養基是否起到作用,需要設置未接種的培養基作為對照組C.幽門螺旋桿菌可通過合成脲酶來分解利用尿素D.尿素分解后培養基中H升高,可通過加入酸堿指示劑進行鑒定10.某研究小組用野生黑芥、花椰菜兩種植物細胞進行體細胞雜交,流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抗病型野生葉肉細胞黑芥的幼葉↑原生質體①②愈傷再生鑒定雜種PEG組織植株植株高產易感型花根細胞椰菜的幼根原生質體圖1A.過程①所需的酶有纖維素酶和果膠酶B.由愈傷組織得到再生植株需要脫分化、再分化等過程C.過程③中使用的關鍵激素是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D.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打破生殖隔離,實現遠緣雜交育種11.下圖是人體體溫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調節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刺激抗體2)葡萄糖」心抗體靶胰島垂腺靶細胞B細胞丘腦體裝o細胞血糖平衡調節體溫平衡調節A.糖尿病患者的細胞外液滲透壓往往高于正常水平高二生物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