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安徽中考10年真題分類匯編-歷史:模塊五 世界近代史(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安徽中考10年真題分類匯編-歷史:模塊五 世界近代史(含解析)

資源簡介

模塊五  世界近代史
主題一  走向近代
命題點1  西歐社會經濟的變化[10年1考]
1.(2021·安徽·第18題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世紀的歐洲處于變革的陣痛之中,在經濟上變得越來越商業化和工業化。工商業的興起促進了城市生活的產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紀社會產生了市民階級,市民階級公開提出政治代表權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這些經濟社會變革深刻地改變了歐洲的經濟社會環境和社會結構。
——據[美]詹姆斯·W.湯普遜《中世紀晚期歐洲經濟社會史》
(1)根據材料,歸納13世紀歐洲“經濟社會變革”的表現,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變革產生的影響。
(2)綜合上述材料,從西歐中世紀發展歷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規律性的認識?
命題點2  文藝復興[10年5考]
2.(2022·安徽)14—16世紀,許多歐洲學者認為,在羅馬時代和他們自己的時代之間,主司文學和藝術的女神逃離了歐洲;如今,女神突然重新降臨,意大利人興高采烈地與她們攜手合作。符合此描述的事件是(  )
A.基督教興起 B.文藝復興 C.“發現”美洲 D.啟蒙運動
3.(2019·安徽)這一時期,人們重新開始將目光從天國降到人間,將人類自身的本來面目還給了自身,將人的現實性、獨立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以及豐富的個性發掘出來。“這一時期”是(  )
A.古巴比倫時期 B.羅馬帝國時期 C.文藝復興時期 D.啟蒙運動時期
4.(2017·安徽)傅雷評價《蒙娜麗莎》時說:“吸引你的,就是這神秘。因為她的美貌,你永遠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聽一曲神妙的音樂,對象的表情和含義,完全跟了你的情緒而轉移。”這說明該畫作體現的主要精神是(  )
A.現實主義 B.人文主義 C.浪漫主義 D.蒙昧主義
5.(2016·安徽)“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對心靈的啟蒙和個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個人的解放。”下列符合該觀點的歷史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新航路開辟 C.文藝復興 D.羅斯福新政
6.(2015·安徽)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于2015年5月1日開幕,這個擁有悠久歷史和輝煌文明的國家,在歐洲進入近代社會的轉型時期展現了無盡的魅力。這一時期該國涌現的文化“巨人”有(  )
①但丁 ②伏爾泰 ③達·芬奇 ④牛頓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命題點3  新航路開辟[10年2考]
7.(2022·安徽·第18題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國的指南針傳入歐洲之后,海船敢于、也有條件駛入大洋深處。此外,地圓學說的日益流行,使許多人堅信從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能抵達東方。15、16世紀之交,西歐各國經過一系列航海探險活動,開辟了歐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摘編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根據材料,歸納新航路開辟的交通科技條件。
8.(2017·安徽·第17題節選)人類對于世界的認識經歷了由孤立到整體,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閱讀材料,探究問題。
【地球是圓的】
材料一  
(1)15世紀大多數有知識的歐洲人都知道地球是圓的,圖3中的遠航路線   和   (填字母)就是證實地圓學說過程中的積極探索。
【世界是通的】
材料二  “世界是平的”,可扁平的世界卻以自由流通的名義悄然完成社會分層,導致貧富分化。如何解決世界貧困問題,消除貧富差距?從人類文明史來看,“一帶一路”以歐亞非大陸的互聯互通復興絲綢之路文明,以期開創共同發展與文明復興的美好前景。
——摘編自王義桅《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
(2)綜合上述材料,結合相關史實說明“一帶一路”倡議的合理性。(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
命題點4  早期殖民掠奪[10年3考]
9.(2024·安徽·第18題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據統計,1493—1600年,葡萄牙在非洲掠走了超過27萬公斤的黃金。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里,被販賣到美洲的西非黑奴有近千萬,而每成功運送一個奴隸,至少有10個黑人死于非命。
——摘編自錢乘旦主編《新世界史綱要》
根據材料,概括西方殖民掠奪對非洲造成的破壞。
10.(2023·安徽·第18題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從中國出發傳播到日本,最終抵達全球各個角落。1711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廣州建立貿易站,定期從廣州裝運茶葉,英國的茶葉消費激增,對茶的狂熱席卷全國。1728年,荷蘭人在廣州設立貿易站,每年茶葉貿易給荷蘭東印度公司帶來了25萬到50多萬荷蘭盾的凈利潤。茶葉貿易膨脹,成為世界貿易和全球資本流動的一個重要部分。
——摘編自[荷]喬治·范·德瑞姆著《茶:一片樹葉的傳說與歷史》
(1)根據材料,分析茶葉貿易對世界的影響。
(2)請用一句話表述上述材料內容的主題線索。
11.(2020·安徽·第18題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時間 事件
1600年 英國女王特許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英國與好望角以東各國的貿易
1607—1733年 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個殖民地
1652—1674年 英國發動數次對荷戰爭,給荷蘭以致命打擊
1756—1763年 英法七年戰爭,法國戰敗,英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強國
1757—1765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孟加拉國庫中奪走價值526萬英鎊的財富
——據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等
根據材料概括英國早期殖民擴張的主要方式。
主題二  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命題點1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0年4考]
1.(2022·安徽)“光榮革命”導致了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大改變。它不是某個統治者或者一群精英從他人手中奪得國家,而是確定如何選擇后續統治者的原則。此“原則”指的是(  )
A.王位世襲 B.君權神授 C.三權分立 D.議會至上
2.(2019·安徽)議會發布了一項文件,作為新國王登基的條件,文件保證了議會的言論自由,并規定除非得到議會同意,禁止在和平時期保留軍隊。國王與議會之間的互信得到了保證。該文件是(  )
A.《權利法案》 B.《人權宣言》 C.《獨立宣言》 D.《民法典》
3.(2015·安徽)“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變化,君權從‘神授’變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變了在英國已經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權性質。”下列對這一“變化”產生關鍵影響的法律文獻是(  )
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 C.《人權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4.(2017·安徽·第14題節選)制度創新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
【  】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資產階級君主專制,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改正:
命題點2  美國獨立戰爭[10年3考]
5.(2021·安徽)美國憲法的制定者認為,任何政府部門都有擴張權力的野心,而“野心必須要用野心來對抗”,只有這樣才能限制權力,保障民主。基于這一理念,1787年美國憲法規定(  )
A.總統和議員均由選民選舉產生
B.聯邦政府實行三權分立
C.黑人和白人不能享有平等權利
D.最高法院有權解釋法律
6.(2023·安徽·第16題節選)反抗侵略,捍衛正義,不忘歷史,珍惜和平。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
【  】1777年,瓦爾密大捷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為美國贏得最終獨立奠定了基礎。
改正:
7.(2017·安徽·第16題節選)戰略選擇影響深遠,大國興衰昭示未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熱戰中獨立】
1785年,英王接見美國駐英大使時說:“先生,我希望你相信,而且轉達給你的美國同胞,在過去的這場沖突中,我所做的只不過是履行我對子民所應負的職責。坦白地對你說,我是最后一個同意分離的。但是,分離既然已經發生,而且不可避免,那么,我將第一個接受合眾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友誼。”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出英國“接受合眾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時間,分析美、英之間“這場沖突”的主要原因。
命題點3  法國大革命[10年4考]
8.(2020·安徽)法國大革命的到來,不是因為伏爾泰卓越的諷刺散文和盧梭傷感的浪漫小說,而是因為中產階級已經上升到經濟的領導地位,他們渴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政治權力。這表明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
A.啟蒙思想的宣傳 B.資本主義的發展
C.財政危機的加劇 D.三級會議的召開
9.(2018·安徽)歷史學家帕爾默說,在18世紀后期的40年中,整個大西洋文明受到了具有相同目標的一場革命運動的滌蕩。“相同目標”是(  )
A.建立資產階級統治 B.實現民族獨立
C.確立君主立憲制度 D.廢除君主專制
10.(2018·安徽·第14題節選)民主與法治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表現。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
【  】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權利法案》宣稱了自由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改正:
11.(2016·安徽·第12題節選)法治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拿破侖在位期間,制定并頒布了       ,成為近代歐洲各國資產階級法典的范本。
主題三  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
命題點1  工業革命[10年6考]
1.(2024·安徽)18、19世紀,英格蘭的一些小村落發展為人口稠密的城鎮,“煙囪讓古老的塔尖相形見絀……北部鋪上了第一條鐵軌,迎接新火車頭的到來,蒸汽貨輪開始在入海口和海峽上定期往來”。上述現象的出現主要由于(  )
A.人文主義的復興 B.全球航路的開辟
C.近代科學的興起 D.工業革命的開展
2.(2019·安徽)下圖是英國約翰·萊齊的漫畫:科學家法拉第遞給“泰晤士河老爹”一張白紙,用來檢測河水的不透明度。這幅漫畫諷刺的是(  )
A.工業化造成環境污染 B.城市化帶來出行擁堵
C.現代化加劇溫室效應 D.全球化導致貧富分化
3.(2022·安徽·第18題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紀上半葉,運輸手段發生了巨大變化……運輸成本顯著降低,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市場在全世界范圍內被整合起來,各種商品的價格逐漸趨同。譬如,英國利物浦和印度孟買之間棉花價格的差距,在1857年是57%,1913年則縮小到了30%。
——摘編自[日]玉木俊明著《物流改變世界歷史》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運輸手段發生了巨大變化”的科技原因,并簡析交通科技對世界的影響。
4.(2017·安徽·第13題節選)行有道,達天下,美好出行是人類不懈的追求。
19世紀,英國人    發明了火車,使人類曾向往的日行千里成為可能。
5.(2016·安徽)目錄是一本書的索引,是全書內容的提綱挈領。閱讀《全球通史》的有關目錄,探究下列問題。
第三編 西方據優勢地位的世界,1763—1914年   第十章  科學革命—1914年   第十一章 工業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第十三章 俄國   第十四章 中東   第十五章 印度   第十六章 中國和日本   第十七章 非洲   第十八章 南北美洲和英國自治領 ——節選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目錄反映的“西方據優勢地位”的原因是什么?請列舉相應的史實各一例。
(2)以目錄中某一國家或地區為例,說明“據優勢地位”的西方對其產生的影響。(要求:史實準確,表述合理)
(3)該目錄反映了世界近代歷史發展的主要趨勢是什么?
6.(2015·安徽·第16題節選)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英國固定式動力源裝機容量統計表(單位:千馬力)
1760年 1800年 1830年 1870年
蒸汽機 5 35 160 2060
水車 70 120 160 230
——摘編自[英]羅伯特·艾倫《近代英國工業革命揭秘》
(1)根據材料一,歸納英國固定式動力源裝機容量的變化趨勢。導致這一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然而,恰恰是工業革命所帶來的這種多少有點無規則的市場波動,在同時代人們之間引發了恐慌。在……公共醫療衛生取得重大進展之前,工業城市的死亡率一直比農村更為糟糕。
——摘編自[英]尼爾·弗格森《文明》
(2)針對材料二揭示的現象,有人提出人類應該回到工業革命前的農耕文明時代,請你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反駁這一觀點。
命題點2  馬克思主義[10年2考]
7.(2022·安徽)1880年,恩格斯寫成《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隨后,這一著作陸續被譯為法文、波蘭文、意大利文、俄文等文字,在工人中得到了廣泛傳播。這說明,當時歐洲(  )
A.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日益擴大 B.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C.各國無產階級已經實現聯合 D.科學社會主義理想變成現實
8.(2018·安徽·第16題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這本書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列寧在1895年指出:“這本書篇幅不多,價值卻相當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還鼓舞著、推動著文明世界全體有組織的正在進行斗爭的無產階級。”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下卷)
“這本書”是指什么?它鼓舞、推動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主題四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命題點1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10年2考]
1.(2023·安徽第16題節選)反抗侵略,捍衛正義,不忘歷史,珍惜和平。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
【  】1819年,玻利瓦爾率領隊伍,越過安第斯山脈,打敗葡萄牙軍隊,解放了哥倫比亞等地。
改正:
2.(2020·安徽·第18題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時間 事件
1600年 英國女王特許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英國與好望角以東各國的貿易
1607—1733年 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個殖民地
1652—1674年 英國發動數次對荷戰爭,給荷蘭以致命打擊
1756—1763年 英法七年戰爭,法國戰敗,英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強國
1757—1765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孟加拉國庫中奪走價值526萬英鎊的財富
——據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等
材料二  19世紀末期,隨著世界強國地位的最后確立,出于同老牌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需要,美國開始推出其獨立的對華政策。1900年7月,美國又照會列強,重申美國“門戶開放”政策。實質上,該政策完全是美國政府從其自身利益出發、以損害中國人民利益為目的的侵華政策。
——據王斯德《世界通史》
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對殖民擴張的合理性。
命題點2  俄國改革[10年1考]
3.(2019·安徽·第18題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為解決勞動力問題,彼得一世于1721年頒令準許商人將整個村莊連同農奴一起買去,但農奴和土地不準分開買賣,以維護農奴制度不可侵犯……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無法滿足工業對自由勞動力的需求。廣大農民一貧如洗,無力購買工業品,嚴重地限制了國內市場的擴大。到19世紀中葉,農奴制已成為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
——據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
根據材料指出彼得一世對待農奴制的態度,并概括19世紀中葉農奴制成為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最大障礙的原因。
命題點3  美國內戰[10年3考]
4.(2023·安徽)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非白人有一半以上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黑人失業率竟是白人失業率的兩倍。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有28%的黑人家庭生活在貧困當中,但白人家庭只有10%為貧困戶。這表明當時美國(  )
A.經濟危機嚴重 B.霸權地位不斷衰落
C.人地矛盾凸顯 D.種族問題依然存在
5.(2016·安徽)一個由曼徹斯特6000名工人組成的組織在給林肯的信中寫道:“這將使你的名字亞伯拉罕·林肯流芳后世。請接收我們維護這一自由宣言的最高敬意。”“這一自由宣言”指的是(  )
A.《獨立宣言》 B.《宅地法》
C.《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D.《人權宣言》
6.(2019·安徽·第18題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為解決勞動力問題,彼得一世于1721年頒令準許商人將整個村莊連同農奴一起買去,但農奴和土地不準分開買賣,以維護農奴制度不可侵犯。……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無法滿足工業對自由勞動力的需求。廣大農民一貧如洗,無力購買工業品,嚴重地限制了國內市場的擴大。到19世紀中葉,農奴制已成為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
——據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
材料二  美國宣布獨立的時候,奴隸制在全部13個州都是合法的。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經開始著手廢除奴隸制。1858年,林肯宣稱“不能永遠保持半奴隸半自由狀態”。1862年,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適用于10個叛亂州的奴隸。
——據[英]安德魯·瑪爾《世界史》
(1)材料中“半奴隸半自由狀態”指的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頒布的目的。
(2)俄美兩國農奴制(奴隸制)的存廢反映了什么歷史發展規律?
命題點4  日本明治維新[10年1考]
7.(2015·安徽·第11題節選)中外教育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日本明治維新在社會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      ”,學習歐美,發展教育。
主題五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
命題點1  第二次工業革命[10年2考]
1.(2018·安徽·第13題節選)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以      為發動機的汽車、輪船、飛機等出現,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便利。
2.(2017·安徽·第13題節選)行有道,達天下,美好出行是人類不懈的追求。
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的      讓人類飛向藍天的夢想成為現實。
命題點2  工業化的影響[10年3考]
3.(2023·安徽)1829年,法國4萬多市鎮中有1.4萬個沒有學校。1833年,法國政府基于經濟發展的需要提倡普及初等教育。到1847年,只有3213個市鎮沒有學校,小學生人數從140萬增至353萬。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A.法國實現普及義務教育 B.工業革命促進教育發展
C.教育進步觸發啟蒙運動 D.教育公平消除社會矛盾
4.(2021·安徽)1900年以后,機器導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對于女人在生產領域的力量優勢變得無足輕重,“女性與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機器面前”。這可以說明(  )
A.科學研究引領技術突破 B.男女平等基本實現
C.科技進步引起社會變化 D.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5.(2020·安徽)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現狀》中描述:“倫敦特別是倫敦工人區的壞空氣,最能助長肺結核的發展。”在倫敦工會1883年的報告中,有1/3的工人都是死于肺結核。此時肺結核大量發生的主要原因是(  )
A.醫療技術水平不斷下降 B.農業衰退導致食物短缺
C.工業革命造成環境惡化 D.人口膨脹致使工人貧困
命題點3  牛頓、達爾文[10年1考]
6.(2018·安徽·第13題節選)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科學家      概括了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
(2)《      》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來的神創論,是生物科學的一次偉大革命。
參考答案與解析
模塊五  世界近代史
主題一  走向近代
命題點1  西歐社會經濟的變化[10年1考]
1.(1)表現:工商業興起;城市生活產生;市民階級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影響:改變了歐洲的經濟社會環境和社會結構,沖擊封建統治,促進資本主義興起;推動歐洲由中世紀向近代轉型等。
(2)經濟發展促進社會變革;歷史在傳承中發展等。
【解析】本題考查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第(1)問,第一小問,13世紀歐洲“經濟社會變革”的表現可根據材料的內容進行概括;第二小問,影響方面由材料中“這些經濟社會變革深刻地改變了歐洲的經濟社會環境和社會結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它改變了歐洲的經濟社會環境和社會結構,沖擊封建統治,促進資本主義興起;從社會轉型角度來看,它推動歐洲由中世紀向近代轉型。第(2)問,材料反映了西歐從中世紀早期到中世紀晚期的社會變化,而這一變化的背后反映的是生產力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可得出的認識是經濟發展促進社會變革。此外,這也說明了歷史在傳承中發展等。
命題點2  文藝復興[10年5考]
2.B 【解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運動。材料表明中世紀時期,人性受到壓制,“女神突然重新降臨,意大利人興高采烈地與她們攜手合作”,表明人文主義思想得到復興,這與文藝復興運動相關,B項正確。基督教興起于1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A項錯誤。“發現”美洲與材料內容無關,C項錯誤。啟蒙運動興起于17、18世紀,D項錯誤。
3.C 【解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由材料可知,這個時代重視人的價值,這符合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故C項正確。古巴比倫和古羅馬帝國時期,還處于奴隸社會,故A、B兩項錯誤。啟蒙運動時期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故D項錯誤。
4.B 【解析】本題考查人文主義。《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的代表作,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潮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提倡人性,反對神性,主張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該畫作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故選B項。
5.C 【解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抓住題干中“個性”“個人”“心靈”“解放”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指的是思想解放運動,體現的是人文主義精神。故選C項。
6.A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藝復興相關知識的認識。14世紀開始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以人文主義為核心。意大利詩人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長詩《神曲》提倡人性,率先對天主教會進行批判;意大利畫家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表現了人物美麗的外形和豐富的內心情感;伏爾泰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核心人物;牛頓生活在17、18世紀,是英國的自然科學家。所以選A項。
命題點3  新航路開辟[10年2考]
7.指南針;造船技術;地圓學說。(答出兩點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由材料可知,指南針的傳入使歐洲的航海技術得以提高,造船技術發展、地圓說的流行也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條件。
8.(1)B  D(或D  B)
(2)示例:古代絲綢之路曾是東西方之間聯系的橋梁,促進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文明交融。新航路開辟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經濟聯系,但殖民擴張也給亞非拉帶來深重的災難。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既給各國帶來機遇,也加劇了貧富分化。“一帶一路”倡議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共同發展的契機,有利于緩解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消除貧富差距,順應了時代要求。
【解析】本題考查新航路的開辟。第(1)題,依據“新航路開辟示意圖”可知,路線B是哥倫布的遠航路線,哥倫布從歐洲出發,向西航行,到達了今天的美洲大陸,發現了新大陸。路線D是麥哲倫船隊的遠航路線,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有力地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故B和D遠航路線符合題意。第(2)題,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可以從絲綢之路與新航路開辟對東西方的影響的對比、“一帶一路”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等方面來解答。
命題點4  早期殖民掠奪[10年3考]
9.大量財富被掠奪;人口損失嚴重。
【解析】本題考查西方殖民掠奪。根據材料中“掠走了超過27萬公斤的黃金”“被販賣到美洲的西非黑奴有近千萬”等信息,即可得到大量財富被掠奪、人口損失嚴重這兩點答案。
10.(1)豐富了人們的消費品;有助于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密切了世界聯系,推動世界市場逐步形成;歐洲借此擴大在亞洲的殖民擴張。(任答三點即可)
(2)示例:茶葉是人類文明交流的載體;商品交流推動全球化進程;小小茶葉,撬動大大地球。
【解析】本題考查全球貿易的發展。第(1)問,由“英國的茶葉消費激增”可知,它豐富了人們的消費品;“抵達全球各個角落”說明它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推動世界市場的形成。東印度公司還賺取了大量財富,這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歐洲國家則借此加強對亞洲的殖民擴張。第(2)問,考生要綜合兩則材料來概括。兩則材料都提及茶葉推動全球貿易的發展,加強世界的聯系,所以可圍繞茶葉的作用來概括主題,如茶葉是人類文明交流的載體;商品交流推動全球化進程;小小茶葉,撬動大大地球等。
11.成立特權貿易公司,建立殖民地,發動爭奪殖民地的戰爭,掠奪財富等。(任答兩點即可)
主題二  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命題點1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0年4考]
1.D 【解析】本題考查英國君主立憲制。材料表明“光榮革命”確立了新的原則,即議會權力至上,D項正確。王位世襲在此之前已存在,A項錯誤。君權神授是革命爆發前專制國王所提倡的理念,B項錯誤。三權分立與英國無關,C項錯誤。
2.A 【解析】本題考查英國的《權利法案》。由材料內容可知,該國擁有國王,且王權受限,議會為國家權力中心這與君主立憲制相關,因此《權利法案》符合題意,故A項正確。《人權宣言》的內容與題干不符,故B項錯誤。C、D兩項分別屬于美國和法國的資產階級法律或法典,也不符合題意。
3.A 【解析】本題考查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相關知識的識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的《權利法案》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君主立憲制的政治體制是一個全新的政治體制,《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全新的政體實施,英國議會擁有最高權力,根本性地改變了在英國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權性質。故選A項。
4.× “君主專制”改為“君主立憲制”
命題點2  美國獨立戰爭[10年3考]
5.B 【解析】本題考查1787年美國憲法。三權分立體現了權力的“分權與制衡”,B項正確。A、C、D三項不能說明權力之間的制約,皆排除。
6.× “瓦爾密”改為“薩拉托加”
7.時間:1783年。主要原因: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經濟的發展。
【解析】本題考查英美關系。英國“接受合眾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是指英國承認美國獨立,時間是1783年。據材料和所學可知,美英之間“這場沖突”的主要原因是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經濟的發展。
命題點3  法國大革命[10年4考]
8.B 【解析】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由材料關鍵句“因為中產階級已經上升到經濟的領導地位,他們渴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政治權力”可知,隨著法國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他們想謀求政治上的地位,這才導致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而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的發展,B項正確。
9.A 【解析】本題考查近代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18世紀后期的40年”指1760—1799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大西洋兩岸的歐美國家相繼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如1775年開始的美國獨立戰爭,1789年開始的法國大革命,它們最終都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A項符合題意。實現民族獨立只是美國獨立戰爭的目標,排除B項;只有英國在資產階級革命后頒布《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排除C項;廢除君主專制不是美國獨立戰爭的目標,排除D項。
10.× “《權利法案》”改為“《人權宣言》”
11.《拿破侖法典》
主題三  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
命題點1  工業革命[10年6考]
1.D 【解析】本題考查工業革命。根據材料中“18、19世紀”“英格蘭的一些小村落發展為人口稠密的城鎮”“第一條鐵軌”“蒸汽貨輪開始在入海口和海峽上定期往來”等信息可知,上述現象的出現主要由于工業革命的開展,D項正確。A項“人文主義的復興”、B項“全球航路的開辟”、C項“近代科學的興起”三項與材料不符合,排除。
2.A 【解析】本題考查工業革命。由題干材料和漫畫可知,工業革命造成了環境污染,故A項正確。B、C、D三項在漫畫中無法體現,皆排除。
3.蒸汽動力的使用(或工業革命)。促進經濟發展,密切各地聯系,改變時空觀念;若利用不當,則造成危害。
【解析】本題考查工業革命。19世紀上半葉正值工業革命時期,汽船、火車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現,使運輸手段發生了巨大變化。關于影響注意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分析作答。
4.史蒂芬孫
5.(1)原因:①科學革命。史實:牛頓力學(或達爾文進化論)。②工業革命。史實:蒸汽機的發明(兩次工業革命中的具體史實均可)。③政治革命。史實:法國大革命(或俄國1861年改革等)。
(2)示例一
中國:列強發動鴉片戰爭等侵華戰爭,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掀起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如太平天國運動等。一些有識之士主張向西方學習,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
示例二
日本:遭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侵略,簽訂不平等條約,主權淪喪;進行明治維新,走上發展資本主義和對外擴張的道路。
(3)近代西方占據優勢地位,形成東方從屬于西方的局面。
【解析】本題考查工業革命及其影響、世界近代歷史發展的主要趨勢等知識。第(1)題,西方國家的優勢可從科技、政治、經濟等角度分析。第(2)題,可任意選擇某一國家,如中國,可從列強發動侵華戰爭、中國人民抗爭、中國人民的探索這三個角度進行分析。以日本、印度等國家為例來分析亦可。第(3)題,要從西方國家占據優勢,東方國家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角度來作答。
6.(1)趨勢:裝機容量逐漸增加(分別答出蒸汽機、水車的增加亦可)。原因:工業革命的開展(或機器大工業的發展)。
(2)工業革命雖然造成了一些消極后果(如答出無規則的市場波動引起人們的恐慌,引發新的社會矛盾、產生了工業污染、破壞了環境、影響了人們的健康等具體表現亦可),但是它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題考查工業革命的發展和工業革命的影響等。第(1)題,英國最先進行了工業革命,其中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性成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機,它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由此出現了英國固定式動力源裝機容量的變化趨勢是裝機容量逐漸增加。第(2)題,根據材料二可知工業革命引起了人們的恐慌,引發了新的社會矛盾、產生了工業污染,影響了人們的健康,但工業革命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命題點2  馬克思主義[10年2考]
7.A 【解析】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恩格斯的著作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并在工人中廣泛傳播,這說明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日益擴大,A項正確。工人階級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便已登上政治舞臺,B項錯誤。材料不能反映出各國無產階級已經聯合,C項錯誤。十月革命使社會主義由理想變為現實,D項錯誤。
8.書:《共產黨宣言》。重大事件:十月革命。
主題四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命題點1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10年2考]
1.× “葡萄牙”改為“西班牙”
2.理由一:殖民擴張具有侵略性,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破壞了這些國家的主權,加劇了這些地區的貧困落后。
理由二:殖民擴張加劇了國際局勢的緊張,激化了殖民國家之間、列強與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間的矛盾,威脅世界和平。
(任答理由一、二或綜合理由一、二均可。另立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題考查近代西方的殖民擴張。首先,結合兩則材料可知,西方殖民擴張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它侵犯了別國的主權,對財富的掠奪又加劇了這些地區的貧困與落后。從另一角度來看,結合兩則材料及所學知識,殖民國家之間為了爭奪殖民地矛盾重重,而列強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也在不斷加深,這會導致世界局勢的不斷惡化。所以,反對殖民擴張,這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命題點2  俄國改革[10年1考]
3.態度:維護或強化。原因:缺乏自由勞動力;限制國內市場擴大。
【解析】本題考查俄國廢除農奴制。第一小問,由材料“為解決勞動力問題,彼得一世于1721年頒令準許商人將整個村莊連同農奴一起買去,但農奴和土地不準分開買賣,以維護農奴制度不可侵犯”可知,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維護或強化了農奴制。第二小問,由材料后半段關鍵詞“自由勞動力”“無力購買工業品”可知,農奴制致使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缺乏自由勞動力和限制國內市場擴大。
命題點3  美國內戰[10年3考]
4.D 【解析】本題考查種族歧視。由“28%的黑人家庭生活在貧困當中,但白人家庭只有10%為貧困戶”可知,美國種族問題依然存在,D項正確。經濟危機、霸權地位衰落、人地矛盾凸顯都不能從材料中體現出來,A、B、C三項錯誤。
5.C 【解析】本題考查《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抓住題干中“林肯”“自由宣言”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判斷,這指的是林肯在南北戰爭中,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叛亂各州的奴隸制,使美國南部的黑人獲得了自由。故選C項。
6.(1)南北不同經濟形式并存。目的:動員黑人參加北方軍隊,扭轉戰局。(言之成理亦可)
(2)當制度阻礙經濟發展時,就需要變革;改革與革命推動歷史發展;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等。(答出一點,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俄國廢除農奴制和美國廢除奴隸制度。第(1)題,第一小問,由材料一“為解決勞動力問題,彼得一世于1721年頒令準許商人將整個村莊連同農奴一起買去,但農奴和土地不準分開買賣,以維護農奴制度不可侵犯”可知,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維護或強化了農奴制。第二小問,由材料一后半段關鍵詞“自由勞動力”“無力購買工業品”可知,農奴制致使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缺乏自由勞動力和限制國內市場擴大。第(2)題,綜合兩則材料,俄國廢除了農奴制,而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這說明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當舊制度阻礙經濟發展時,要敢于改革,廢除舊的制度;從本質上看,則是要堅持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唯物史觀,要不斷調整生產方式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命題點4  日本明治維新[10年1考]
7.文明開化
主題五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
命題點1  第二次工業革命[10年2考]
1.內燃機 2.飛機
命題點2  工業化的影響[10年3考]
3.B 【解析】本題考查近代西方教育。19世紀上半葉,西方國家正在進行工業革命,初等教育的普及有助于工業革命發展,B項正確。“只有3 213個市鎮沒有學校”表明義務教育并沒有普及,A項錯誤。啟蒙運動發生于17—18世紀,C項錯誤。“消除”表述錯誤,D項錯誤。
4.C 【解析】本題考查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材料反映了女性地位的提高,這說明科技進步引起社會變化,C項正確。“科學研究”在材料中未體現,A項錯誤。材料內容不能說明男女平等基本實現,且在當時也不可能實現平等,B項錯誤。西歐自然經濟在中世紀晚期開始解體,D項錯誤。
5.C 【解析】本題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由“倫敦”“工人區”“1883年”等關鍵詞可知,當時的英國已完成工業革命。大量工人死于肺結核則是因為工業革命導致了環境污染,C項正確。工業革命以后,醫療技術水平在不斷進步,A項錯誤。盡管此時農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降低,但農業發展并非衰退,B項錯誤。“人口膨脹”“工人貧困”等信息無法從材料中體現,D項錯誤。
命題點3  牛頓、達爾文[10年1考]
6.(1)牛頓 (2)物種起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郓城县| 边坝县| 汕头市| 黄石市| 大洼县| 孟连| 甘泉县| 辰溪县| 临邑县| 通江县| 济宁市| 重庆市| 隆回县| 利津县| 郸城县| 和林格尔县| 海丰县| 广丰县| 六枝特区| 奉节县| 萨迦县| 阳泉市| 原阳县| 开平市| 宣威市| 奉节县| 贵阳市| 岑巩县| 高密市| 平邑县| 东方市| 大庆市| 霍州市| 泽库县| 合阳县| 临西县| 登封市| 平凉市| 龙游县| 商河县| 长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