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A10聯盟2024級高一4月期中考歷史試題C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請在答題卷上作答。第I卷選擇題(共48分)4.宋代在知州以外設“通判某州軍事”一職,簡稱“通判”。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須經通判的附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署方能生效,通判還可直接向朝廷奏事。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A.控制財政大權1.四川廣元郝家坪戰國墓群,共計有墓一百余座,從出土的秦半兩錢以及墓葬形制、隨葬品風格B.牽制中書門下等分析,這應與“秦民入蜀”有關;其中50號墓出土的公元前306年左右的紀年木牘,記述了C.提高行政效率更修田律、律令內容、修改封疆、筑堤修橋、疏通河道等大事。據此可知,當時秦國(D.制約地方長官A.徹底廢除了分封制5.“大航海時代”后,中國面臨著海洋世界全新的沖擊。明朝政府在近海地帶修建了大規模的B.吸納蜀地特色文化防御體系。明清時人評價“海之有防,歷代不見于典冊,有之自明代始,而海之嚴于防,自C.注重對蜀地的開發明之嘉靖始。”由此可見()D.工商業的發展繁榮A.倭寇成為了明朝政府的主要威脅2.在漢武帝的支持下,桑弘羊派出大農部丞分赴各地,并指派各地“均輸官”分管,“令遠方B.明朝時期中國疆域不斷得到鞏固各以其物,如異時商賈所轉販者為賦,而相灌輸”。同時在京師設平準官,接受各地聚積運C.鄭和下西洋是海防建設的初嘗試來的貨物,“賤買貴賣”。這一政策的施行(D.明朝對海防的重視具有被迫性質A.阻礙了商品正常流通6.表1中人物的觀點共同說明了(B.體現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表1C.沖擊了重農抑商政策人物觀點D.提高了地方官員工作效率鄭觀應“方今之時,坐視土布失業,固有所不同,欲禁洋布不至,亦有所不能,于無可如何之中,籌3.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欲興建洛陽乾陽殿,給事中張玄素堅決反對,他說在國家尚未一暗收利權之策,則莫如加洋布稅,設洋布廠”恢復元氣時,這樣做的過失比隋煬帝的過失還大,皇帝甚至會得到同夏桀、商紂一樣的下場。張之洞“棉布本為中國自有之利,自有洋布、洋紗,反為外洋獨擅之利。…今既不能禁其不來,惟有購各機器,紡花織布”李世民聽后欣然接受。這有助于解釋當時()A.盛世局面的出現A.洋務企業存在的歷史局限性B.君臣矛盾的尖銳B.中國近代化進程的曲折性C.民本思想的形成C.洋務運動“求富”的現實需求D.政治體制的成熟D.列強經濟侵略轉型的原因A10聯盟2024級高一4月期中考·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A10聯盟2024級高一4月期中考·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