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合肥45中九年級道德與法治階段練習(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要求的)1.“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下列選項與這句古語寓意相近的是:A.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B.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C.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D.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2,道德與法治課上有同學分李了以下人物故事:小福一直覺得自己籃球打復盤反思踏踏實實訓練,把努力落實到的很好,但卻在校籃球隊隊員的選拔賽中落選每一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從該主人公的經歷能夠發現戒驕戒傲①順境和逆境對人生的作用都是相同的②經歷逆境有助于我們走好人生道路順利入選,成功圓夢③逆境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順境④順境時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有助于實現目標A.①②③B.①2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在初中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需要面對并正確解決很多問題,下列想法點評正確的是:序號想法微點評①聽到好朋友也要競爭當班長,我想退出競選競爭必然會傷害友誼②考試時,好朋友不給我傳紙條,我想馬上結束友誼學會接受一段友誼的淡出③上課時,我和同桌講話被老師批評,感覺老師在針對我沒有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④爸爸要求我承擔家務,這太耽誤我的學習沒有樹立家庭貴任意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在九年級一模考試前,小芳感到焦慮不安,于是,她來到校心理咨詢室,主動和心理老師傾訴,感覺心情舒暢多了。小芳調解情緒的方法是:A.改變認知評價B.合理宣泄C.轉移注意D.放松訓練5.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道德滋養,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以下家規家訓的內容與傳統美德對應正確的有:①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一勤儉節約②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一孝親敬老③應知重理想,更為世界謀一鄰里和睦④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一知書達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2025年2月,在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少年法庭開展了一場以預防校園欺凌、預防性侵害為主題的普法宣傳教育專題講座,通過鮮活真實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向學生講解并對熱點問題進行答疑。這啟示中學生應該:①學會求救自救,善于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②面對不法侵害,勇敢機智地拒絕侵害、反抗侵害③自尊自愛,與身邊的異性都保持距離,加以防范滿臉痘④堅決說“不”,嚴厲打擊性騷擾與校園欺凌行為死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觀察右圖提到的青春期煩惱,下面能有效面對的正確舉措有:①嘗試自我調節,試著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②青春期反抗與依賴的矛盾心理,容易引發親子沖突父母率球要③求助身邊的朋友和老師,與他們傾訴交流不想任搖布④悅納青春期的身體變化,不因自己的變化而自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到事銷漢想新他門藍8.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提振發展信心;檢察公益訴訟以法治力量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盞:2025年將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成為鮮明的關鍵詞,承載著人民群眾滿滿的法治期盼,讓法治中國前行第1頁共4頁合肥45中九年級歷史階段練習(一)注意事項:1.歷史試卷滿分為70分,歷史、道德與法治考試時間為120分鐘。2.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請在“答題卷”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是無效的。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文字是文化的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文化成果。閱讀《人類早期文明使用的部分文字示意圖》,文字的出現下列選項解讀正確的是公元前3000一前2000年公元前2000一前1000年7元A.相似性多元性并存7B.產生時間完全相同e70棵形文字象形字圖曬文字字母文字線形文字A甲骨文C.彼此隔絕獨立發展(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腓尼基)(古代克里特)(中國商朝】消失消失消失延續D.都發源于大河流域消失延絞希指文字,拉丁字母、阿拉米字母[漢字]2.下圖是某同學所做西歐社會8至18世紀某領域的變化情況示意圖。該領域可能是A.世俗的王權B.宗教的神權C.議會立法權8世紀13世紀15世紀17、18時同D.城市自治權世紀3.“白晝逝去了,伊斯蘭教的醫學和科學卻反射出古希臘文化太陽的光芒,它像一輪明月,照亮了歐洲中世紀漆,黑的夜晚。”材料意在強調阿拉伯文化A.繼承和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遺產B.深刻影響了中世紀的歐洲發展C.在多個領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D.創造屬于自己獨特的文化面貌4.1435年,萊昂·巴蒂斯塔·阿爾貝蒂對時人仍認為繪畫是一種“機械”藝術感到憤怒,他認為畫家和雕塑家己不再是工匠,而是某種“高雅藝術”的從事者。這一主張A.拉開了文藝復興序幕B.得到了社會各界認同C,提升了藝術家的地位D.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5.有學者認為“盡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國永遠地分隔開了,但三國的革命作為資產階級革命不僅有一定的聯系,而且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17、18世紀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三國的革命”中,與史實相符的是A.革命的爆發都是因為封建專制主義的嚴重阻礙B.革命都有對“權利”的訴求和“人權”的伸張C.革命的目的都是反對民族壓迫,實現民族獨立D.革命后都陸續地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6.亞伯拉罕·林肯和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一個是美國民選總統,一個是俄國世襲沙皇,在歷史上兩人都獲得了“解放者”的美譽。兩位“解放者”都A.推動了本國的現代化進程B.加快對外侵略擴張步伐C.維護了民族獨立國家統一D.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7.錢滿素在《美國自由主義的歷史變遷》中講道:“羅斯福新政對自由主義的彩響是深遠的。…在自由主義深陷危機之時,羅斯福因為標榜而延長了它,挽救了它。他也深刻地改變了自由主義的內涵…”這里的“深刻地改變了自由主義的內涵”指的是A.改變了當時的政治體制B.實行壟斷資本主義制度C.實行國家干預經濟政策D.適時建立福利國家制度第1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合肥45中歷史一模.pdf 2025年合肥45中政治一模.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