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疆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考試生物學試卷(問卷)(卷面分值: 100 分 考試時間: 90 分鐘)注意事項:1.本試卷為問答分離式試卷,答題前請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準考證號的信息填寫在答題卡上。2.作答非選擇題時必須用黑色字跡 0.5毫米簽字筆書寫在答題卡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 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對應題目的選項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請保持答題卡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不能使用涂改液、修正帶。3.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3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計 60 分1.下列不屬于傳統發酵技術制作的食品是A.黃豆醬 B. 食醋 C. 果汁 D. 豆豉2.果醋需要10%~12%的糖發酵得到,而宣木瓜原液含糖量僅5%左右。以宣木瓜為材料制作果醋時,果實軟化、破碎打漿后向溶液中加入白砂糖,接種酵母菌,敞口培養一天左右轉為密閉發酵。當酒精濃度穩定后,接種醋酸菌,進行醋酸發酵。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加入的白砂糖可以給酵母菌發酵提供能量來源B.敞口培養的目的是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氧氣C.醋酸菌將乙醇轉化為乙醛過程中會產生大量CO D.醋酸菌發酵所需的溫度比酵母菌發酵所需要的溫度高3.苗族人民的傳統食品紅酸湯顏色鮮紅、氣味清香、味道酸爽,以番茄和辣椒為原料制作流程如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紅酸湯的制作中發酵時間越長,口味越純正B.紅酸湯制作過程中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C.裝壇時番茄和辣椒等原料的量以靠近壇口為宜D.裝壇時加入成品紅酸湯是為了增加發酵菌種的數量4.下列關于培養基的敘述,正確的是A.培養細菌時,一般需要將培養基調至酸性B.培養基中的營養物質濃度越高,對微生物的生長越有利C.培養基可以用于培養、分離、鑒定、保存微生物及積累其代謝物D.微生物的培養基中都必須加入碳源、氮源、無機鹽、水及特殊營養物質5.在生產、生活和科研實踐中,經常通過消毒和滅菌來避免雜菌的污染。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接種前后的接種環都要在酒精燈的火焰上進行灼燒消毒B.玻璃和金屬材質的實驗器具可放入干熱滅菌箱中干熱滅菌C.噴灑石炭酸同時配合紫外線照射可提高對接種室的消毒效果D.沒有將高壓蒸汽滅菌鍋內的冷空氣排盡將影響培養基的滅菌效果6.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和疏散風熱的功效。某小組稱量并配制培養基后加入金銀花提取物,研究提取物對多種致病菌的抑菌效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稱量配制培養基并加入金銀花提取物,經濕熱滅菌后調整pHB.從平板上挖孔并加入金銀花提取物,設置無菌水的對照實驗C.吸取適量稀釋度不同的菌懸液,分別滴入不同平板并涂布均勻D.用恒溫培養箱培養后,根據抑菌圈的直徑評價提取物的抑菌效果7.某生物興趣小組完成了土壤中某種細菌的分離和計數實驗,操作流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步驟①~③將土壤稀釋了1000倍B.步驟①鐵鏟和取樣紙袋使用前不需要滅菌處理C.由圖示菌落計數結果可知10克土樣中的細菌數約為1.6×10 個D.④⑤使用的接種工具不同,⑤所示接種方法接種工具需要灼燒5次8.下列有關“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的分離與計數”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A.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可選擇出分解尿素的細菌B.該細菌合成的脲酶可將尿素分解成氨,使培養基的堿性增強C.在同一稀釋度下,應至少對3個適宜計數的平板計數后求平均值D.由于統計結果一般是死菌數和活菌數的總和,統計結果往往偏大9.鮮牛奶容易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該菌高度耐鹽,可引起人類肺炎等疾病。該菌在血平板(培養基中添加適量血液)上生長時,會破壞菌落周圍的紅細胞而出現溶血圈。某小組檢測鮮牛奶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情況的操作流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肉湯培養基中加入 NaCl 可能會使某些菌滲透失水B.該實驗采用的是平板劃線法,該方法可用于細菌計數C.接種后的平板需要倒過來放置在培養箱中,利于其生長D.若血平板中菌落出現溶血圈,則初步說明鮮牛奶中存在金黃色葡萄球菌10.科研人員為了獲得具有高效降低COD 能力的菌株,先從某污水處理系統中分離出多種細菌,經圖示流程獲得目的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注:COD是衡量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含量的重要指標A.振蕩培養不利于微生物的增殖B.圖示固體培養基上可獲得純凈培養物,液體培養基可用于擴大培養C.實驗過程中,只挑取1次單菌落,目的菌可以從后續培養液中獲得D.若圖示平板上單菌落只有17個,則可推知每毫升污水中至少含活菌數1.7×10 個11.由于發酵工程生產條件溫和、原料來源豐富、價格低廉等,在食品工業、醫藥工業,農牧業等許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下列有關發酵工程過程及其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啤酒發酵過程中糖的分解和代謝物的生成主要在后發酵階段完成B.利用發酵工程生產的根瘤菌肥作為微生物肥料可以促進植物的生長C.單細胞蛋白指從大量培養的微生物菌體中提取的蛋白質,可作為微生物飼料D.分離、提純產物來獲得微生物細胞本身或其代謝產物,是發酵工程的中心環節12.科學家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得到了“番茄—馬鈴薯”雜種植株,但這種植株并沒有出現“地上結番茄、地下長馬鈴薯”的現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可借助離心法、高Ca —高pH 融合法等誘導原生質體融合B.在體細胞雜交之前可以用酶解法去除細胞壁,制備出原生質體C.培育“番茄—馬鈴薯”雜種植株的原理只有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D.雜種植株沒有出現預期現象可能是由于兩個物種的基因相互干擾13.白菜和甘藍均為二倍體生物,科學家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的方法獲得了白菜一甘藍。它具有生長周期短、耐熱性強和易儲存等優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為了防止雜菌污染,融合原生質體需放在無菌水中培養B.雜交得到的白菜—甘藍是新的物種,理論上可以進行有性生殖C.植物體細胞雜交的目的是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獲得雜種細胞D.培育白菜—甘藍植株的過程中沒有發生基因重組,發生了染色體數目變異14.下列有關植物細胞工程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A.組織培養技術獲得的子代可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B.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培育脫毒苗,獲得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種C.利用植物細胞培養技術獲得紫草素,實現了細胞產物的工廠化生產D.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細胞容易受到培養條件和誘變因素的影響產生突變15.三維細胞培養技術(3D細胞培養)是通過人工模擬細胞間質微環境,允許動物細胞在三維空間中生長和相互作用的技術。與傳統的細胞培養相比,3D細胞培養更接近體內細胞的實際生長環境。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傳統細胞培養時,可用機械的方法將組織細胞分散成單個細胞B.傳統培養的貼壁細胞需要處理,斷裂其胞間連絲使之游離便于傳代C.3D細胞培養前需要對動物組織進行滅菌處理,培養時需定期更換培養液D.利用3D細胞培養技術研究干細胞分化過程時,通常需要進行分瓶處理16.懸浮細胞分離培養法可用于分離流感病毒。下敘述錯誤的是A.原代培養時,懸浮細胞培養的氣體環境為95%的空氣和5%的CO B.傳代培養時,懸浮培養的細胞需要先用胰蛋白酶處理再離心收集C.懸浮培養的細胞會因密度過大、代謝產物積累等因素而分裂受阻D.培養過程中分裂期的細胞染色體平均分配,沒有同源染色體聯會17.科學家通過體外誘導小鼠成纖維細胞獲得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iPS細胞能分化為胰島B細胞等多種組織細胞,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療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iPS細胞存在于早期胚胎,外周血和臍帶血中B. iPS細胞的分化程度高于成纖維細胞的分化程度C.獲得 iPS細胞的過程中,細胞的遺傳物質一定不變D. 上述思路治療糖尿病,理論上可降低免疫排斥反應18.下圖是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優質奶牛的簡易流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過程②去除的實際是紡錘體-染色體復合物B.代孕丙牛對植入胚胎一般不會產生排斥反應C.后代丁的遺傳性狀由甲和丙的遺傳物質共同決定D.可以使用電刺激、蛋白酶合成抑制劑等激活重構胚19.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胚胎工程技術為優良種畜的快速繁殖帶來了無限可能。圖為經體外受精和胚胎分割移植培育優良奶牛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在自然條件下,受精過程在子宮中完成B.通過胚胎分割獲得的兩個個體的基因型相同C.胚胎移植前需要對供體母牛進行同期發情處理D.胚胎分割時需要嚴格地將內細胞團和滋養層細胞進行均分20.動物細胞培養是動物細胞工程的基礎,如圖所示,a、b、c表示現代工程技術,①、②、③表示其對應的結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若a是核移植技術,①反映了動物細胞也具有全能性B.①②③中作為受體的動物品種是珍稀的或存量少的雌性動物C.若b是體外受精技術,則②為良種家畜快速大量繁殖提供了可能D.若c是胚胎分割技術,分割次數越多,分割后胚胎成活的概率越大21.下列關于體外重組 DNA分子的敘述,正確的是A.不同的DNA分子必須用同一種限制酶切割,才能產生相同的黏性末端B. DNA連接酶、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和逆轉錄酶都能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鍵C. Ecoli DNA 連接酶能連接DNA 片段的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且連接平末端的效率較高D.當限制酶在它識別序列的中心軸線兩側將DNA 的兩條鏈分別切開時,產生的是平末端22.作為基因工程的運輸工具——載體,必須具備的條件及理由對應敘述錯誤的是A.對宿主細胞無傷害, 以免影響宿主細胞的正常生命活動B.具有某些標記基因,以便目的基因能夠準確定位與其結合C.具有一個至多個限制酶切割位點,以便于目的基因的插入D.能夠在宿主細胞中穩定保存并大量復制,以便提供大量的目的基因23.在基因工程操作中限制酶是不可缺少的工具。下列關于限制酶的敘述錯誤的是A.限制酶主要是從原核細胞中獲取的B.每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限制酶的作用位點是相鄰核苷酸之間的氫鍵D. 同一種限制酶切割不同的 DNA 分子可產生堿基互補配對的黏性末端24.下列關于“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A.用二苯胺試劑鑒定DNA 需要進行沸水浴加熱B.將洋蔥研磨液置于 4 ℃冰箱中能防止 DNA 被降解C.該實驗不能選擇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作為實驗材料D.該實驗中加入體積分數為70%的預冷酒精可用來析出、純化 DNA25.科學家常用PCR特異性地快速擴增目的基因,下列關于PCR技術的敘述,錯誤的是A. PCR 過程中消耗引物的量與循環次數無關B. PCR 反應需要在一定的緩沖液中才能進行C. PCR技術的過程包括變性、復性和延伸三步D.與細胞內 DNA 復制相比,PCR用的DNA 聚合酶最適溫度較高26.土壤農桿菌侵染植物細胞時,Ti 質粒上的T-DNA片段轉入植物的基因組。利用農桿菌以 Ti 質粒作為載體進行轉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用Ca 處理農桿菌,以利于其侵染植物細胞B. 目的基因應插入T-DNA片段外, 以防止破壞 T-DNAC. Ti 質粒是一種環狀DNA 分子,屬于細菌的擬核 DNAD. T-DNA 片段有利于介導外源DNA 整合到植物的染色體DNA 上27.人凝血酶Ⅲ是一種分泌蛋白,可預防和治療急慢性血栓。重組人凝血酶Ⅲ是世界上首個上市的動物乳腺生物反應器生產的重組蛋白藥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可從人細胞中提取 RNA 后通過逆轉錄獲取目的基因B.若用大腸桿菌作為受體細胞難以獲得活性高的人凝血酶ⅢC.用顯微注射技術將表達載體導入乳腺細胞來獲得轉基因動物D.目的基因的上游需與乳腺細胞中特異表達基因的啟動子相連28.下圖是對某生物B基因進行基因編輯的過程,該過程中sgRNA (向導RNA)可指引核酸內切酶Cas9結合到特定的靶位點。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 Cas9可特異性識別并斷裂磷酸二酯鍵B. sgRNA能與靶基因上特定堿基序列互補,起到指引作用C.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而基因編輯能定向改變基因結構D.使用該項基因編輯技術來預防人的某些遺傳病時需經嚴格審查29.下列有關基因工程的敘述,錯誤的是A.基因工程可以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B.基因工程操作中常用原核生物作為受體細胞C.基因工程是在 DNA 分子水平上進行設計和施工的D.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后轉錄出相應的mRNA 說明其成功表達30. PCR的產物需要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進行鑒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凝膠的濃度會影響DNA 分子的遷移速率B.凝膠糖溶液需冷卻后才能倒入模具進行電泳C.加樣時,每吸取一種試劑后必須更換移液器槍頭D.電泳完成后需要在紫外燈下才能觀察到電泳條帶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 題,每小題8分,共計40分31.科研人員按照如圖所示流程從鹽湖土壤中分離篩選出了一株高產α-淀粉酶的耐鹽性菌株NWU-8,并通過 He-Ne 激光照射提高該菌株產α-淀粉酶的能力。實驗中需要a、b兩種培養基,a的組分為牛肉膏、蛋白胨、高濃度NaCl、水,相比培養基a,培養基b的組分增加了可溶性淀粉。回答下列問題。(1)微生物需要的營養物質中,氮源是合成生物大分子 (答兩種)的必需元素。(2)要在培養基上形成菌落,a、b培養基中均還應加入 ,挑取a 培養基平板上的菌落進一步劃線純化時,第二次劃線操作的起點是 。(3)培養基a的作用是 ,b培養基平板滴加碘液后,部分菌落周圍出現透明圈,根據菌落直徑和透明圈大小, 的菌落初步判斷為產酶能力較高的菌株。(4) He-Ne 激光照射誘導后的菌種需要對耐鹽性和產酶能力等進行檢測和篩選,因為 。最后獲得的純凈高產菌種進行液體搖瓶發酵,搖瓶培養的目的是 ,發酵過程中要隨時檢測培養液中的微生物數量、 (寫出一點)等。32.銀杏的次生代謝產物,如銀杏黃酮(具有抑制癌細胞增殖,擴張冠脈血管、增加冠脈血液流量和解除痙攣的作用)、銀杏內酯(具有促進腦血微循環、抑菌抗炎的作用)等,一般從葉片中取得,但傳統栽植方法周期長、成本高、受環境影響大,無法很好滿足市場需求。因而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從愈傷組織中提取,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與應用前景。回答下列問題。(1)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一般流程是:外植體→脫分化→再分化→試管苗→植株。其中外植體的含義是 ,為獲得銀杏陽次生代謝產物, (填“需要”或“不需要”)走完上述流程圖的全過程。(2)研究表明,選擇銀杏葉片比選擇胚作為外植體材料成功率更低,原因可能是誘導葉片脫分化形成 的難度較大,該過程一般 (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外植體往往選擇細胞生長分裂旺盛的部位, 但外植體也不能太嫩,因為其細胞雖細胞分裂較旺盛,但在消毒時 等藥品滲透也較快,在后續用無菌水多次沖洗也不易清除,導致細胞易失活甚至破裂。(3)研究表明,用通氣不良的介質如塑料膜或玻璃紙封口,可以提升黃酮和內酯的產量,推測可能的原因是 脅迫細胞誘導產生次生代謝物。(4)在進行以菊花枝條為外植體的組織培養實驗中,有同學在首次對菊花組織培養配制MS生根培養基時,忘記添加NAA,結果與添加NAA 的生根培養基中的菊花幼苗相比,無NAA 添加的培養基中菊花幼苗也有生根,其原因可能是 。不過其生根數量較少且根長較短,可能的原因是 。33.抗CD14單克隆抗體的制備流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步驟①向小鼠注射CD14抗原,其目的是 。步驟②所用的SP2/0細胞的生長特點是 。(2)步驟③的目的是 。在步驟④中,根據抗原一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需加入CD14進行專一抗體檢測,檢測過程發現有些雜交瘤細胞不能分泌抗CD14抗體,原因是 。該過程最終篩選得到的細胞具有的特點是 。(3)步驟⑤將篩選后的細胞注射到小鼠腹腔進行增殖培養。步驟⑥從 中提取到大量的抗CD14抗體,稱為單克隆抗體,其優點有 (寫出一點)。34.為了加快優良種牛的繁殖速度,科學家采用了以下兩種方法。根據圖示信息回答下面的問題。(1)用來促進B牛多排卵的激素是 激素。精子要具有受精能力,需對其進行 處理;卵母細胞要發育到 才能受精。(2)為篩選出具有優良性狀的母牛,胚胎移植前應取 鑒定胚胎的性別,并在胚胎發育到 期后進行胚胎移植。(3)根據圖,產生試管牛E的生殖類型是 。試管牛和克隆牛的培育過程中均用到到生物工程技術有 等。35.人的血清蛋白(HSA)具有重要的醫用價值,研究人員欲用乳腺生物反應器來大量生產HSA。下圖所示為HSA基因片段和人工構建的大腸桿菌質粒pBR322,圖中 Amp表示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Neo 表示新霉素抗性基因,箭頭表示切割形成末端完全不同的4種限制酶的切割位點。請據圖回答問題。(1)據圖分析,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選擇 作為切割質粒和目的基因的限制酶,可提高目的基因和載體的正確連接效率,其原因是 。(2)為了排除普通受體細胞(未導入質粒)、空質粒受體細胞(導入pBR322質粒而非重組質粒)的干擾,目的基因導入后進行了進一步篩選:制備甲、乙兩種培養基,甲培養基含新霉素,乙培養基含新霉素和氨芐青霉素,含重組質粒的受體細胞在甲培養基上 (填“能”或“不能”)生存,在乙培養基上 (填“能”或“不能”)生存。(3)據下圖分析,利用PCR技術獲取HSA基因時,應選擇甲、乙、丙、丁四種引物中的 ,需擴增 次后得到HSA目的基因。新疆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中生物學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30小 題,每小題 2 分,共計 60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C D C A A C D B B B C A B A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B D C B C B B C D A D C A D B二、非選擇題: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計 40 分。31.(1)蛋白質、核酸(DNA和RNA) (2)瓊脂 第一次劃線的末端(3)分離出耐鹽微生物(耐鹽菌) 透明圈直徑與菌落直徑的比值大(4) He-Ne激光照射引起的變異具有不定向的特征 增大培養液的溶氧量,利于微生物和培養液充分接觸 產物濃度32.(1)離體培養的植物器官、組織或細胞 不需要(2)愈傷組織 不需要 次氯酸鈉(酒精)(3)低氧(4)植物體內可以產生內源生長素 植物體內可以產生的內源生長素較少33. (1)促進小鼠產生能夠產生抗CD14抗體的B淋巴細胞 在體外無限增殖(2)獲得雜交瘤細胞 形成雜交瘤細胞的B淋巴細胞種類很多 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產生抗CD14抗體(2分)(3)小鼠腹水 能準確識別抗原的細微差異;與特定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可以大量制備34. (1) 促性腺 獲能 MⅡ(2) 滋養層細胞 桑葚胚或囊胚 (2分)(3) 有性生殖 胚胎移植/動物細胞培養/早期胚胎培養35. (1) EcoRⅠ和PstⅠ(2分)這兩種酶能切割質粒和目的基因,能得到不同的黏性末端,避免質粒和目的基因自連及反接(這兩種酶切割DNA形成不同的黏性末端,可避免質粒和目的基因的自身環化和反向連接)(2分)(2)能 不能(3) 乙、丙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二 生物試題.docx 高二生物學第二學期期中考試試卷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