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八年級歷史期中質量檢測試卷(時間:60分鐘 開卷 滿分:100分)特別提醒:1.答案一律填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題上無效。2.答題前請認真閱讀試題有關說明。3.請合理分配答題時間。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國家”。這一規定反映出當時( )A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建立C會議的代表具有廣泛性 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的作用2.中華民族在近百年艱苦卓絕的偉大復興歷程中,通過“中國新生”和“偉大轉折”實現了國家的獨立與富強。“中國新生”和“偉大轉折”分別是指( )A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帝制;新中國誕生 B新中國的誕生;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C中國共產黨成立;新中國誕生 D抗戰勝利;新中國成立3.建國初期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運動的共同作用是( )A鞏固了新生政權 B完成了新民主主義的革命任務C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 D實現了農業的社會主義合作化4.毛澤東曾興奮地說:“我為新中國數萬萬農民獲得翻身的機會和國家獲得工業化的基本條件而表示高興,表示慶賀。”據此可知,讓毛澤東高興的是( )A新中國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計劃完成5.學習歷史需要正確認識史實與結論之間的關系。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B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著中國完全統一C土地改革的完成——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D抗美援朝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百年屈辱6.讀《中國與印度、美國的鋼產量和發電量的比較》表,該表反映了當時的中國( )項目 中國(1952年產量) 印度(1950年產量) 美國(1950年產量)鋼產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發電量(人均) 2.76千瓦時 10.9千瓦時 2949千瓦時A實施科教興國的前瞻性 B發展交通運輸業的可行性C制定“一五”計劃的必要性 D發展鋼鐵工業的緊迫性7.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全體職工送給朱德一段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根無縫鋼管(如圖),時值( )A改革開放時期 B抗美援朝時期 C一五計劃時期 D土地改革時期8.“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材料出自( )A《共同綱領》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9.學習歷史,應該分清哪些是歷史史實,哪些是歷史解釋。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 1950年,彭德懷率領志愿軍抗美援朝 B 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C 1979年,中國與美國建立外交關系 D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10.北京同仁堂是我國中藥名牌老店。1954年,為了貫徹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政策,同仁堂率先實現公私合營。我國在公私合營過程中采取的創造性舉措是( )A無償沒收 B贖買政策 C平均分配 D成立鄉鎮企業11.1958年,“左”的錯誤開始泛濫的表現有( )①中共八大 ②大躍進運動 ③人民公社化運動 ④文化大革命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12.“兩彈元勛”鄧稼先、黨的好干部焦裕祿、“鐵人”王進喜先進事跡共同體現的,需要我們發揚光大的時代精神是( )A 解放思想、改革創新 B 保家衛國、革命英雄主義C 解放全中國、將革命進行到底 D 艱苦創業、為人民服務13.如下圖是1978年5月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的文章。這一文章的發表深刻地影響了現代中國歷史的進程,因為該文章的發表( )A 開創了經濟建設的新局面 B 深刻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C 結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動亂 D 糾正了“左”傾錯誤路線14.讀下圖,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主要得益于( )A 土地改革 B 農業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5.票證是歷史的濃縮與見證(右圖)。下列票證變化背后折射出的歷史信息是( )A 從屈辱外交到和平外交B 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C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D 從政企不分到實行公司制16.小云同學帶著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搜集了“政企分開”“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資料。根據這些信息,判斷她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是(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C 民主與法制建設 D 國有企業改革17.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1978年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相同點是( )A 指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B 深化了改革開放C 鞏固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 D 解放了人們的思想18. 如圖是某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所用的課件,據此可知他這節課的主題是( )A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與鞏固 B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C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D.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19.有學者認為,1840年以來,中國經歷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動融入世界、與世界互影響和相互適應三個階段。其中“與世界相互影響和相互適應” 階段始于( )A 創辦經濟特區 B建立經濟開放區 C實施“一帶一路” D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變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鄧小平,鄧小平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這樣評價是因為鄧小平( )A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B為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C為中國的外交事業作出重要 D實行改革開放,實現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二、材料分析題(第21題13分,第22題11分,第23題16分,共40分)21.農業穩,天下穩;農民安,天下安。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與時俱進,不斷調整農業政策,使我國的農業不斷發展。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14分)【土地夢想的實現】材料一圖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圖二:農民丈量分配土地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圖一和圖二反映了建國初期發生在我國農村的什么歷史事件?這件事完成后我國發生怎樣的變化(3分)【土地所有制的改變】材料二: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正式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社會第一次通過和平方式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這樣一個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搭建了一個極為有利的社會制度平臺,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一個新的起點。——摘編自李捷《論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及其歷史意義》(2)1956年底,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請指出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采取什么方式?我國的土地所有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4分)【探索中的失誤】材料三:新中國成立后至20世紀末,我國糧食人均產量變化圖(右圖)結合材料三分析我國1957—1962年糧食人均產量發生變化與什么事件有關?(2分)(4)建國后黨和國家不斷調整農村政策,你從中得到怎樣的認識?(4分)22.材料一:2025年,共和國已走過75年的風雨歷程。在這75年里,黨緊緊依靠和團結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條屬于中國的獨特之路。通過75年不平凡的歷程,我們總結了這樣一條線索:“國家獨立——政權鞏固——工業起步——憲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開端——出現失誤——歷史轉折——改革開放——經濟騰飛”。材料二:材料三:新中國成立后,占全國3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資料,全國土地改革前在農村占農戶總數不到7%的地主、富農,占有總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國農戶57%以上的貧農、雇農,僅占有耕地總數的14%,處于無地少地狀態。地主人均占有耕地為貧雇農的二三十倍,農村存在著大量無地和少地的農民。這種狀況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請回答:(1)材料一中“國家獨立”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該事件對中國有著怎樣的何重大歷史意義?(4分)“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材料二反映的是朝鮮戰場上的兩位英雄,請寫出他們的名字?他們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4分)(3)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被譽為“最可愛的人”,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23.2025年是改革開放47周年,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圖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圖2 鄧小平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材料二 改革在前,開放在后。……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呈現出改革與開放交互進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開放的動力;開放越是擴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撐。改革開放相互聯動相互促進,形成推動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的合力。 ——摘編自葛努力《善于改革與開放關系的深層探析》材料三 在邊遠地區、落后地區和貧困地區,群眾要求包產到戶的,應當支持群眾的要求,可以包產到戶,也可以包干到戶,并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保持穩定;在一般地區,已經實行包產到戶的,如果群眾不要求改變,就應當允許繼續實行。”——《中共中央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的通知》材料四 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鄧小平材料五 1979-2008年外商直接投資情況表。時間 1979-1982年 1992年 2001年 2008年外商直接投資 17.69億美元 110.08億美元 488.78億美元 1 083.12億美元閱讀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圖1反映的歷史事件。圖1圖2所反映的歷史事件之間有什么關系?(4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我國改革開放的特點。(4分)(3)根據材料三回答,為了改變農村落后的生產面貌,1978年初中國開始在農村實行什么制度?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該制度的特點是什么?(2分)(4)請指出材料四中所提及的“窗口”城市名稱。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形成了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4分)(5)根據材料五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2分)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八年級歷史期中質量檢測( 時間:60分鐘 開卷 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20小題,共60分)1-5 D B A C C 6-10 C C B D B11- 15 B D B D C 16-20 D D C DD二、材料分析題(第21題13分,第22題11分,第23題16分,共40分)21.(1)土地改革(1分); 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2分,一點一分)(2)農業生產合作社(農業合作化)(2分);土地由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2分)(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2分)(4)政策制定與調整要符合國情,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或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要從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和利益出發等。(一點2分,兩點4分)22.(1)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2分)。意義: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1點1分,共2分)。(2)人物:黃繼光、邱少云;(2分)精神:革命英雄主義、樂觀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3)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在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忠誠及國際主義精神,不怕犧牲,頑強拼搏,保衛了國家主權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因此被譽為“最可愛的人”。(3分)23(1)事件: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2分)。關系: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2分)(2)特點:①改革與開放交互進行。②改革開放相互聯動相互促進(1點2分,共4分)(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分)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1分)(4)窗口城市:深圳;(1分)對外開放格局:中國形成了經濟特區一沿海開放城市一沿海經濟開發區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3分)(5)原因: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docx 海南省瓊中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