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二節 分子的空間結構第2課時 雜化軌道理論簡介鮑林1954年因在化學鍵方面的工作取得諾貝爾化學獎,1962年因反對核彈在地面測試的行動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成為獲得不同諾貝爾獎項的兩人之一。鮑林被認為是20世紀對化學科學影響最大的人之一,他所撰寫的《化學鍵的本質》被認為是化學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所提出的許多概念:電負度、共振理論、價鍵理論、雜化軌道理論、蛋白質二級結構等概念和理論,如今已成為化學領域最基礎和最廣泛使用的觀念。1.了解雜化軌道理論的基本內容。2.在理解雜化軌道理論的基礎上,對分子的空間構型進行解釋和預測。1.通過雜化軌道理論的學習,能從微觀角度理解中心原子的雜化類型對分子空間結構的影響。(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2.通過雜化軌道理論的學習,掌握中心原子雜化軌道類型判斷的方法,建立分子空間結構分析的思維模型。(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寫出碳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圖,思考為什么碳原子與氫原子結合形成CH4,而不是CH2 ?C原子 電子排布圖(軌道表示式)1s22s22p2H 電子排布圖1s1【思考與討論】C:2s22p2 由1個s軌道和3個p軌道混雜并重新組合成4個能量與形狀完全相同的軌道。我們把這種軌道稱之為 sp3雜化軌道。CH4中的C原子雜化軌道原子軌道的雜化:原子形成分子的過程中,中心原子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軌道重新組合,形成一組新軌道的過程叫做原子軌道的雜化。雜化軌道:雜化后形成的一組新的軌道,稱為雜化軌道。1、概念2、雜化的條件:(1)只有在形成化學鍵時才能雜化(2)只有能量相近的軌道間才能雜化四、雜化軌道3. 雜化軌道的特征:(1)雜化前后軌道的成分、能量、形狀、方向發生改變,原子軌道數目不變(2) 雜化軌道只用于形成σ鍵和容納孤電子對4. 常見雜化類型及形成過程:sp sp2 sp3sp雜化軌道的形成過程xyzxyzzxyzxyz180°每個sp雜化軌道的形狀為一頭大,一頭小,含有1/2 s 軌道和1/2 p 軌道的成分兩個軌道間的夾角為180°,呈直線型sp 雜化:1個s 軌道與1個p 軌道進行的雜化, 形成2個sp雜化軌道。180°ClClBe例如: sp 雜化 —— BeCl2分子的形成Be原子:1s22s2 沒有單個電子,spsp雜化ClClsppxpxsp2雜化軌道的形成過程xyzxyzzxyzxyz120°每個sp2雜化軌道的形狀也為一頭大,一頭小,含有 1/3 s 軌道和 2/3 p 軌道的成分每兩個軌道間的夾角為120°,呈平面三角形sp2雜化:1個s 軌道與2個p 軌道進行的雜化,形成3個sp2 雜化軌道。120°FFFB例如: Sp2 雜化 —— BF3分子的形成B:1s22s22p1沒有3個成單電子sp2sp2雜化【學以致用】分析C2H4的雜化方式C2s2基態原子:H1s1激發態原子:C2p32s1雜化后:HHHH2p2sp3雜化軌道的形成過程xyzxyzzxyzxyz109°28′sp3雜化:1個s 軌道與3個p 軌道進行的雜化,形成4個sp3 雜化軌道。每個sp3雜化軌道的形狀也為一頭大,一頭小,含有 1/4 s 軌道和 3/4 p 軌道的成分每兩個軌道間的夾角為109.5°,空間構型為正四面體形例如: Sp3 雜化 —— CH4分子的形成sp3C:2s22p2雜化軌道類型及分子的空間結構雜化類型 sp sp2 sp3參與雜化的原 子軌道及數目 1個s軌道和 1個p軌道 1個s軌道和 2個p軌道 1個s軌道和3個p軌道雜化軌道的數目 2 3 4雜化軌道間的夾角 180° 120° 109°28'空間結構名稱 直線形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體形實例 CO2、C2H2 BF3、CH2O CH4、CCl4提示:雜化軌道與參與雜化的原子軌道數目相同,但能量不同。s軌道與p軌道的能量不同,雜化后,形成的一組雜化軌道的能量相同。【思考與討論】提示:不能。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軌道才能形成雜化軌道。2s軌道與3p軌道不在同一能層,能量相差較大。(1)觀察上述雜化過程,分析原子軌道雜化后,數量和能量有什么變化 (2)2s軌道與3p軌道能否形成sp2雜化軌道 提示:N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為2s22p3,在形成NH3分子的過程中,N原子的1個2s軌道和3個2p軌道經雜化后形成4個sp3雜化軌道,其中3個雜化軌道中各有1個未成對電子,分別與H原子的1s軌道形成共價鍵,另1個雜化軌道中是成對電子,未與H原子形成共價鍵,4個sp3雜化軌道在空間構成正四面體形;NH3分子中,由于N原子上的孤電子對的排斥作用,使3個N—H鍵的鍵角變小,成為三角錐形的空間結構。O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為2s22p4,在形成H2O分子的過程中,O原子的1個2s軌道和3個2p軌道經雜化后形成4個sp3雜化軌道,其中2個雜化軌道中各有1個未成對電子,分別與H原子的1s軌道形成共價鍵,另2個雜化軌道中是成對電子,未與H原子形成共價鍵;4個sp3雜化軌道在空間構成正四面體形,但由于2對孤電子對的排斥作用,使2個O—H鍵的鍵角變得更小,使H2O分子成為V形的空間結構。(3)用雜化軌道理論解釋NH3、H2O的空間結構。提示:CH4、NH3、H2O中心原子都采取sp3雜化,中心原子上的孤電子對數依次為0、1、2。由于孤電子對對共用電子對的排斥作用使鍵角變小,孤電子對數越多排斥作用越大,鍵角越小。比較鍵角時,先看中心原子雜化類型,雜化類型不同時:鍵角一般按sp、sp2、sp3順序依次減小;雜化類型相同時,中心原子孤電子對數越多,鍵角越小。(4)CH4、NH3、H2O中心原子的雜化類型都是sp3,鍵角為什么依次減小 從雜化軌道理論的角度比較鍵角大小時有什么方法 5.雜化類型判斷:A的價電子對數 2 3 4A的雜化軌道數雜化類型A的價電子空間結構(VSEPR模型)A的雜化軌道空間結構ABm型分子或離子空間結構對于ABm型分子或離子,其中心原子A的雜化軌道數恰好與A的價電子對數相等。234spsp2sp3直線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體直線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體直線形平面三角形或V形正四面體或三角錐形或V形分子的空間結構形形色色的分子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雜化軌道理論直線形、V形三角錐形、平面三角形四面體形理論概述中心原子價層電子對數的計算根據VSEPR模型判斷分子的空間結構中心原子價層電子對數的計算根據VSEPR模型判斷分子的空間結構模型觀微粒觀1.在BrCH=CHBr分子中,C—Br鍵采用的成鍵軌道是( )A.sp-p B.sp2-sC.sp2-p D.sp3-pC2.在乙烯(CH2=CH2)分子中有5個σ鍵、一個π鍵,它們分別是( )A.sp2雜化軌道形成σ鍵、未雜化的2p軌道形成π鍵B.sp2雜化軌道形成π鍵、未雜化的2p軌道形成σ鍵C.C—H之間是sp2形成的σ鍵,C—C之間是未參加雜化的2p軌道形成 的π鍵D.C—C之間是sp2形成的σ鍵,C—H之間是未參加雜化的2p軌道形成的π鍵A3.(雙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NCl3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層均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B.P4和CH4都是正四面體形分子且鍵角都為109°28′C.NH4+的電子式為 ,離子呈平面正方形結構D.NCl3分子中有一個未成鍵的孤電子對,它對σ鍵電子對的排斥作用較強AD4.指出下列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分子的結構式及空間結構。(1)CS2分子中的C為 雜化,分子的結構式為 ,空間結構為 ; (2)CH2O中的C為 雜化,分子的結構式為 ,空間結構為 ; (3)CCl4分子中的C為 雜化,分子的結構式為 ,空間結構為 ; (4)H2S分子中的S為 雜化,分子的結構式為 ,空間結構為 。 spS=C=S直線形sp2平面三角形sp3正四面體形sp3V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