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期中質量監測試題(卷)歷史題號書寫與卷面總分等級評價16171819得分說明:1.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70分鐘。2.書寫認真,字跡工整,答題規范,卷面整潔不扣分。否則,將酌情扣分,書寫與卷面扣分最多不得超10分。一、選擇題(下列各題都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請選出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選項涂黑。每小題3分,共45分)1.下面是出席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代表人數統計圖(共662人)。據此可知250口人數人200235A.新政協具有廣泛的代表性15016⑤B.中國共產黨在會議中處于領導地位1001165075C.新政協代行全國人大職能四黨派區域軍隊團隊特邀D.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得以確立2.1950年,《人民日報》發表元旦社論:“為了完成并鞏固勝利…肅清中國境內的一切殘余敵人,解放臺灣、西藏、海南島,完成統一全中國的大業,準備進行或著手進行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繼續加強中國與蘇聯和各人民民主國家的革命大團結?!辈牧现荚谡f明A.祖國的統一受到了帝國主義國家阻撓B.土地改革即將在新老解放區全面展開C,我國面臨嚴重的軍事威脅和外交危機D,我國面臨鞏固政權和恢復經濟的重任3.第一個五年計劃促進了新中國建設事業的發展。右圖是“一五”計劃時期各部門投資比例示意圖。這表明我國當時五”計劃時期各部門投資比例A.各行業建設投資均衡其他27.5B.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運輸郵電C.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153%D.形成完備的工業體系社會文教7.6%輕工業6.4%農林水利7.1%八年級歷史第一頁(共八頁)00000004.1956年底,一位西方記者在中國游歷后發表報道:“中國就像一部由6億個零件組裝的超級機器,以最快的速度運轉著?!?億中國人忘我地埋頭苦干,要把他們落后貧窮的祖國建成一個現代化國家。”這體現出當時A.中國人民建設熱情高漲B.西方對社會主義的初步認同C.國際關系逐步趨向緩和D.中國社會主義改造正在進行5.某班準備舉辦先進人物事跡展覽,搜集到以下一組圖片,請為這組圖片擬定一個合適的主題-位雷鋒焦裕祿王進喜A.抗美援朝時期的英雄B.艱苦創業年代的楷模C.改革開放時期的標兵D.科技戰線前沿的先鋒6.中國現代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對下圖中中國現代史各階段的表述正確的是①②③④1949年1956年1966年1976年1978年A.抗美援朝戰爭發生在①階段,人民民主政權得到鞏固B.“文化大革命”發生在②階段,國家和人民遭到巨大損失C.原子彈爆炸成功發生在③階段,我國國際地位得到提高D.十一屆三中全會發生在④階段,開啟了社會主義建設7.到1983年,中國農村社隊企業職工人數達到3235萬人,總產值1019億元,獲得利潤和應交稅金總和達177億元,分別比1978年增長14.4%、97.9%和60.9%。這表明A.小康社會全面建成B.經濟體制改革卓有成效C.城市改革深入展開D.對外開放已在全國推行八年級歷史第二頁(共八頁)0000000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期中質量監測題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 3分,共 45 分)1——15:ADCAB ABCBC DACC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4道大題,其中 16 題 8 分,17 題 10 分,18 題 12 分,19 題 15 分,共 45 分)16.(1)新巨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人民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全國各民族的廣泛團結,人民政府通過各種形式將解放后的各階層人民組織起來,共同投身于新中國的各項建設事業。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2 分)新階段:1992 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解放了中國的生產力,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 分)(2)1956 年:一五計劃;1979 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提出將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2 分)(3)感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篳路藍縷,在奮斗中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中國式現代化歷程立足于中國的國情;新中國在探索中不斷發展,成就突出等。(2 分,言之有理即可。)17.(1)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2 分)歷史意義: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姑涝瘧馉巶ゴ髣倮侵袊嗣裾酒饋砗笠倭⒂谑澜鐤|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2)變化:留學生人數增多;由原來語言學科人數較多轉變為自然科學人數較多;所學領域增多。(2 分)原因: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和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的發展,對科技人才的需求增大。(2 分)(3)真抓實干的無私奉獻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不畏困難的擔當精神等。(2 分)18.(1)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 30 余條,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武漢長江大橋建成等。(2 分)原因:中共中央領導下,立足于中國國情,借鑒了蘇聯的經驗,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三大改造的順利推進,公有制經濟比重大幅上升,為工業發展創造了社會條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為工業生產提供了制度保障;蘇聯的援助為工業生產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和技術支持;廣大勞動人民的艱苦奮斗等。(2 分)(2)農民個體所有,家庭自主經營:土地改革;兩權分離: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2 分)共同之處:都立足于當時的基本國情,適應農村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都保障了廣大農民的利益;都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等。(2 分)(3)更好發展自身、造福世界;推動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 分)(4)走中國道路要立足于中國的基本國情;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等。(任意一點 1 分,共 2 分)19.(1)①:三大改造;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③: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推動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和法律依據。(2 分)(2)青藏鐵路的全線通車,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了少數民族實現從貧窮落后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2 分)香港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2 分)(3)示例:觀點一: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關鍵。選擇的史事: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實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論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 年,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這種建立生產責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村改革的成功,為繼續深化改革打下基礎,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開展,大大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我國城鄉出現了經濟大發展的嶄新局面。隨著改革的繼續深化,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結論:改革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歷史答案.pdf 山西省孝義市多校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中考試八年級歷史試卷(PDF版,含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