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生物下冊新人教版第三單元第二章《植物體內的物質與能量變化》單元練習題一、選擇題1.下列有關導管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是由管狀的死細胞構成的中空管道B.根、莖、葉內導管相互連接,形成管網C.是植物體內各種物質的運輸通道D.是植物體內水和無機鹽的運輸通道2.近年來,我國在城市生態文明建設中,出現了一種屋頂綠化與垂直綠化相結合的立體綠化設計,將建筑包裹在綠蔭下,從而創造出涼爽適宜的環境。該設計說明植物可以( )A.通過蒸騰作用帶走熱量從而實現降溫B.通過蒸騰作用拉動無機鹽在植物體內運輸C.通過光合作用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D.通過呼吸作用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小惠同學為了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并進行實驗。請據實驗回答下列小題。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數小時后,甲裝置的液面比乙裝置低B.甲中的水珠主要來自植物的蒸騰作用C.該組實驗的對照組是乙,實驗組是甲D.①處加入油滴可防止水分通過液面蒸發4.將稀釋的紅墨水注入乙裝置,一段時間后,在葉片上能觀察到紅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紅墨水通過導管向上運輸B.葉片最先變紅的部位是葉脈C.紅墨水上升的動力來自蒸騰作用D.枝條最先變紅的部位是莖的表面5.生物課上小米認識了葉片的結構,課后繪制了葉片結構示意圖(如下圖),并對葉片的相關知識進行整合,下列知識點錯誤的是( ) A.葉片由表皮①⑤、葉肉④和葉脈⑥三部分組成B.⑦是氣孔,只分布在下表皮C.保衛細胞吸水時氣孔張開D.④主要屬于營養組織,⑥主要屬于輸導組織6.如圖是“環剝枝條與樹瘤形成”的示意圖,如果樹木枝條的樹皮被環剝一圈,會形成樹瘤,下列對樹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錯誤的是( )A.樹瘤形成是由于有機物積累B.樹瘤的位置是環剝處的下方C.有機物運輸方向是葉→莖→根D.有機物的運輸通過篩管進行7.十七世紀,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特做了一個實驗。他把一棵2.5kg的柳樹種在裝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澆雨水。5年后,柳樹長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根據這一科學史實,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雨水中含有的無機鹽是柳樹增重的主要因素B.柳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中,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空氣C.實驗中泥土的重量減少,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無機鹽被柳樹吸收D.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質,所以柳樹重量增長的主要物質是水8.下圖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菠菜葉片結構示意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②葉肉處細胞,含葉綠體,可進行光合作用B.水能通過⑤葉脈中的導管運輸到葉肉細胞C.⑥氣孔是氣體進出葉片的門戶,不能閉合D.葉片各部分的細胞各不相同,屬于器官9.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小組展開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實驗前甲、乙兩裝置都不需要暗處理B.乙裝置中葉片脫色后用碘液染色變為藍色C.實驗中探究的變量是氫氧化鈉溶液D.兩個裝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氫氧化鈉溶液應等量10.水稻是單子葉植物,我們食用的大米是水稻種子的一部分,其中富含淀粉、蛋白質等多種有機物。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食用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種子的胚乳 B.食用的大米一般不可以萌發成幼苗C.合理灌溉有利于水稻進行光合作用 D.單位面積內種植的水稻越多產量越高11.興趣小組同學為探究植物體的呼吸作用,模擬了課本中的三組實驗,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Ⅰ組中乙的溫度比甲高B.Ⅱ組甲裝置產生的氣體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Ⅲ組可以證明呼吸作用產生能量D.每組甲乙兩瓶種子的數量可以不同12.網購鮮花在運輸過程中會少量脫水、購買者要做“醒花”處理:去掉莖基部包著的蓄水棉,保留葉子,用剪刀斜45度剪去莖3~5cm,把花頭以外部分全部浸到清水里4個小時以上,醒好以后,插花瓶即可。下列對鮮花運輸過程和醒花處理說法不正確的是( )A.運輸過程中少量脫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花的代謝B.蓄水棉在運輸過程中可為花提供少量水分C.莖部斜剪45度,可增大吸水面積D.用清水浸泡醒花,目的是增強花的呼吸作用13.下列與綠色植物呼吸作用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線粒體內進行的B.植物體不同生命時期或不同的細胞中,呼吸作用的強弱是有差別的C.農作物的種子曬干后再儲存,是為了抑制種子的呼吸作用D.可通過提高環境的溫度和氧氣濃度,更好地貯藏水果、蔬菜14.植物生理學家筆下的綠色植物是竊取天火的普羅米修斯,它所獲取的光和熱,養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關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B.綠色植物通過呼吸作用促進了生物圈的水循環C.綠色植物能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D.綠色植物在生物圈的物質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15.“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國家出臺了退耕還林等許多鼓勵性政策,以進一步擴大綠地面積。關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為生物圈中的絕大多數生物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必須的物質和能量,綠色植物是生產者B.綠色植物的光合作能維持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C.能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在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方面起重要作用D.綠色植物能夠調節氣候,引起地球溫室效應16.植物的蒸騰作用維系著地球水循環,每片綠葉都是地球水資源的守護者。下列關于植物蒸騰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B.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C.植物通過對水的吸收、運輸、蒸騰等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D.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可以拉動水分和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17.我國政府提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速率和吸收速率達到平衡。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碳中和即意味著禁止所有工廠排放二氧化碳B.實現碳中和與居民日常用電量多少無關C.綠色植物只消耗二氧化碳,不產生二氧化碳D.實現碳中和離不開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資料分析題18.分析以下資料,回答問題。熱帶雨林降水頻繁,其中有不少雨水是由植物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冷凝而成的。在太陽能和地球表面熱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斷被蒸發成水蒸氣,進入大氣,水蒸氣遇冷又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這是個周而復始的過程。此過程中,植物的莖葉承接著雨水,能夠大大減緩雨水對地面的沖刷;樹林中的枯枝落葉就像一層厚厚的海綿,能夠吸納大量的雨水,使得水更多地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如下圖)。可以說,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綠色水庫。(1)熱帶雨林降水頻繁,說明綠色植物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量,參與生物圈的 。(2)雨水落到地面,又被植物通過根尖的 吸收,通過莖內的 運輸到葉片,“植物體每吸收1kg水,只有10g左右保存在體內。”其余的水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這就是植物的 作用。(3)森林除了有“綠色水庫”之稱,還有“地球之肺”之稱,這是因為森林還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 ,產生氧氣,從而維持生物圈的 平衡。19.資料一:綠色植物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被譽為綠色的“能量轉化器”、自動的“空氣凈化器”。沒有綠色植物,地球上就不可能有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也有人說綠色植物是“生命之母”。資料二:根據最新統計,森林能把50%~80%的降水轉入地下,一公頃林地比一公頃裸地可以多儲水3000立方米,一萬畝森林蓄水能力相當于一個100萬立方米的水庫。無林地比覆蓋率為30%的林地水土流失多60%。資料三:空氣中的氧氣約占21%,二氧化碳約占0.03%。據估計,1公頃的闊葉林在生長季節里,一天吸收二氧化碳約1000千克,釋放氧氣約730千克。因此,綠色植物是陸地上很重要的“空氣凈化器”,在幫助人類應對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氣候變化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1)從資料一中可看出,綠色植物被稱為綠色的“能量轉化器”,是因為它能夠吸收太陽光能,并通過 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機物,為其他生物提供構建“身體”的材料,也為其他生物的提供生命活動所需要的 。(2)從資料二中可看出,植物參與了生物圈的 循環。植物不斷通過根尖的 區吸收水分,再通過根、莖、葉中的 輸送到葉肉細胞,作為光合作用的原料參與植物的生命活動,但絕大部分的水分通過葉片的 (填結構)散失到大氣中。(3)從資料三中可看出,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能不斷消耗大氣中的 ,又將 排放到大氣中,可見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 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為減少碳排放,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可以做什么? 。(答出1點即可)20.央視紀錄片《一條溪流的朋友圈》講述了一條小溪在去往大海的路上,與無數生命相遇。以下為紀錄片中的部分資料。資料1:盛開的禾雀花,吸引了一只倭花鼠,禾雀花的花瓣卷攏在一起,花蜜藏在花朵深處,倭花鼠想要得到花蜜,不得不探身進入花朵深處,沾上一身花粉。資料2:每棵樹都是一個高效的24h工作的水泵。樹根不停地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再經過一系列過程蒸發到天空。請回答:(1)資料一中禾雀花的主要結構是 和 ,傳粉的媒介是 。(2)資料三中樹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以 的形式“蒸發到天空”,該過程主要發生在植物體的 (填植物器官)表面,因為其表皮上分布有 (填結構名稱)——由一對半月形的 細胞圍成的小孔。植物通過該作用,拉動了 在植物體內的運輸,確保植物各部分的生長所需。(3)在植物的生命周期中,種子萌發是一個重要開端,種子萌發后, 會率先突破種皮,向下生長形成 ,為植物后續生長時扎入土壤、固定自身奠定基礎。21.精準扶貧是當前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某中學調查發現某農村土地產出低、經濟效益差、棄耕荒蕪嚴重。小組成員們依據所學生物學知識,結合傳統農業、生態農業、商品農業等為扶貧獻計獻策。【傳統農業】中華民族從遠古時代起就發展了農業生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中“五谷”在甲骨文時期就已存在,如圖所示:(1)“五谷”中的“菽”指的是雙子葉植物大豆,其種子結構中儲存營養的是 。甲骨文中的“黍”“稷”等字將作物舒展的莖葉形象地表現出來。莖葉舒展、葉片互不遮擋,有利于作物進行 作用。【生態農業】鄉村振興項目建立了人工生態系統——“桑基魚塘”(如圖),查閱資料,了解“桑基魚塘”生態農業模式。(2)桑樹生長過程中需要的水分主要通過根尖的 區吸收,由導管運輸到植物所需要的部位。桑樹開花后所結的桑葚是市場上盛行的一種綠色食品,它是由 發育而來的。(3)桑葉養蠶、蠶糞喂魚、塘泥肥桑都需要人工管理。其中混有魚排泄物的塘泥能給桑樹的生長提供多種 。【商品農業】鄉村振興項目用智能大棚種植系統種植草莓,提升草莓產量。圖1中A、B、C表示草莓葉片的相關生理活動;圖2表示不同環境條件下草莓光合作用強度的變化曲線。(4)如圖1所示,利用草莓的匍匐莖繁殖新植株,這種生殖方式屬于 (填“有性”或“無性”)生殖。(5)大棚內的土壤濕度傳感器可檢測土壤中的含水量,實現自動灌溉。水分在草莓植株內向上運輸的動力來自圖1中的過程[ ] 。(6)分析圖2中的P、M、N點光合作用強度差異的原因,請你為當地農民提出兩種草莓增產的建議∶ 。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七年級生物下冊新人教版第三單元第二章《植物體內的物質與能量變化》單元練習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D D B B C C D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答案 B D D B D B D18.(1)水循環(2) 成熟區 導管 蒸騰(3) 二氧化碳 碳氧19.(1) 光合 能量(2) 水 成熟 導管 氣孔(3) 二氧化碳 氧氣 碳氧 節約用紙(綠色出行,多植樹造林等)20.(1) 雄蕊 雌蕊 倭花鼠(2) 水蒸氣 葉 氣孔 保衛 水、無機鹽(3) 胚根 根21.(1) 子葉 光合(2) 成熟/根毛 子房(3)無機鹽(4)無性(5)B蒸騰作用(6)適當增加光照強度;適當提高二氧化碳濃度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